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外环境对学生抗逆力的影响研究——以汶川特大地震为例

2015-03-28 15:13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抗逆力学生

赵 婷

(中共青州市委党校,山东 青州 262500)

心理外环境对学生抗逆力的影响研究——以汶川特大地震为例

赵婷

(中共青州市委党校,山东 青州262500)

[摘要]文章以汶川特大地震为例,从家庭心理环境的家庭教育方式、家庭信念、家庭人际关系;学校心理环境的教师的影响、朋辈的影响和社会心理环境的政府援助、社会各界援助、解放军援助和心理工作者的介入这些外部心理环境因素分析对学生抗逆力的不同影响,以期找到提高学生抗逆力的方法。

[关键词]心理外环境;抗逆力;汶川特大地震;学生

一、引论

抗逆力是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挖掘人的内在潜能,强调人在面对压力、逆境时能够做出正向的、建设性的选择方法和应对策略的能力,是人的一种积极资源或能力。在抗逆力的研究中,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是两个经常提到的概念,贯穿于抗逆力研究的整个过程。危险性因素是指那些增加人们不期望的消极结果可能性的心理环境的相关因素;保护性因素是指那些能够帮助提升学生能力,促进良好适应的心理环境的相关因素。心理环境是指在主体的活动环境中,与主体心理状态有联系的那些人和事物的总和,亦可以说是对人的心理发生实际影响的全部信息的总和。心理环境分为心理内环境和心理外环境。心理内环境是指对人的心理发生实际影响的个体内部信息的总和。心理外环境指对人的心理发生实际影响的个体外部信息的总和,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心理环境。

每个个体都具有抗击逆境的潜质。个体在面对危机和困境时,如果心理环境的保护性因素得以凸现,危险性因素得到压缩,抗逆力被唤醒,则会生成为应对困难的能力;如果心理环境的危险性因素居高不下,保护性因素得不到发掘和强化,则抗逆力不易被唤醒,这时不但不能克服身处不利的情况,反而容易出现危机。汶川地震发生已经一年之久,我们对地震灾区部分学生的抗逆境能力(抗逆力)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77.5%的学生现在的生活学习已经进入正常状态,说明这部分学生抗逆力相对而言较高,22.5%的学生还与刚地震时的情形差不多,说明这部分学生的抗逆力相对而言较低。

二、心理外环境对学生抗逆力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心理外环境是影响学生抗逆力的外部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

(一)家庭心理环境对学生抗逆力的影响

家庭心理环境主要通过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信念、家庭关系等方式对学生的抗逆力产生影响。

1.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抗逆力的影响

家庭教育方式是指在家庭生活中以亲子关系为中心的、父母在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对待孩子固定的行为模式和行为倾向。家庭教育方式对个体的心理发育、人格的形成及心理防御能力等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关颖从亲子关系的角度把家庭教育方式分为专制的、放任的与民主的三类:专制的教育方式是父母把孩子作为附庸,对孩子的行为过多地干预。放任的教育方式主要表现为父母对孩子的行为没有任何规定或要求,亦无所谓奖励或惩罚,任孩子自己发展。民主的教育方式是父母把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注意调动孩子的主动精神和培养孩子的自理自制能力,对孩子的期望、要求以及奖励、惩罚做到恰如其分,并让孩子明白父母的意图,能尊重和听取孩子的意见,随时纠正自己在教育中的失误。

民主的教育方式是建立在父母和孩子平等基础上的,它易于父母和孩子进行沟通,为孩子提供温暖、支持、关怀等情感上的连结,是孩子的保护性因素,能增强学生的抗逆力。

什邡市红白镇中心学校初一(1)班陈英杰在作文《过年》中写到:“过年了,小朋友……买了一些鞭炮,整天地放个不停……今天早上,我爸爸很早就起来去买东西了,我以为他去买鞭炮,可当他回来的时候,我看见除了汤圆,什么也没有……看见爸爸没买鞭炮,我很生气……经过仔细地考虑,我觉得这次做错了。我出来看电视时,爸爸没有生我的气,反而对我说,孩子,对不起,等把房子修好,我一定给你买鞭炮……我觉得我们全家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我们一家人一起迎接2009年,牛气冲天……”从这里可以看出陈英杰的父母的教育方式是民主式的,他的父亲明白他想要玩鞭炮的心情,但由于要修房子资金紧张,只能节约开支,暂时不能满足他的这个要求,他父亲意识到自己没有买鞭炮这个行为会伤害到他,所以向他道歉,让他明白父母的意图。在作文结束陈英杰写到:“我觉得我们全家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我们一家人一起迎接2009年,牛气冲天”,这说明他感受到父母的爱,这种教育方式提升了他的抗逆能力,让他充满信心的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在对学生访谈中了解到一位失去丈夫还没有从痛苦的情绪中走出来母亲,她把自己很大一部分希望和精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对孩子事事过问干涉,把孩子当成她的附属品,母亲的这种专制式教育方式引起了孩子更大的叛逆,对孩子的抗逆力来说这是一种危险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抗逆力。

