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并举增强“基础”课教学实效性

2015-04-10 15:44狄春丽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隐性教育教学实效性基础

狄春丽

(山西传媒学院 思政部,山西 太原 030009)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并举增强“基础”课教学实效性

狄春丽

(山西传媒学院 思政部,山西太原030009)

[摘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是全社会、高校和“基础”课教师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并举,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显性教育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拓展教学内容给予学生足够的现实关怀,丰富教学方式以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改进考核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开展隐性教育要注重发挥教师自身的人格力量,以个性影响个性;虚功实做,在细节上关爱学生;充分利用现代新媒体,以正能量陶铸学生。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显性教育;隐性教育

[DOI]10.16396/j.cnki.sxgxskxb.2015.04.014

“05方案”实施以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是大学新生入学学习的第一门课程。几年来,虽然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一大批“基础”课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了许多方式方法,但实效性依然不尽人意。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结果?“基础”课教学如何走出困境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基础”课教学的思考与实践,就提高“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性谈谈个人的一孔之见。

一、进行显性教育改革真正发挥其主导作用

“基础”课的显性教育就是指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地利用专门时间与场所,以直接正规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其表现形式就是课堂教学。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发挥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以及学生自主性、选择意愿的增强和多样化的发展突出,“基础”课显性教育的效果受到挑战。但是,我们并不能因为显性教育的效果受到挑战就忽视甚至否定其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相反,显性教育效果不佳,恰恰说明课堂教学育人作用发挥得不够,因而更要坚持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并且要在坚持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真正发挥显性教育的主导作用。

1.树立“以学生为本”教学理念。马克思主义认为,发展应包括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两个方面,二者同等重要,它们不是从属关系,而是“互为前提和基础”。“以学生为本”教学理念的提出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同时也看到了长期以来“基础”课教学实践中过多地强调了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视学生为工厂产品、是需要加工改造的对象的弊端。“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把提升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性、把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放在首位。其用意就在于 “把世界还给人,把人还给他自己”。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主体的内在需求,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需要意识和主体参与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用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融合,使学生认识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是自己生活、发展的需要,从而使教学目的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在对学生尊重、理解和关心的氛围中实现重大转变。需要强调的是,“以学生为本”并非以学生个人为本位,任由学生自由发展,而是在教学中把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结合起来,是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共同发挥的过程。

2.“基础”课显性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基础”课课堂教学应着重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改革,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第一,拓展教学内容,给予学生足够的现实关怀。包括“基础”课在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走过的历史表明,教学内容过分注重政治性层面,这固然有其必要性,但是泛政治化的教学内容因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不密切,从而导致教学目标与教学的实际效果之间差距较大。为此,必须要拓展教学内容,除了主导性的教学内容,还要围绕学生的生存和发展来拓展教学内容。对于大学生在社会生活和学校生活中比较关注的焦点,如就业择业的技能技巧、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处理、学习学问之道、如何学会人生选择以及如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抗挫折能力等等都要融入到教学中,切实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使学生正当的内在需求得到满足,感受到“基础”课教学的现实关怀。除此之外,“基础”课教学内容还要与时俱进,对极富时代特色的一些内容如科学价值观教育、环境道德教育、信息化道德教育、艾滋病的蔓延等;对学生关注的诸如“二代”现象、各种“门”事件、清华毕业生当城管等热点问题都应该予以回应。否则的话,一味“躲在深闺”只会使“基础”课教学离学生生活越来越远,成为“孤家寡人”。

