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秀娟
(牡丹江师范学院国际交流学院,黑龙江牡丹江 1 57011)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与苏联建立的同盟关系,使中国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中苏关系恶化,俄语热迅速降温,各类院校压缩甚至取消了俄语专业的设置。直到20世纪80年代,俄语教育获得新的发展,到了90年代初苏联解体,俄语再次遭受冷落,虽然90年代上半叶中俄边境出现边贸热,俄语教学曾一度出现繁荣景象,但没有保持持续升温的势头。
俄语教学在我国由热到冷不是偶然的。首先,计算机的运用、国际贸易中英语的使用、赴英语国家留学热等,使英语和西方文化颇受推崇,各大中小学纷纷开设英语课,英语教学在我国蓬勃发展,尤其是90年代以来我国同欧美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交流与合作日渐频繁,学习英语和其他语种的学生逐年递增,非英语发达国家留学逐渐升温,使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形成的俄语教学优势被打破。其次,高考中俄语不受重视,导致开设俄语课程的中学锐减。2001年,俄语大省黑龙江在校初中俄语生只有5 000多人,约占全省在校初中生的1%,同年,黑龙江省高考俄语考生只有9 000多人,占全省考生的十五分之一,跌破了历史最低点。时至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学俄语没有因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升温而增加,相反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牡丹江、大庆等城市许多中学先后停开俄语,教师纷纷转岗,只有黑河、绥芬河、同江、抚远、饶河等边境口岸城市的中学还保留着俄语,在北京,只有二中、人大附中和通州潞河中学开设俄语选修课,而这3所学校的学生中报名选学俄语的也很少。原因是高考俄语考生没有好学校,大部分重点大学和热门专业都不招俄语生,一些重点大学取消了俄语专业,甚至拒收俄语生,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每年也只招3个班,不过数十人。[1]第三,中俄关系在我国全社会存在“上热下冷”的现象,国家、政府和高等教育机构之间合作密切,交往频繁,但大多数普通民众对俄罗斯不甚了解,认为俄罗斯经济落后,科技不发达的大有人在,对中俄两国关系的重要性也没有深刻的认识,很多人对子女学俄语或赴俄留学认识不足,甚至极力阻止。上述情况导致俄语教学及其研究严重滞后,俄语人才培养模式跟不上新形势的要求,致使俄语人才不足,使之成为中俄合作的严重瓶颈。
我国著名学者刘利民教授于2009年在《光明日报》上发表题为《以中俄“语言年”为契机推动我国俄语人才培养上新台阶》的文章,他提出“俄语人才培养体系”这一概念,俄语人才培养在我国已有数十年,却没有形成完整的俄语人才培养体系,这不能不说是我国俄语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遗憾。笔者认为,俄语人才培养应从小学入手,构建小学—初中—高中的人才培养体系。儿童的外语教育早为教育者及其研究者所认可。接触第二语言的时间和开始学习的年龄均是影响语言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儿童发音和语法练习方面不管是否能达到本族语的熟练程度,但最终的学习水平都要高于成年人。[2]
小学俄语教育应是俄语人才培养体系的第一步,在小学开设俄语课程,课程内容应涉及对事物的认识、算数、自然和生活常识,俄罗斯童话及寓言故事等,教学可采取小学生喜闻乐见的直观教具、动画片、小电影、PPT和户外课堂及游戏等方式。教学、教师、教材和学生都可以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派遣教师定期出国进修,提高语言教学水平,派小学生短期出国,深入俄语语言环境,体会俄罗斯民族语言文化等;引进教材,聘请外教,引进教学方法和课程等优质教育资源;与俄罗斯孔子学院合作,邀请驻俄孔子学院的小学员定期到中国开设俄语的小学学习,在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化体验活动中,与中国小学生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等,使小学俄语教学方法逐步完善。
在小学寓教于乐的基础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加,中学应在语言学习中嵌入自然科学词汇,俄语教材语言和词汇应该侧重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词汇的选择,适当增设简单的科普小短文或科普情境对话,使中学生有自然科学的俄语粗浅认识,短小的文学作品选读、历史事件和人物简介等教学内容不可缺少。教材语言应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同时,利用交流的机会,让中国中小学生参观俄罗斯大、中、小学自然科学教育实践基地,让学生对俄罗斯的科学研究设施、环境和成果有初步的宏观和感观认识,为日后的大学专业选择奠定基础。
