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的限度及其应对措施*

2015-03-31 12:39周先进陈上仁
当代教育科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堂教育

●王 润 周先进 陈上仁

翻转课堂的限度及其应对措施*

●王 润 周先进 陈上仁

人们的教育需要及社会硬件条件的支持为教学模式变革创生了实施空间和可能性。翻转课堂即是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它为现代教学注入了活力。但由于自身存在的实践限度、主体性过度的僭越及信息技术依赖横行的理论限度、课堂教学整体性遭受割裂与集体主义教育遭受削弱的价值限度,导致其在推广实施的过程中困难重重。为进一步完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针对以上限度提出提升教师教学机智,促进学生学习素养提高;学科选择性实施,落实家校合作;主体性的“规约”,区别化施行翻转课堂;融合传统,构建校本翻转教学模式的应对措施。

翻转课堂;教学;限度;应对措施

教与学的关系是课程与教学领域常谈常新的话题。翻转课堂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一种革新。翻转课堂所承载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给课堂教学模式变革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它的知识传授与内化颠倒的教学顺序一经传播就迅速风靡全球,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毋庸置疑,翻转课堂对学生主体性的觉醒、教师地位的转变、教与学理念的变革有着巨大推动作用。诸多学者对翻转课堂模式持一定的肯定态度,国际上的翻转课堂试点也呈现一片繁荣态势。但由于自身存在的诸多限度,翻转课堂在推广发展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本文旨在挖掘翻转课堂自身的天然限度并寻求应对措施,以期为翻转课堂的推进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可能的借鉴和启示。

一、翻转课堂的限度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元化。主体性的觉醒及学习方式的逐步演变使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翻转课堂作为新型教学模式,它超越了传统教与学的方式,为教学模式变革带来了新的契机。但翻转课堂在发展过程中亦出现了一些限度所导致的困难。

(一)实践限度

1.教师教学机智差异性的桎梏

翻转课堂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课堂视频为载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中,学生通过课外的教学视频了解新的知识与内容,再经由课上师生与生生间的合作与探究来促进知识的内化。教师在该过程中扮演“导演者”而不是传统课堂上的“主演者”角色。这一教学顺序及角色的转变对教师的教学机智提出了较高要求。在翻转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机智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课前预习的指导机智。教师有效的课前预习指导有助于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与理解教学视频中的内容与知识概要,因此,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层次、心智特点的基础上施行“因材施教”计划,分层次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指导和干预。第二,课堂视频的制作机智。一般情况下,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中只有教师的声音与手势,这就意味着教师无法像在传统课堂上一样运用体态语言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要使学生在简短的视频中高效率地掌握新知识,教师制作教学视频的水平与质量必须提高。翻转课堂的策略之一是对复杂的程序性知识进行建构与拆解,因此视频不仅要确保简短,同时也要保证每一步骤的合理得当、能为学生完全理解。[1]第三,网络平台的答疑机智。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向网络平台发出“求救信号”,教师要能够及时准确地给予学生回应,以辅助学生解决问题,这对教师的答疑效率与专业素养来说无疑都是巨大挑战。第四,高效课堂的创建机智。纵观国内外的教育发展趋势,高效是课堂教学的普遍价值诉求。如何创建师生、生生情感上深度拥抱、思想上对话的高效课堂?这要求教师不仅能够从理论的高度去寻求答案,还要能够在具体教育环境中做一个机智的行动者。然而,在教学一线,由于软硬件的各种实际局限,并非所有教师都拥有应对翻转课堂的高超教学机智,这样会造成翻转课堂实施效果的参差不齐,进而对学生的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2.学生学习素养参差性的束缚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翻转课堂的内在要义,在该教学模式中,学生由传统课堂中的“被动接受学习者”转变为“主动发现学习者”。理论上,学生的主动学习是发生在伙伴互助和辅导、合作、共同学习以及基于问题的学习中。[2]而主动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与问题意识要求则较高。概览国内外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整体状况,学生的学习素养普遍存在差异性。欧美国家对学生问题意识及自主能力的培养力度要普遍高于国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较弱。然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问题意识的迸发总是即刻的、情境的、偶然的,是没有机会去仔细的计划和反思的。问题意识较强的学生能够在知识接受阶段迅速捕捉到敏感信息,抓住问题核心,在与教师及同伴的交流、探讨后能够较好地内化所学知识。问题意识贫乏的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吸收能力、理解与掌握程度则难以达到课堂教学的预期效果。此外,落实学生的自主学习,还需要具备五个条件:积极的互相信赖、面对面的交流、个人责任心、小组或个人间的人际交流能力以及小组自我评估。[3]这五个条件的满足必须要改变学生固有的学习思维与理念,完善所积累的知识与经验,形成新的学习行为与习惯,而面对当下学生学习素养参差不齐的现状,翻转课堂难以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内达到课堂教学高效化的目标。

