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助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新动力

2015-03-25 11:45解梅娟,丛俊骐
桂海论丛 2015年1期
关键词:电子商务互联网

解梅娟,丛俊骐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创新,通过提供新的市场、服务和新的经济组织方式,撬动着传统经济的转型升级,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新引擎,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阶段中国电子商务呈现出高速发展势头,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未来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国家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高度,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引导和促进其创新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电子商务;经济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5)01-0076-06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的信息技术和应用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迈入到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催生出众多新的业态、商业模式和产业链,互联网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和渗透越来越明显。在这一背景下,电子商务作为新兴的商务模式获得了爆发式的发展。电子商务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的商务活动,它是面向企业和个人,提供全面而有针对性的商务服务的一种现代化的商业运作模式。电子商务涉及社会经济中许多行业和新兴产业,围绕电子交易方式的实现,形成了庞大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经济运行和组织机构的运作方式。从广义而言,区别于传统经济的新的电子商务经济体正在突破行业发展的范畴,由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化,推动经济加快向信息经济转变,成为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新条件下的一个重要的资源配置途径,经济增长的一个新的引擎,因此也成为世界各国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发展战略。我国政府对电子商务的战略性地位日益重视,2013年,商务部出台了《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应用的实施意见》;同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指明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2014年8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把电子商务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导向加以强调,一系列电子商务支持政策的出台,喻示着中国电子商务将驶入新的快速发展轨道。

一、电子商务发展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电子商务作为新技术、新业态、新经济为代表的创新型商务模式,已经从最初的销售渠道发展成为一个日渐成熟的电子商务经济体,推动着实体经济和网络经济融合发展,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具体来看,电子商务发展对处于转型关键期的中国经济,其积极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速产业融合,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首先,电子商务应用加速传统产业的创新发展,促进产业链的优化组合。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电子商务改造了传统产业并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企业信息化水平加速提升,提高了企业管理、服务及流通等各环节效率,提升了传统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促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电子商务通过促进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供求关系,围绕最终产品的生产制造并在整个产业链上进行优化重组,从而促进产业分工,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电子商务加速了产品的产业化、市场化进程,颠覆了传统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减少了流通环节,形成了消费者——生产商(供应商)式的新型生产、流通、消费模式,其影响也从销售体系,向整个生产体系、流通体系、融资体系、支付体系等延伸,从产业链后端逐渐向前端转移,使电子商务成为企业转型的重要驱动力。特别是对于过去“两头在外”,处于微笑曲线最低端的传统出口企业,通过电子商务转向内需市场后,可以通过快速获取消费者信心、压缩中间渠道,以较低成本创建自有品牌,再造商业价值链,加速企业转型。从宏观来看,电子商务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从广告、流通及产业内容开始,逐步对上下游和全产业渗透,然后对农业、制造、能源、物流、金融和其他服务行业等一步步形成冲击,通过渗透和融合推动传统产业整体优化和升级。

其次,电子商务服务业丰富了现代服务业内涵,推动服务业发展和升级。从产业分类来看,电子商务本身属于服务业范畴,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是分工不断深化的结果。作为产业关联度、感应度及带动力都很高的新兴产业,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不仅直接拉动了信用、物流、支付等电子商务支撑服务发展,而且还促进了与电子商务相关的电子认证、IT服务、教育、咨询、数据挖掘、即时通讯等衍生服务发展,以电子商务平台为核心、以支撑服务为基础,整合多种衍生服务的电子商务整体生态系统正在形成。目前,相对于其他服务业,电子商务服务业正处于高速成长期,2010-2012年年均增长速度为72%,对服务业整体拉动作用明显。电子商务服务业的新型业态的内涵不断扩展和丰富,扩大了现代服务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加快了整体服务业的调整和升级。

