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聊城大学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张雅雯
浅析地方高校榜样教育的完善路径
山东聊城大学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张雅雯
榜样作为一种人格化的价值载体已成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本文围绕高校榜样这一核心内容,研究分析高校榜样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路径,进一步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视野。
高校 榜样 问题 完善路径
榜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力量不容小觑,具有可学习性,对高校大学生的言行具有引导教育作用,值得思想政治工作者深入分析与探究。
1.榜样缺乏时代性
当前,高校选择的榜样缺乏时代精神,不善于发掘新的榜样人物,仍选用以前的榜样人物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教育,这使受教育者对榜样教育毫无兴趣,甚至排斥。所以,榜样的选择也要与时俱进,他们不仅应该有永恒的职业特质,也应该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榜样缺乏民主性
选择榜样时,高校教育者,领导者常常以自上而下的方式选择出他们认为是榜样的人物、事件,不会考虑受教育者的意见或建议。这种不民主的做法,不仅不利于增强高校大学生学习榜样的积极性,甚至容易产生反感情绪。
3.榜样宣传单一,脱离实际
高校通常采用陈旧的填鸭式教学进行榜样教育,组织一次榜样教育报告会,榜样通过语重心长的讲解宣传自己的事迹。如果受教育者学不到精神实质,教育者又不跟进受教者的心理变化,这样的宣传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的宣传效果。
4.教育者言行不一,不能率先垂范
榜样教育者有时会出现重言传,轻身教,言行不一的行为。例如,课堂上我们要求学生不迟到,而教师却不能按时到课;生活中我们要求学生举止文明,教师却在公共场合乱丢垃圾。教育者的这种行为往往会对高校大学生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让学生认为榜样教育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
5.忽视榜样教育的长期性。受教育者从接受榜样教育后,由一个简单模仿榜样者的行为到深刻理解认识,再到今后时刻以榜样者的行为约束自己,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育者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变化过程,进行及时教育。
1.课堂教学是实现学校榜样教育的重要渠道
课堂教学具有严谨性和系统性,是榜样教育的重要渠道,神圣化的人物与受教育者实际相脱离,受教育者想当然地认为这样的榜样是虚假的,教育效果自然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严谨性和系统性避免了学校榜样教育表层化。课堂教育使榜样教育的内容不仅是榜样人物事迹的简单介绍,其目的也绝不仅是对榜样人物的简单模仿,更重要的是让受教育者通过榜样教育感悟、认同榜样人物的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进而内在地影响自身的精神世界和实践行为,这才是榜样教育的意义所在。
2.校园文化是实现学校榜样教育的效应场
校园文化是高校榜样教育的重要隐性课程资源,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特点,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中充分利用楼宇、宿舍、板报、墙壁、廊亭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悬挂于张贴榜样人物的画像和格言,将校园榜样文化落实到每个角落。同时,要在开展校园文化中充分利用报告讲座、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文艺演出、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宣传榜样的精神事迹,将榜样教育更加经常而持续地渗透到每个成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对教师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和言行举止也有深刻影响。校园文化的载体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种形式,积极调动校园每个成员的热情,组织师生自主加入学习的队伍中。
3.师德师风是实现学校榜样教育的主心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示范性和基础性都要求高校必须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学校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高校教师重视师风师德,在学校教育中投入感情、信念和精力,使榜样教育不流于形式,甚至产生错误的导向作用。同时,学校应该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进行部署和指导,对师德师风建设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巩固,对于师德标兵典型进行表彰和宣传,在职称评定等评优树先中有所倾斜。
4.社会实践是实习榜样教育的助推器
榜样来自社会,自然也应该将榜样的力量作用于社会,这就要求师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将榜样精神内化到实践中。学校应该大力推荐社会实践,充分发挥学校和老师在社会实践中的指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结合校内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榜样力量,通过参观红色博物馆、伟人故居和访谈革命前辈等形式进行更直观的榜样教育,将说教式的榜样教育转变成更有成效的体验式教育。
综上所述,高校榜样教育对受教育者的精神和生活具有重要影响。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榜样教育出现了缺乏时代性、缺乏民主性、缺乏长期性、宣传过于单一、缺乏实践性、教育者缺乏率先垂范等一系列问题。高校应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师风师德、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建设,不断完善高校榜样教育,使高校大学生成为素质高,责任心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美]马斯洛著.许金声译.人类动机的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邱柏生.思想政治接受学[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
[3]王 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
[4]胡木贵.接受学导论[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
[5]袁文斌,刘 普.榜样教育的理论依据与心理机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6]王 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N].光明日报,2007
[7]柴 勇.以“五位一体”格局实现学校榜样教育常态化[J].教学与管理,2013
ISSN2095-6711/Z01-2015-11-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