3.适用范围局限性的牵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非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科目,在实践发展中存在着适用范围局限性的问题。国内外进行翻转课堂实验的大多是诸如物理、数学、化学、机械工程等理科类课程,这类课程知识点比较明确,往往一个公式、一条定理、一个例子就能够达到知识传授的目的,学生也比较容易清楚明白地接受,这种学科特点比较适合翻转课堂模式。而文科类如语文、哲学等课程则需要师生情感的交流、灵魂的碰撞才能感受文字中蕴含的诗意画面、浪漫情怀,学生才能够获得精神的洗礼与思想的升华,如果仅靠课堂视频中对知识的直观讲解,很难促进学生灵魂的升华、发散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发展。使知识充满活力,避免知识的僵化,这是一切教育的核心问题,无论何种教学方式都要尽量避免教学内容传输的呆板化。然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以视频为载体的教学内容的设计较偏重于刻板的经验及知识的传授,这不仅难以迎合一些人文学科的教学需要,而且还会使得部分学生产生“不知所云”现象,甚至,会致使一些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果下降并逐渐产生学习畏惧感。学生越是有抵触情绪就会越听不懂所学科目,会逐步走向越来越不爱学习的恶性循环中,最终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4.家长配合差异性的制约

翻转课堂要求学生的主动学习,“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一般都具有求知的渴望以及参与的主动性,但也存在一些偏爱被动的事实,形成了“接受”、“背诵”、“为考试”的学习陋习,“在教育界,有一个说法:‘比教师更保守的群体仅是其学生’。”[4]面对学习方式保守及视觉文化素养缺失的事实,如何使学生在课堂外落实自主学习策略,完善自我价值?面对多元文化滥觞,逻辑泛化、暴力等充斥网络的现实,如何使学生学习习惯与现状的改变与人文关怀的获得成为可能?家长对学校教学的配合,给予孩子的身体、心理、学习上合理的关怀疏通与指导,与孩子一起观看视频帮助他们理解学习内容与解决学习问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够完成上述任务。教育的使命是“解缚”而非“做茧”,是集结各教育主体的力量丰盈与美好学生的生命空间,杜绝冰冷与僵硬学生的美好优良活泼人性的现象产生,参差不齐的家长配合力度难以保证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难以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效性,更难以满足上述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本体价值追求。

(二)理论限度

1.主体性过度的僭越

学生的学习是在实践、交往活动基础上的“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5]增加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学习,是时下发展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诉求。传统教学模式只有在“课下”知识复习巩固、完成家庭作业阶段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而翻转课堂“课前”与“课中”则都要求学生能够对学习时间、空间以及进度较好地自我把控。但是,我们不得不对这里的学生自主性的“度”做一番剖析与反思。首先,在“课前”预习阶段。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环境,把握学习进度,通过对教学视频或者其他电子材料内容的揣摩来消化知识的重难点,以满足自身的学习需要。然而,无限放大的学生思想空间到底是强化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批判性,还是弱化了?这迫切需要近一步的实践验证。其次,在“课中”教学阶段。教师起的只是不离左右对学生合作学习与问题解答的指导作用,学生间自主探讨、自主互动与交流被放在较高的地位。然而,互动存在着深浅之分,在很多课堂上,花哨的互动形式背后,只是学生很好地配合教师完成了一场“互动表演”,这就背离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初衷。