(二)促进和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从扩大内需角度来分析,电子商务正在拉动全社会消费品需求的快速增长。与传统零售业相比,电子商务零售交易平台显示出强大的价格竞争优势和吸引客流的能力,同时在一站式购物、个性化定制、交易便捷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随着电子商务应用的进一步普及和深入,销售的广度和深度都在拓展,从最初的标准产品、耐用品、廉价产品向个性化产品、大众化产品、奢侈品、汽车、房地产、服务领域扩展,从分散化购买向规模化购买转化,电子商务极大地释放了居民消费潜力。据麦肯锡对中国266个城市数据的测算,消费者通过网络零售消费的100元中,约61元是替代性消费,即从线下转移到线上,但另外39元是若没有网络零售则不会产生的新增消费。因此说,网络零售不仅是从线下消费向线上消费的转移或替代,更是对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和满足,是对新消费或消费增量的创造,它较大地促进了内需增长。近年来全社会消费情况表明,电子商务零售交易总额快速增长,其增长率明显要高于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未来十年,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将从“外需+WTO”转向“内需+互联网”,电子商务促进了我国向内需式经济增长转型。中国经济已经从以产品为中心过渡到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时代,以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对中国经济的最大贡献不仅是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是仅仅用了10多年时间就改变了国人的消费行为模式,而消费者行为模式的改变倒逼企业升级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和服务体验,从而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endprint

(三)拓展市场空间,推动竞争性市场体系的形成

电子商务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产业,从电子商务及其生态的演化发展轨迹我们看到,一个体制外包含大量网商、服务商的新的自由的私人市场在逐渐成熟,通过影响和改造传统经济,采取以新换旧的方式倒逼竞争性市场体系的形成。在这个市场之上,互联网赋能于个人、电子商务赋能于法人,亿万“草根”可以通过信息、知识和技术工具的公平获取来消除与既得利益阶层在关键要素上的差距,从而有可能获得更多机会的发展渠道,实现机会上的公平,并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及生态缔造的新自由私人市场快速发展,逐渐跻身主流社会经济体系,从而实现对传统势力的影响和改变,在这样过程中,市场和市场中的交易主体本身在这一高度市场化的平台上发育并逐渐走向成熟。从发展实践看,依托于信息技术的电子商务市场解决了传统市场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传播手段不发达的问题,大大降低了跨地区交易成本,从一定程度上打破地方市场割据现象,推动全国统一、开放、竞争市场体系的加速形成。

(四)增加社会就业,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电子商务平台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直接拉动就业。电子商务通过网络平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其中,年轻人成为网络就业的主体。二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拉动了许多相关产业产出,从而间接拉动了更多的就业。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235万人,而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1680万人。电子商务不仅直接和间接地创造出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电子商务为社会群体创造出了低成本、低门槛、低风险的就业创业机会,降低了个人应用电子商务创业的成本,灵活的、家庭型就业机会大大增加,现实表明,互联网经济已经在改变就业格局,电子商务服务业成为就业领域新的“增长点”。

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我国电子商务将迎来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从总体来看,随着电子商务通过对全社会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以及劳动就业的不断影响和渗透,有效整合社会人力、技术、生产与资本等生产要素,通过产业正的“外溢“效应,对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各环节产生积极影响,提高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二、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特点

从1997年中国化工信息网正式在互联网提供服务,到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美国纽交所正式上市,中国电子商务在历经短短十几年时间从一个小小萌芽发展成庞大的电商生态并走向世界舞台,如今已经由快速发展期步入到创新发展阶段。具体来讲,其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电子商务是依托于广泛的互联网基础发展起来的,中国拥有最庞大的企业和消费者电子商务应用群体,具有无与伦比的巨大的市场规模优势,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32亿,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46.9%,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32亿人次,与2013年12月相比,我国网民使用网络购物的比例从48.9%提升至52.5%[1],网络基础设施的改善以及网民增长和普及率的不断提高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性支撑。我国近年来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率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从交易额总额增长速度看,我国电子商务在2007年——2010年年均增长均超过30%,2012年超过40%[2],2013年我国电子商务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0万亿元,同比增长26.8%,其中网络零售额超过1.85万亿,同比增长41.2%[3],我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从相对规模来看,电子商务占社会消费品总额的比例快速增长(见图1)。而从市场参与者看,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网商规模已经突破8300万人[4],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到2013年12月底国内B2C、C2C与其他电商模式企业数已达29303家,较2012年增幅达17.8%,预计2014年达到34314家[5]。

