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探析*

2015-04-02 19:20陈彦超
关键词:民主政治中国模式协商民主

陈彦超, 丽 娜, 韩 影

(沈阳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沈阳 11087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探析*

陈彦超, 丽娜, 韩影

(沈阳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沈阳 110870)

摘要:政治现代化的核心是政治民主化。从对中西方民主基础理念和原则的对比出发,可以看到西方政治民主化的主要理论基础是自由主义与理性主义,原则是体现和追求个性的差异;相反,中国的民主是建立在人人真正平等基础上的。民主集中制的本质在于追求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最大公约数”。今天的错误观点之一是以为西方的民主从原则到形式都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唯一。中国在民主化发展过程中从自己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环境特点出发,正在探索出属于自己的道路和模式。

关键词:政治现代化; 政治民主化; 民主政治; 民主集中制; 中国模式; 协商民主; 求同

政治现代化是与经济、社会现代化相伴而生的一个词汇,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的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发展过程,即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现代性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1]51-53对于其内涵究竟应该是什么,不同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给出了不同的解读。目前国内学者普遍认同政治现代化的核心是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这一观点,其中民主化又是其最核心的内容。

一、民主化是政治现代化的核心内容

当今世界,一个国家民主与否甚至成为其在国际上能否得到“合法地位”的标尺。“法制化”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把民主发展所取得的形式、程序和原则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以使这种民主形式、程序和原则的各个环节都有更坚实的保障。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民主从根本上讲是一种国家制度,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包括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国体反映一个国家的哪些人享有民主权利,其基础是生产关系特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而政体则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就是享有民主权利的阶级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管理国家。国体和政体都会以一种原则、制度和体制框架的形式体现在国家的各个方面,也就是以法律法规和组织机构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的法律既是国家制度的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也是使国家的制度和体制得以有效运转的保障,与政治制度和体制密不可分。从现实社会的发展来看,民主化是当今人们对政治现代化的核心要求和期盼。因为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一个社会的民主化程度是一个国家进步程度的体现,据此马克思主义才提出未来的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294。也是从这个意义上,邓小平才提出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3]168的命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出发,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4]。

民主是政治现代化的核心内容,这一点在西方学者的思想理论中反映得更加充分。人所共知的“现代性精神”就是在启蒙运动中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科学反对宗教,以人权对抗神权,以民主取代专制,人类社会开始了“用头立地的时代”[5]719-720,对人性关注的直接结果就是对“理性”的普遍接受。人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当他们开始认为自己能够理解并按自己的意志控制自然和社会之时,恰是现代性的开始。从社会政治形态的发展来看,有理性的人取代了充满神性的上帝,人的理性取代了中世纪教条性的信仰,理性主义成为现代社会政治合法性的来源;在政治体制上则直接体现为由充满理性的人的民主体制来取代充满神性的专治政权。同时,在“天赋人权”理念的指引下,对人的权利与自由的认识也日益深入,形成了今天西方普遍追寻的“自由主义”。这一理论的主要观点是:由于上天赋予每个人的权利都是平等的,所以对于属于自己的自由以及财产权等,人们都会认为是一种上天赋予的“自然权利”而神圣不可侵犯、不可剥夺。正如著名的社会契约论者洛克所言:“理性,也就是自然法,教导着有意遵从理性的全人类:人们既然都是平等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6]24同时,对个人与外部国家的关系而言,基于对个人权利的捍卫,自然会得出国家不得干涉、侵犯个人权利的结论。要做到这一点,国家的统治(具体表现为政府)就必须得到被统治者的同意,因为“政府只是人们实现自己的意志所选择的一种形式”[7]1。这一点从早期的社会契约论者,到后来美国的梭罗,再到当代的塞缪尔·亨廷顿,都能够看到其理论内部的联系。

通过上述简单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到,西方所谓政治现代化的核心和根本仍然是民主化。这里,民主是实现国家或组织管理和决策的原则和制度,自由是其所谓的基础和原则。政治现代性的基本理念是理性主义和自由主义。其中,理性主义是现代性的根本特征,自由主义是现代性的第一要义[8]169-172。以民主的制度和形式来保证自由的原则,是西方政治现代化的理念。正是在这样的理念及后来民主制度的发展过程中,西方的政治学理论和法学理论对民主化走向现代的描述又增加了一些技术上的原则,如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给政治现代化所下的定义:“政治现代化包括权威的合理化、结构的分化以及政治参与的扩大。”[9]101权威的合理化是指政治权力的产生不再是通过世袭或暴力,而是通过民选的方式,这种权力和权威得到了世人的普遍认同和认可,意味着政权不再是上帝的产物,最高的权威授予不再是“神授”而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因此它要服务于人民。结构的分化使治理国家的权力得以分化,通过一系列的分权不仅使国家的治理权力由不同的政治机构行使,更可以建立起具有特殊功能的领域,如法律、军事、行政等。它们都从政治领域分离出来,变得更加专业化。政治参与的扩大则意味着增加团体、个人参与政治、行使政治权利的机会,从而更好地控制政府。说到底,其根本的思想来源和主要内容仍然是在讲民主的发展问题。

