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观止·私情国故

2015-03-20 15:32张大可,丁德科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20期
关键词:季札鲍叔鲍叔牙

【司马迁与《史记》研究】

史记观止·私情国故

张大可,丁德科

(渭南师范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九十四、管鲍相知

【题解】 管仲与鲍叔牙是中国历史上一对要好的朋友。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是春秋时的大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但没有鲍叔牙就没有管仲。《史记·管晏列传》对管仲的传记,主要笔墨并没有放在写管仲的个人功绩上,而是着重写管仲与鲍叔牙两人的交谊,重心是写鲍叔牙知贤、荐贤和让贤的高尚品德和行为,暗示没有鲍叔牙就没有管仲。一支笔,同时写出两个人,真是大手笔。

【原文】 管仲夷吾者,颍上*颍上:今安徽颍水一带。颍,水名。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牙: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他把管仲推荐给齐桓公,桓公以霸。游:交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常欺鲍叔:指管仲与鲍叔同做生意分钱时,管仲多自取钱财。欺,占上风,即下文的“分财多自与”。,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不以为言:不以此为口实。。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已而:不久。公子小白:即齐桓公,姓姜,名小白,齐襄公之弟,桓公兄,公元前685年至公元前643年在位。,管仲事公子纠*公子纠:齐襄公之弟,桓公兄,襄公死后与小白争君位,失败后被杀。。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囚焉:囚禁。焉,语助词。。鲍叔遂进*进:推举。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任政于齐:掌管齐国的政事。。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九合诸侯:桓公会盟诸侯共十一次。九,系虚数。合,会盟。,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使天下归于正的意思。匡,正。,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贾(gǔ):经商。,分财利多自与*多自与:自己经常多拿一些。,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知时有利不利也:知道时机有顺利和不顺利。。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三仕三见逐于君: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罢官赶走。见,被。,鲍叔不以我为不肖*不肖:不贤。,知我不遭时也*不遭时:没有遇到好运气。。吾尝三战三走*走:逃跑。,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召忽:齐国人,曾与管仲同辅公子纠,纠被杀后,召忽自杀。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以身下之:指鲍叔情愿官居管仲之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十余世:十多代。,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多:称赞。鲍叔能知人也。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译文】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青年时长期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很有才干。管仲因为贫困,经常占鲍叔牙的便宜,鲍叔牙一直友好地对待他,没有一点怨言。后来鲍叔牙侍从齐公子小白,管仲侍从齐公子纠,两人各事其主。小白得胜即位为齐桓公,公子纠死了,管仲成了阶下囚。鲍叔牙却又把管仲推荐给齐桓公。管仲受到重用,在齐国当政,齐桓公得以称霸天下,多次盟会诸侯,维护周室,一度使天下复归于正,这都是管仲的谋略。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经常与鲍叔牙合伙做买卖,分利润时自己总是多占一份,鲍叔牙不认为我贪财,了解我贫困。我曾经替鲍叔牙谋事,反而使鲍叔牙更加困窘,鲍叔牙并不认为我愚笨,知道时机有利有不利。我曾经三次出仕,三次遭罢免,鲍叔牙并不认为我无才,知道我时运还没到。我曾经三次参加战斗,三次开了小差,鲍叔牙不认为我是胆小鬼,知道我有老母在。公子纠在政治斗争中失败,召忽为此自杀,我却被囚禁受辱,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羞小节而以功名未成为大耻。生我的人是父母,了解我的人是您鲍叔牙啊!”

鲍叔牙既然推荐了管仲,自己心甘情愿居于下位。鲍叔牙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有封邑的子孙达十几代,一门常出名大夫。天下的人不仅仅称赞管仲的才能,而更称赞鲍叔牙能识别人才并推荐人才。

