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多年客家方言研究述评

2015-04-10 13:41邱春安
韶关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客家方言客家话梅县

邱春安

(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镇江212003)

近三十多年客家方言研究述评

邱春安

(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镇江212003)

最近三十多年,客家方言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主要表现在综合研究和调查报告、语音研究、词汇研究、语法研究、客家方言岛研究等五个方面,但是在研究规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未来的研究可以在以下六个方面继续开展:扩大方言点的调查研究、拓宽研究领域、挖掘语言事实、解释语言现象、重视理论和方法的创新、加强多学科的交叉和综合研究。

客家方言研究;语音研究;词汇研究;语法研究;客家方言岛研究

对客家方言研究作过回顾的主要有:周日健回顾了从清朝乾隆年间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客家方言研究的历史及成果[1]。钟荣富评述了台湾地区的客家方言研究[2]。刘纶鑫和田志军重在客赣方言比较,对客家方言研究的回顾稍显简单[3]。温昌衍则是以文献索引的方式列举了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客家方言研究文献[4]。改革开放以后的三十多年,客家方言研究得到全面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本文拟重新梳理和增补这个时期取得的成果,总结成绩与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一点展望。限于篇幅,我们主要回顾大陆本土地区的客家方言研究专著、调查报告,以及发表在《方言》《中国语文》《语言研究》等期刊的文献。

一、近三十多年客家方言研究概略

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简要回顾最近三十几年客家方言研究取得的成果:

(一)综合研究和调查报告

这方面的研究既有从整体上讨论客家方言的分区和特点,也有大规模的方言调查,还有讨论某个区片或方言点的语言现象,内容往往包括了语音、词汇和语法。其中发表在《方言》的文章有3篇:黄雪贞《客家话的分布与内部异同》、周日健《广东新丰客家方言记略》、谢留文和黄雪贞《客家方言的分区(稿)》。方言志或论著有:周日健《新丰方言志》、陈修《梅县客方言研究》、谢永昌《梅县客家方言志》、罗美珍和邓晓华《客家方言》、蓝小玲《闽西客家方言》、李如龙《粤西客家方言调查报告》、刘纶鑫《江西客家方言概况》、罗滔《连城客家话》、林清书《武平方言研究》、刘泽民《瑞金方言研究》、练春招等《客家古邑方言》、朱炳玉《五华客家话研究》、邱锡凤《上杭客家话研究》。第一部大规模的客家方言调查报告是李如龙和张双庆《客赣方言调查报告》,共调查了分布在八省(区)的34个方言点(客、赣各17个),通过1 320个单字和1 120条词语比较了客家方言和赣方言的异同,是了解各省客家方言概貌的重要成果,在海内外影响非常大。刘纶鑫《客赣方言比较研究》选取了江西境内35个方言点材料,比较了客赣方言的语言特点,提出了客赣明显的两项共同特点:一是古全浊声母今逢塞音、塞擦音不论平仄都合流为一,其中大部分地区读为送气清音;二是古流摄侯韵字的韵母为εu或eu[5]766。

