关于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的组织策略的一些探索

2015-04-16 12:17刘军凯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3期
关键词:行动研究有效性

刘军凯

【摘 要】本文主要采用文本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对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分组策略学习作初步的探讨,包括小组的合作学习的分组方式、导学案中问题的设计,并初步研究了评价分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文本研究;行动研究;学生分组;有效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未来社会中,每个人只有能够大量而快速地吸收日新月异的新知识,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显然,以目前的教育现状是不能满足这种要求,教育必须改革,教育改革开始阶段是以课程为主要。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需要构建并实施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因材施教。下面,我谈谈自己对初中科学课堂中对学生采用组织策略进行有效学习的几点认识:

一、重要性及教学现状

初中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入门课程,科学课程将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以科学探究为主,这意味着教学策略将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研”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學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这种要求之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必然也要进行相应的改变,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目前,初中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①不少教师由于对《科学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和要求认识不全面、理解不到位、把握不准确,致使在课堂教学的“创新”与《科学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和要求“形似神异”,徒有形式,降低了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②教学中教师们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取其形式,忽略内涵,使合作学习形式化,其结果是合作低效或无效。③升学考试和应试教育仍然制约着初中科学教育前进的步伐,教学中往往只注重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对非智力因素的充分调动,强调学生的模仿,忽视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也是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如何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相互之间的有效借鉴,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是形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是我们长期研究的课题。导学案的出现,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提高自主自学能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同时它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大有好处。因此,探究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现状,真正将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二、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地引进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分组合作学习”这种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它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能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最高水平;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进人际关系。关键是要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效果,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对学生一生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合作学习,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分组问题,这也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为了让学生得到有利的锻炼和提高的机会,为了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健康的、全面的发展,为了让学生进行愉快和谐、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创设快乐有趣的情绪氛围,提高积极高涨的学习热情,从而推动学生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努力,实现知识技能的积累和智商、情商的发展,必须科学地构建合作小组,但如何分组才能有效地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却很值得研究。

三、科学合理的分组策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同样,在分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由以往被动的听课接受新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新问题新知识,而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了向导和促进者的作用。无论课堂上采用的是同组异质,即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还是异组同质,教师还应注意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及时作出指导和调节,促成高效的课堂互动过程。例如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中,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电流与电压什么关系?进行组内讨论,有学生认为:二者成正比,也有学生认为不是成正比,在质疑声中这时教师尽量不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是否正确,而是引导他们通过科学合理的实验得以验证,同时抛出电阻在此实验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实验,得出结论,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助将知识条理化、完整化。在此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寻找知识又是在寻找快乐,寻找自己的价值,这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潜能,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总之,多种多样的分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团结合作、探究真理、展现自我的空间,也体现了教育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这样势必会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德立.非智力因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2]张允军.关于学案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4(8)

[3]钱宏霞.从建构主义理论看学案教学[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4]王生明,孔庆友.教学模式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J].教与学杂南,2007,4

[5]黄宗杰.导学案教学模式初探[J].阅读与鉴赏,2011(12):51

[6]张凤梅.学案导学让课堂更高效[J].黑河教育,2011(8):36

猜你喜欢
行动研究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关于七年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行动研究
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创新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加强出入管理 建设平安校园
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评价方式的行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