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时代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5-03-20 15:32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20期
关键词:普通本科慕课学习者

吴 艳 华

(渭南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高等教育研究】

“慕课”时代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吴 艳 华

(渭南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慕课”时代的到来在为高等教育注入新鲜活力的同时,也给其未来发展造成了深刻影响。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慕课”在技术支持、平台建设、教学资源、学习情境和时间安排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要以“慕课”为契机,找准自己在这场改革中所处的位置,理性分析当前形势,客观反思自身问题,并结合学校发展定位、教师教学需求和学生未来发展,从理念入手,从制度上保障,探索出一条适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大数据;“慕课”;可持续发展

牛津大学互联网学院的维克多迈尔·舍恩伯格教授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前瞻性地指出:“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1]1在大数据技术的推动下,一场教育革命正在悄然来袭,在这个改革的关键期,机遇与挑战并存。谁能直面挑战,抓住机遇,谁就能抢占优势,拥有更多的资源,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然而,各种外在和内在原因使得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在这场信息技术带来的革命浪潮中明显处于劣势。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怎样才能走出一条符合校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值得高等教育工作者深思。

一、“慕课”的概念、起源及发展

早在1970年,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其《未来的冲击》中提出了他对未来教育的憧憬:在线教学、在家上学、回到社区、小班化、多师同堂等等。[2]226-230“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中文音译为“慕课”)的诞生,使得托夫勒对未来教育的美好愿景变成了现实。

“慕课”的诞生可以追溯到2007年,“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的大卫·威利教授发起了一门基于Wiki的开放课程——Intro to Open Education(INST 7150),世界各地的用户都可以分享课程资源,参与课程创新。”[3]2008年,加拿大学者戴夫·科米尔和布莱恩·亚历山大首次提出MOOC 这一概念,用以描述曼尼托巴大学的斯蒂芬·当斯和乔治·西蒙斯设计的网络开放课程——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Knowledge。直到2011年,“慕课”才真正发展起来并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塞巴斯蒂安·史朗和彼得·诺维格把研究生的课程——Introduction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免费发布在互联网上,结果吸引了全球190多个国家的约16万名学生注册学习。紧接着,斯坦福大学的Coursera和Udacity以及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合作的edX三大主流MOOC课程平台相继崛起,带来了在线学习的井喷式发展。因而,《纽约时报》把2012年称为“慕课元年”。截至2015年6月,美国的三大教育平台已经给全球的学习者提供了超过了1 600门课程。

MOOC的迅猛发展也给我国的教育领域造成了强烈冲击。2013年6月,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在清华大学组织的“大规模在线教育论坛”的主题报告中提到“慕课”的诞生,“带来了在线教育的井喷式发展,犹如一场海啸,给传统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的震动。”[4]这种新的在线教育方式,不仅给高等院校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继香港中文大学成为第一个在Coursera上授课的中国高校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也相继于2013年加入美国的MOOC平台,为其提供免费在线课程。除了加盟国外知名MOOC平台外,各高校也开始探索中国的MOOC平台建设。2013年10月10日,由清华大学打造的全球首个中文版MOOC平台——“学堂在线”(www.xuetangX.com)正式推出,面向全球提供在线汉语课程,标志着中国的高等教育开始步入MOOC行列。2013年4月27日,由重庆大学发起,以“985”和“211” 工程院校为主组建的中国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www.wemooc.edu.cn)正式成立,首批有29所高校签约。截至目前,该联盟已有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93所国内高校加盟,上线课程超过了120门。另外,由教育部和财政部支持组建的“爱课程网”(www.icourses.edu.cn),通过在线社区的方式,提供MOOC式在线学习服务。一些国内互联网企业,如网易公开课、新浪公开课、超星慕课、果壳网等平台也参与其中,为国内外的学习者提供开放式在线课程资源。

二、“慕课”的显著特点

1.先进的技术支持

“慕课”的出现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基于云技术、物联网、数据库技术、社会网络技术等的成熟使用”[5]34而推动的一场教育领域的变革。它的开发是以物联网、云计算和基于此的大数据为基础,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把名校、名师、名课资源传播出去。教育者可以运用云计算技术支持的数据挖掘技术和个性化的监测工具对学生在网络上的所有学习信息、学习轨迹、学习习惯、选择偏好等信息进行记录,然后对大数据进行分析,针对每位学习者的个性特点设计学习材料,提供最佳学习建议,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