毫无疑问,学生自主性的适度发挥,小而言之,能够发展学生的高阶能力,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与迁移,增强知识学习的效果。大而言之,符合时代环境急剧变化下社会对具备强烈问题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终身学习者的需要。但透视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课前”与“课中”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不免有主体性过度之嫌。主体性过度的僭越会导致整个教学产生重学轻教局面及教师主导作用的失位现象,这是否真正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显然,这是值得商榷的。虽然近几年翻转课堂在世界各地的实验如火如荼的开展着,但却没有翔实的实证数据表明,这种教学形式对教学效果的提高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

2.信息技术依赖的横行

在19世纪早期,美国西点军校就已经开始尝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但由于教学资源的匮乏导致其直到近几年随着可汗学院创建的教学视频在网络走红才受到广泛关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与开展依赖于信息技术的普及。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首先,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的主要载体。要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每位学生必须至少拥有一种信息化终端,如学习电脑、上网本与手持式智能设备等新型化的学习工具。每位教师也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信息化素养,能够熟练地掌握视频制作的相关软件以保证学生所接受知识的质量。其次,解答疑难的场所——网络学习平台的构建,也是以信息技术为母体的。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可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学习难题,教师根据网络学习平台的反馈来解答学生的困惑,学生之间也能够在网络学习平台相互讨论以提高自身的知识内化程度。再次,课堂测验也多为网络小测验。翻转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随堂测验是基于网络平台或教学视频中的试题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方式虽较于传统的纸质试卷测验而言更方便快捷,但却缺乏师生面对面的交流,这样,教师难以准确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困境与学习心理障碍。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生动活泼的发展。如果对于信息技术过分依赖,那我们就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世界各国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均衡,信息网络难以完全普及,教师及学生的信息素养存在差异性,如若强制推行统一模式的翻转课堂,则难以达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①的理想实施效果。

(三)价值限度

1.课堂教学的整体性遭受割裂

就课堂教学活动而言,教学整体性即指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不同要素之间,也包括构成这些要素的不同微观要素之间的统一性、协同性、集合性。[6]这些教学要素既单独发挥着作用也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着。例如,教师人格特征、学生的认知特征、教学环境、教学内容都不同程度地互相影响。学生的特征既包括认知特征、元认知特征,也包括自然情感因素和社会情感因素等方面,针对这些因素,教育工作者都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深入剖析翻转课堂的内在机理,我们发现,它还存在着课堂教学整体性割裂的弊端。首先,对学生认知结构整体性的割裂。新知识的学习是对原有的认知结构顺应或者同化的过程,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对学生新知识的学习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认知结构的差异会导致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层次的差异。然而,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知识接受过程以对同一教学视频的观看为主要基础,这显然难以切合学生认知结构整体性的需要。其次,对教学内容整体性的割裂。知识既包括通过教材、电脑媒介表现出来的显性知识,也包括那些存在于人们的意识里且不能够被普通常规的形式进行传递和逻辑说明的隐性知识。传统的知识观虽然认可广义层面的知识既包括理论知识也包括经验知识,但真正成为教学内容的则是通常以概念、判断、推理、假说、预见等思维形式和范畴体系表现自身的存在的那一些认识。[7]翻转课堂将知识传输与知识内化二元分离的做法,会导致学生对教学视频里所呈现的诸如定理公式等显性知识掌握较好,而对思想、情感等隐形知识的把握则不容乐观。再次,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割裂。尤其在知识传播过程中,等同的视频内容不可能与所有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契合,适应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利用视频很快掌握新知识,而适应能力较弱的学生则会显得较为慢速。

