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 慧
我国当前的体育教学受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和教师教育观念落后、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学历水平低等因素的影响,存在为评判而评判、为评判而教学的局面。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武术基本技术技能的同时提高运动能力,忽视评价学生通过练习进步与否、心理健康与否、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与否;忽视健身及终身锻炼意识的培养。同时,因怕出现受伤事件和伤害事故,只开设无对抗性的武术项目,导致武术教学内容、评价内容相对单一,学生毫无学习兴趣。
对工作在第一线的云南18所普通高校及省外5所普通高校的38位武术教师进行所构建新评价体系的问卷调查,获取了重要的参考意见。38位教师中从事普通高校武术教学5年以下者3人,5-10年者8人,10-15年者13人,15-20年者8人,20年以上者6人。
表1: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评价内容重要性一览表
通过上表可见,38位武术教师、专家中84.21%的人认为评价内容“重要”。然而,这些高校武术选项课课程教学内容相对都较陈旧、单一,都选取了青年拳或少年拳、24式太极拳、初级剑等初级套路,还有个别学校直接未开始武术选项课。武术选项课教学内容的单一,造成了教学评价的单一,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通过武术选项课的学习,掌握武术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术技能,能科学地进行武术锻炼,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效果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就是学习者的情感态度,情感上的障碍越小,学习效果就越好。①郎勇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学习效果评价的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云南大学武术选项课上教授一些能够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养生功,凸显女性柔美、又不失武术刚猛的孔雀拳,深受学生喜爱的拳、械对练、攻防格斗术,配以相应的音乐,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投入到武术学习和训练中,培养良好的积极情感,自觉增强体质。
云南大学武术选项课的基本技术、技能教学及评价内容为:武术选项课 (1)——正踢腿、里合腿、外摆腿、弹腿、正拍脚,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提膝平衡;武术选项课(2)——侧踢腿、蹬腿,乌龙盘打、燕式平衡;武术选项课 (3)——侧踹腿、后扫腿、擒拿格斗术。技能教学内容为:武术选项课 (1)——自编养生功一、自编长拳对练一或二;武术选项课 (2)——自编养生功二、自编对刺剑或自编功夫扇对练或自编孔雀拳对练或自编太极拳对练;武术选项课 (3)——自编养生功二、自编枪术或自编棍术或自编通臂拳。套路的选取根据各选项班情况而定,武术选项课 (3)里的擒拿格斗术让每个小组自己查资料学习、准备,上课过程中教授给其他同学。
身体素质是学习武术运动技能的基础。武术选项课的学习和训练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柔韧素质、耐力素质、协调素质、灵敏素质、力量素质等方面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云南大学武术选项课的身体素质教学内容:武术选项课 (1)——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灵敏素质、协调素质、力量素质;武术选项课(2)——耐力素质、力量素质、柔韧素质、灵敏素质、协调素质;武术选项课 (3)——耐力素质、协调素质、柔韧素质、灵敏素质、力量素质。每一学期的前两项为身体素质评价内容。
从大学生的发展状况来看,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虽然这个时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心理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他们的社会经验、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稳定,这就需要学生在学校教育和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成长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
“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武术是把双刃剑,品德好、懂礼节的人可用它防身、健体、行善,品德不好的人可用它做坏事。因此,作为中国武术的精神和灵魂,武德是非常重要的,从古至今各武术门派都非常重视武德修养。武德作为习武者所应当具备的一种美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指导人们的武术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规范,并渗透在习武者的思想和言行中。①门惠丰:《武德修养》,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年。作为社会接班人的我们更应该把这种优良传统传承下去。
今天,传统的武德——行侠仗义等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继承传统武德的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武德观。而在高校武术选项课中武德具体体现为尊师重道、团结互助、意志坚强、勤学苦练、诚实守信等方面。作为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的社会适应目标,要求学生在展现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的同时能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二者不谋而合。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课程教学重视武德并将武德教育贯穿于武术教学的始终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让学生能学习、掌握一部分武术知识、技术、技能,同时在此基础上学会遇到挫折要坚强、学会如何为人处事、如何与人交往,这就是武术相对于其它体育课程所特有的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