(二)客家方言语音研究

客家方言语音的调查研究相对于词汇和语法来说起步较早、成果也较多。关于客家方言音系的描写研究,发表在《方言》的文章,有以下9篇:黄雪贞《福建永定(下洋)方言语音构造的特点》和《梅县客家话的语音特点》、周日健《广东省惠阳客家话音系》、刘纶鑫《江西省大余(南安)方言音系》、卢绍浩《井冈山客家话音系》、张双庆和万波《南雄(乌径)方言音系特点》、魏宇文《五华方言同音字汇》、练春招《粤西廉江石角客家方言音系》、侯小英《广东龙川县佗城客家方言音系》。关于客家方言声调的研究,发表在《方言》的共有8篇文章。其中包括黄雪贞的3篇:《客家方言声调的特点》《客家方言声调的特点续论》《客家方言古入声字的分化条件》。有4篇文章讨论连读变调现象:冯爱珍《福建省顺昌(城关)方言的连续变调》、谢留文《江西省于都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詹伯慧和刘镇发《广东饶平上饶客家话的两字连读变调》、黄小平《江西宁都田头客家话两字组连读变调》。还有1篇文章探讨了声调的历史层次问题:张倩《江西信丰铁石口客家方言古浊上字今读的类型与层次》。黄雪贞提出的“客家话声调的特点在于古次浊上声与全浊上声都有读阴平”[6]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持续的讨论。客家话的连读变调相对比较简单,而长汀客家话却有着丰富的连读变调规律,早在20世纪60年代,李如龙在《长汀话两音节、三音节的连读变调》一文中就注意到了长汀话两字组和三字组复杂的连读变调。罗美珍《福建长汀客家话的连读变调》和《福建长汀话变调规律补遗》是这一研究的补充与发展。林蕙珊和陈渊泉等人对长汀话的连读变调进行了优选论的分析。客家方言声调的研究,发表在其他期刊的还有陈荣华《江西于都话的小称变调》、谢留文《客家方言古入声次浊声母字的分化》、蒋平和谢留文《古入声在赣、客方言中的演变》、庄初升《保留阳上调的龙川县大塘村客家方言》等。

谢留文《客家方言语音研究》和刘泽民《客赣方言历史层次研究》是运用历史层次分析法探讨客家方言声韵调历史演变的两本重要著作。前者以李如龙和刘纶鑫的三个调查报告为语料来源,共涉及37个方言点;后者的主要语料来源也是这三个调查报告,但是它的研究手段却别有新意,它利用自建的数据库对客赣共107个点的语料进行了大规模的统计分析和比较。还有涉及到客家话具体语音现象的微观研究,声母方面,发表在《方言》的是万波和庄初升《客、赣方言中古全浊声母今读不送气塞音塞擦音的性质》。其他期刊,有严修鸿《连城方言中古全浊声母今读的四种类型》和《结构所引起的辅音音变续论——粤中客家话的f演变及见组合口成分存留的不平衡性》、严修鸿和黄良喜《结构所引起的辅音音变——论三个客家话软腭音龈腭化演变的不平衡》、刘泽民《客赣方言的知章精庄组》。韵母方面,有邓晓华《闽西客话的韵母音韵特点及其演变》、谢留文《客家方言“鱼虞”之别和“支”与“脂之”之别》、严修鸿和余颂辉《客家话覃谈有别的存古层次》等。

(三)客家方言词汇研究

客家方言的词汇研究,首先是词典编撰。黄雪贞《梅县方言词典》用国际音标记音,以普通话的词条为主,把普通话里读的词列出来,标明在梅县话里怎么说。罗美珍等《客家话通用词典》采用国际音标注音,以长汀话和梅县话为依据,收入了1 300多条常用词。张维耿《客方言标准音词典》用《梅县话拼音方案》和国际音标分别注音,释义用普通话,用例为梅县话口语,并有普通话译文。它共收录了近5 000条梅县话词语,其中很多口语词青年人已经不用,对于客家话词汇史的研究非常有价值。词典还包括谢栋元《客家话和北方话对照词典》、张维耿《客家话词典》、谢留文《于都方言词典》、陈庆忠《客家话词典》。