2.家庭信念对学生抗逆力的影响

家庭信念是指家庭成员对事物的看法、认知和态度,这里主要是指父母的信念。合理情绪疗法认为,人的信念对人的情绪及行为具有决定性影响,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理解是引起人们情绪及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因此,积极的信念引起人们对事物的适当的、积极的情绪反应;而消极的信念则相反,导致不适当的、消极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家庭信念种类不同,对学生抗逆力的影响作用也是有区别的,积极家庭信念是学生抗逆力的保护因素,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抗逆力,而消极家庭信念则是抗逆力的危险性因素,不利于抗逆力的激发和增强。

汉旺学校初一(2)班唐建华在作文《母爱》中写到:“5月12日14时28分……妈妈、姑姑她们救不出我。妈妈只能在我的旁边挖了一个洞,然后蹲在大块预制板下面陪我聊天,怕我睡着了……中江队队长看见妈妈蹲在预制板下陪我聊天,就把妈妈拉了出来,对妈妈说:“现在余震连连,大人小孩都有可能死。”可解放军叔叔刚刚一走,妈妈就连忙又走进洞里揉我痛的地方。天黑了,我的眼皮开始打架。而妈妈却在外面为我打伞,妈妈怕我身上的伤口淋雨对我身体不好。就一直在外面为我打伞。想到妈妈那么累,我不由起来一个念头:我不能死,我死了妈妈又怎么办……”[1]正是妈妈为了救孩子那种置生死于度外和坚信能把孩子救出来的信念和精神感染了唐建华,增强了他战胜困难的心理能量,增加了他战胜困难的精神和心理的支持。妈妈在困难面前表现出来的坚定信念是他战胜困难的保护性心理环境因素,提升了他的抗逆能力,让他能从那艰难的困境中走出来。

3.家庭人际关系对学生抗逆力的影响

家庭人际关系是指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同胞关系。这里主要讨论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亲子间的交流与感情互动,均可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1]研究表明,热情及时的照料、精心的抚育和温暖支持的亲子关系对于儿童的心理弹性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家庭不和、亲子关系不良可能会产生行为及心理危险。家庭人际关系的好坏是影响学生抗逆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好的家庭人际关系能给他们提供温暖和支持,是他们温暖的港湾和避风港,是他们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能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心理能量,激发他们的抗逆能力。

家庭关系类型的不同对学生抗逆力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积极家庭关系对学生抗逆力的促进作用,保护性的因素,有利于抗逆力的激发和提升,消极家庭关系是学生抗逆力的危险性因素,对抗逆力的提升起着弱化作用。

绵竹市汉旺中学初一(2)班的刘羽双在作文《我的妈妈》中写到:“在地震的时候我想我没救了,但是我又想到我的妈妈,我最爱的妈妈,我还没有完成她对我的期望和希望,我还没有完成我的目标,还没有报答我的妈妈,也没有孝顺她,我想到在这以前妈妈对我的付出,我又坚强的从废墟中走了出来。啊!妈妈,你的力量让我不怕地震!妈妈,你的力量真大啊!我爱你妈妈!”绵竹市汉旺中学初一(2)班毕静在作文《幸福》中写到:“我和母亲的泪水顺着眼角默默地流着,滴在地上好像形成了一个桃心的符号,这个时候,母爱温暖了我早已冰冷的心窝,给了我一份生存的希望与信念。“妈妈,为了你的爱,我一定会坚强地活下去。妈妈,我爱你,你永远都是我的好妈妈!……”[1]作文中写出了他们和父母的这种亲密关系,对父母的那种牵挂和依恋成了他们战胜困难的力量和信念,支撑着他们走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时期,这种亲密的亲子关系成了他们战胜困难的保护因素,增强了他们的抗逆力。

