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传统优势产业升级协同发展机制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2015-03-28 15:13王春梅李巍巍韦福雷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

霍 影,王春梅,李巍巍,韦福雷

(黑龙江科技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2)

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传统优势产业升级协同发展机制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霍影,王春梅,李巍巍,韦福雷

(黑龙江科技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150022)

[摘要]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历史机遇期,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调整升级传统优势产业同等重要。文章以黑龙江省为例,在分析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传统产业升级路径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路径,论证协同发展机制,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协同发展机制

加快培育和发展以重大技术突破、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我国自主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在传统产业发展不充分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因此,产业的科学发展和转型面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双重任务”。处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历史机遇期,升级调整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同等重要,两种产业结构间应彼此依托、相互促进,形成互为补充、协同演进的发展关系。

一、黑龙江省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边陲,装备制造、石油化工、(黑色)能源、食品加工为传统产业中的四大支柱性产业,但以往产业发展模式多以粗放型、高耗能、低附加值和资源输出为主。近年来,伴随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要求)的提出,黑龙江省逐渐摆脱了“原字号”的初加工产业发展模式。但总体而言,传统产业仍面临耗能过高、效率偏低和嵌套全球价值链定位较低的问题。2012年4月,黑龙江省出台的《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将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节能环保六项产业作为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截至2012年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剔除石油开采业,增长16.2%。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561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6 000亿元。[1]“十二五”后期,黑龙江省肩负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开展“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的艰巨任务,因此加快培育和发展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统筹谋划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调发展的问题,对于推进黑龙江省“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高效实施,促进黑龙江省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二、传统产业升级路径:提升资源禀赋优势,强化技术升级效能

黑龙江省传统产业的发展优势在于资源禀赋,但目前资源转化效率并不高,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术发展效率亟待升级。要提高传统优势产业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之间的配合效率,就必须围绕绿色食品、稀有矿产、煤基低碳等基于传统资源禀赋而衍生出的新的(技术)业态形式,推进落实政策孵化和技术示范。从政策机制角度而言,应该用好、用足国家推动产业向资源产地转移的政策,把新的增量做大做强,把现有存量做优做活。对于现有的传统支柱产业,尤其是(黑色)能源和(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加大力度引导和促进相关企业加强技术改造,还要重视在现有传统产业集群内的高技术扩散,重点培育创新产业联盟,加强产业链条之间的关联度,拓展精深加工产业(产品)项目,在省内形成更多的配套企业和服务终端。另外,推进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领域中的渗透、融合、改造和广泛应用,也是促进传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之一。利用互联网拓展产品销售平台,借助大数据分析客户采购倾向,依托云计算做好产品溯源,都有助于拓展既有资源禀赋的文化外延和提升传统产业的服务附加值;政策投放角度,针对于(黑色)能源产业,政府可以加大力度整合现有煤矿企业布局,依照发展规划,严格关停高耗能、低环保、低安全系数的小煤矿,加强现代化国有大型煤矿建设,限制煤炭开采总量,探讨实施价格补贴。在黑色能源化工方面,加强技术引领导向,扩大政府资金投入,倾向性培育能源转化效率提升技术。针对于(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应侧重营销渠道配套和文化内涵植入,突出区位、人文和地缘特色,以服务和品质提升产品附加值。

三、新兴产业培育路径:依托高校学科优势,确保资源交流效率

新兴产业的发展之所以被赋予“战略性”属性,关键是因为它对于其他产业的技术引领和关联带动作用。但并不是国家战略层面规划哪些产业,地方发展层面就照搬哪些产业。如果在学科优势、科研方向和产业链条配套等层面并不具备发展相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前期沉淀,盲目上马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势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地方层面的培育路径和发展重点,要契合于地方学科优势的智力支撑和传统支柱产业的发展基础。地处东北边陲,黑龙江省具备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基础。智力支撑层面,可以发挥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东北石油大学等高校在先进装备制造方面给的学科优势,协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3研究所、哈尔滨锅炉厂、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建立黑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创新联盟。整合具有行业背景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的科研优势,协同进行技术创新(攻关),以提高知识溢出在联盟间的流动和衍生效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新兴产业共有技术性问题的协同创新。[2]另外,作为国家的大粮仓,黑龙江省具备农、粮产业基础。但在耕作效率及精深加工层面,都尚存很大的提升空间。借助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契机和平台基础,可以由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大荒集团等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组建黑龙江省优势农产品生产与加工研发创新联盟。除在精深加工层面加强联盟内部科研协同,更应在先进农机装备制造方面借力于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创新联盟的平台优势,强项联合、协同公关。从政策投放角度而言,针对于创新联盟对于人才流动和技术交流的跨平台需求,可由政府科技主管部门牵头,联合地方发改委,在“联盟人才交流”及“技术生态位战略统筹”等方面建立特殊的管理和孵化政策,突破现有政策框架的约束,切实促进人才和技术资源的在联盟内部和联盟之间的有效流动。[3]