九十五、季札挂剑

【题解】 季札是春秋时吴王寿梦的小儿子,封在延陵,世称延陵季子。公元前544年,季札受吴王余祭之托出访中原各国。路过徐国。徐君盛情接待,他看上了季札的佩剑,请求观赏,爱不释手。季札看出徐君想讨这把宝剑,不忍开口,作出了各种暗示。因为这宝剑是使节的象征,季札心里已经决定送给徐君,但要先完成出访,返回时再送,他硬着心肠收回了宝剑。等到季札返回途中,徐君已撒手人寰。季札悔恨不已,来到陵园。只见徐君坟墓背倚山峦,山上林木苍翠,怪石嶙峋;面对小溪,溪水澄澈清冽,蜿蜒曲折。坟墓四周,竹树环合,碧草如丝,幽冷凄清,寂寥无人。季札悲怆肃穆,行礼之后,解下宝剑,郑重地挂在徐君墓前一株小松树上。随从人员迷惑不解,问道:“徐君已死,那宝剑还给谁呀?”季札说:“当初,我内心已答应徐君,怎能因为他的去世我就违背自己的心愿呢?”这故事史称“季札挂剑”,历代传为美谈。

【原文】 四年*四年:吴王余祭四年,当鲁襄公二十九年,即公元前544年。,吴使季札聘于鲁*聘:出使。,请观周乐*周乐:杜预曰:“鲁以周公故,有天子礼乐。”鲁人依次为季札演奏风、雅、颂各种周乐,季札依次作出评论,表明他的文化修养很高。这些周乐,孔子整理为《诗三百》,即流传至今的《诗经》。。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倍:通背。!”

——节选自《史记·吴太伯世家》

【译文】 余祭四年,吴国派遣季札出使鲁国。季札到鲁国后,请求观赏周天子赐给鲁国的音乐。随后北行路过徐国。徐国国君喜欢上了季札的佩剑,口里又不想说出来。季札也心领神会,因为还要出使中原各国,所以没有当场奉献。等他出使返回到徐国时,徐国国君已经死了,于是季札就解下身上的宝剑,挂在徐国国君墓前的树上,然后才离开。随从他的人说:“徐国国君已经死了,剑还留下来给谁呢?”季札说:“话不能这样说。我一开始心里就答应送他的,现在怎么可以因为他死了就改变初衷呢?”

九十六、申丞相折腰

【题解】 这是一个官场相交的故事,袁盎的一席话,包含人情世故,具有多重哲理,值得玩味。

楚人袁盎,父亲是一个惯盗,袁盎改节从善,有侠义之风。文帝时,袁盎为中郎,升任吴王相,景帝时官至太常。袁盎敢直谏,多心计,遇事常能见风使舵,好荐贤士,名重于时。

申屠嘉,梁国人,能拉硬弓,是一介武夫,西汉开国的二等功臣。申屠嘉为人正直,文帝晚年用为丞相。这时功臣大都凋零,申屠嘉是存世不多的几个功臣,资历最老,因而做了丞相。申屠嘉办事刻板,因循守旧,但他能惩治奸佞,敢直言,甚至顶撞皇帝,所以也有名于当世。

袁盎想结交丞相申屠嘉,他找了一个机会去造访丞相,申屠嘉慢吞吞才开门。袁盎跪拜丞相,要求单独谈话。申屠嘉说:“使君若谈公事,到丞相府找长史汇报,若谈私事,我拒不接见。”申屠嘉下了逐客令。既如此,袁盎就放开说话,单刀直入了。袁盎问道:“君为丞相,比较一下,能与陈平、绛侯相比吗?”申屠嘉说:“我比不上。”袁盎说:“说得好!你自认不如,还算有自知之明。陈平、绛侯辅佐高皇帝,平定天下,后来又诛除诸吕,安定刘氏,功比天高。您原本是一个弓箭手,追随高皇帝只是一个小队长,积功不过一个淮阳太守。当今皇帝十分谦虚,郎官启奏,没有不接受的,奏议可用就采纳执行,奏议不可用就放在一边,对上奏的人没有不嘉奖的。皇上为什么这样?就是要团结天下的贤士大夫。皇上每天能听到新鲜东西,日益圣明。而你身为丞相,却杜门不出,拒绝听取谏言,一天天愚笨。一个一天天聪明的圣君,面对一个一天天愚笨的丞相,这样下去,您的灾祸不远了。”申丞相没想到袁盎说了这么一席话。他想了想,袁盎的这番话还真不错。绛侯就是周勃。周勃是自己的前辈将军,周勃为丞相还十分尊重袁盎,汉文帝也时常称誉袁盎。袁盎做郎官时,就敢当众劝谏文帝。怎么我申屠嘉这样简慢袁盎。再一看,袁盎还跪在地下,礼节甚恭,而话语却不饶人,像刀一样锋利。显然袁盎是善意而来,看得起我,和我交朋友,提醒我的不足,这有什么不好!刹那间,申屠嘉的脑子翻了几个滚。他赶快跪拜答礼,扶起袁盎,连连道歉说:“我申屠嘉是个粗人,有幸得到将军指教。”引进客堂,尊礼袁盎为贵宾。