(二)学校心理环境对学生抗逆力的影响

学校心理环境主要通过教师的影响和朋辈的影响等方式对学生的抗逆力产生影响。

1.教师的影响

(1)教师期望的影响。教师期望是指教师在对学生的知觉感受基础上产生的学生行为结果的某种预测性认知。教师期望是通过教师对待学生的行为的不同而直接影响学生,并制约学生的态度、期望和行为。教师对学生期望的结果即教师期望效应又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由教师对其期望采取的相应行动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结果。其正效应是“教师真实的爱将导致学生的智力、情感、个性的顺利成长”。而负效应正好相反。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将会促进学生的顺利成长,增强他们对自己的期望值,使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提升他们的抗逆力,是学生抗逆力的保护性心理环境因素。

正如北川中学2008级7班刘瑶在震后日志中写他敬如父亲的代伟老师:“曾经我是那么厌学,可是在你心里,我一直是你最关心的学生之一,一直你都希望我们考上好大学!在这我想对你说:代老师,我一定会考上好大学的!一定不让你失望,我一定会让你微笑着离开!……你对学生的爱会一直支持我走到最后!”[2]正是代老师对他的殷切期望、爱和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打动了他,激起了他从逆境中崛起的信心:“一定会考上好大学”,这就是皮格马利翁的效应。但如果教师的期望值很低,同样会影响到学生对自己的期望,会使他们丧失信心,感到无望、无助,减弱他们对抗地震造成的困境的心理能量,降低了他们的抗逆力,是学生抗逆力的危险性心理环境因素。

(2)教师情绪的影响。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表现,产生于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依据内在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情绪具有弥散性和传染性的特点,它会在周围形成心理场,使周围弥散着这种情绪,对周围产生辐射作用,影响到周围人的情绪,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

地震造成了很大破坏,使人们的生活、社会支持系统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包括教师不可避免地也会出现一系列消极情绪,如害怕、悲伤、愤怒、失望等,这在地震后的前期是正常的反应,但如果这些消极情绪长时间没有疏导不仅会对教师身心造成损害,降低对未来的信心,减少心理能量,减弱抗逆力,是危险性的心理环境因素,同时还会把这些情绪传染给学生,给学生的心理蒙上阴影,减少他们的心理能量,降低他们的抗逆力,对他们而言也是一种危险性心理环境因素。在对一个学生访谈时,她曾提到他语文老师的丈夫在地震中不幸遇难,这个老师整个人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上课情绪高涨,语言幽默,课堂气氛活跃,现在整个人死气沉沉,只是拿着课本照本宣科。这个学生现在一上语文课就发困,提不起兴趣,成绩下滑很厉害。如果教师在震后能及时有效的疏导自己的这些负面消极情绪,让积极乐观的正性情绪感染周围的学生,这就会激发学生的乐观情绪,使他们对战胜地震造成的困境充满信心,对他们而言教师的积极情绪是一种保护性心理环境因素,能激发他们的抗逆力。

(3)教师体态语言的影响。教师体态语言是指教师非言语的通过身体表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教师体态语言包括积极的体态语言和消极的体态语言。积极的体态语言指的是教师身上发出的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心理健康有利的、起积极作用的态势语言信息。它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是以身为范、树立楷模,而且还直接影响着学生自我完善的个体能动性。消极的体态语言是指教师身上发出的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心理健康不利的、起消极作用的态势语言信息。

北川中学高2008级7班的刘瑶在她的日中中写到她的代老师:“在这惨剧前后的几十秒,本来有机会逃走的你,却留了下来,你用你的身体,将一位女学生压在你身下,她活下来了,而你却献出了生命!……人生的30秒,你在生与死的边缘,毅然选择了死,我知道,你的精神,你的牺牲,你对学生的爱会一直支持我走到最后!”代老师这种以身为范的无言的奉献精神(体态语言)为学生树立了战胜困难的榜样,激发了激发了学生战胜困境的信心,增强了学生的心理能量,提升了学生的对抗逆境的能力,会支持着学生走到最后。教师的这种积极的体态语言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无言的激励,是一种战胜困难的的保护性心理因素。又如曾经在网上聒噪一时的“范跑跑”事件——面对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他丢下教室里的数十名学生第一个跑到了操场中央。他在博客中写到:“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对范美忠这种行为暂且不从道德和本能方面进行拷问,只从他的这种行为对学生造成的影响而言,他的这一跑让学生看到了人在困难时要舍人为己,减弱了学生战胜困难的集体力量,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危险性的心理环境因素。

(4)教师信念的影响。教师是学生的重要他人,他们的行为起着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他们对待困难的那种态度和信念会通过各种方式传达给学生,让学生也受此影响。