第二,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初步形成功能完整的业态体系

从电子商务交易情况来看,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一是发展模式不断演变。近年来B2B与B2C加速整合,并由信息平台向交易平台转变。二是零售电子商务平台化趋势日益明显。具体包括3种情况:追求全品类覆盖的综合性平台、专注细分市场的垂直型平台、大型企业自营网站逐渐向第三方平台转变。三是电子商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服务能力和行业集中度均有提升。平台之间竞争激烈,市场日益集中,以阿里巴巴、京东商城为第一梯队拉开了与其他中小型电子商务企业的差距。从支撑性电子商务服务业来看,近年来出现了不少重大的变化。比如,各方面的功能日益独立显现,呈现高度分工的局面;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电子商务服务中得到快速应用,除了物联网技术外,大数据正逐渐让数据挖掘发挥其精准营销功能;电子商务平台的功能日益全能化。从辅助性电子商务服务来看,围绕网络交易派生出一些新的服务行业,如网络议价、网络模特、网(站)店运营服务与外包等。

第三,电子商务与传统商业融合加快

传统零售商向互联网转型步伐明显加快,正在成为网上零售的重要力量。网络购物市场规模和服务模式的双重进化对传统零售企业产生巨大冲击,百货商场、连锁企业等传统流通企业纷纷转型,依托线下资源优势开展电子商务。如苏宁电器已经正式更名为苏宁云商,试图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众多电子商务企业为了更好提高用户体验,把物流、仓储、配送等线下业务作为资金投入的重点,如京东商城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一级仓储物流中心,在沈阳、济南、西安等地建立二级物流中心。通过线上和线下的进一步融合,传统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实现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有效对接,实现线上、线下复合业态经营,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密切结合的全新商业模式正在形成。endprint

第四,跨境电子交易获得快速发展

在国际经济形势持续不振的环境下,我国中小外贸企业跨境电子商务以大约30%的年均增速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3.1万亿,到2016年将增至6.5万亿元,年均增速接近30%,跨境电商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新的增长点[6]。跨境交易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与政策支持密切相关,2014年以来,广州、杭州、郑州、深圳,长春、哈尔滨等城市先后获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这些城市将在“规范贸易制度、制定贸易标准、强化在线支付、完善跨境物流、电商出口退税”等多个方面得到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得益于企业跨境电子商务模式不断创新,如一站式推广、平台化运营、网络购物业务与会展相结合等跨境电子商务模式,使得更多中国制造产品得以通过在线外贸平台走向国外市场,使跨境电子商务加速向纵深发展。值得关注的是,虽然进口零售电商目前市场规模处于低位,但市场增长势头迅猛,2009—2013年进口零售类电商五年的市场复合增长率为98.7%,远远高于跨境电商31.1%的增速,随着普通消费者对跨境网购人数的逐渐普及和深入,进口零售电商的市场渗透率和市场规模出现快速增长势头,未来进口零售电商领域显现出巨大发展潜力。

(二)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第一,原有行政管理体制有待理顺

我国电子商务管理职能分散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等各个部门,由于电子商务跨行业、跨领域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推动电子商务发展是一项涉及面广、牵涉部门多、关联程度高的综合系统工程。由于产业边界日益模糊,很多业务已经突破单一部门和行业管理,造成多头管理和监管真空并存。虽然部门协调机制已经建立,但还无法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特点,有效解决电子商务领域出现的各种问题,原有管理职能需要进一步整合和创新。