袁盎的礼敬与善言,不仅给自己挽回了面子,结交了一个耿直的丞相,而且他的地位得到巩固,申屠嘉也得到了好参谋。

【原文】 盎告归*盎告归:盎,吴相袁盎。告归:从吴告假归家,回到京师。,道逢丞相申屠嘉,下车拜谒,丞相从车上谢袁盎。袁盎还,愧其吏*愧其吏:袁盎受到丞相怠慢,在属吏面前感到惭愧。,乃之丞相舍上谒,求见丞相。丞相良久而见之。盎因跪曰:“愿请间*愿请间:希望在你有闲时再谈。意谓丞相屏退左右。。”丞相曰:“使君所言公事,之曹与长史掾议,吾且奏之;即私邪,吾不受私语。”袁盎即跪说*跪说:《汉书》作“起说”,与上文“跪曰”相对。曰:“君为丞相,自度孰与陈平、绛侯?”丞相曰:“吾不如。”袁盎曰:“善,君即自谓不如。夫陈平、绛侯辅翼高帝,定天下,为将相,而诛诸吕,存刘氏;君乃为材官蹶张*材官蹶张:能脚踏强弓的武卒。,迁为队率,积功至淮阳守,非有奇计攻城野战之功。且陛下从代来,每朝,郎官上书疏,未尝不止辇受其言,言不可用置之,言可受采之,未尝不称善。何也?则欲以致天下贤士大夫。上日闻所不闻,明所不知,日益圣智;君今自闭钳天下之口而日益愚。夫以圣主责愚相,君受祸不久矣。”丞相乃再拜曰:“嘉鄙野人,乃不知,将军幸教。”引入与坐,为上客。

——节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译文】 袁盎告假回家,在路上遇见丞相申屠嘉,下车拜见丞相,丞相只在车上答礼袁盎。袁盎回京,面对下属感到羞愧,就到丞相府上拜会,求见丞相。丞相过了很久才接见他。袁盎叩拜说:“希望和丞相单独谈谈。”丞相说:“您要是说公事,就到丞相府去对长史讲,我将上奏皇上;如果要谈私事,我不接受私人的请托。”袁盎再拜接着说:“您为丞相,自己估量与陈平、绛侯比较怎么样?”丞相说:“我比不上。”袁盎说:“好,您能自己认识到不如就好。陈平、绛侯辅佐高帝,平定天下,做了将相,诛除吕氏集团,保存了刘氏天下;您只是一个能拉强弓的步卒,升为队长,积累功劳到淮阳太守,并没有出谋划策和攻城野战的大功。况且陛下从代王进京即位,每次朝会,郎官拦路呈上奏章,没有不立即停下车来听取意见,意见不可采用就放到一边,意见如可采用,没有不表彰的。为什么?想用这办法招纳天下的贤才能人。皇上每天都能听到他没听到的消息,明白他不明白的东西,一天天增加智慧聪明;您现在是自己在封闭天下人的口而一天天迟钝。这样下去,一个日益聪明的圣主面对一个日益迟钝的丞相,你的大祸就要临头了。”丞相这才拜谢还礼说:“我申屠嘉是个粗人,不明事理,幸亏有将军您来指导我。”请进袁盎坐上座,待为贵宾。

九十七、渔夫仗义

【题解】 伍子胥逃难过昭关,一夜发白,这是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京剧有“文昭关”演的就是这个故事。故事中的渔夫是主角,他的仗义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原文】 伍子胥与胜俱奔吴,到昭关*昭关:山名,吴楚之界,两国因山为关,在今安徽含山县北。,昭关欲执之。伍胥遂与胜独身步走,几不得脱。追者在后。至江*江:长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珪*执珪:楚爵名,功臣受封,赐以珪璧。,岂徒百金剑邪!”不受。伍胥未至吴而疾,止中道,乞食。至于吴。