2.朋辈的影响

(1)朋辈关系的影响。朋辈关系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或青少年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是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朋辈关系是儿童与青少年社会化发展的重要领域。良好的朋辈关系是中小学生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在这个支持系统中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快乐时可以一起分享,痛苦时可以一起分担,是一笔宝贵的社会财富和资源,有利于增强他们在社会化道路战胜困难的能力。不好的朋辈关系则起着与之相反的作用,会弱化战胜困难的能力和信心,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朋辈关系类型的不同对学生抗逆力的影响是有差异的,积极朋辈关系对学生而言是保护性心理外环境因素,有利于学生抗逆力的提升,而消极朋辈关系对学生而言是危险性心理外环境因素,对学生抗逆力的影响是消极的。

北川中学高2008级7班的刘瑶在她的日记中写到:“班上的男生很团结,也很勇敢。他们一直保护着女同学,安慰我们。鼓励我们不要害怕。相信我们会在一起,相信我们会活着出去,我们高一一班会永远在一起,我们要坚强,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在他们的鼓励下。我停止了哭泣,我始终相信,我们好朋友会一齐去创造我们的未来。同学们的相互支持,相互鼓励,让我很感动,让我很有生活下去的希望和信心………”[2]低抗逆力的学生朋辈关系比较紧张,他们在朋辈中没有归属感和安全感,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他们的社会支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弱了他们的抗逆能力,是一种危险性的心理环境因素。

(2)朋辈言行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开放观认为,人的心理具有高度的开放性,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朋辈是学生的重要他人,是重要的外部心理环境,朋辈的言行势必会影响到学生。朋辈言行类型的不同对学生抗逆力的影响是有差异的。积极朋辈言行对学生抗逆力而言是保护性的心理环境因素,而消极朋辈关系言行对学生抗逆力则是危险性心理环境因素。

北川中学高中2010级赖显英在作文《我高中的新同学》中年写到:“进入新的学校当然要认识许多新同学,我认识了一位同学。她的毅力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虽然我的腿不舒服但我还会坚持下去!……在她经历了那么大的挫折、伤害之后,还能坦然面对生活,难道我们不应该向她学校吗?”这正说明了朋辈言行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三)社会支持系统对学生抗逆力的影响

社会支持系统是指以被支持者为中心,由为其提供各种社会支持的不同层面支持主体所组成的支持体系。[3]在这里社会支持是指除家庭、学校以外的社会提供的支持。社会支持系统主要通过政府的措施、社会各界的援助、心理援助者的帮助等方式对学生的抗逆力产生影响。

1.政府措施的影响

政府措施是指政府采取的对本国事务进行调节、管理和控制的一切政策和手段的总称。在汶川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起,党和政府就迅速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人民解放武警战士、民兵预备役和医疗卫生人员,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全力抢救受伤、受困人员。向灾区运送食品、饮用水、药品和帐篷、防寒衣被等救灾物品,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的水喝、有临时住处。迅速组织力量,抓紧抢修受损设施和设备,尽快恢复灾区道路、通电、通信和供水。严密监测地震灾情,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同时组织科学救灾工作,防止造成新的伤亡。党和政府的这些及时有效的措施使学生有了归属感,是他们强大的社会支持力量,使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增强了他们的抗逆力。

如绵竹市新市学校2010级(1)班卢颖在作文《变化》中写到:“我们是不幸的,因为那恶魔毁掉了我们的房屋,它带走了我们同胞的生命,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我们有一个安全的避风的温暖的港湾。”[3]又如绵竹市新市学校2010级(1)班的叶欢在作文《相信明天会更好》中写到:“国家对我们真是太好了,虽然我们的房屋已成了危房,但是在政府的帮助下,我们又开始修建成新的家园,而且一边辛苦,一边笑着说还是政府好呀!当2009年快要来临之时,每家每户都搬进了新家,在大门两边挂着灯笼,准备迎接着下一个牛气冲天,你牛我大家牛的一个牛年……”[1]

