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如俭
【关键词】 课堂教学;语文本体;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3—0048—0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那么,如何充分发挥这一主阵地的作用,把素质教育引向纵深呢?实践告诉我们,必须建立一种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功能的课堂。依据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必须涵盖如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以语文为本体
1. 注重知识能力的评价。语文学科有其特有的知识,学习这些知识是学习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以往的课程评价标准只在学习理解上下功夫,诸如理解字、词句等内容,这是远远不够的,其重点应该是学习表达,即将理解升华为运用。表现在课堂上,主要包括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等等。因此,课堂教学评价要在“学习理解”和“学习表达”两方面下功夫,即知识与能力两方面的评价。
2. 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新《课程标准》规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人文教育是课堂评价的重要内容,人文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二是学生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态度。三是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3. 注重习惯与方法的评价。习惯指养成良好的识字、写字、读书、看报、观察、积累、阅读、质疑问难和使用工具书等习惯。方法是指通过大量的语文学习实践,使用自己“悟”出的,带有明显个性特征的方法,即反映学生对语文学习规律的掌握程度。
4. 注重实践与创新的评价。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其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潜能。
二、以学生为主体
1. 评价学生的群体参与程度。首先要衡量参与学习的人数。如果一节课只有一两名或三五名优等生不时举手发言,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两耳不闻他人事”,不动脑、不动手、不动嘴,这样的课不是一节好课。其次要衡量参与学习的质量。这里指的是反对那种形式主义,表面热热闹闹的虚假主义,反对那种在课文表面徘徊,语言和思维水平低下的肤浅形式。
2. 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主要表现在学习的兴趣上,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感到索然无趣,不是来自本身内在的兴趣,而是来自教师给予的暂时的满足感和压力感,这就不能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因此,评价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教材内容固有的乐趣。
3. 评价学生的学习方式。课程标准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强调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其实,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完成这一任务的最佳途径。评价时首先要评价学生的自主性,如果学生是在自主的学习,这无疑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要注重学生的合作。学生愿不愿意和他人合作,合作的效益怎样都要列入评价指标。
4. 评价学生的自学能力。一要给学生提供自学的时间和方法。教师要把一切能让学生自学的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学,给学生留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不走过场,真心实意地放开手脚去自学。在此基础上,还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按照科学的方法自主进行学习。二是注重学生的自学效益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以教师为主导
崔恋老师说过:强调学生的“学”不是说教师的“教”可有可无,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的指导不得力,学生的活动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就难以实现。那么,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1. 创设学习情境。在学习一篇课文时,教师应帮学生创设一种情境,这种情境的创设可以是激昂的语言,动听的小故事等,它能使学生一下子进入情境,很快入情入境地学习,能够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堂课也就成功了一半。
2. 归纳讨论要点。学生对一篇课文的学习要有层次。教师要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就要要求学生主动学习、自己提出问题。但是,这不等于对学生放任自流,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把有代表性的问题提炼出来,供全班学生讨论学习。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