——节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

【译文】 伍子胥与公子胜一起逃奔吴国。到了昭关,昭关的守备要捉拿他们,伍子胥就与胜两人丢掉随从单独逃跑,差一点脱不了身。追缉的人紧紧跟在后边。到了长江边上,江上有一个渔翁停靠了一只船,问明了伍子胥的困境,就把他渡过江去。伍子胥过江后,解下他的佩剑,对渔翁说:“这把宝剑价值一百金,送给老人家。”渔翁说:“楚国颁布了法令,捉拿到伍子胥将赏五万石粮食,封给执珪璧的官爵,岂止是值一百金的宝剑?”没有接受。伍子胥还没到达吴国都城,又生了病,停留在半道,讨饭度日。终于到了吴国。

九十八、聂政刺侠累

【题解】 聂政刺杀韩相侠累的故事,发生在战国前期。公元前397年,韩烈侯三年,韩国宰相韩侠累,名傀,仗势欺人,目空朝野,搜刮民财,作威作福,国人上下敢怒不敢言。当时韩国大臣严遂,字仲子,看不惯侠累的霸道,于是便从韩国逃了出来,到各地周游访求能刺杀韩侠累的人。严仲子游访到了齐国,听说有聂政勇敢而且为人侠义,是个敢说敢做的男子汉,于是到聂政家去拜访他。严仲子赠送百金为聂政母亲祝寿,说明来意,请聂政出山刺杀韩相侠累。聂政没有答应。原来,聂政是韩国轵邑深井里(今河南济源东南)地方的人。他一生侠义,抱打天下不平事。因为在家乡杀了人,躲避报复,才同他的母亲和姐姐一起逃到了齐国。他靠屠宰牲畜卖肉,维持全家生活,奉养老母。又过了较长一段时间,聂政的母亲不幸亡故。聂政把母亲丧事处理完毕,守孝期满,孝服已除。聂政自己打量,感叹地自语:“唉!我只不过是一个街头小民,拿刀的屠夫,卖肉谋生的小贩;那严仲子却是韩国的大官,诸侯的卿相,而不远千里,屈劳车骑之苦,降低自己的身份,赶到齐国来和我交朋友。可是,我每次招待他真是太差了。我没有对他出过什么力,可以当得起如此尊敬的礼遇。然而,他却还要赠送百金为我老母祝寿。虽然我没有接受这份礼物,但从中可以看出,仲子对我的心意是十分真诚的,也足以说明他深切地了解我,是我知心的朋友。如今老母亲已经去世了,我应为知己去效我微薄之力了。”于是聂政独自上路,直奔卫国的濮阳,找到了严仲子,了解侠累的情况,然后,跟严仲子道过别,带着一把锋利宝剑,独自一人进入韩国。

聂政到了韩国,直奔都城。恰逢韩国宰相侠累正坐在府堂之上,周围持刀荷戟的武士很多。聂政挺身直入,毫无惧色,直上阶堂,刺杀了侠累。左右的护卫及服侍人员大乱。聂政大声喊叫,并砍杀数十人。趁势自己剥去脸皮,剜出双眼,剖开肚皮,掏出肠子,壮烈死去了。