2.社会各界援助的影响

汶川地震发生后,从中央领导到省直机关;从健康的人到伤残的人;从下岗工人到普通农民;从亿万富豪到乞讨老人;从共产党到各民主党派成员;从大中小学到文化事业单位;从解放军武警战士到普通市民;从国有企业到私营企业;从中国内地人民到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大家都以送温暖、献爱心的行动支援抗震救灾。这次救灾的参与面很广,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绵竹市汉旺中学初一(1)班的谢国强在作文中写到:“我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在这个大家庭里有着无数的小家庭、小集体,当其中的一个小集体受到灾害时,另外那无数个小集体就会向那个小集体伸出援助之手……”,[1]全国人民结成的这个社会坚实的支持网络是学生在那艰难时期的强有力的资源,让他们找到了家的感觉,找回了属于自己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使他们有了战胜苦难的力量,正如在抗震救灾时期广泛流传的这样一个公式:一点很小的爱心,乘以13亿,都会变成爱的海洋;一个很大的困难,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微不足道。又如北川中学初一(1)班张雪琴在她的震后日记中写到:“当我看见那些为了我们的生命,而自己却不顾自己的生命的人,我真的很感动,他们一直是我的精神支柱,因为我想做这样一个帮助别人的人,我要让他们成为我的模范,学习他们无私无畏的精神,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他们……” 正是全国人民的心在一起,手拉着手让我们共度难关的勇气和精神提升了战胜困难的能力,也是因为他们在困难面前奋不顾身冲在前面,舍己为人的精神感动着学生,成了学生学生的榜样、精神支柱,激励着学生在人生道路山本奋发前进,激发了学生的抗逆力。

3.解放军援助的影响

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给灾区人民提供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帮助,凭着“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给灾区人民打通了一条条生命通道,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正是解放军的这种精神给灾区学生以巨大的精神鼓励,让他们在困难中看到了希望。学生认为解放军的援助对他们帮助很大,使一些学生萌发了当解放军的愿望,这对逆境中学生来说是他们生存下去的一种支撑,是学生抗逆力的保护性因素

正如绵竹市汉旺中学初一(1)班谢国强在的作文《我的祖国的2008》中写到:“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了八级特大地震,从开始到结束仅仅几十秒的时间,房屋全部倒塌,死的死,伤的伤,哭的哭,闹的闹……我看见了希望的曙光与生存的通道——下午六点钟左右,一批批武警消防官兵陆陆续续地来到了地震区,与“死神”一起赛跑,抢救生命。”又如北川中学高一九班黄国梅的震后日志中写到:“当地震发生过后,看见一个个志愿者和特警们在不停的救人,我就想,如果我活下去,我就不想读书了,原因很简单,虽然我是个女生,但是我就是很想当警察之类的,无论发生什么事,我想要勇敢的去面对……”[1]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解放军志愿者对学生抗逆力的积极影响。

4.心理工作者介入的影响

地震作为一种突发事件对人们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人们特别是学生容易出现灾后常见的应激反应,如急性应激反应、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这三个应激反应对学生身心造成的伤害是递进式的。如果学生不能尽快从地震造成的阴影中走出来,急性应激反应发展到急性应激障碍更甚者发展到创伤后应激障碍,则对其心理造成严重创伤,如不及时治疗,会改变他的性格,折磨他一生,甚至导致自杀、他杀和暴力等极端行为。有研究表明,约占70%的当事人可以在没有专业人员帮助的情况下自己愈合其心理创伤;另外30%的当事人则或多或少会由此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在日后表现出如焦虑、抑郁、躯体形式障碍、进食障碍、睡眠障碍、酒依赖和药物依赖等。特别对于未成年人,由于对灾难事件无法进行完整的言语表达,也没有机会给予表达,形成的心理创伤可能更严重,更需要进行心理干预。心理援助对学生而言有助于释放他们由于地震造成的负面情绪,改变他们的认知,学生普遍认为心理援助者对他们的帮助很大,有助他们抗逆力的提升,是影响他们抗逆力的保护性心理环境因素。

[参考文献]

[1]肖旭.心理环境方法在灾后心理重建中的应用[M].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

[2]http://blog.sina.com.cn/lm/zt/512zhhrj.html.

[3]陈正权.汶川地震灾区文化生态建设[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李新红

[收稿日期]2015-05-12

[作者简介]赵婷,女,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文章编号]1004—5856(2015)09—0132—06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5856.2015.09.030

The Influence of Outside Pyschological Environment
on Students’Resilience Competence
——A Case Study of Wenchuan Earthquake

ZHAO Ting

(Party School of CPC Qingzhou Municipal Committee,Qingzhou 262500,China)

Abstract:The case of Wenchuan Earthquake is taken to explore various influence of the outside 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 on students’ resilience competence. The outside 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is case includes the family 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such as educational approach,faith and family members’ relationship,school 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such as the influence from teachers and peers,social 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such as the help and aid from government,all sectors of society,soldiers and psychologists.

Key words:outside 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the resilience competence;the Wenchuan Earthquake;students

猜你喜欢
抗逆力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抗逆力视野下的高校贫困生社工服务实际运用
抗逆力视角下离异家庭子女研究现状述评
学生写话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抗逆力挖掘
小组工作方法在提升初中生抗逆力中的应用
社区为本: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风险的社工干预策略
优势视角下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抗逆力的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