二、中西方民主的差异

诚然,作为人类反对封建专制的重要成果,民主制度的创立揭开了人类走向政治现代化的新篇章。它对于人们充分地认识自然、尊重自我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作为人类追求的一种重要的价值原则,民主化的发展究竟以什么样的方式体现?也就是说,什么样的民主才能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本来意义呢?对这个问题,今天以西方一些理论为代表的观点却走入了误区——错误地以为西方的民主从原则到形式都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唯一。

如前所论,西方的民主制度是在反对封建专制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和随之而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中确立起来的,在这样的运动中,作为新兴力量代表的资产阶级以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唤起了民众并最终取得了反对封建专制和神权至上的胜利,随之建立起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从其反映的政治实体来看,这一民主政治制度以普选制、代议制、三权分立为主要内容。从理论上看,它又有两个基本的理念:其一,民主是一种国家政体;其二,民主是一种公民权利,即民主主体所应享受的法律上的权利,如参政权,财产权,人身权,言论、出版、结社、信仰等公民权。从这一政治制度几百年的运行情况来看,客观地讲,对于摒弃封建制度下的专制,体现人的平等和自由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的。而且经过多年的不断完善,这一制度体系已经达到了接近完美的状态。但越是在这样的时候,其内部的问题也越发开始显现。从国家的政治体制上讲,普选得到落实的同时,由于参选的政治家或政客的空头许诺太多,执政后很难完全实现等原因而使政治与谎言联系起来,广大人民对政治的漠不关心和远离政治,表现出来的是在政治选举中参与其中的人的比例在减少[10]。代议制的规则越来越完善,但立法、行政监督等属于议会的活动出现了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问题,而且在整个代议制的活动中各种利益集团相互掣肘现象严重,市场经济下的讨价还价行为以政治博弈的形式体现到政治活动中。分权制衡得到体现的同时,行政、立法等权利之间的相互制约走向了相反,这与政治组织所追求的运行高效的目标背道而驰。从人民的自由等权利方面来看,“人权”是今天西方国家特别是那些自认为民主制度高度发达的国家经常拿来教育其它国家的事情,但这些国家自身的人权状况却仍然令人担忧。种族的差异和经济地位上的差异都反映出这里并没有实现“天赋人权”所讲的“人生而平等”,相反,种种利益集团对政治的“绑架”和对政治活动的“游说”使本应由多数人决定的民主原则也成了表现形式。对于上述种种现象,连西方的学者也不得不承认是自己的民主出了问题[11]25。

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我们认为首先是西方民主并没有从根本上实现其在一开始所鼓吹的“人人平等”。在西方民主制度下,所谓的人人平等不仅体现为阶级差异,甚至也体现出性别和种族的差别。美国的《独立宣言》从法国的《人权宣言》中借用了这样的语言:“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12]这里用的是“men”而不是“person”或者“human being”,现实中美国也经常会出现种族歧视和金钱胜过人权等问题。更主要的是资产阶级在取得了政权以后,民主的表现已经不再是向广大人民许诺什么,而是只在统治阶级之间体现民主的“人人平等”。不仅如此,西方的民主政治理论从抽象的人性论基础出发,把民主的理论基础奠定在天赋人权和理性之上,而不是从经济基础的角度对社会的阶级状况进行思考和分析,以至于提出民主的根本在于人的理性的“善”。对此,恩格斯早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之中就这样评价:“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5]720从社会发展的实践来看,这一点在今天西方的政治学者中并没有因为马克思主义的揭示而被放弃,相反却一直被坚持着。在他们看来,由于理性的主宰,每种价值选择都是出自个人的选择,但自由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却摒弃了传统的高尚的道德,形成了一种大众的自由主义文化。这种大众文化敌视传统的道德标准,从而具有了一种庸俗化的堕落倾向,社会缺少了一种共识性的社会道德与价值标准,唯一的共识就是个人权利与自由的不可侵犯。而这种共识是一种法律底线,现代化的过程应当是人类走向更高的“善”,但在发展过程中却走向了反面。在没有广阔的高尚道德背景时,个人主义难免走向利己和功利。正如查尔斯·泰勒指出的那样,现代性最终解放的人性其实不是人的“理性”,而是人的“欲望”[13],此其一。其二,为了挽回这一民主根本基础上的不足,西方学者开始更加强调民主形式上的完美,这就是通过政党政治和代议制的机构以及分权制衡机制来保持个人的权利不受侵犯,并把这些也当成民主的唯一原则,把各种不同声音的出现看成民主的充分体现,由此出现了西方民主中“求异”的现象——对任何问题都要充分体现出不同的观点和主张。这种“为了不同而不同”的民主,结果只能是效率的低下和成本的增加,这与国家机构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一——效率原则背道而驰。当然,也并不是什么事情都会显示不同,每当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根本利益受到侵犯而需要以民主的方式和程序进行某种决定时,“求异”就不存在了。