2.开放的课程平台

与传统的封闭式课堂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慕课”以互联网为平台,任何想学习的人只要有了接入网络的PC或移动上网设备,登陆课程平台,用邮箱注册后就可以免费享用各种课程资源。“慕课”打破了校级壁垒,跨越了时空界限,真正实现了“一门课程可以允许学习者随时学习、随地学习,显著增加了课程学习的方便,降低了课程学习的成本”[6]。学习者可以按自主安排学习进度,随时随地获取免费的知识大餐。这种跨越国界、超越时空的开放性特点,使“慕课”受到了世界各地学习者的追捧,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获得了大众的认可并广泛普及。

3.丰富的课程资源

“慕课”平台上集中了国际名校的优质师资,知识的传授者基本都是某个领域著名的学者和教授。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一流的研究水平,所讲授的知识内容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这使得学习者有机会了解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截至目前,美国的三大“慕课”平台已经汇集了超过1 600门课程,授课语言涉及英、法、中、日等。国内相继涌现的“慕课”平台也整合了各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在线学习课程,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4.交互的学习情境

相比传统教学,“慕课”的课堂活动安排更加人性化,更加强调学生对学习的认知、感受和领悟。因此,“慕课”的设计非常注重和学习者的互动。除了穿插在视频中的练习活动之外,学习者还可以通过课程平台提出建议或进行提问,很快就能得到教师或是来自世界各地同学的解答。这种互动方式颠覆了传统大学里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加注重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客户体验和互动学习情境。

5.科学的学习安排

“慕课”的每一门课程都有着明确的时间限制,一般为期3~4个月。每节课程的视频时长为8~10 分钟,最长不超过15 分钟,充分照顾到了时间不够和容易分神的学习者。所教授的知识点都进行了细化,每一段视频围绕一个概念、理论或话题展开,逐步深入,自成一体。这种主题明确的模块化学习时间安排可以帮助学习者迅速了解需要学习的课程。比起“满堂灌”的传统课堂学习,其科学的时间安排可以让学习者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图文声并茂的交互式界面和短小精悍的视频也更加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一成不变

一方面,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运行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一成不变,身处地方的本科院校教育观念比较滞后,教学模式依然是知识灌输型,并未彻底改革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的现状;另一方面,高校教师既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接受各种培训,还要完成科研任务,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新的教育思想,践行新的教学模式。

2.教学条件和资源匮乏

由于国家财政投入的倾向性(主要是一本院校)和地区间政府财政能力的差异,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力度不大。学校的硬件(静态固定的辅助教学任务的设施)和软件建设(外部环境)存在诸多问题。现有的教学资源不够丰富,教学条件和环境比较滞后,课堂教学仍以黑板加粉笔为主。教师即使搜集到了有价值的课堂教学资源,也因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得以实施。

3.师生比例不合理

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许多地方本科高校的生师比还达不到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规定的18∶1的标准。生师比例的巨大差异使得教师要面对越来越庞大的班级人数,一间普通教室要容纳50多名甚至更多的学生。这严重违背了教育的科学规律,影响了师生互动,降低了教师的授课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4.学生自律性差

许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没有学会 “自”和“律”。离开了父母的呵护,许多事情不会自己做主,不能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和社交时间。由于手机的普及,许多学生有时间打游戏、追韩剧、刷朋友圈,就是没有时间静下心来看书和学习。看得少,学得少,自然就没有发现和领悟,也无法提出质疑。

四、“慕课”时代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1.转变教育观念,引入“慕课”教学

早在2011年,党的十八大就明确提出要在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许多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资金投入有限,无法保证学生人均一台电脑,有些院校的生机比例超过了100∶1。另一方面,校园里没有可以覆盖全校的无线网络信号。没有网络和可接入“慕课”平台的设备,仅依靠地方本科普通院校自身的教师资源和课程资源,只能是故步自封,不断拉大与其他院校的差距。虽然目前“慕课”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存在诸多不足,但是,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如果能认清发展形势,以此次“慕课”改革的浪潮为契机,转变教育理念,从学生、教师和学校的长远发展大局考虑,加大互联网设备和无线网络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保障连接“慕课”平台的渠道畅通,就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2.提供制度保障,助力“慕课”开展

有了连接“慕课”平台的设备和技术保障,学校还要从两方面出发,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激发学生和教师利用国内外“慕课”平台进行学习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一方面,制定相关政策,先从选修课入手,把学生在线学习学分和课堂学习学分对接,承认学生在线学习结业证书的有效性,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激励学生在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要从制度上激励高校教师进行“慕课”课程的学习,充分利用优秀的国内外教学资源,了解学科发展动态,紧跟学科发展步伐,学习名师的授课方法,整合优质课程教学资源,把“慕课”等多种在线学习模式和面对面的传统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取两者所长,利用优质课程资源进行混合式教学探索,加速教学改革的步伐。