第二,电子商务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制度环境还不完善

从国家层面来看,近几年国务院及各部委出台了一系列诸如电子认证、网络交易、支付服务等政策、规章等法律规范,但由于电子商务是新兴业态,目前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商业规则尚不完善,具有权威性、综合性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还是空白,诸如互联网金融等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中的新问题亟待加快出台完善的法律规范。电子商务创新和发展与现行法律法规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显现,传统的法律规定、规范都面临新的挑战。从制度环境看,地方部门整合、统筹规划的政策环境、支撑体系和公共设施建设的电子商务协调关联机制还不完善,全社会无论对电子商务的认识还是对网络空间的经济活动规律有待进一步探索,政府、行业、企业等各方面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第三,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B2B模式面临旧商业模式的发展瓶颈,仍然以信息服务为主要产品,以会员费为主要盈利手段,B2B交易模式发展虽然稳定但急需创新。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竞争仍停留在价格驱动为主导,价格成为企业扩张的主要手段,导致企业盈利能力普遍偏低。“物流、信用、支付”三大环节瓶颈仍然存在,特别是物流发展制约明显,传统商业企业向电子商务转型效果不理想,还有待探索更好的融合模式。

第四,电子商务市场秩序有待规范

近年来,电子商务市场上的网络纠纷明显增多,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调查显示,退款问题、售后服务、网络售假、退换货物、发货迟缓、网络诈骗、质量问题、订单取消、虚假促销等是网络纠纷的主要原因,来自“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显示,2013年该平台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用户投诉近97350起,同比增长4.0%。而在各类投诉中,网络购物占52.38%,网络团购占27.53%,移动电子商务占10.09%,物流快递占2.24%,B2B网络贸易占1.39%,第三方支付占1.07%,其他(如网络传销、网络集资洗钱等)占5.3%[7],快速发育过程中的电子商务市场有待成熟和规范。

三、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建议

“十二五”以来,电子商务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的影响和渗透力显著增强。未来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国家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高度,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引导和促进其创新发展。

(一)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推动电子商务应用普及和深化

电子商务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成熟的各类市场主体广泛参与,特别是在市场高速成长阶段,在坚持市场导向前提下,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政策起到关键性作用。政府应积极推动大型工业和商贸企业电子商务应用,通过政策鼓励大型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向社会开放,逐步向行业电子商务平台方向发展转型;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资金扶持和电子商务培训力度,完善中小企业与第三方服务机构对接机制,帮助中小企业通过电子商务提高竞争力;加快发展网络零售,通过市场引导和规范,培育成熟的生产、销售和消费主体;提高电子商务国际化水平,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加强外贸电子商务服务应用,加快培育报关、退税、国际物流仓储、汇兑服务为一体的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为中小企业开展国际电子商务提供支撑。鼓励大型电子商务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打造电子商务国际化品牌,通过积极“引进来”和“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提高电子商务国际化水平。

(二)完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

快速发展中的中国电子商务迫切需要加快立法促进和规范。立法应坚持“促进发展、规范秩序、保护权益”三个原则,其中,以促进发展为核心,就是要通过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鼓励电子商务领域的发展和创新;以规范为保障,在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政府加强服务和全过程监督,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健康发展;保护市场主体权益,既包括消费者权益,也包括企业的合法权益,以维护市场公平,应加快《电子商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进程,同时也应建立与完善电子商务标准化工作机制,开展电子商务标准化系统研究,制订出各细分领域的电子商务标准规范。在政策环境方面,要加强政策协调和政策创新。完善现有的电子商务协调机制,将各项监管职能有机衔接、深度整合,培育统一的电子交易管理体系。endprint