初中的“嵌入式”学习结束,高中应进入语言+知识的同步学习阶段,即要求俄语教学与高中教学内容同步,侧重自然科学的文字理解和公理的证明,教材的选题与编写应着重自然科学的描述和论证,既要求能用俄语读懂、证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相关习题,又要求正确的俄语口语表达,教学内容与难易度应该与高中期间的课程内容相关,同时教材增设难易相当的科普读物。这看似增加了难度,但是有小学和初中的积累,高中三年教学内容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加之外教及中俄学生间和学校间的交流活动伴随学生小学、中学、高中的始终,高中期间语言+(相应)知识的学习可以顺利进行。本阶段还应通过专家讲座和校外(俄罗斯)实习等方式使学生对俄罗斯的历史、文化、文学有更多的认识,同时对中俄关系史应该有充分的了解。小、初、高中的渐进式学习过程,为大学的语言+专业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经过上述三个阶段的学习,俄语语言文化知识底蕴和俄语自然科学知识基础远远厚于紧张、短暂的本科四年学习的语言知识基础,学生经过10-12年的学习,在上大学之前就已经熟练掌握俄语,深谙俄罗斯文化,为学生升入大学接受人文学科或理工学科教育扫除了语言文化障碍,以这种良好的语言基础和自信的精神状态,无论是在国内的大学学习语言和专业,还是到俄罗斯大学人文学科或理工学科深造,无疑都会给学生扫除一切语言文化障碍。
近些年,尽管中俄合作向纵深发展,但绝大多数中国人因对俄罗斯缺乏了解,对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意义无从知晓,不愿意让孩子学俄语,鉴于此,首先,要让俄罗斯走进我国的千家万户,加大政府主导下的媒体宣传力度,市、省乃至国家媒体部门要有针对性地播放关于俄罗斯历史、地理、文学、文化、科学、教育、艺术等内容的专题片,以增进广大民众对俄罗斯的了解,为俄语系统教育深入人心奠定思想基础;第二,俄语系统教育需要来自省或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行政指令,对俄语教育进行合理的区域布置、战略指导和宏观调控,在区域内设立示范小学和中学,根据学生意愿择优组成俄语实验班,并组成专家组对教学过程和质量适时跟踪监控和评估,以保证教学效果;第三,政府或政府协调有关部门,为愿意学习俄语的中小学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以激发中、小学生学习俄语的积极性;第四,成立中小学俄语教师培训基地,有计划的更新中小学俄语教师的俄语语言文化知识,有步骤地实施中小学俄语教师培训计划;第五,成立中俄专家共同参与的中、小学俄语教材编写组,针对中国学生的语言文化特点和中小学的教学内容,编写俄语教科书,高中阶段俄语教材可以涉猎与高中课程同步的理功科内容,要求语言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第六,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对俄语系统教育给予大力扶持。在政府的主导下,示范中学与指定的211和985高校形成密切的战略合作关系,考生可以以低于高考录取分数线的相当分数考入这两类高校,为素质较高的中小学生选择俄语创造优先条件,为理工科及其他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储备;第七,扩大我国高校与俄罗斯高校的合作,以便拓宽俄语考生的报考选择范围,从而扩大俄语考生的招生规模;第八,所指定的211和985高校应与俄罗斯层次相当的高校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并加强与俄罗斯高校在宇航、飞机制造、医学、教育、艺术、经贸、科技、石油、军事等学科领域的合作,通过“2+2”或者“2+3”的方式培养各类人才;第九,扩大现有高校俄语专业的招生规模,以弥补现有俄语人才的不足,并为俄语师资培养提供条件,同时研究俄语人才,包括留俄人才培养规划,根据人才培养需求,有计划的派青年教师出国深造,优化师资结构,为俄语师资培养奠定基础。
中俄在政治、经济、贸易、科技、军事、教育、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合作成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稳定发展的基础,而俄语复合型人才是这些领域成功合作的保证,然而目前的俄语人才培养与中俄合作领域对人才的需求脱节,使中俄双方诸多合作不能深入开展,给双方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因此科学合理的规划俄语人才培养问题亟待解决。
构建俄语人才培养体系“是促进两国交流与合作向深层次、宽领域方向发展的必然要求,也符合两国政治关系健康发展的需要,对促进两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我们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灵活调整俄语人才培养的目标,建设覆盖面广、针对性强、设置合理、规划科学的俄语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文化视野开阔、知识结构新颖、富创新精神、竞争能力强,熟练运用俄语语言进行交流与沟通的各类高层次、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1]王宪举.中国人需要了解却不了解的俄罗斯[N].青年参考,2012-10-17(10).
[2]姜美娜.试析第二语言习得的最佳年龄[J].教育改革,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