韩国把聂政尸体露放在街市上,并出重赏查问凶手是谁,什么地方人,叫什么名字。但却没人知道这凶手是谁家子弟。于是韩国在各处张贴告示:征求能说出杀死韩相侠累的人,给赏黄金千斤。聂政的姐姐聂荣,听说了韩国国相被人刺杀而又认不出凶手是谁,韩国上下没有人知道杀人者的姓名;尸体陈列在街头示众,悬赏千金,访查招认。她自言自语说:“恐怕那个人是我的弟弟吧!哎呀!严仲子了解我的弟弟!”于是她立刻起身前往韩国去看究竟。聂荣一见死者果然是她的弟弟聂政,便伏到尸体上大哭,哭得异常悲切哀恸。她边哭边说:“这个人就是轵邑深井里人们传说的聂政啊!”街上来往的人都对她说:“这人是刺杀韩国宰相的凶手,国王悬赏千金征求他的姓名。夫人您难道还没有听说吗?!你怎么竟敢前来认尸呢!?”聂荣应答说:“这些我都听说了。然而,聂政之所以自愿蒙受污辱,把自己跟街头小贩混在一起,是因为他有老母在堂,我还没有出嫁的缘故。现在娘亲已经去世,我也早已出嫁。那位严仲子却在穷困低微的小贩中,结识了我的弟弟,并视为心腹之友,倾心相交,这是多么深的恩情啊!常言说:‘士为知己者死。’我的弟弟就是这样献出自己的生命!如今他又因为我这个姐姐还活着,免得我受牵累,遭到株连,就横下一条心摧残了自己肢体的面容,让人难以辨认,以断绝追究的线索。然而,我怎能怕受连累,遭到杀身之祸而埋没弟弟的英名呢!”她这一番话使街上的行人大为震惊。于是,聂荣连连大声哭叫:“天哪!”有多次哭得死去活来,终因悲哀过度而死在弟弟聂政的身边。亲眼见到这场面的人,没有一个不感动叹息的。

晋、楚、齐、卫等国人听说了聂政姐弟这壮烈动人的事迹,无不为之感叹,说:“不仅聂政是一个敢说敢为的侠义之士,了不起的男子汉;他的姐姐聂荣也是一位坚强不屈的刚烈女豪,令人赞叹的巾帼英雄。”

“聂政仗剑杀侠累”这则历史故事,是赞颂聂政刺杀韩相侠累,为知己朋友报仇的侠义行为。今天看来这种不讲是非“士为知己者死”的观念,难免被人利用,是不可取的。我们做事应“实事求是”,分清是非,办事要符合原则。但对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聂政来说,是不能过于苛求的。聂荣、聂政姐弟赴义不顾死的精神,还是值得赞扬的。郭沫若写的话剧《棠棣之花》就是赞颂聂政姐弟的。

【原文】 聂政者,轵*轵:魏邑,在今河南济源市东南。深井里人也。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

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濮阳:卫邑,在今河南濮阳南。严仲子:名遂,与韩相侠累共事韩列侯,因政见不合而有卻(仇怨)。哀侯:韩列侯之孙。《韩世家》及《六国年表》均作韩列侯三年(公元前397)聂政刺相侠累,此书哀侯,乃列侯之误。,与韩相侠累*韩相侠累:名傀。有卻。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仲子至门请*至门请:登门拜访。,数反*数反:经过多次交往。,然后具酒*具酒:备办酒席。自畅:一本作自赐,《战国策》作自觞。觞字义得。严仲子亲自向聂政母敬酒。自畅聂政母前。酒酣,严仲子奉黄金百溢,前为聂政母寿。聂政惊怪其厚,固谢*固谢:坚决辞谢。严仲子。严仲子固进,而聂政谢曰:“臣幸有老母,家贫,客游以为狗屠,可以旦夕得甘毳*甘毳(cuì):指甜和脆的食品。以养亲。亲供养备,不敢当仲子之赐。”严仲子辟人*辟人:避开别人。辟,通避。,因为聂政言曰:“臣有仇,而行游诸侯众矣;然至齐,窃闻足下甚高,故进百金者,将用为大人粗粝之费*大人:此指聂政之母。粗粝:粗糙的米粮。此为谦辞,即供粗茶淡饭之费。,得以交足下之欢,岂敢以有求望邪!”聂政曰:“臣所以降志辱身居市井屠者,徒幸以养老母;老母在,政身未敢许人也*《礼记·曲礼上》:“父母存,不许友以死。”。”严仲子固让,聂政竟不肯受也。然严仲子卒备宾主之礼而去。

久之,聂政母死。既已葬,除服*除服:丧期三年已满。,聂政曰:“差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枉车骑:屈驾,放下架子。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徒深知政:特别了解了。徒,独,特别。知,了解,赏识。。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贤者二句:贤者:指严仲子。他因被仇人所刺激,为了求人报仇才把我这样一个处穷巷僻壤的人当作亲信,我岂能默默不报吗。感:受刺激。忿:仇怨。睚眦之意:怒目而视,指仇祸起因很小,但相激而深。!且前日要政,政徒*徒:只是。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甚设:警卫森严。,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辅翼者。”聂政曰:“韩之与卫,相去中间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出岔子。,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殆*殆:危险。哉!”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直面决眼:割破脸面,挖出双眼,欲使人不识。,自屠出肠,遂以死。