(三)加快建设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

针对电子商务发展中的“物流、信用、支付”等发展瓶颈,应着重加快对电子商务平台服务、信用服务、电子支付、现代物流和电子认证等支撑体系的完善。在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方面,根据刚刚颁布的《社会信用体系规划纲要》(2014-2020),重点是通过建立健全电子商务企业客户信用管理和交易信用评估制度等措施,严格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整顿市场秩序,打击网络欺诈,规范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行为。在构建安全规范方便快捷的支付体系方面,支持推动支付服务市场健康发展,推动金融机构开展在线交易、在线结算等业务;推进手机支付在商品流通中的应用。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方面,鼓励和支持建设智能物流信息平台,构建全国性的智能物流和仓储体系,鼓励和支持地方在城市规划、仓储实施建设方面,为电商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完善跨区域分拨中心、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点三级网络体系建设,重点加快农村、社区、学校的物流快递配送点建设,推动物流网络由一、二级城市向三、四级城市和县域扩张,推进跨境电商物流服务转型升级,使电商物流服务在深度、广度和速度上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四)加快完善电子商务政策支持体系

“十二五”以来,我国政府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思路基本明确,国务院及各部委陆续推出的一系列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法规出台,为未来地方政府探索电子商务发展政策支持体系提供了思路框架。未来电子商务政策支持体系的方向和重点,一是在政策思路上,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的原则,运用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制订地区电子商务发展政策,综合运用政策、服务、资金等手段完善电子商务应用发展环境,同时注意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强调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防止以行政手段代替市场发展规律。二是在政策扶持上,突出强调零售、跨境贸易、农产品和生活服务等电子商务重点发展领域,加快各项鼓励扶持政策出台。三积极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试点,将其作为政策协调和政策创新的平台,通过发挥城市行政中心新产业集聚地和电子商务辐射带动作用,使电子商务发展更加广泛和深入,同时,也为国家设计电子商务的法律环境和政策架构提供实践基础。有关统计显示,目前53个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B2B网商数量在全国占比超过70%,零售网商数量占比超过65%,网络购物消费者数量占比超过55%[8],示范城市的积极引领作用已经显现。同时,培育更多如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网络零售平台、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和电子商业应用示范企业,发挥其在经营服务模式、降低商务成本、整合商务资源、开拓市场、刺激消费等方面的示范引导作用,带动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五)完善电子商务发展的人才环境

电子商务人才是电子商务持续发展的动力,未来几年是中国电子商务层次提升的关键时期,人才短缺是目前发展中的一个“瓶颈”,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人才缺口更加明显。目前,从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看,企业网站策划人才、网站美工、物流仓储等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需求强劲,“既懂电子、又懂商务、既会应用、又会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和高端创新创业电子商务人才严重不足。因此,从人才发展战略看,政府一方面应继续采取多渠道培育措施,继续加大高等院校、职业教育等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与高校、企业、行业协会及研究机构联合培训电子商务技术、营运和服务人才,扶持社会办学机构大力培育各类电子商务人才。同时,地方政府应通过资金、税收等扶持措施完善创业环境,降低创业成本、分散创业风险,鼓励具有电子商务创新能力的企业家积极创业,为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提供高端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docin.com/p-869300724.html.2014-07-21.

[2]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课题组.电子商务: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J].求是,2013(11):15.

[3]商务部.中国电子商务报告[EB/OL].(2013)http://tech.163.com/14/0531/23/9TK1D2QP00094OLT.html.

2014-05-31.

[4]杨婧如.小卖家电商受热捧[N].深圳特区报,2013-12-13.

[5]中国电子商务中心.2013年度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EB/OL].http://www.100ec.cn/zt/2013ndwlls/2014-03-04.

[6]崔忠付.我国电子商务物流进入发展新阶段[N].中国物流报,2014-09-12.

[7]2013年电子商务投诉近10万起[EB/OL]. http://www.askci.com/news/201403/13/13115959217421.shtml.

[8]綦成元.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J].中国经贸导刊,2014(28):31.

责任编辑 莫仲宁endprint

猜你喜欢
电子商务互联网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子商务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电子商务人的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