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初任教师成长困难及其应对策略*——基于学校组织文化的视角

2015-03-28 04:57王燕红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成长

王燕红(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基础教育初任教师成长困难及其应对策略*——基于学校组织文化的视角

王燕红
(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摘 要:以往,在初任教师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较多地关注其专业培训、技能提高而忽视了教师成长需要在符合其专业特性的学校组织文化中进行。大学-中小学文化的割裂,教师工作的胜任困难及学校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或隐或现地影响着初任教师的专业成长。营造开放、和谐、合作的学校组织文化能有效地促进初任教师的成长,其中,创建学校发展共同愿景,形成学习型组织文化;建立初任教师发展制度,促进教师角色转换;引导学校非正式群体,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等是几项基本策略。

关键词:初任教师;成长;学校组织文化

范学院科研项目“本科学历小学新手教师入职适应问题研究”研究成果。

初任教师的成长关系着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往,我们较多地关注初任教师对教育理念、知识和技能的继续掌握与使用,而忽视了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在符合其专业特性的学校组织文化中进行。当前,在学校组织文化中,初任教师发展还面临着许多的困境,需要我们从组织文化的视角进行分析与研究,构建适合其成长的环境。鉴于此,本文以学校组织文化为视角,着力探讨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样的学校组织文化不利于初任教师的成长?什么样的学校组织文化利于初任教师的成长?如何构建促进初任教师成长的学校组织文化?

一、初任教师成长面临的困境

许多学者对初任教师的成长问题进行过探讨,在相当多的初任教师身上,职业适应不良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者们也从不同的方面探讨过这些适应不良问题。然而,笔者与许多初任教师的交谈与接触中,初任教师在其成长过程会遇到大学-中小学文化的割裂所带来的困惑,教师工作的胜任困难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困境等。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的初任教师都会遇到这些问题,有的以其中一种为主,有的可能有两种及以上的问题。

(一)大学—中小学文化的割裂

初任教师从高等学校进入中小学,是从相对自由,崇尚创新的大学组织文化到强调示范引导,相对封闭的基础学校组织文化环境。不同学校组织文化的特性带给初任教师很大的挑战,在其入职初期影响着成长与发展。尽管绝大部分初任教师经历过见习、实习,初步接触过中小学的组织文化,然而却很少能触碰到学校的组织文化核心。教师的入职初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任教学校的地理位置、规模大小、发展历史、各项规章制度等,这些是入职初期的必修课,尽管也需要花费初任教师较多的精力,但初步的遵循对于绝大部分教师而言不成问题,真正阻碍教师更好适应的是学校组织文化中的观念问题。因为学校组织文化一旦形成,其所包含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等会作为一种氛围弥漫于学校之中,渗透到学校成员的一切活动和行为中去,规范他们的言行。[1]这种价值观的学习对于初任教师而言,不同的个体差异性也会很大。

造成高等学校与中小学文化割裂的表现有很多方面:首先,由于目前教师职前和职后培养的主体不同,尽管双方的目标都是要培养优秀的教师,然而培养单位与使用单位从各自利益角度出发,长期以来缺乏深入地合作,因此形成了各自的培养文化,初任教师对于这种不同文化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适应。第二,在教师培养过程中,我们更多地关注学科学习和教育教学技巧的培养,较少关注学校组织文化的学习,因而,初任教师们不能较好地理解中小学组织文化的特性及本质。第三,教师之间的原有文化冲突。譬如在有方言的地区,学校是否能较好地接纳外地教师。很多学校在非工作场合下,本地教师习惯用方言进行交流,这就必然会使外地教师产生陌生感和排斥感,当然也不利于初任教师的融入。

(二)教师工作的胜任困难

教师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初任教师必须是一上岗就是一名合格的教师。由于教育的不可逆性,从学生到教师这一角色的转换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尽管绝大部分教师接受了职前的“虚拟”培训,然后站在真实的课堂中,初任教师或多或少会有胜任的困难。首先是专业知识的不适应。很多初任教师在入职初期会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大学中所学的理论很难在实践中运用到,进入中小学校任职后发现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包括专业知识、班级管理、人际交往等等,从而造成入职初期老师们工作焦头烂额,无法胜任。其次,教师工作的相对独立性影响着初任教师的胜任。利伯曼(Liberman,A.)和米勒(Miller,L.)认为:“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孤立的事业。在教学中,如此多的人在如此狭小的空间和紧凑时间内完成如此一致的使命,但它却是在自我迫使和职业认同的孤立之中进行的”。[2]的确,初任教师在从学生转变为教师的过程中,需要独立面对和解决课堂上发生的一切问题,因而有时会觉得孤立无援。如果这是教师职业的特殊之处,对于初任教师而言的确是极大的挑战,教师行为的独立性影响着初任教师对组织文化的适应。