韩取聂政尸暴于市*尸暴于市:陈尸街头。,购问莫知谁子*购问:悬赏暗问。谁子:哪家的人。。于是韩悬购之*悬购之:进一步公开悬赏征求刺客之名。,有能言杀相侠累者予千金。久之莫知也。

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悬之千金,乃於邑曰*於邑:同呜咽,哭泣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市,而死者果政也,伏尸哭极哀,曰:“是轵深井里所谓聂政者也。”市行者诸众人皆曰:“此人暴虐吾国相,王悬购其名姓千金,夫人不闻与?何敢来识之也?”荣应之曰:“闻之。然政所以蒙污辱自弃于市贩之间者*聂政当初含羞忍辱,不惜混迹在市井商贩之中。指在齐为屠。,为老母幸无恙,妾未嫁也。亲既以天年下世,妾已嫁夫,严仲子乃察举吾弟困污之中而交之*察举:挑选,看中。困污之中:穷困低贱的地位之中。,泽厚*泽厚:恩情深厚。矣,可奈何*可奈何:谓聂政无可奈何,只好为严仲子行刺报恩。!士固为知己者死,今乃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绝从*重自刑:狠狠地毁坏自己的面容。绝从:断绝亲人受株连。从,连坐。,妾其奈何畏殁身之诛,终灭贤弟之名!”大惊韩市人。乃大呼天者三,卒於邑悲哀而死政之旁。

晋、楚、齐、卫闻之,皆曰:“非独政能也,乃其姊亦烈女也。向使政诚知其姊无濡忍之志,不重暴骸之难,必绝险千里以列其名,姊弟俱戮于韩市者,亦未必敢以身许严仲子也*向使:假使。濡忍:含忍。不重暴骸之难:不怕遭受抛尸露骨的苦难。指聂政姐不怕杀头。这几句是作者插入的议论,谓聂政毁容,是为了姐姐的安全,他如早知姐姐如此性烈,竟不怕杀头,冒千里跋涉之难来显扬自己,抛尸街头,他就不会答应替严仲子行刺了。。严仲子亦可谓知人能得士矣!”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译文】 聂政是魏国轵县深井里人。因杀人避仇,带着母亲、姐姐逃到齐国,隐藏在屠贩中间。

过了很长时间,卫国濮阳人严仲子出仕韩国,侍奉韩哀侯,与韩国宰相侠累结下了仇。严仲子害怕被杀,逃离韩国,四处游历,访求可以报复侠累的人。到了齐国,齐国有人说聂政是一个勇士,为了躲避仇家,隐居在屠夫中。严仲子登门拜访,经过多次交往,然后备办酒席,亲自举杯给聂政的母亲敬酒。等到大家喝酒尽兴时,严仲子拿出一百镒黄金为聂政母亲祝福。聂政惊怪严仲子送这份厚礼,再三辞谢。严仲子坚持要送。聂政婉言推辞说:“我幸有老母健在,家里虽然清贫,客居在齐以屠为业,还勉强供养老人甜的脆的食品。老人供养不缺,委实不敢接受你的馈赠。”严仲子避开别人,对聂政说:“我有大仇,我在诸侯各国行游,寻访能为我报仇的勇士,见了很多人而不遇,然而到了齐国,我听说你的义气很高,所以送一百金的厚礼,可作为你母亲大人一点粗茶淡饭的费用,表示我希望和你交个朋友,不敢有别的指望。”聂政说:“我之所以要降低志气,屈辱身份,与市井屠夫为伍,只是想奉养老母尽天年;老母活着,我聂政的身子不敢相许与人。”严仲子仍再三谦让,聂政始终没有接受。不过严仲子最后完满地尽了宾主的礼仪后才离去。