然而,通过对38位武术教师、专家进行调查发现,38人均认为武德“很重要”或“重要”,其中24人认为“很重要”,14人认为“重要”,却没有一所高校将武德列入考核范围。因此,普通高校的武术选项课课程教学应把武德评价纳入到武术的教学评价中,并重视武德的教育和评价。
云南大学武术选项课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每学期第二周每个武术选项班进行自由分组,8-12人为一组,在整个武术选项课的教学、练习、考核中均以小组进行;将武德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学习、训练中养成团结互助、相互尊重、沟通交流、勇于创新的好习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学院等组织的各种大型活动表演,展示自编套路。各组成员来自全校各学院各专业,他们在武术选项课上通过较短时间形成良好的关系,课上学练时,组员共同交流、讨论;课后组长定期组织组员练习或参加武术俱乐部练习,并打好考勤,共同选取、裁剪适合所学套路的音乐,共同创编比赛或表演套路。他们在学习交流中学会了团结互助、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取长补短。
云南大学武术选项课在武术文化知识方面简单介绍武术的起源和发展、武术的特点和作用、武术的内容和分类,教授养生功时介绍一些相关穴位,教授套路时介绍相关套路的技法、攻防含义及一些哲学思想,讲解如何欣赏武术比赛,整个教学过程中介绍一些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置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然而,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大学生的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而能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培养其终身锻炼意识、塑造青少年人格的大学体育课却面临尴尬境地。在“重文化轻体育”的思想影响下,大部分高校体育课只在大一、大二的课程中设置,更有甚者,个别高校直接取消体育课。这样的课程设置,导致一些本就不爱锻炼的学生失去了仅有的一点锻炼机会,也失去了培养大学生团队意识、规则意识、责任感和荣誉感的机会。因此,大学不仅应该开设体育课,而且还应贯彻于整个大学教育的始终,大学体育课改革势在必行。
武术作为大学体育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他体育课程不可替代的价值。但在大学教育中,体育课程所设课时少,武术又具有内容复杂、动作难度大、练习周期长的特点,仅靠课堂教学时间来学习、掌握武术知识、技术和技能,实在难以达到。因此,应把课外武术练习、武术活动与武术课堂教学紧密、有效的结合起来,将武术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武术练习。这样,在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进行武术锻炼意识和终身体育兴趣的同时推动和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表2: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课外练习重要性一览表
表3: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参加课外武术活动重要性一览表
表4: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参与武术俱乐部重要性一览表
通过上表可见,38位武术教师、专家中92.11%的人认为课外练习“重要”;然而认为课外参与校武术比赛或武术文化节表演“重要”的只占73.69%;认为课外参与武术俱乐部训练“重要”的只占60.53%,呈大幅度下降趋势。这是因为这些学校并未举办相应的武术活动和武术俱乐部,导致学生没有练习和展示的平台和机会,也让7位教师认为没有必要组织这些活动。
云南大学武术选项课共进行三学期,在这三学期中将教授两套自编养生功,不进行测试,但必须每名学生都掌握,以此达到修养身心、强身健体的目的,并建议该学生教授给自己的亲戚朋友习练。三个学期中所教授套路除长器械外均以对练形式进行,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了解一些武术攻防含义,同时在武术学练中与搭档互帮互助、沟通交流,学会相互尊重、取长补短。一套对练学完后将两人动作连起来又可以形成单练套路,学生可根据自己兴趣选择单练或是对练。喜爱武术的同学除了选修武术选项课外,还可以参加校武术俱乐部,在俱乐部中可以学习选项课上没有的内容,并参与组织每年的校武术活动或代表学校参加武术比赛。每年6月中旬,云南大学武术教研室与武术俱乐部组织“云南大学武术文化展演活动”,武术选项课学生及武术俱乐部学生科自愿参加,参加项目为集体展演,学生可根据课上所学内容进行编排或加入合适剧情进行编排,教师进行适当指导,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让学生乐在其中。在此期间,邀请部分云南省内武术专家举办武术讲座,让学生在学习武术技术技能的同时提高武术素养。每年12月初,云南大学武术教研室与武术俱乐部组织“云南大学武术邀请赛”,根据选项课学生情况及现行武术竞赛规则,制定适合武术选项课学生的项目和规则,除武术选项课学生及武术俱乐部学生科自愿参加外,邀请云南省在昆高校的武术爱好者参加,云南大学学生可通过这项活动与外校学生就武术和其他方面进行沟通、交流,并结交朋友。在举办上述两个活动的同时,云南大学部分学生的组织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云南大学武术选项课形成了课内外一体化教学、评价模式,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校内与校外活动相结合,在云南大学及在昆高校形成了浓厚的武术文化氛围。在云南大学以武术文化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正在逐渐形成。