(三)复杂的人际关系困惑

有学者在对学校环境和学校文化适应的调查中,发现,初任教师对学校作息安排、课程安排、学校工作环境等这类学校表层因素的适应水平很高,但涉及与学校教师与领导的人际互动和深层交往如处理与同事的关系、与校领导的关系等,初任教师的适应水平普遍不高。[3]有些学校教师之间关系融洽,新教师容易在工作中有寻求帮助和支持的愿望,而有些学校教师之间人际关系紧张,互相诋毁猜忌,新成员往往会感到彷徨无助。很显然,人际关系融洽的学校有助于初任教师的融入,同时也有助于学校形成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人际关系紧张的学校,初任教师在忙于业务学习的同时还要应付复杂的人际关系,严重影响初任教师的成长发展。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的学校组织文化,一方面是由于学校长期历史发展的原因,另外一方面,学校组织中人员的性别比例、年龄结构、学历差距、教师内部的竞争、小团体的存在等都是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当然,学校领导也难辞其咎,领导方式、作风等因素都影响着学校组织文化中的人际关系。

二、培育适合教师成长的组织文化

基于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初任教师所面临的很多困惑都是在学校这一特殊的组织中存在,必然也需要在学校中解决。无论是大学或中小学都责无旁贷,积极营造利于教师成长与发展的组织文化环境。

关于学校组织文化的研究也是由来已久,杜威在其《民主主义与教育》、《学校与社会》等著作中探讨过学校组织文化与民主社会的关系问题。20世纪30年代,美国教育社会学家华勒(Waller,W.)在《教学社会学》中专门讨论了学校文化和学校气氛的问题。华勒认为学校文化是学校中形成的特别文化,学校文化的存在,可能是集合学校各种成员,形成学校整体、实现学校功能的最有效的因素。[4]笔者较为认同学者李小红、邓友超对学校组织文化做的界定:指的是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在长期的管理、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交互作用而创生出来的支配他们行为的价值观念、管理思想、群体意识等观念文化和管理制度、行为规范、人际模式等制度文化。[5]学校组织文化的形成,是学校全体成员必须遵循的观念与制度。同时这种文化也影响和制约着教师与学生的行为方式。例如,初任教师在入职后,同一个表现在不同的学校组织文化中会被赋予不同的解释。如一个遇事不断提问的初任教师,在有的学校中被认为勤奋好学,积极上进,反之,在一个相对保守的学校组织文化中则可能被认为新教师素养差,什么都不懂。在不同的学校组织文化中,做什么事情被认可,做什么事情不允许,都在影响着初任教师的成长。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发现学校之间文化的割裂需要学校具有开放的特性,而合作是解决教师孤独感的“良药”,和谐的人际关系更有利于初任教师的成长。因此,有利于教师成长的学校组织文化应具有开放、合作、和谐等三个特性。

(一)开放

开放性是根据当前中小学学校发展的特点得出的。首先,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学校需要吸收来自社会各个相关领域的“养分”,包括教师的培养与发展,学校不可能封闭起来自己培养所需的教师。中小学需要开放与大学及其他教育研究机构的合作,倾听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声音,在教师教育方面,加强与教师培养机构的合作,促使教师培养职前职后的一体化。第二,等级森严的学校管理制度阻碍了初任教师的融入与发展,因此,需要改变学校组织机构内部的层级制,形成开放、共同学习的组织氛围。第三,开放的学校组织文化还体现在当组织成员出现文化冲突时所具有的包容性。对于来自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成员,只有开放的组织文化才能使组织成员具有较强的认同感。

