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十六中学 高 洁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是人类进行文化交流,信息传递的重要手段,人们用它组织社会生产、传授科学知识、进行思想强化交流、记录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最新的创造发明,如今它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都显示出更加重要的纽带作用和传递作用。
文章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如果没有传输信息的载体——文章,国家机器便无法运转,现代经济便无法发展,文明社会便无法存在。因此,写好作文对一个中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使学生切实掌握各类写作的方法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断探索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常听到教师和学生都说写作难: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这是因为现在基础作文教学过分强调创造性而忽视基础训练的模仿性。
许多教师认为学生选材新颖、别具一格、标新立异才是好作文。教师这样做并不没有按照作文教学的教学目标评价学生的作文能力。学生进行作文训练不是作家搞创作,每一篇文章都要有自己的独特风格。语文教师应按照每一次作文的教学目标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引导学生模仿范文,只要写出的文章符合本次作文要求,以后遇到了同类型的作文自己会独立完成,教学目标就算达到了。
创造性寓于模仿之中,模仿是创造的基础,没有模仿,就谈不上创造。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在模仿的基础上产生的。例如,我国木匠祖师爷鲁班小时候拜师学艺,他的师傅把他领进有各种造型的屋子中让鲁班自己把各种造型的东西拆了装,装了拆。在这个反复过程中,鲁班把各种造型都牢记心中,回家以后模仿造型给乡亲们做家具,成为远近闻名的师傅。至于鲁班以后的创造,当然是在这种模仿的融会贯通下进行,后人为了纪念他对木工的贡献,尊称他为木匠祖师。达·芬奇小时候学画鸡蛋就是模仿,只因为达·芬奇模仿功底厚实,才有了出奇的创造,成为世界上闻名的画家。
不仅发明创造需要模仿,作文教学也需要模仿。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作文就像造屋,必须备料,其次知道间架结构。间架结构从哪里来,必须从模仿别人的作品入手。”语文教学中的作文训练既是模仿的训练,又是创造的训练,是模仿与创造的统一。作文教学怎样做到这些呢?
首先,语文教师必须明确作文教学不是培养作家,而是培养学生“具有现代化语文写作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使学生使用学过的文体写文章,以适应以后不同工作的需要。
其次,教师必须明确每次作文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提出明确要求。
再次,教师提供本次作文的范文,学生根据作文的教学目的及要求模仿范文进行写作,同时让学生注意模仿不是照抄原文,开始是“与人合”,其后必须“与人离”,要“袭故而弥彰”“沿浊而更清”。如果学生处处模仿永远也不会有所创新。
例如,要求学生写读后感,教师必须先教给学生写读后感的范本模式:①引用原文;②发表议论;③展开联想;④结合实际。学生知道了基本模式,又有范文作参考,写作就比较容易了。然后教师再根据基本模式引导学生反复训练,熟能生巧,学生练得多了,离开范文和基本模式后就会写出有自己体会、有自己个性的读后感。
再如,教学《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课时,教师告诉学生介绍事物的发展历史可以以时间先后为序,采用先分后总的结构形式,那些重要的部分和不为人知的地方要详写,利用比较法展现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趋势。最后,教师要求学生模仿书籍的发展历史介绍船的发展历史,学生知道了写作方法,从木头船说到航空母舰,谈得津津有味,都能做到以时间为序,说清楚每一种船的特点。
通过各种模仿训练引导学生“入格”,但仅仅满足于“入格”是远远不够的,“入格”之后的“出格”才是作文教学的最高培养——“创造”。
“创造”是为了鼓励学生从模仿的“入格”走向特色,突破条条框框,走进写作的自由王国。但“创造”并非是全班所有学生的统一要求,只对学生作力所能及的要求,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
俗话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学生有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对学生区别对待才能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师可以推荐有特色的作文,恰如其分地评点,引导学生学习、欣赏范文的特色,从而使更多学生的作文拥有自己的特点。
总而言之,学生的创造是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的,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学生只有模仿成功了,练习熟练了,才能进行真正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