总结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作为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体现,民主所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在于实现人的自由和平等,在有国家和政治存在的环境下就表现为实现人民参与政治、行使政治权利的制度和体制设计。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今天的西方自由主义民主还是我国的民主制度都是为保障民主目标的实现而制定的一种民主模式。由于不同国家的国体和传统不同,对于民主的发展也不可能产生所谓的单一的普世性的“标准模式”。我们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为更好地实现人民真正当家作主来寻找自己的理念、原则和路径。正是在这样的逻辑背景下,中国的民主制度建设应从自己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环境特点出发,探索出属于自己的道路和模式。

三、中国式民主化之路的特点

谈到政治民主化的中国模式首先涉及到两个问题:第一,什么是中国模式?第二,中国模式的特点体现在哪里?对于第一个问题,虽然国内外学界都各抒己见、看法不一,但其本质意义上却是彼此相通的。综合来讲,所谓的“中国模式”,主要指的就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道路和发展经验。它涵盖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乃至人的全面发展,是从全球化的角度或世界视野来看待的中国发展道路,也称之为“中国道路”、“中国经验”[14]。而中国模式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点。

1. 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正如邓小平所言:“中国要搞现代化,绝不能搞自由化,绝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搞资产阶级自由化,我们内部就成了一个乱的社会,不是一个安定的社会,什么建设都成不了。对我们来说,这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15]124-125我国宪法序言中也明确指出:“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6]这一道路选择明确了中国民主化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则,那就是社会主义的民主要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之上,通过经济的平等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真正平等而不是人的理性和“天赋人权”基础上的所谓生而平等;社会主义民主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总结自己对德国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时指出,他的这一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果: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17]32。正是从这一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出发,马克思主义提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2]286。在《共产党宣言》中,无产阶级是把争得领导权与实现民主连在一起的,这就指明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民主性质,但这种民主又不同于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在这里,民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每一个社会主义的公民在经济地位上的平等保证了其在享有民主权利和自由方面的平等。这为广大人民实现真正的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以及享有充分的自由奠定了物质基础。

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列宁创立的“民主集中制”这一实现民主和保证效率的原则和形式,并把它作为我国人民民主的基本原则。民主集中制所坚持的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就是在党领导人民行使民主权利的过程中,首先要就行使民主权利的重大问题进行广泛的民主讨论,组织者或者领导者要在广大人民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对各种意见和建议进行总结和整合,“提取最大公约数”,对相同和相近的意见或建议进行整合集中,然后再把这些意见和建议传达给广大人民,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充分的民主讨论。经过这样的几次反复,最后把大多数趋于一致的意见或者建议交由人民或者选民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民主表决。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到,这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求同”的过程,最后形成的结果虽然看似不像西方民主那样意见众多,没有什么反对或者不同意见,但其实是一个几经讨论协商达致趋同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广大人民在根本利益相同的条件下,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实现了自己的意志和愿望。这就避免了西方民主中经常出现的不同意见相互争执不下、议而不决的现象,提高了民主的效率。

2. 利用电子技术,更好地发展“参与式民主”

在现代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除了“选举”这个主要的形式之外,公民个人、社会团体广泛地参与政治已经成为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越来越强烈,“代议制”式民主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因而,参与式民主方式成为不可忽视的一种重要参政途径,它不同于选举或者表决,内容更加广泛,主要包括:公民或社会群体反映自己的政治诉求,对政府或执政党工作提出意见,对权力机关及其领导者的行为进行问责等[18]。在现代科技特别是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这种参与的广度还会扩大。

