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智勇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江苏 昆山 215332)
团队学习法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探索和实践
杨智勇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江苏 昆山 215332)
摘 要: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关键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解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不断出现的问题,团队学习法已然成为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和研究探索的课题.团队学习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发掘学生潜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学习法;模式构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对于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铸就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是否成功有效,取决于学生对课程的认同度、学习态度是否认真、是否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长期以来,绝大部分高校都将其看作是常规的学业课程,偏重理论教学,多种因素结合,使得学生大都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兴趣和实践动力,教学效果普遍较差[1].如何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性?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此类问题已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和探索的重要主题.
1.1 高职学生的理论素质基础薄弱
1990年后出生的大学生群体,他们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受教主体.他们的成长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社会急剧变革、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身处在社会结构转型最为激烈、人们的思想观念最为解放、价值观也最为多元化的年代.在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中,他们中的许多人呈现出一些消极方面.首先,学生处于政治意识上的“边缘人”.部分学生对于参与社会政治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政治冷漠.有的学生政治思想存在偏差,缺乏分析判断能力而一味崇洋媚外.其次,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中的许多人自我表现欲强.但是,由于家长的宠爱与过度期望,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受挫的心理.遇到困难时,信心不足,不能承受失败,有些人甚至做出过激的行为.最后,当代大学生中的许多人,一方面受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但同时又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在价值观选择上存在许多困惑、矛盾、冲突,因而导致社会责任感弱,集体意识不强,崇尚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一部分学生自身道德修养较差,缺乏公共意识,拜金主义思想比较严重.
1.2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教材体系的设置上大都只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略现实性和针对性.教材内容与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及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太少,现成答案、现成结论太多,留给学生思考并进行探索求知的东西太少,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教学缺乏互动性.教学关系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课堂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学活动变成了教教材而非用教材教,学生只能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教学缺乏对人的感性因素的刺激和满足,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教师等同于书本,学生学习等同于读书,学生只记住一大堆干巴巴的文字符号,没有理解其中的实际内容,教学枯燥乏味.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将团队学习作为一种核心修炼,并指出“团队学习具有令人吃惊的潜能,集体可以做到比个人更具有洞察力,更为聪明,团体的智慧可以远大于个人的智慧”.在现代教学的实践领域,使用某种教学方法或学习方法,塑造学生某些学习的态度、明确人生的理念和态度成为了很多教师追求的目标,团队学习法就是这样的一种教学和学习方法[2].
2.1 通过团队学习体验不一样的课堂
以团队学习为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渠道,进一步引导学生认知团队是将来生活、生存和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在团队学习中可以通过多次的团队“PK”、“分享”、“点评”等途径和方式,活跃课堂,逐渐领悟到如何恰当地展示自己,如何有条理地说服别人,如何诚恳地采纳别人的有益意见和宽容别人的误解等.在课堂中以团队为载体,可以充分调动每个团队成员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人”的课堂,潜移默化中既充分尊重个体个性,又接受他人和融入团队整体.
2.2 通过团队学习引发自身思考
在课堂中以团队为单位进行小组问答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别人的知识智慧和能力,学会接纳别人,学习别人,从而能够相互学习;同时,又要积极展示自己,思考自己怎样在团队中提高威信和作用.并且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必须学会互动,学会如何寻找书刊资料,捕捉和筛选有用信息、寻求问题的症结和偏差之处,从中得到属于自己的成果.
2.3 通过团队学习拓宽学生的视野
通过团队学习,从本团队内和别的团队中看到别人努力的成果、智慧和能力,实行资料共享、资源共享、智慧共享和能力共享.让学生的学习摆脱教科书的局限性,主动寻求教科书以外的知识、智慧与技能,寻求课外和校外的相关有用的东西.
3.1 团队的组建
团队学习法,是以团队为单位进行的教学和学习活动,团队是课堂中最基本的元素,所以,团队组建显得尤为重要.团队的组建即组建一个自我管理的小组.每个小组由一组学生组成,并选定组长和其他小组委员,负责配合教师完成课堂教学、进行一个完整的体验活动过程或其中一部分工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小组为学习、活动和考评单位,引导小组成员像家人一样,共同学习、交流情感、相互协作、共同成长,让合作成为习惯,与来自四面八方不同背景,不同价值观的学生和睦相处,在别人的身上照出自己的身影,得到心灵的成长[3].
3.2 团队学习法的几个要素
1) “PK”激励.竞赛对人的主动性的激励是无可替代的.在团体学习法中,应设计多种多样的竞赛和评分环节,包括准时到课、提问回答、作业收交、主动分享等,并在课程开始就明确评分规则和奖罚措施,让学生产生积极的竞争心理和荣誉感.
2) 奖惩机制.根据团队学习法的教学实践,所有的竞赛和评分都必须以小组为单位,所有个人的得分和扣分,都是团队得分和扣分,从而形成“个人荣则团队荣、个人耻则团队辱”的氛围,让个体受到团队的约束和激励,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觉改变.
3) 感受分享.当活动完成,学生沉浸在强烈的感动、激动之中时,必须立即安排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逐个交流,然后再进行和大组分享,使学生内在的情感得到充分发挥,认知得到充分表达,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格局,显著提升学生的自我教育、沟通意识和表达能力.
4) 结语提升.教师要用简洁而富有感情的语言,对学生的分享做出点评,对课程的主题加以归纳、总结和提升,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思想认同,从而自觉地接受理论指导,并发自内心地愿意持久、有效地指导自己的行动.
1) 通过团队学习使得不同学习层次、不同学习能力和不同性格的学生融合在一个大的集体里,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及时解决遇到的所有问题.通过团队学习法的成绩评估机制,使得整个课程充满了竞争,每堂课中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教学更充满了乐趣.
2) 在团队学习中,学生摆脱了被动学习的桎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实践证明,团队学习法通过“项目导入”、“互动体验”、“互动分享”、“课后实践”等一系列过程,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体现了一个真正的“人文化”的课堂、一个“心灵教育”的课堂.
3) 在团队学习过程中,学生充分地施展多方面的创造性潜能,通过团队学习法集众人之力解决实际问题,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更重要的是运用到了实践中去,解决了在团队建设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诸如人际交往、沟通协调、活动组织实施、同学之间互相配合、合作共事等问题,形成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团队学习的过程,不单单让学生了解所学课程,更是一次最好的综合素质的锻炼.
教育创新,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对中国教育尤为重要,也是每所学校和每个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应该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教育培训经验,努力研究和开发既继承中华传统又富时代特点的育人理念、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其中包括团体学习法,努力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创业型复合人才,实现学校和学生的共同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做心灵教育的倡导者,缔造幸福人生.
[1]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 彼得•圣吉. 第五项修炼[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3] 刘伟.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 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0.
(责任编辑:李 平)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Group Learning Method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YANG Zhi-yong
(Department of Basoc Courses,Silicon Lake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Kunshan 215332,China)
Abstract:The quality of the talents in college has stake wit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Using group learning method to solve the problem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of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s has become an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topic concerned b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or. This metho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stimulating the learning enthusiasm of the students and exploring students’potential.
Key words:vocational colleges;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eam learning method;model building
作者简介:杨智勇(1984-),男,江苏盐城人,讲师,主要从事学生思想研究.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2013JSJG302)
收稿日期:2015-06-10;修回日期:2015-07-19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475(2015)04-008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