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有效性缺失的调查与对策

2015-03-26 19:55朱永红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5年2期
关键词:林肯教者词语

朱永红

一、 课堂提问有效性缺失现象调查

要实现高效课堂,课堂提问必须能有效协同学生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但经过对教师课堂提问数量和有效性统计调查,我发现语文课堂教学提问存在两个误区:

1. 问题设计本身存在的误区。

(1) 浅显琐碎问题过多,提问缺少整合性。少则一堂课有20多个问题,多则70-80个问题。

(2) 目标模糊,无层次 。不能引领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学习语文。

(3) 问题脱离学生的学情和能力。要么过难,要么过于简单。

(4) 用语不贴切,意思指向不明。

(5) 找答案的问题过多,比如:理解字词句、主要写了几个方面内容等等,思维型问题过少。

2. 问题操作存在的误区。

(1) 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无法快速进入思维状态。

(2) 不给学生思考的余地, 学生无法充分思维。

(3)教师评价枯燥,无法给予针对性的反馈。

综合来说,很多课堂现状共同的问题是: 随意性 、感性问题过多,理性思维过少。

二、 确保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对策

为了改变上述现状,使课堂问题有效,从而实现高效课堂,在课堂提问有效性缺失现象对策研究中, 可从以下三点入手:

1. 学会取舍。教者应当以《语文课程标准》学段要求为基础,紧扣教材,以生为本,精选内容,学会取舍。取什么呢?取学生难学的,不懂的,想学的。舍什么呢?舍弃走马观花,面面俱到,一厢情愿,一问到底。例如,《鞋匠的儿子》这节课,取的是学生的兴趣点,林肯采用怎样的语言,征服嘲笑他的参议员的;舍的是文中对参议员品析以及对于南北战争过多分析。教师抓住林肯三段演讲,并以第一段内容为重中之重,引领学生品味林肯独特的语言,以及林肯的优秀品质,同时领会了参议员们的等级世俗观念。

2. 找准提问点。课堂提问应从整体入手,依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 因此,找准一个切入点,设计一个统领贯穿全篇的问题,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最直接的可以由题目入手,除此之外可从关键字词、语句、段落、以及篇章、表达等方面入手。一位教师在教学《雾凇》一文时,在黑板上出示“( )的雾凇”。并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想想在括号内可以填哪些词语,并结合文中关键词句,选择自己认为最恰当的理由,说一说。问题看上去很简单,但很实在,学生既要填好心中感悟最深的词,又要通过诵读文本,组织相关的内容,用足够的理由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的问题设计,不仅教学生学法,同时,也让其经历一个思维发展提升的过程。

3. 抓住契机。教者要根据教学需要,把握课堂教学的时机 ,提出问题,引向深入。时机总是稍纵即逝的,时机在哪里?

(1) 于疑惑处顺疑而问。例如,特级教师窦桂梅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突然,有一位学生大声说:“不对!我觉得有问题,火势多大呀,敌人又那么近,很容易被发现。他身上又带了子弹、手榴弹,火烧了那么长时间,这些一点就着的易燃物,怎么没有爆炸呢?”

课堂一时间静了下来。窦老师沉思片刻后,立即作出这样处理:“是啊,火烧了那么长时间,这些一点就着的易燃物,怎么没有爆炸呢?前后四个同学讨论讨论。”

最后,这个问题还是发问者自己解决的。他说:“老师,枪支弹药一爆炸,整个形势就会发生变化,就会影响战斗的胜利,导致战士的伤亡。邱少云会想,光身体一动不动可不行,他肯定会把一只手深深往泥土里抠,使劲地抠,奋力想把子弹或手榴弹埋在泥土下面,同时,还要忍受大火对他无情的燃烧。最后,用身子死死压住泥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且不管他的回答是否符合当时的情况,但他这种敢于超越教材和教师的思维方法,让我们为之喝彩。 而这样精彩的生成,正是教师捕捉住了学生的疑惑,并适时组织学生讨论,这样的问题有效加深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扩大文本理解的空间。

(2) 于浅读时由疑入深。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对于问题的设计停于表面,浅尝辄止,无法引领学生发展思维,提升语文能力。而在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课堂上,学生浅读的时候,他能不失时机,抛出问题,引领学生走向思维深处,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比如,《林冲棒打洪教头》理解课文后,于老师是这样设计问题的:

师:林冲是个怎样的人?请你用几个词语概括。

(学生回答说:谦虚、武功高强、忍辱负重、富有正义感等)

师:你们的答案都正确,但作为高年级的学生应该看得更深更远。默读全文,边读边想林冲的为人与众不同的是什么?于老师读着读着,读出了一个字,我把这个字写在手心里。

师:请你们再次默读全文,要善于抓住重点段来品读。要读懂一个人,你要特别重视他的言行,在关键词语下面做好记号。从这些关键词语中,你看出他的为人如何?

师:读完了全文,林冲的为人你浓缩为哪个字?

(学生说:忍、让、礼、谦、宽等)

师:你们浓缩的这几个字,都有道理。于老师把你们说的这个“让”字写到黑板正中,它能把你们交流的其他字都概括进去。

于老师这四问很显然:一问,是属于常见浅层阅读;二问,是引向深入 ;三问,是教会方法;四问,是学会高度概括以及浓缩成一字的能力!于老师就是将看似简单的问题,设计成若干个能力训练点。有效提问,能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经历思维过程,达成教者目标。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林肯教者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林肯的自嘲
林肯的幽默
找词语
安静从容 林肯MKX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
某生课寝
一枚词语一门静
受教者主体性视角下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姚奇富:为教者,好之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