3. 发展党内民主,建立“内部多元主义机制”

如果说西方多党制是外部多元主义的话,我国的“一党执政、多党参政”模式应是内部多元主义。内部多元主义的特点在于它是建立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之上的,保证了制度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即不同类型的精英都可以进入现存体制中并分享政治权利,对于不同的政治观点和政策主张可以进行良好的协商沟通。这种开放性使得在制度框架内可以容纳多种不同的声音[19]。同时,这种内部多元主义下政治人物的产生也不再仅仅依靠选票,而是可以把选拔与选举结合起来,即先党内选拔,后党外选举。这就避免了西方社会过度注重选举而带来的“从一人一票的选举制度演变为一元一票”的问题[20]18。

4. 发挥多渠道、多形式协商民主的作用

如前所述,西方的政治制度与民主制度追求的是“求异”,而我国是“求同”。我国的民主集中制是先统一后归纳再表决的过程,看似“没有反对”的中国式民主,其实质是在归纳过程中发挥了“协商”的作用。在归纳过程中,我们将不同的声音纳入其中通过辩论、协商来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保证了正确,而且提高了效率。协商民主的形式有很多,如我国的各级各类听证、党内决策之前与民主党派之间进行的沟通协商等。今天,我们应该更好地发挥协商民主在稳定社会、实现国家富强过程中的作用。

四、结语

总之,中西方民主的发展从其基础理念和原则上来看有着根本的区别,各国民主政治发展必须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确立自己民主的科学基础和原则,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民主的多种形式。中国的民主政治建立在人人真正平等的经济基础之上,以民主集中制为自己的根本原则,中国模式的政治现代化模式已经初步形成,我们应该坚定地按照自己的道路走下去。

参考文献:

[1]韩兴雨.现代性语境中的我国政治现代化及其路径选择 [J].湖南社会科学,2013(1):51-53.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新华网.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 [EB/OL].[2013-11-14].http://news.xinhuanet.com/house/tj/2013-11-14/c_118121513.htm.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洛克.政府论:下篇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7]Thoreau H D.Civil disobedience and other essays [M].New York:Dover Publications Inc.,1993.

[8]周穗明.现代化:历史、理论与反思——兼论西方左翼的现代化批判 [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9]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M].王冠华,刘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10]宋小川.从“占领华尔街”看“美式民主”的非民主本质特征 [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3):91-97.

[11]编写组.西式民主怎么了Ⅱ:西方人士评西方民主 [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

[12]USA.United States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EB/OL].[2015-07-10].https://en.wikipedia.org/wiki/United_States_Declaration_of_Independence.

[13]王慧然.理性主义与西方现代性危机 [J].学术交流,2010(6):21-24.

[14]杨秀萍.中国模式:经验、困局与出路 [D].天津:南开大学,2012.

[1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EB/OL].[2004-03-15].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4/content_62714.htm.

[1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8]宋惠昌.“参与式民主”:中国式民主的一种实现形式 [N].北京日报,2011-11-21(19).

[19]郑永年.中国民主模式初步成形 [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06-09(1).

[20]王绍光.民主四讲 [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责任编辑:郭晓亮)

Analysis on socialist democratic politic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HEN Yan-chao, LI Na, HAN Ying

(School of Marxism,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enyang 110870, China)

Abstract:The core of political modernization is political democratization. Started from the comparative study on basic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of democracy i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main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Western political democratization is liberalism and rationalism. Their principles are to reflect and pursu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On the contrary, Chinese democracy is built on the basis of real equality of everyone. The essence of Democratic-centralism is seeking the “greatest common factor” on the basis of common fundamental interests. One of the wrong views nowadays is to believe that Western democracy is the only one of universal significance from principle to form. China is now exploring the path and mode of its own during the process of democratic development from the historical tradi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rrent environment of China.

Key words:political modernization; political democratization; democratic politics; democratic centralism; Chinese mode; consultation democracy; seeking for common point

中图分类号:D 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823(2015)06-0572-05

猜你喜欢
民主政治中国模式协商民主
反腐支出单列是一招好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经验分析
新时期乡村基层民主政治发展中的协商民主问题探究
协商民主与政治协商
政治生态视域下我国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对策探讨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与协商民主制度的互动关系探析
我国公民参与行政的当前不足及对策建议
法治政府生态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