这一时期的词汇研究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本字考释,发表在《方言》的有:谢留文《客家方言“嘴”字的来历》、廖珣英《广东梅县客家方言入声韵本字考》、温昌衍和温美姬《梅县方言入声韵本字考辨》。其他期刊,有温昌衍和温美姬《中古汉语词的客家方言例证》和《梅县方言的几个语音变例——兼谈几个相关的本字》、温美姬和温昌衍《南方方言保留鱼部古读的几个本字——从客家方言说起》、严修鸿《客家话及部分粤语aŋ5(再)字考释》。二是词汇描写及比较,发表在《方言》的是黄雪贞《永定(下洋)方言词汇》,用29个条目描写了永定下洋的词汇。其他期刊有陈亦良《梅县客家方言词汇散论》、邓晓华《客家方言的词汇特点》、练春招《从词汇看客家方言与粤方言的关系》、《从词汇看客家方言与赣方言的关系》。有三篇博士论文专门研究客家方言词汇:练春招选了3 000个词汇进行统计,发现客家话与粤语、赣语、闽南话相同的词分别有328、228和148个,说明了客家方言与周边方言的历史渊源和接触关系,而客粤关系最为紧密[7]。温昌衍也认为从词汇上看,客粤关系最为密切,然后是客赣,最后是客闽[8]。温美姬共统计了梅县方言482个古语词,认为客家方言和闽语共有的古语词最多,达到239个,说明两者的关系最为密切,和吴语、粤语共有的关系词比例相当,最后才是赣语[9]。

(四)客家方言语法研究

客家方言语法的研究主要包括词法和句法两个方面,具体内容包括构词、词类、特殊结构、句式、体貌等。《方言》上发表的有项梦冰的5篇文章:《连城(新泉)话相当于北京话“的”字的语法成分》、《连城(新泉)话的反复问句》、《连城(新泉)方言的人称代词》、《连城(新泉)方言的指示代词》、《连城(新泉)方言的疑问代词》。另外,还有黄雪贞《永定(下洋)方言形容词的子尾》和《客家方言的词汇和语法特点》、周日健《广东省惠东客家方言的语缀》、谢留文《客家方言的一种反复问句》、曾毅平《石城(龙岗)方言的指代形式》和《石城(龙岗)客话常见名词词缀》、黄婷婷《广东丰顺客家方言的差比句》、严修鸿《粤东北客家话的语气副词》、练春招《福建武平岩前客家方言的“牯”字》。其中,黄雪贞《客家方言的词汇和语法特点》影响较大,该文探讨了梅县客家方言的词汇和语法特点,对口语用词、部分实词和虚词、外来词、有字句和比较句均有详细的讨论。发表在《中国语文》的文章有8篇:李作南《五华方言形容词的几种形态》、何耿镛《大埔客家话的性状词》、张维耿和伍华《梅县话的“动+ae”和“形+ae”》、饶长溶《长汀方言的代词》和《福建长汀方言动词的体貌》、刘纶鑫《江西上犹社溪方言的“子尾”》、温昌衍《江西石城(高田)方言的完成变调》、《石城客话表微标记“哩”》。

这一时期出版的客家方言专著、方言志、调查报告中,语法部分都是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例如刘纶鑫《客赣方言比较研究》第七章从名词词缀、动词的体、形容词、代词、副词、数量词、介词、连词、助词、次序以及特殊句式等十一个方面详尽比较了客赣两种方言的异同[5]677-758。有三部客家方言语法研究的专著:何耿镛《客家方言的语法研究》描写了广东大埔县客家话的语法特点,这是第一部大陆学者撰写的客家方言语法论著。林立芳《梅县方言语法论稿》深入细致地描述了梅县客家话的语法体系。项梦冰《连城客家话语法研究》对闽西连城县新泉乡的客家话语法进行了详细的共时描写,以现代汉语语法系统为参照,描写了新泉话的词法和句法等方面的一些特点。书中的一些讨论非常有特色。有三篇博士论文分别研究了闽西和赣南的客家方言语法:张桃全面考察和描写了闽西宁化客家方言的语法系统,认为宁化客家方言有不少语法现象跟闽语很相似甚至完全相同,有些语法特点又跟赣方言相似[10]。另外两篇是曾毅平《石城(龙岗)客家方言语法研究》和李小华《闽西永定客家方言虚词研究》。其他期刊发表的论文有饶长溶《长汀方言助词“嚟”和“咧”》、严修鸿《客家话人称代词单数“领格”的语源》和《平远客家话的结构助词》、曾毅平《石城(龙岗)方言的起始、接续、经历、已然体》、林立芳《梅县方言的结构助词》、高然《广东丰顺客方言语法特点述略》、项梦冰《《客家话人称代词单数“领格”的语源》读后》、李小华《永定客家方言助词“倒”及“倒”字溯源》、温昌衍《石城话的“加l-词”》等。