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评价的核心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认为以教师为主、以教论教的评价状况应被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状态为参照的评价所替代。武术选项课教学评价时应做到知识和技能的统一,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又不能忽视武术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参照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目标的要求,云南大学武术选项课主要从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身体素质、武德、武术文化知识几方面来考查学生的武术学习。
运动参与目标是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即通过大学的体育课学习让学生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和终身锻炼的意识。因此,教师一定要明确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不是培养专业的武术运动员,而是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让其养成自觉锻炼武术的习惯,并通过武术练习使身体得到锻炼。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讲解、示范所教动作的攻防含义,一方面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便于学生更好、更快的学习、掌握武术动作。
评价时要重视学生在学习武术整个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情感态度,特别要对身体条件差的同学经过积极努力后的进步给予充分肯定,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动作是否准确无误。同时,对学生理解、掌握动作的用法进行不定期的过程性评价,以便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表5: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过程评价重要性一览表
通过上表可见,38位武术教师、专家中92.1%认为武术选项课的过程评价“重要”。因此,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评价应对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情感态度和运用能力、理解能力给予肯定和重视。
传统的体育教学教师多是“满堂灌”,从开始讲到结束,学生只能被动、机械的接受知识,不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思维,让学生养成不动脑、不思考的习惯,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培养创造思维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完善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渠道。我们要打破传统体育教育的局限,在武术教学中适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授武术知识、技术技能的同时营造活跃、放松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将所学武术知识、动作融入剧情进行创编,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和练习的兴趣,促进其积极参与练习和交流。让学生在武术的学习、练习中充分体现其主动性,激发其自主意识,刺激其创造的兴趣。
云南大学武术选项课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重视学生在身体条件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评价学生在学习武术过程中的积极努力程度、情感态度和理解、运用能力;武德评价占最大比重;尽可能的丰富教学评价内容;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供有利条件;将武术课内外一体化纳入评价体系,积极寻求适合学生全面发展、有效提高武术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
综上所述,高校武术选项课的教学评价内容应在重视评价学生体能的同时,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武术学习和练习的兴趣、应用所学武术知识指导锻炼的能力、与同学团结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等方面。
[1]桑全喜: 《武术教学评价模式的实验性研究》,《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2]陆根秀,倪进:《武术课实施多维综合评价法的研究》,《体育科学》2002第1期。
[3]郎勇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学习效果评价的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4]易新明,巩子天胤,马烨军:《“武举”的镜鉴:刍议现代武术教学评价体系》,《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年第4期。
[5]门惠丰:《武德修养》,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年。
[6]李远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课程评价体系初探》,《中州体育·少林与太极》2009年第11期。
[7]张玉秀:《高校武术教学中多元智能评价体系的构建》,《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