2.集体主义教育受到削弱

马克思指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可能通过与其他人的相互联结和影响获得真正的自由。”[8]让学生融入班集体的实践举措,要比教师强调集体重要性的理论宣扬更加有效。然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由于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将知识传授放在学生课外的自我消化中,而课堂上的知识内化也付诸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与传统课堂中通过师生、生生间言语交流、情感互动来完成的知识传授及内化的过程相比较,师生灵魂碰撞的机会减少,情感交流的次数降低,共同谱写浪漫想象篇章的思想交融也被弱化,集体主义教育也在某种程度上被削弱。著名哲学家尼采曾在论及文化现象时说到,假如某一方面过于繁荣,那么,其他方面则会面临枯萎凋零。而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拥有充分的主体性、自由性,从所谓的“教育规则”中解放出来,凸显个性发展的发达一面,但是,关于人是集体的产物,是社会性的存在似乎因为边缘化而枯萎凋零了。

二、应对措施

当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发展遭遇困境,要推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合理化的发展,应寻求一些措施突破翻转课堂限度。

(一)提升教师教学机智,促进学生学习素养提高

教师教学机智是其教育智慧的内在意蕴,它能够使教师在不断变化的教育情境中随机应变,对学生问题意识的提升、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自学能力与提问和讨论能力的提高都有促进作用。因此,提升每位教师的教学机智是应对翻转课堂实践限度的有效举措,具体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其一,提高教师观察能力的敏锐性。适时、动态的观察有助于教师迅速捕捉学生的情绪变化与学习困惑,从而调节翻转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节奏。其二,提升教师诠释能力的高效性。在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环节中,教师及时高效的诠释能力对学生吸纳知识效率的提高与质疑能力的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其三,提升教师调试能力的灵活性,这包括调试学生课下与课中学习的思维习惯与自身视频制作的丰富性与深度性,也包括对自身教学环节与步骤的调试。此外,促进学生学习素养的提高也是实施翻转课堂的内在诉求,它关乎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效率,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针对上文提出的翻转课堂对学生学习素养的要求。我们认为,在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基础;结合学科教学帮助学生寻求切适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关键;增进师生、生生间交往,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核心。

(二)学科选择性实施,落实家校合作

推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第一,学科区别化对待。首先,对于诸如物理、数学、化学、机械工程等知识点较为明确具体的理科类课程可以大规模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这样学生会有充足的自由学习时间自主支配,对知识点进行剖析思考,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其次,对于语文、哲学等人文学科,可以创造性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常识类、识记类等较少需要学生发散思维的教学内容可付诸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诗歌类、抒情散文类需要教师发挥口语和形体语言的作用;与学生面对面的语言及情感交融的课程,[9]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第二,落实家校合作。一方面,学校领导者与教师要加强对翻转课堂特点与优势的宣传,使家长能够更好的理解翻转课堂的内涵,积极参与到翻转教学的实践中。另一方面,家长要能够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激发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家长还要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题,完成学习任务,共同推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走向健康发展之路。

(三)主体性的“规约”,区别化实行翻转课堂

教育活动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身心交往,是主体间的而非主客体间的交往行为。过度的主体性发挥会导致课堂上单子式的个人主体的异化状态以及师生关系的单向度化,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会制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因此,“规约”翻转课堂中的主体性而走向主体间性,对完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来说刻不容缓。第一,更新教育观念,落实“交往”的教育实践观。还原教育的本来面目,使教育过程真正成为师生、生生之间合作、交往而非突出某一方弱化另一方的过程,奠定师生交往的“平等”基调,从而走向共生、共在的主体间性翻转课堂教育形态。第二,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包括控制班级规模、赋予教师宽裕的自我发挥空间及改变不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等措施,以避免翻转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地位的偏颇现象。第三,重构“对话型”师生关系。在翻转教学中,要加强师生间的对话与交流,转变教师及学生的教与学的意识及思维方式,进而开展交互性与指导性共存,差异性与共时性共融的师生主体间性的翻转教学活动。此外,针对翻转课堂信息技术依赖的理论限度,要区别化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首先,对完全具备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硬件条件的地区来说,要充分抓住翻转课堂的精神内核,优化外部环境,促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效益最大化。其次,对于部分具备实施翻转课堂条件的地区而言,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已有教学条件,整合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努力创造新的教学条件,创造性地施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加快翻转课堂校本化的实施步伐。再次,就完全不具备实行翻转课堂条件的地区来讲,一方面,政府要加强硬件支持,逐步完善学校的教学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学校领导者要强化软件基础,加大对教师信息素养、教学技能等教学智慧的培养力度,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自控能力等学习素养,充分借鉴翻转课堂的优势,提升教学质量。