(五)客家方言岛研究

客家方言在国内的分布除了粤东、粤中、闽西和赣南等客家居民相对比较集中的地区之外,在四川、湖南、广西等省份也有一定数量的居民操客家话,他们大都是明清时期从广东、福建和江西迁入的客家移民后裔。由于这些地方与客家大本营分离,且都处于官话、粤语、湘方言等的包围之中,面积和人口相对较小,因此,我们根据游汝杰对方言岛[11]的定义把这些地方的客家方言界定为客家方言岛。

1.四川客家方言岛研究

四川的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成都郊县东部山区、沱江流域、仪陇、西昌等地。四川客家方言研究可以说肇始于董同龢《华阳凉水井客家话记音》,作者一改以往读字表的调查方法,通过记录发音人的句子、对话、童谣和故事的形式,记录了四川凉水井的客家话。这个调查报告是四川乃至整个客家方言研究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发表在《方言》的有黄雪贞《成都市郊龙潭寺的客家话》,她把龙潭寺客家话跟闽粤客话进行比较,发现龙潭寺客家话的代词、亲属称谓、人称代词单数等与闽粤客家方言相同,而人称代词复数、小称词缀则不同。另外,由于受西南官话的影响,龙潭寺客家话“公、牯、嫲”的使用范围缩小,不再用于表人[12]。其他期刊文章有兰玉英和闵卫东《凉水井客家话与成都方言的通用方言词及其分析》、兰玉英和曾为志《成都客家方言基本词汇的演变方式初探》、宋伶俐和朴正俸《成都客家方言岛词汇使用现状调查——以“华阳凉水井客家话”为例》等。有4本专著讨论了四川的客家方言:兰玉英《洛带客家方言研究》研究了成都洛带客家方言的语言特点,认为广东五华客家方言曾经对成都东山地区客家话产生过重要影响。兰玉英等《泰兴客家方言研究》反映了中古以后客家方言在成都龙泉山一带的发展和变化。崔荣昌《四川境内的客方言》描写了成都(合兴)、威远(石坪)、仪陇(乐兴、周河)、西昌(黄联)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全书内容详实,是了解四川客家方言的一部重要著作。郄远春《成都客家话研究》研究了成都客家话的共时变异和历时变化,还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调查了成都客家人的语言生活。

2.广西客家方言岛研究

广西的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广西东南的玉林、贵港、钦州、东北部的贺州、中部的柳州等地。广西的客家话研究可以追溯到王力,粗略描写了他的故乡博白客家话的声韵调,认为博白客话是北音与粤音的混合语[13]。专著或调查报告主要有:第一部调查报告是陈晓锦《广西玉林市客家方言调查研究》,对广西玉林六个客家方言代表点(福绵、兴业、容县、北流、陆川、博白)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进行了描写。杨焕典《广西通志·汉语方言志》描写了陆川大桥的客家方言。谢建猷《广西汉语方言研究(上册)》介绍了广西客家话的名称和来源,并描写了北流塘岸客家话和马山片联客家话的主要特点。刘村汉《广西客家方言研究论文集》共收录了22篇广西客家话的研究文献,涉及广西16个市县的客家方言,内容上偏重于音系和词汇研究、以及客家方言的使用状况调查,呈现了广西客家话前途堪忧的局面。发表在《方言》的文章有邓玉荣《广西贺县(莲塘)客家话音系》和陈晓锦《广西容县客家方言岛调查记》。其他期刊的论文主要有梁梅《贵港市桥圩镇客家方言记略》、李玉《石门客家话语音记略》和《石门方言词汇(上、下)》等。

