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武佳 钱共匋 蔡永峰
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给许多终末期脏器衰竭患者带来了治愈的希望,拯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的生命。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脏器衰竭患者对器官移植的需求越来越大,人体器官来源不足已经成为严重制约人体器官移植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自2010年3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接受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全国各省开展了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试点工作,我院作为移植单位,经过几年的试点,现对我院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工作开展进行分析。
1.1 社会因素 大多数人对器官捐献还持否定和怀疑态度,传统观念和宗教原因都是阻止人们器官捐献的障碍[1]。再者,国家尚未建立起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国家级人体器官捐献体系。由于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供需矛盾及巨大的供需利益的驱使,器官买卖也成为公众担心的问题,给器官捐献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2]。
1.2 家属因素 患者家属对器官移植的关注度不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一部分家属认为既然已经死亡,再去摘取他的器官是对他的不尊重,希望保留全尸;还有家属顾虑会受到亲朋好友、邻居的不理解而误认为子女不孝。
1.3 医务人员因素 医务人员缺乏DCD相关知识,不能及时发现潜在捐献者,有的即使发现了但由于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有所顾虑而难于向家属开口,不能及时把信息提供给家属,或者兼职协调员提供给家属的信息比较缺乏和不正确,比如涉及到一些对困难家庭给予合理补偿等问题。
1.4 供体因素 取消死囚器官捐献,以公民器官捐献为唯一来源,尽管全国脑死亡捐献越来越多,但和国外相比脑死亡后48小时捐出的甚少,国内一般脑死亡器官插管1周左右才愿意捐出,因此,可利用的脏器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面对千里之外突如其来的心脑死亡捐献,由于各个脏器的冷、热缺血时间不一,为了尽可能利用捐献器官达到心肺肝肾多器官获取,必需多个单位不同的移植团队进行紧密合作,高效运转。而器官运输对于完成整个器官移植过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及时而可控的器官运输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器官移植的成功。
2.1 依托坚强可靠的组织领导 DCD工作必须具有一个坚强可靠的组织领导,既确保捐献工作依法开展,又要使捐献和移植过程中不发生冲突[3]。我院今年建立相应的DCD领导小组,协作专家委员会和协调工作小组确定DCD方案和流程,设立DCD工作办公室、专职协调员和兼职协调员,明确各自的功能和职责,以确保DCD工作顺利开展。
2.2 培养专职器官捐献协调员 在人体器官捐献移植事业中,器官捐献协调员起着关键作用,可以说没有协调员就难以保证器官捐献。器官捐献协调员要经过专门培训,明确协调员的职责,健全培训制度,规范协调员的行为,强化管理指导,提高协调员的服务水平。协调员必须经过考核后持证上岗。由器官捐献协调员负责评价患者是否适合作为潜在捐献者,并且负责与捐献家属沟通。器官捐献协调员在与死者家属沟通的过程中,不仅要有诚恳的态度还要有娴熟的技巧,除去应掌握扎实的专业技术外,还应掌握心理学基本技能,安抚家属情绪,帮助家属尽快接受亲人离去的事实,为随后的协调工作创造和谐的氛围。
2.3 宣传培训到位 在院部层面召开DCD专题会议,邀请相关重点部门的科主任、护士长参加,说明DCD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各科室下发目标责任书,说明院部奖惩办法。我们把神经内外科、急诊科、ICU作为关注重点,由DCD专职协调员到院内这些科室进行DCD相关知识的宣传和培训,解答临床的疑问,同时利用张贴展板宣传器官捐献科普知识,强化各级人员的意识,及时发现潜在捐献者,使得配合器官捐献成为医院的常规工作。
2.4 公众的参与及媒体的角色 媒体在塑造公众价值观念、强化公众意识、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等诸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所以在捐献者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我们将捐献成功的案例利用媒体的力量加大宣传,提供正能量,普及器官捐献关爱意识,让更多的社会公众了解并接受。
2.5 把控好控制性DCD 控制性DCD即:在按标准抢救无效后,根据器官捐献准备状况有计划地进行撤除生命支持手段并行器官捐献。它能对供体器官进行有效的维护,最大程度地保证器官的质量,同时也避免因为供体质量欠佳对受体造成的伤害,但是要向家属充分告知患者的病情、捐献流程、潜在风险等,优先保障捐献者利益,不能为了追求器官质量而做出不符事实的死亡判断[4]。同时,在政府部门的通力合作下,及时做好器官的转运工作,避免资源浪费。
我国器官移植始于20世纪60年代。历经半个世纪的努力,临床诊疗技术已取得长足发展,救助了数以万计的终末期疾病患者,我院的肺移植,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技术上,都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但是没有器官就没有移植,特别是近年起禁止了死刑犯器官捐献,移植面临着严重的器官短缺问题,所以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人们的捐献意识会越来越强,器官捐献会越来越规范,并朝着“公开化、合法化、正规化、国际化”的方向持续健康地发展。
1 谢文照,罗爱静,朱利军,等.基于移植协调员角度的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工作经验[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11,32(12):723-725.
2 田辉,王玮,尹航.“公众对器官捐献态度”的问卷结果分析[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11,32(12):726 -729.
3 黄洁夫.推动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性举措[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11,32(1):1 -4.
4 王东,朱继业.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的伦理学问题[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3,12(9):644 -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