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测绘学校 孙 思
中职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承担着促进就业、缓解劳动力供求压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因此,面对当今社会的就业压力和就业形势,接受中职教育的中职学生要理性分析社会需求和自身条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找准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中职学生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的生产一线,从事中等技能工作。为了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力,做好从“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转变,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本文分析中职学生的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目前,中职学生就业现状主要表现为:首先,中职毕业生流失严重,在本行业、本专业就业和创业的数量减少。在现阶段中职学生就业于公务员序列、事业单位的人可谓凤毛麟角。国企是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大型企业,外招岗位一般需要本科及以上学历学位,中职学生很难进入。中职学生自主创业不仅没足够资金,也没足够经验。因此,他们绝大部分只能进入私企就业。相形比之下,私企工资待遇水平不高,很难拿到理想的薪酬,致使毕业生在本行业、本专业流失严重。另外,大部分中职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认为企事业单位规章制度约束性太高;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欠缺;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得过且过;年龄尚轻,对就业的企事业单位忠诚度较低。这些导致中职学生离职率高,就业稳定性差,毕业生流失严重。
其次,留在本行业及专业工作岗位上的中职学生发展受到限制,人数在管理层占比例较少。中职毕业生和高校毕业生相比文化课基础差,学习主动性不强,对事情抱无所谓的态度,执行力低、纪律松懈、不自信。因此,在知识结构、敬业态度、沟通能力、组织能力、人文素养,管理能力、心理素质、合作协调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和高校毕业生比存在很大差距。这些综合素质上的欠缺使大部分中职学生不适合管理层工作。中职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一年半到两年,但需要学习的课程又比较多;中职学校校内的实训仪器、设备与生产企业的设施相比有一定差距,直接影响专业课的教学和学习,导致学生的专业技能普遍不高。因此,中职毕业生只能具备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毕业后在各行业的生产一线工作,没有太大的发展前景。
最后,中职学生的错误心态对就业产生不利影响。很多中职学生没有意识到社会就业环境的恶化。企业虽然越来越多,但需要高新技术工作者,对劳动者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庞大的求职队伍与有限的工作岗位必然使竞争越来越激烈。中职学生只有获得丰富的工作经验才能形成精湛的技能,才能拥有满意的待遇。但很多中职学生自我能力定位不够准确,过于自卑或自负,对自身情况分析、价值评估失误,不能对自己进行客观正确的评价。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很难遇到理想职业,从而失去工作的动力和信心。另外,一些中职学生由于年龄小、心理不成熟,过分依赖家庭,缺乏独立面对和进行就业的勇气,求职时具有盲目性。一些中职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不够详细,当外部条件和环境稍有偏差,便失去应对能力。还有一部分中职学生完全不考虑自己的职业性格、职业能力及职业兴趣等因素,一味追求大城市、大企业、发达地区,甚至攀比就业,导致就业高不成低不就。
解决中职学生就业现状的对策有:首先,以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为支撑,以综合与专业相结合的先进教学环境为背景,调整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深化人才培养。加强校企合作,提升中职学生将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与学校教育结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结合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多让学生参加实践,提高中职学生就业率,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创造经济效益,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加强中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中职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是用人单位最基本的要求。中职学生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外还要有过硬的职业素质,尤其不能忽视职业道德的培养。较高的职业素质、较好的思想品德、较强的组织观念和服从意识、规范的行为习惯是企事业单位需要的综合性人才的条件。中职学生的工作态度是企事业单位最为看重的,甚至比专业知识更重要。一个人的知识技能可以通过培训提高,但工作态度一旦养成将很难改变。扩大校园招聘规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机会。企事业单位到学校进行招聘时,学生有更多机会与其交流和学习,增加就业选择机会的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理解和对自身的定位。对实习的学生进行较长一段时间的跟踪调查,看看学生在实际工作时出现的问题及对工作的诉求,根据反馈情况调整教学工作并对后续学生的就业进行指导。
其次,中职学生普遍文化知识薄弱,因此要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强化学校德育课和文化课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中职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必须注重文化课程所占比重,不能只重技能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利用文化课程教育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传递给学生,增强个人修养。同时,中职学校也要在提升学生技能上下工夫。过硬的技能是中职学生成功就业和发展的保证,是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要提高学生技能就必须改进学校的设备设施,引进师资力量,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强化技能,最终使学习的技能接近实际需要,为就业打好基础。
通过正反面两方面案例,使学生看到生活不易,感受社会的就业压力,使学生产生必须努力向上的紧迫感。当通过课堂教学方式收效甚微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成长。例如,开展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排球比赛、趣味运动会等一系列活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受、体会、学会合作意识,强化组织纪律性、沟通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通过街舞社、书法协会、篮球协会等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特长、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组织纪律性和正确的时间观念。学生不单单掌握一种技能,还应从事简单的机器操作,提高综合素质,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中职学校必须转变办学思路,深化教学改革,培育适合企事业单位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使中职学生的发展不再受到限制。
最后,改善中职学生的心理状态。中职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尽早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为就业做好准备。中职学生要用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完成工作,实现自身价值。许多中职学生频繁跳槽,多数不是因为工作内容难或工作辛苦,而是自己不能独自承担责任,不具备自力更生、吃苦耐劳的品质,没有做好认真工作的心理准备。
同时,家长要理性和客观地面对中职学生的就业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分析,为学生提供有力支持。中职学生也要在正确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充分相信自己,敢于通过就业竞争达到理想目标。就业时要从基础做起、摆正心态、立足基层、服务基层,努力进取,尽快胜任工作,切忌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一味追求大城市、大公司、好单位。就业时不能盲目跟风、攀比,而要量体裁衣,找到与自身匹配的工作岗位。社会发展迅速,瞬息万变,中职学生年龄较小,很难一次就达到终身就业。因此,随着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劳动技能的提升和社会经验的积累,中职学生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
[1]张 杰.关于中职学生就业力的培养[J].传播经纬,2012
[2]崔红红.关于中职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4
[3]周学斌.论中职学生就业现状及误区[J].中国西部科技,2011
[4]陈 新.中职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分析[J].职教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