3.湖南客家方言岛研究

湖南的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湖南省东部与江西省相邻的地区,以及湖南省南部与广东省相邻的一些地方。陈立中《湖南客家方言的源流与演变》是研究湖南客家方言的一部重要专著,提供了湖南客家方言详细的语音材料,分析了平江、浏阳、醴陵、攸县、茶陵、十都、水口、汝城、宜章、江华、新田等11处客家方言的语音系统。期刊论文,有陈立中《湖南境内客家方言分布概况》、曾献飞《汝城话的音韵特点》、李冬香《湖南资兴方言的音韵特点及其归属》等。

其他地区的客家方言岛研究:甘甲才《中山客家话研究》全面反映了广东中山客家话的现状和变异过程。该书最大的特色是结合了传统方言研究和社会语言学的方法。作者提出了影响中山客家话变异的三个社会因素:社会生活内容的更新、传媒的渗透和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14]。发表在《方言》的有潘家懿《广东南塘客家话的历史演变》、曹志耘《浙江金华珊瑚客家话音系》、陈晓锦和郑蕾《广州地区的客家方言》。其他期刊文章,有何科根《广东中山翠亨客家话方言岛记略》、邢向东等《陕南罗湾客家话的音韵特点及其与其他客家话的异同》。

另外,客家方言研究经过最近几十年的蓬勃发展,已经形成了几个焦点和热点话题,一个是客家方言性质问题,另一个是客赣方言关系问题。以上回顾的文献中,多有对这两个问题的探讨,限于篇幅,此不赘述。

二、客家方言研究的成绩、不足及展望

(一)客家方言研究的成绩

纵观这30多年,客家方言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主要体现在:(1)历届客家方言学术研讨会的举办。从1993年的首届研讨会,迄今已举办了11届客家方言学术研讨会。每一届都出版了论文集,这些论文集的内容涵盖了各地客家方言的方方面面。(2)研究机构和刊物的创办。客家方言研究机构主要在闽粤赣三省客家聚居地的高校,如嘉应学院及其客家方言研究所、龙岩学院及其客家文化研究所、赣南师范学院及其客家研究中心、南昌大学及其客赣方言与语言应用研究中心。除了社科院的《中国语文》和《方言》等专业刊物之外,这些高校的学报构成了客家方言研究的主阵地。嘉应学院还专门创办有《客家研究辑刊》(半年刊)。(3)相当数量成果的发表。根据检索,近30年发表在《方言》和《中国语文》的客家方言研究论文数量达到了50余篇。本文所列举的方言志、方言词典、调查报告、专著、期刊论文、博士论文等等大致有200本(篇),尚不包括发表在其他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的大量论文成果。此外,11届研讨会共发表论文400余篇。这些成果内容广泛,挖掘和揭示了客家方言大量的语言事实,无论是小的方言点、片区,还是整个客家方言的语言特点,都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客家方言的性质、客赣方言的关系等问题尽管没有达成共识,对这些热点的讨论也使得客家话研究不断走向深入。

(二)客家方言研究的不足

在看到客家方言研究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认识到不足的方面,主要表现在:(1)研究规模。跟粤、闽、吴语的研究相比较而言,客家话的研究所形成的声势和影响力跟这几个南方方言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目前的客家话研究存在研究队伍不足、标志性成果数量偏少、研究机构偏少、政府财力支持缺乏等几个突出问题。(2)研究内容。客家方言的调查研究,历来都是重描写、轻解释,重事实、轻理论。对语言演变的规律、语音和语法的历史层次的研究,这些方面的成果还是很少。相对于语音研究,词汇和语法的研究比较薄弱。语法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大都停留在传统的研究框架,较少有突破。客家话与粤、闽、赣语等周边方言关系密切,一直都是学界的热点问题,但除了客赣比较研究,客家话与闽、粤语专门的研究成果还是不多。(3)研究方法。从语音来说,大多还是用传统的描写方法,再结合文献考证法和历史比较法。运用层次分析法、方言地理学方法以及实验语音学方法的成果较少。从语法来说,大多还是仅仅关注某个方言点的语法特点的描写,从共时和历时角度进行比较的成果相对较少,采用类型学、语法化等理论的研究更是少见。