第二,丰富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满堂灌的理论说教是“基础”课教学颇受人诟病的方法,说者滔滔不绝,听者昏昏欲睡。我们必须认识到,“基础”课的教学对象是大学生,他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价值分析与判断能力,有一定的选择和理解能力。面对这样的群体,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运用诸如情境式、案例式、启发式、互动式、专题式等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方法,巧妙地设置教学环节,制作内容丰满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讨论、演讲、辩论等方式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努力使课堂教学实现多样化、情趣化和现代化。如讲法律部分内容时,利用“分粥的故事”进行情境教学,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与讨论中去体会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再如,讲社会主义道德引导学生树立合理的义利观时,运用子路拯溺受牛与子贡救人拒金的经典故事,让学生在辩论中认识义与利的关系。这样,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就变成了师生双方共同对教学内容进行分享和交流的沟通式教学,在分辨和碰撞中把课讲活,达到提升学生精神世界的目的。

第三,改进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必须落实到学生的具体行为中。长期以来,“基础”课的教学考核,一般是学期结束时进行格式化的考试或写一篇论文,有的院校甚至以单选、多选、填空、辨析的标准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中知行分离、“口惠而实不至”的情形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于是,探索考核方式的变革成为每个“基础”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实践中有些院校将期末考试与平时考核、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结合起来的做法值得倡导。因为这样的考核实际上体现了课程本身“知”与“行”相结合的特点。除此之外,在改进考核方式时,笔者认为考核理念要由总结性考核向发展性考核转变,要认识到考核本身并不是目的,只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手段。因而,考核内容和形式一定要以“基础”课教学目标为依据,即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标准。考核不仅在于检验大学生“学”的效果,更在于发挥考核的问诊和调控功能,引导大学生自省,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激发出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以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境界和完善学生人格境界的目标。

二、发展多样化隐性教育广泛扩大其补充作用

在对显性教育进行改革的同时,还要根据当代社会多样化的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开展多样化的隐性教育活动,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并举,以便将教育内容和要求渗透到课堂教学无法达到的空间,以便收到更好的效果。

1.隐性教育的内涵及作用。隐性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的,它是寓教育于学生的社会实践和日常活动之中,包括组织管理、职业活动、人际交往和文化娱乐等,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隐性教育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将教育目标与内容蕴含在各种活动和各个环节,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化和教育,是一种渗透性、潜隐性的教育,具有显性教育替代不了的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和广泛化的需要。第二,可以弥补显性教育的局限和缺陷,使教育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第三,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显性教育内容的理解和接受,有利于正确观念的确立和道德的养成。

2.隐性教育的运用。关于隐性教育在“基础”课教学乃至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学者们的主要观点都是以学生日常生活、校园文化、社团活动以及网络作为载体,寓教于事、寓教于乐,广泛扩大其影响,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笔者对此并无异议,也认为这样的隐性教育容易贴近大学生生活,更符合大学生的特点,很容易收到较好的效果。但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彰显隐性教育在“基础”课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多方努力来提高“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性。

第一,发挥教师自身的人格力量,以个性影响个性。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除了智者,任何人都不能使别人成为有智慧的人;除了能言善辩者,任何人都不能使别人成为能言善辩者;除了道德和笃敬宗教者,任何人都不能使别人成为有道德和笃敬宗教的人。”苏霍姆林斯基也非常重视教师的个性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作用。这里所说的个性,主要是指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状态。他曾经说过:“教师个性的教育力量就在于和取决于他身上把教师和教育者有机结合的程度如何。如果我们说,学校用知识进行教育,那么知识的教育力量首先就在于教师的个性。”反观“基础”课教学现状,有这样一些现象是不容否认的:一是“万金油”现象,即什么人都可以进行“基础”课教学。二是教师的导向性缺失与话语失真。导向性缺失是指教师只进行知识传授而不进行思想引导。话语失真是指教师不说真话,不说自己的话,教学中充斥着官话、空话和套话。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师形象如何能把“基础”课上到学生心坎里,如何帮助学生建构精神世界。所以,开展“基础”课的隐性教育,关键就是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使“基础”课教师既要有政治方向的引导能力,更要有深厚的学术涵养,使学生在老师扎实的理论功底、厚实的学术涵养与光芒四射的人格魅力中得到人生的启迪,亲其师,信其道,自觉自愿地加强思想政治素养。

