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兴华,曹 璐
2014年春季学期,自全国第一门MOOC“思政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MOOC思修课”)推出以来,全国24所高校5000多名学生通过课程共享平台修学这门课程,完成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任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再次推上了风口浪尖。反观MOOC教学,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教学形式的巨大改变,更是一次学习方式的巨大变革。
民办高校作为高校发展的“后起之秀”,由于其办学时间短、资金来源单一,加之学生就业率的压力,不少民办高校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更侧重于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在“立竿见影”的专业课程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民办高校在课程设置上重专业课建设轻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从而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而混合式“MOOC思修课”的出现,为民办教育的“思政课”改革提供了新的改革思路,它引发了我们对当下传统“思政课”教学资源、教师队伍、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的深思。
如果说公办院校的资金来源依靠国家财政支出“以公养学”,那么,民办高校则来源于民间依靠学费“以学养学”。由于“民办高校是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高等学校以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①《社会办学力量办学条例》1997年10月1日。其资金来源的单一性严重制约了民办高校的发展。然而MOOC所带来的开放共享足以让学生享受更优质的课程资源,让民办院校摆脱资金短缺的藩篱。在MOOC理念的指导下,民办高校可以借鉴高校联盟的力量,建立民办高校MOOC联盟,借助公办院校力量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对于“思政课”而言,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其宗旨是“通过建立基于网络视频的混合教学模式,形成优质课程市场化共享机制,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广泛共享,弥补优质课程与师资力量不足,推动高校从传统教学方式向现代化教学方式转变。”②《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章程》2015年5月11日,http://www.cfd.sdu.edu.cn/getNewsDetail.site?newsId=4fe014a7-d1cc-47f6-b4f8-c98aec8fc69b。基于MOOC平台的教学上优越性,民办高校应该主动占领“思政课”的MOOC平台,以高校教务处为牵头单位,或加入已有的MOOC高校联盟,或建立新的民办高校MOOC联盟,主动引进优质的MOOC“思政课”课程,借助一流大学的力量建立高质量的资源共享平台,走好“思政课”MOOC模式探索的第一步。
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一般是由专任教师、外聘教师和兼职教师三种类型构成。由于民办高校起步较晚、办学时间较短,专任教师无论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还是职称结构上都尚不健全,很多“思政课”教师教学经验和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而外聘教师、兼职教师的流动性较强,教师间缺乏专业性的教学模式沟通,不利于高校教育的变革与发展。而MOOC催生了第四类教师——MOOC教师的出现。
以混合式“MOOC思修课”为例,它是由上海高课程共享中心牵头组织,复旦大学社科部高国希教授总体负责,包括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0所高校、23名教师共建的国内第一门混合式大规模开放式在线“思政课”。①《国内首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上线开讲》,《思想理论教育》2014年第4期。强大的高校联合,优质的教学团队为“思政课”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教师队伍保障。在MOOC模式下,MOOC教师不再仅仅只是一名主讲教师的代名词,他代表的是一个教学团队,包括主讲教师、教学点负责教师和助教等。在财政资源紧缺教学资源有限的基础上,第四类教师——MOOC教师的出现为民办教师队伍的拓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必将促进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优化。
在民办高校的“思政课”课堂上,我们往往看到教室“空空如也”的“凄凉”景象,“思政课”成了学生“必修课必逃”的对象,传统的以“授”为主的古板呆滞的教学方法难以启发学生进行“心灵的启迪”、“思想的顿悟”更难以激发学生的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致使学生难以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思修课”变成了“假大空”的说教。而MOOC改变了以“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将“学”为本的教学价值体现的淋漓尽致,让高校教学由静态知识内容传授向智能教育改变。
混合式“MOOC思修课”用“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翻转了传统课堂,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OOC课程为例,在教学设计环节上,它采用了在线进阶式学习+见面课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线进阶式学习 (共36学时)其课程主要采用微视频的方式,以15分钟左右的“短、快、精”的视频阐述一二个核心问题,学生可以按照教师设定的学习大纲进度,利用电脑或移动智能终端,随时随地自主安排学习计划,以满足其碎片化学习的需求。为了让追求个性化、多元化的“95后”大学生有更好的学习体验,混合式“MOOC思修课”的在线学习还植入了“进阶闯关”的游戏元素。
受功利主义的影响,传统的以“分数论英雄”的考核方式在民办高校中仍大范围存在,更有甚者,一些老师会在考前为学生“划重点”采取简单的开卷考试的方式应付考核,致使“思政课”的考核结果流于形式化。这种单纯的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体系定义为课程分数的达标程度,只注重过程而不重视效果,只注重短期的效应而不重视潜移默化影响的考核方式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意义。在MOOC模式下,对学生的成绩考核不再单纯的以标准的分数衡量学生,它的评价模式更加多元,MOOC的出现真正使教育评价由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的转变。
混合式“MOOC思修课”的考核方式结合多种学习方式,包括在线学习测试 (章节测试、线上测试、学习进度),见面课考核 (出勤情况、课堂表现),期末考试 (线上或线下测试),如线下集中考试、论文、小组汇报等。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为民办高校“思政课”创新考核机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即采用多种方式和多种技术测评手段,完善考试制度和平时考核机制。一方面,对学生的在线学习成果进行认可,将学生选修MOOC平台上的课程纳入学分考核的范畴;另一方面,探索依托MOOC平台建设科学合理和相对标准化的试题库,减轻教师考核的压力。
100年前杜威曾指出:“(教育中)一切的浪费都是由于彼此的隔离”。②[美]约翰·杜威:《学校与社会》,赵祥麟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100年后,当我们还在为民办高校有限的资金“紧衣缩食”之时,MOOC带着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前所未有的开放性为民办教育迎来了新的纪元,它打破了高校固有的围墙界限,使教育资源走向共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助混合式“MOOC思修课”改革的东风,民办教育的“思政课”改革必将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崭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