(三)客家方言研究的未来展望

我们期待客家方言的研究者能在下列方面继续努力:(1)扩大方言点的调查研究。全国200多个纯客县,以及不少客家方言岛,大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描写,这就需要我们在将来扫除这些盲点,填补空白。除了纯客县,处于各大方言区交界地带的方言点的调查也不容忽视。(2)拓宽研究领域。方言地图、方言有声数据库、客家人的语言生活和语言态度、客家方言的传承、两岸客家方言比较、西方传教士客家方言文献、海外客家方言等方面都可以大有作为。(3)挖掘语言事实。对于已经调查的方言点,通过核实旧的材料和补充新的语料,及时整理,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进行更深入的探讨。(4)解释语言现象。方言的调查和描写并不是最终目的,对各种语言现象提出合理的分析和解释才是研究的宗旨所在。语音演变的动因和机制、方言特征词、语法的特性,这些不仅可以通过共时的比较,还可以通过历史的比较来得到解释。(5)重视理论和方法的创新。目前客家话的语法研究,主要还是拿标准语普通话的系统来套,这样可能会忽略客家方言本身的规律。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比较,除了要深化比较,还要充分借鉴语法化和类型学的理论方法。类型学的方法不仅可以用在语音研究,在语法研究中更有用武之地。在考察客家方言的语音和语法演变时,应有语言类型学的视野,把这些语言现象放到人类语言演变的背景下去考察。甚至可以把类型学和语法化结合起来考虑[15]。(6)加强多学科的交叉和综合研究。比如,可以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借助软件设备来调查研究客家方言,弥补传统调查描写方法的不足,甚至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重现”历史上发生的音变,以及预测未来的音变方向。

参考文献:

[1]周日健.客家方言研究述略[C]//闽西客家学研究会.首届客家方言学术研讨会专集.龙岩:闽西客家学研究会,1994:8-14.

[2]钟荣富.客家话研究的过去与未来发展[J].汉学研究通讯,1998(3):289-301.

[3]刘纶鑫,田志军.客赣方言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南昌大学学报,2003(2):115-120.

[4]温昌衍.客家方言[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18-35.

[5]刘纶鑫.客赣方言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6]黄雪贞.客家方言声调的特点[J].方言,1988(4):241-246.

[7]练春招.客家方言词汇比较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1998.

[8]温昌衍.客家方言特征词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1.

[9]温美姬.梅县方言古语词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10]张桃.宁化客家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4.

[11]游汝杰.汉语方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55.

[12]黄雪贞.成都市郊龙潭寺的客家话[J].方言,1986(2):116-122.

[13]王力.两粤音说[J].清华学报,1928(1):1519-1565.

[14]甘甲才.中山客家话研究[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266.

[15]刘丹青.语法化理论与汉语方言语法研究[J].方言,2009(2):106-116.

Review of Studies on Hakka Dialect in the Past Three Decades

QIU Chun-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enjiang 212003,Jiangsu,China)

The past 30 years has witnessed a significant development in the study of Hakka dialect,as shown in five aspects,i.e.,investigation report,sound,vocabulary,grammar and island of Hakka dialect. However,its research scale,research content,and research methods are far from satisfactory.The paper comes up with som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its development,i.e.,expanding the investigation,broadening research fields,finding and explaining facts,innovating theories and methods,strengthening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Hakka dialect;sound;vocabulary;grammar;Island of Hakka Dialect

H176

A

1007-5348(2015)03-0055-06

(责任编辑:薄言)

2014-12-25

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闽南客家话元音实验研究”(13YJC740075)

邱春安(1976-),男,福建武平人,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实验方言学。

猜你喜欢
客家方言客家话梅县
梅县区客家门神画展
广西客家话持续体标记的主要类型及历史演变
近四十年来客家方言研究的历史经验与当代反思*
新时代闽西客家方言的保护与传承对策探析
初探客家方言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有趣的客家话
石板滩客家话与成都话的对比
初探客家方言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梅花知音
梅花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