第二,虚功实做,在细节上出彩,使“基础”课教学难忘。不可否认,“基础”课具有务虚的特点,但本身的务虚,并不影响其功能的务实。务实的真正内涵就是“基础”课教学的内容落到实处,实现虚实相兼,虚功实做,把小事做细,让细节到位。比如,有的学生偶尔一次的情绪反常,是大事还是小事?如果“基础”课教师对此漠不关心或视而不见,那就是只虚不实。也许就因这一次偶尔的忽略,就会造成悲剧的发生。所以,开展“基础”课的隐性教育一定要在细节上下功夫,不唱高调,要把大道理、身边事、人情化融为一体,认真对待和解决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比如,笔者在“基础”课教学中会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每个学生一定要给老师至少写一封信,老师每封必回。就是在这样的交流中,笔者发现了一些学生的思想动态或他们普遍关注的敏感话题,区别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在课上课下从不同角度给予回应,解疑释惑。从形式上看,这是一件小事,但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无小事。一些关系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小问题”不被重视、久拖不决,不仅会困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也会降低学生对教师、对学校的信任,从而削减“基础”课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基础”课教师要将教学细节化,将教学内容内化到每一堂课和每一次交流中。通过每一堂课、每一个交流展现“基础”课的教学魅力,从而使教育内容更难忘,教育效果更持久。

第三,充分利用现代新媒体,以疏导胜堵禁。伴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计算机网络、手机短信、微博等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新媒体成为大学生的一种学习、休闲、娱乐和交往的方式,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开展多样化的隐性教育一定要充分利用好现代新媒体,提高驾驭和运用网络的能力。通过利用网上论坛、博客、在线访谈、QQ聊天、微博等形式,开展信息化时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比如,我们在生活中经常收到垃圾短信,卖发票、找聊友、推销商品等。虽然大多数人知道这是垃圾短信,但长期的信息灌输不可避免地会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一定影响,甚至有的人经不起诱惑而走向歧途。设想一下,如果学校有关部门能够将手机短信用之于开展“基础”课隐性教育,效果会怎样呢?学生每天收到的信息是国家的方针政策,是与生活相关的法律条文,是圣哲故事,是成功人士的作人之道等等正能量的内容会怎样呢?高校和“基础”课教师对新媒体的功能进行充分挖掘,精选要传播的内容,持之以恒,一定能够更好地实现“基础”课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郑永延,江传月,等.主导德育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81.

[2] 檀传宝.德育美学观.增订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57.

[3]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周渠,等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159.

[4] 班华.德育理念与德育改革——新世纪德育人性化走向.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73-80.

[收稿日期]2015-01-16

[作者简介]狄春丽(1970-),女,山西太原人,山西传媒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15)04-0055-03

The Promotion of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the Course Cultivation
of Ideological Morality and Basic Laws with Integrity of
Dominant Education and Recessive Education

Di Chunli

(Department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ShanxiUniversity

ofCommunications,Taiyuan030009,China)

[Abstract]It is an indisputable fact that the teaching effects of the course "Cultivation of Ideological Morality and Basic Laws" is far from satisfactory, so to get it out of the dilemma requires both dominant education and recessive education. Based on student-oriented concept, dominant education reform should expand teaching content to meet students′ real need, enrich teaching methods to improve students′ spiritual realm, and update assessment methods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of self-education. On the other hand, recessive education should center on developing teachers′ personal charisma to influence students, paying attention to details to make every class impressing, and making full use of new media to let students freely express their opinions instead of suppressing them.

[Key words]Course of Cultivation of Ideological Morality and Basic Laws;teaching effectiveness;dominant education;recessive education

猜你喜欢
隐性教育教学实效性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隐性教育视角下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契约精神的培养研究
探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
隐性教育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创新研究
淡化教育痕迹,强化隐性教育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