(四)融合传统,构建校本翻转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因其种种弊端而广为诟病,但其在师生交流、教学的整体性、集体主义教育等方面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各地区教育发展不均衡,学生素质差异性较大,推广整齐划一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不可行的。有鉴于此,将翻转课堂融入传统教学,取长补短,构建特色校本翻转教学模式是现阶段实施翻转课堂的有效途径。通观世界各地的翻转课堂实验,有如下几种模式可供借鉴。[10]第一,Explore Explain-Apply和Explore-Flip-Apply模式。前者强调学生自我调节的学习模式,以获得一定的推理模式,并且能够应用到各学科的具体学习过程中。后者推崇学生自我提出问题、自我整合、自我探究应用的学习模式,并融合了同济互助、引导探究教学、与及时教学等理论。这两种教学模式虽有不易实施的不足之处,但都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与学生理解水平与知识基础的差异,避免割裂学生认知结构的整体性特征。同时,也积极推崇学生建立学习互助组,进行班级集体讨论,避免集体主义教育的失落化。第二,Robert Talbert模式。Robert Talbert是美国富兰克林学院的教授,他在诸多课程中实施了翻转教学模式。该模式把对知识的理解放在学生课前自我预习中,课上则是教师讲解难点,进行小测试,完成知识内化。它较为注重课堂的凝聚力,让学生充分融入到集体中,共同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进步。但也有过于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弱化教师的教学掌控力度之嫌,极易造成“重学轻教”的局面出现。第三,张金磊等人在对Robert Talbert模式完善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翻转课堂实践模式。该模式把学习活动的展开分为课前与课上两个阶段,总体思路与Robert Talbert模式大致相同,但其着重强调了信息技术的工具性作用,突出人文交流与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性。总之,各地区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与学生发展需求,融合传统,借鉴创新,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校本翻转教学模式,这既是完善学校教育教学体系的有力之举,也是近阶段翻转课堂推广实施的有效路径。

注释:

①社会学家费孝通在谈到文化多样性指出: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即要承认和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各种文化都能平等共处的世界才是美好的。

[1]Milman,Natalie B.The Flipped Classroom Strategy:What is it and How Can it Best be Used?[J].Distance Learning,2012(9):85-87.

[2][3]郭际.翻转课堂:中美教育环境差异下的困扰[J].中小学教育管理,2014,(1):72-73.

[4]GrahamR.Commentary:The Khan academy and the daynight flipped classroom[J].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Education,V01.40,lssue 5,2012(90):337-338.

[5]裴娣娜.论我国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观的重要转换[J].教育研究,2008,(1):17-22.

[6][7]李如齐,胡林成.心理学视野下的教学整体性特征及操作要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3):44-46.

[8]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72.

[9]李世荣.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3-28.

[10]宋艳玲,孟昭鹏,闫雅娟.从认知负荷视角探究翻转课堂——兼及翻转课堂的典型模式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4(1):108-111.

(责任编辑:刘君玲)

*本论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农村教师继续教育模式:高校、县教师进修学校和农村家校合作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1YJA880010)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王 润/赣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周先进/赣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人员,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及教育学原理研究 陈上仁/赣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教育发展研究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课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甜蜜的烘焙课堂
题解教育『三问』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