四、协同发展机制:加强生产服务配套,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否能够按照既定规划高效、有序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代服务业的生产配套。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将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有效模式。[4]配套完善现代服务业,不但能有效促进新兴技术在产业层面的业态衍生,更能在协同发展层面良好承载起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的“双重任务”。加强现代服务业的生产配套,应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政策投放重点。具体业态扶植层面,应加快发展金融、信息、物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配套完善住宿、餐饮、家政、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以统筹构建起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优势产业升级的市场流通体系。对黑龙江省而言,可以大力推进单体投资在100亿元以上的哈尔滨华南城、义乌小商品城项目建设,积极推进预期总投资在600亿元以上的万达集团商业综合体项目建设,着力推进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形成集散中心牵引、商旅中心配套、文化园区辅助的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发展格局。

运用现代技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层面,黑龙江省还应深入推进工业“双百工程”,促进结构优化、繁荣产品更新,以提升地缘产业的价值生态位和市场竞争力。具体的产业政策投放层面,可以从改造提升“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和培育壮大“新字号”三个层面并行推进。对于石化、能源、装备、食品等传统支柱产业,应加快用高新技术驱动改造提升,推动产业新型化,激活做优存量;对于“煤、木、粮、油、矿”等资源加工产业,应增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延伸产业链条,加快推进东部煤电化基地、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区、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转型发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于新材料、生物、现代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加大扶持力度,抢占高端,扩大规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市场消费点和就业拉动点。哈大齐工业走廊要发挥科技要素聚集的优势,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向全球价值链(GVC)高端化发展。要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调控手段,把优势资源优先配置给在我省投资额度大、产业链条长、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五、结语

应该说,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在未来实现经济快步稳定增长的主要战略预期。但短时期内,传统产业对于我国经济基础的夯实和铸建作用仍然不容被忽视。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将同传统产业互为倚重、协同发展。区域性的政策匹配角度而言,不同省份(地区)不但需要良好承载国家对于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更应在政策规划角度,统筹考虑好本省的地缘优势、要素特征和产业基础,倚重地区优势学科的科研基础,科学合理地制定适应本省或本地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升级传统优势产业的协同政策。

于黑龙江省而言,依托黑色能源、绿色食品的地缘禀赋、倚重装备制造和食品加工的学科基础,主推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着力发展煤基低碳、生物质能等节能环保技术,协同发展先进农机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精深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的高价值生态位表现形式,并在此过程中配套发展金融、信息、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将有利于提升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传统优势产业升级的协同演进效率。

[参考文献]

[1]关于黑龙江省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EB/OL].http://heilongjiang.dbw.cn/system/2014/01/29/055459162.shtml,2014-01-19/2013-05-04.

[2]霍影,张凤武.嵌入省域产业特色的优势学科群集群发展模式研究——创新驱动视阈下以黑龙江省高校学科群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2,(10).

[3]霍影.经济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1).

[4]徐代明.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2,(11).

责任编辑:张庆

[收稿日期]2014-11-26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3C052;黑龙江省统计科学(计划)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3B17。

[作者简介]霍影(1980-),女,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及其战略管理研究。

[文章编号]1004—5856(2015)09—0046—03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5856.2015.09.009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and Traditional Competitive Industries
——A Case Study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HUO Ying,WANG Chun-mei,LI Wei-wei,WEI Fu-lei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rbin 150022,China)

Abstract:China is now in the middle of economic structural adjustment and industrial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both of which are important at the time of this vital historical opportunity. The case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is examined concerning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es and emerging industry. 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mechanism is suggested with proposals of policy support.

Key words:th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traditional competitive industries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效率分析
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效率研究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分析
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问题及解决方法
唐山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人才需求及培养问题研究
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十二五”回顾与“十三五”建议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间接融资支持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培育模式、机制与策略
跨江融合背景下苏中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