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瑞静
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培养质疑问难能力。本文以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展开对培养初中生质疑问难能力的研究。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方法
1任务导向型培养
为强化质疑问难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运用导学的方式以课文文本知识学习任务为导向,在特定问题的展示、解决中不断质疑、分析并解决,在学习任务和目标的完成中达成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范进中举》的学习中,教师围绕“范进中举后疯了的结果”为学生设置学习任务,如收集范进中举历史背景的资料、科举制度资料、封建社会人才选拔制度和阶级特权关系的资料等。由此学生们会产生下列质疑:(1)本来中举是件值得庆贺的事,为什么范进要“疯”?(2)对范进而言,中举到底是喜是悲?(3)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表现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这些都会极大地激发初中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推动他们在寻找答案和解决问题中,实现知识的积累。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质疑问难的工作在课前结合学习任务展开预习,减少对课堂学习的干扰,确保课堂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疑难突破型培养
初中语文课文中疑难知识的出现,既有学生知识水平低的原因,又有学生生活阅历少、学习方法简单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能力则有利于解决课文中的疑难问题,让学生学得真知。
例如,在学习《蚂蚁》时,由于蚂蚁自身的体积小,生活空间具有极大的隐蔽性,以致在生物学科的学习中,对蚂蚁缺少较为精细的介绍,进而学生会对文本中对蚂蚁的各种拟人化与传神化的描写产生质疑:到底是不是这样的?难道蚂蚁真的会是那样吗?蚂蚁真的胆小吗?蚂蚁作为生物与人的生命之间的共性是什么?通过蚂蚁的表现和现状,生存和生命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该如何才能获得自己的幸福呢?这些疑难问题,不仅需要学生从文本自身中运用形象思维展开想象,还需要学生结合相关生物学的知识,去寻求科学的支持和突破。
由于初中生好奇心强,教师要注意加强学生质疑的引导,一要注意质疑问难与文本内容的关联性,二要质疑质疑问难的合理性,特别是要及时地纠正学生钻牛角的毛病,杜绝因此而导致的学习、思考混乱的现象。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路径
1重难点启发路径
鉴于重难点知识在课文学习中的关键性作用,教师应充分抓住课文的重难点启发学生积极地质疑问题,并围绕质疑问难的知识点展开探究活动,可以实现文章整体学习和重难点突破的学习方法培养的双赢。
如在《与朱元思书》的学习中,学生显然会对文中境界要求较高的难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产生很多的疑问。第一,是美景征服了“鸢飞戾天者”的野心,还是此类人产生了积极主动的反思?第二,避世退隐是不是高雅的志趣?第三,爱慕自然
与个人的志向进取之间有什么必然的关系?在这些质疑问难中,学生为了获得自己理想的答案,在理解和运用文中出现的各种修辞方法和描写手法的基础上,对景物动静变化、对人物心情的隐喻等相关的文本知识,随着疑问的解答不断加深理解和掌握,其质疑问难的能力也就水到渠成地得到全面提升。
在教学实践中,为了避免由于重难点过于难、学生质疑方向出现偏差等,教师要随时加强指导与矫正,让学生在文本既定的方向或目标下开展质疑问难活动,在推进学习进度的同时,确保质疑问难能力培养的可控制性。
2知识拓展路径
质疑问难活动的开展和学生学习的展开,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学生会积极地展开各种学习活动,如相关知识的补充学习、复习、预习与验证性学习等,使自己能在课堂较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地运用更多的知识去开展质疑问难活动,且获得相对完整的答案。
如在《皇帝的新装》学习中,学生产生了针对自己的一些疑问:皇帝为什么要新装?骗子为什么敢骗皇帝?大臣们为什么不敢说实话?小女孩为什么敢说实话?学生会围绕这些疑难问题去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
在这种质疑问难的知识拓展中,教师要注意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领悟及其运用指导,如相关资料书籍、网络运用与其他的学术论文的运用等,为学生的拓展提供方法指导。
在初中阶段,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是初中生好奇心产生与不断满足的统一过程。让他们在质疑问难中产生并积聚学习的动力,去享受问题解答、知识增长和能力提高带来的愉悦体验。
作者单位:山东省成武县文亭街道办事处第一初级中学(2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