(二)合作

合作这一特性是针对教师职业的特点而提出的。学校组织文化应具有合作的特征,其理由有几个方面:第一,合作可以消除教师“独立作战”的无助感和孤独感。尤其是对于初任教师,更需要合作,在合作的氛围中学习如何当一个老师。第二,学校自身组织的特性有利于合作的形成,学校有各个机构所组成,从备课组到年级组到教研组,再到学校的各个部门,从行政建制上而言必须要合作才能发挥各个小型组织系统的作用。倡导合作的学校内部机构自然有助于初任教师的成长。第三,许多研究也发现:“有效能的学校通常拥有有效能的教师,除非教师一起合作学习,塑造出优良的教学文化,包括教师的相互合作,教师间的密切沟通,积极的学校氛围等,否则学校很难有成功的教学”。[6]由此可见,不仅对于初任教师的成长,就是从学校发展的角度而言,也需要构建合作的学校组织文化。

(三)和谐

和谐是对“开放”与“合作”两个特性的进一步阐释,也是针对学校组织文化中复杂的人际关系而言的。因为,学校组织文化的开放特性,必须是在组织内部关系、组织与组织外部关系和谐基础上的开放,同样的,学校组织中的合作文化也需要和谐的关系。从初任教师的成长而言,他们需要从学校组织中获得更多的工具性支持和社会——情感支持,只有和谐的关系才能获得外在支持从而增强其专业自信,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毋庸置疑,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更有助于初任教师的成长。

三、构建学习型组织文化的策略

彼得·圣吉(Peter Senge)将学习型组织界定为“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7]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型组织的存在,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是通过学习的方式实现,教师之间通过学习的方式进行教研活动而互相学习,学生之间通过探讨而互相学习,因此建立学习型组织文化符合学校发展的特点。在学习型组织中,开放、合作、和谐的组织特性能够得到更好地发挥。学习型组织文化是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构建。

(一)创建学校发展共同愿景,形成学习型组织文化

学校组织文化包括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我们也发现观念文化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决定和制约着组织中人员的行为方式。在观念文化的创建中,学校发展愿景的建立应放在首位。沃伦·本尼斯曾指出:“在人类组织中,愿景是唯一最有力的、最具激励性的因素。它可以把不同的人联结在一起。”[8]创建学校发展共同愿景可以有效地凝聚师生员工的力量,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同时,学校共同发展愿景也影响着师生员工的行为方式,对学校中的教与学具有引导作用。要根据学校特性,制定符合学校的共同愿景。创建学校发展愿景,构建学习型组织文化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教育信念是学校发展愿景的基础。教育信念是一种文化,是教师不容易意识到和报告出,它常常作为一种无意识或先验假设引领和指导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对教师自身的成长以及专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学校教育信念缺失、动摇或瓦解,不仅会导致教师精神失落,也会导致教育实践中的许多失误。[9]因此,教师的教育信念,影响着教师自身成长和教育质量,也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方向。对于初任教师而言,更需要教育信念的引导、建立,这是他们适应学校组织文化的基础。

第二,学校领导者应是学校共同愿景的带头人,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型组织文化氛围。学校领导者在构建学校共同愿景的过程中,需要发挥一定的领导力,具备前瞻的教育理念,以自身的学习带领学校组织成员的学习,在初任教师的培养方面,积极引导,将学校的组织文化渗透于学校的日常工作之中,营造宽松,和谐,易于融入的组织氛围。

第三,在创建学校发展愿景的过程中,初任教师不能只是消极的适应学校组织文化,他们也应该成为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学习者,成为学校共同愿景的制定者,从而能尽早的适应学校组织文化。

(二)建立初任教师发展制度,促进教师角色转换

学习型组织文化也需要一定的制度建设,制度是观念的具体化,也是观念的体现。如果认识到教师发展初期对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各个学校应有所侧重的建立完备的初任教师发展制度。在我国的学校教育实践中,对于初任教师的成长,也有师徒结对,新教师必修课时等形式引导教师的成长,然而,由于教师职业的个体性,很多内容都流于形式,没有规范严格的制度管理。因此,在学习型组织文化中建立初任教师发展制度需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抓住初任教师发展关键期。在笔者与初任教师的接触中,很多教师都反馈,入职的前三年是其教师职业发展的黄金期。因为刚从大学毕业,教师们有抱负,有志向,想在教育事业上有所作为,工作热情最为高涨;另一方面,由于年轻,未婚,家庭的牵绊较少,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工作中去;再者,入职初期,教师的可塑性较强,也最容易引导。因此,在初任教师发展的关键期,学校应给予必要的指导,既要严格要求督促教师成长,又要提供宽松开放的成长氛围,鼓励教师创造性的劳动。