3.提升教师水平,加强团队合作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慕课”的出现给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不再是简单的“一本教科书 + 一张嘴 + 一支粉笔 + 一块黑板”,教师要学会利用互联网资源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学习课程视频的制作,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设计课堂测试和作业、组织考试测评、追踪学生学习及参与讨论和完成作业的情况,分析学生学习进度和学习习惯的大数据。以此为依据对授课内容和进度进行反思并加以改善,从而提升教学质量。要使每一名教师都掌握以上技能显然不切实际,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团队合作意识,从单打独斗、闭门造车的备课方式走向团队分工合作,通过“慕课”平台了解学科前沿,与同行及同事加强沟通和交流,共同致力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4.引导学生选课,培养自律能力

虽然“慕课”课程的入门门槛较低,任何有学习意愿的人都可以注册学习,但是学习者之间知识结构、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诸多差异却导致许多“慕课”课程的通过率较低。以Coursera的联合创始人之一 ——斯坦福大学计算机教授吴恩达的《机器学习》课程为例, 2011年10月这门课程上线之后,在线注册人数从几百激增到了10万余人。然而仅有1.3万人在课程学习结束时成绩合格并获得了结业证书,通过率不足10%。这样高开低走的情况并不少见。过低的结业率使得Udacity的创始人之一 ——塞巴斯蒂安·史朗公开宣称:“慕课”是一个失败的新生事物。“慕课”跨越时空的特点让学习者有了更多的学习自由。但是,自由都是相对的。学习者要顺利结业,就必须有很强的自律能力。许多学生在经历了单调乏味的高中三年学习后,对大学宽松的学习环境很不适应,学习目标不明确,容易产生松懈和懒惰心理。自主性和自我控制能力的缺失,加之懒惰和其他烦琐的事情势必阻挠学生的学习,导致“慕课”学习的中途辍学。因此,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个性特点差异和学习能力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身特点,有利于未来职业发展的“慕课”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和自我管控的自律能力,合理安排好学习进度。另一方面,“慕课”课程除了视频学习环节,还有课堂讨论、课堂测试、线上互动、相互批改作业、自评与互评等环节。这就要求学生不能只是被动地坐在屏幕前听讲,还要有学习的主动性和批判性思维,勇于提出质疑。有了教师的帮助和指导,才能确保学生“慕课”课程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结语

作为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慕课”给高等教育的实体结构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国内外的顶尖院校已看到了这一场由大数据推动的教育领域的新趋势,纷纷加入到改革的浪潮中。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具有前瞻性思维,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结合本校发展定位、教师教学需求和学生未来发展方向,利用国内外课程平台上丰富的资源,把本校的课程与线上的课程资源深度融合,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并积极开发本校的“慕课”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为地方发展培养出高质量人才。

[1] [英]维克多·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 [美]阿尔文·托夫勒.未来的冲击[M].蔡伸章,译.广州:中信出版社,2007.

[3] 李青,王涛.MOOC:一种基于连通主义的巨型开放课程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2,(3):30-36.

[4] 陈吉宁.高校加速进入全球大规模在线教育发展期[J].教育资讯汇编,2013,(38):4.

[5] 魏忠.教育正在悄悄发生一场革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6] 肖占君,辛宝忠.大学生存危机来临还是高等教育普及开始——大学“慕课”研究与实践的转向与未来走向[J].中国电化教育,2015,(4):35-38.

[7] 王左利.MOOC:高等教育国际化加速 访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J].中国教育网络,2013,(4):19-20.

【责任编辑 曹 静】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ocal Universities in the MOOC Era

WU Yan-hua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 Weinan 714099, China)

The arrival of the MOOC era doesn’t only inject fresh vitality to the higher education, but also exerts profound impacts on its future developmen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MOOC has far more superiorities in technical support, platform construction, teaching resources, learning context and time arrangement. Local universities should take the impacts of MOOC as an opportunity to find its position in this reform, rationally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flect on their own problems objectively.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ies, teachers’ teaching needs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local universities must start from the concept and provide guarantees in the system so as to explore a path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ocal universities; big data; MOO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434;G64

A

1009-5128(2015)20-0032-04

2015-07-10

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专项项目:教师专业发展视角下英语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与重构(14JK1234);陕西省教育科学 “十二五”规划课题:地方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评价机制的构建研究(SGH140772);渭南师范学院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高校转型背景下地方高师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15SKYB09)

吴艳华(1982—),女,陕西渭南人,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及英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普通本科慕课学习者
普通本科院校:于“普通”之处见精彩
211高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税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比较研究——以四川、广东和广西三所高校为例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国家创新体系下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的国际化思考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