另一方面,要努力改善初任教师工作生活环境。外在工作生活环境的客观存在直接影响初任教师在组织中的感受,在学校组织文化建设中这些因素不容忽视。任教学校对于外来初任教师,应以人为本,尽可能的关心帮助初任教师,创造良好的环境,引导教师个人成长,为初任教师解决生活中的后顾之忧,如有些初任教师需要学校解决住宿等问题,学校应以教师实际出发,给予必要的住房提供与支持。从而让初任教师感受到学校组织文化的人文关怀,体会教师职业的幸福感。

(三)引导学校非正式群体,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在学校正式组织之外,很有可能会存在着诸多“小团体”——非正式组织。这些组织的形成包含着友谊和感情的因素,一旦形成,会产生各种行为规范,约束个人行为。非正式组织对于正式组织的影响具有双面性。如果与正式组织目标一致,则能促进组织的健康发展,反之,则有害于组织发展。而对于初任教师而言,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很难在人际关系复杂的组织环境中生存。因此,作为组织的学校需要引导这些非正式群体,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首先,学校领导者要关注非正式群体产生的原因。关心教师的兴趣爱好,采取宽容的态度,允许正当的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并积极融入,以便更好的发挥非正式组织在学习型组织文化中的作用。其次,帮助初任教师熟悉了解学校内部各个小团体,做好初任教师与老教师之间的桥梁,引导初任教师向老教师学习。同时,发现初任教师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引导老教师关心帮助甚至向年轻教师学习,真正形成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和谐的学习型组织。第三,良好的人际氛围可以通过校庆、毕业典礼、教师节等庆典仪式凝聚学校成员。组织丰富多彩的团体活动,如教师趣味运动会、聚餐等诸多方式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与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何长平.现代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6:17.

[2]布鲁克菲尔德.批判反思型教师ABC[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305.

[3]刘丽娟.对初任教师学校文化适应的思考[J].教书育人,2007(2).

[4]朱国云.沙因的组织文化理论[J].江海学刊,1997(2).

[5]李小红,邓友超.教师反思何以可能—以学校组织文化为视角[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5).

[6]Liebernan,A.(1986)Collaborative research:working with,not working on,Educational Leadership,43(5).

[7]赵炳辉.教师文化与教师专业成长[J].教师教育研究,2006(7).

[8]杨硕英.导读:再造组织的无限生机[M].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上海:上海三联店,2007:1- 2.

[9]朱宏福.教师文化及其对教师成长的意义[J].教育与职业,2004(15).

The Dilemma and Countermeasures of New Teachers’Development in Basic Education and the Solutio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School Organizing

WANG Yan-hong
(School of teachers Education,Huzhou University,Huzhou313000,China)

Abstract:In the past,we always concentrated on the new teachers’professional training,skills improving and so on.And we ignored that teachers should develop themselves in a school organizing culture conforming to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There are many factors that affect new teachers’development,such as the dislocation of the school organizing culture,new teachers’incompetent of teaching and the confusions of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school.Thus,we conclude that an open,cooperative and harmonious school organizing culture can advance new teachers development.Therefore,forming a study-oriented organizing culture under a shared vision of constructing school development,establishing the system of new teachers’development to promote the change of teachers’role,guiding the informal groups in school to construct a harmoniou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so on are effective to construct a suitable school organizing culture for the new teachers’development.

Key words:new teachers,development,school organizing culture

作者简介:王燕红,讲师,硕士,从事教育原理,教师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文化视域下本科学历小学初任教师成长研究”(Y201328586)研究成果,湖州师

*收稿日期:2014- 10- 20

中图分类号:D6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1734(2015)06- 0026- 05

猜你喜欢
成长
打造青少年教育品牌构建社区教育新局面研究
在爱的阳光里,和孩子共成长
别样的童年,一样的童真
漂泊中的追梦人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从身体美学角度分析《所罗门之歌》中奶娃的成长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有容乃大:学术期刊编辑成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