过了很久,聂政母亲死了,安葬完毕,除去孝服。聂政说:“唉,我只是一个普通市民,操刀屠狗,而严仲子是诸侯的卿相,不远千里,屈尊驾车来结交我。我对他的招待,十分淡薄,又没有什么功劳当得起他的礼敬,而严仲子送了一百镒黄金的厚礼为母亲祝福,我虽然没有接受,然而他的举动表明他特别了解我。像严仲子这样一个贤明的人,只是为了要报仇,特地信赖我这样一个穷乡陋巷的人,我怎么能装聋作哑不报答呢!何况他以前要求我的,只是因老母活着;现在老母尽了天年,我聂政之身可以为知己者所用了。”于是西到濮阳去见严仲子,说:“先前我不把身子许给你仲子,只因有母亲在世;现在母亲不幸已尽天年,仲子的仇人是谁,请挑明了我替你去办。”严仲子说了实情。他说:“我的仇人是韩相侠累,侠累是韩王的叔父,宗族强盛众多,居住行动防卫森严,我想派人刺杀他,终于没有成功。如今承蒙你不嫌弃,我多派些车骑壮士做你的帮手。”聂政说:“卫国和韩国相距不远,现在要杀的是韩国的国相,而且国相又是韩王的叔父,这种形势多派人没有益处,人多了不能不出岔子,出了岔子就会走漏消息,走漏了消息,那全韩国人都将与你为敌,岂不更危险吗?”聂政谢绝了车骑人众,独自一人辞行上路。

聂政带着宝剑到了韩国,韩相侠累正坐在相府堂上,手执兵器的侍卫很多。聂政闯入,直上台阶刺杀侠累,侍从人员乱作一团。聂政大声呐喊,杀死了几十个侍卫,最后自己划破脸皮,挖了眼睛,剖腹自杀。

韩国人把聂政的尸体暴露在街头,悬赏查问凶手姓名,没有人知道他是哪家的子弟。于是韩国悬重赏征求,有人能说出刺杀韩相侠累的人赏赐一千金。过了很久,还是没有人知情。

聂政的姐姐聂荣听说有人刺杀了韩相,凶手不知是谁,韩国人都说不出他的名字,尸体陈列街头,悬赏千金招人揭发,就痛哭起来,说:“他难道是我的弟弟吗?啊,严仲子知遇我的弟弟。”她毅然站起来,到了韩国,来到陈尸的街市,一看死的人果然是聂政。聂荣伏在尸体上痛哭,极为悲哀,说:“这就是轵县深井里那个叫作聂政的人。”街上走路的人都说:“这人残杀我们的国相,韩王悬赏千金问他姓名,夫人难道没有听到吗?怎么敢来认领他?”聂荣回答说:“我当然知道。聂政当初含羞忍辱,不惜混在市井屠夫之间,因为老母健在,我未出嫁。母亲已尽天年,我也出嫁了,严仲子能从污浊贫困的环境中看中我的弟弟,与他交朋友,恩情深厚,没有办法了。勇士本来应该为知己者去死,只是因为我还活着,所以他狠狠地毁坏自己的面容,使亲人免受株连,我怎么能怕杀身之祸,而埋没我弟弟的英名呢!”韩国人听了这话大吃一惊。聂荣大喊三声“天啊!”终于因极度悲哀而死在聂政身旁。

晋、楚、齐、卫等国的人听了这件事都说:“不仅聂政是个了不起的义士,他的姐姐聂荣也是一个烈女。假如聂政确知他的姐姐不是软弱忍辱的人,不怕暴尸露骨的苦难,一定要越过千里的险阻来宣扬他的姓名,使姐弟两人同死于韩国街市,那聂政未必就把生命托付给严仲子。严仲子也可以说是善于识别人才赢得知遇的贤士啊!”

【责任编辑 曹 静】

张大可(1940—),男,重庆人,著名史记学家,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渭南师范学院特聘教授,著有《张大可文集》(商务印书馆,2013)、《史记通解》(商务印书馆,2015)等;丁德科(1962—),男,陕西铜川人,历史学博士,渭南师范学院二级教授,国家统一与安全思想研究专家、儒道国家学说和国家安全经济学者,著有《先秦儒道一统思想述论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中国国家安全经济导论》(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史记通解》(商务印书馆,2015)等。

【编者按】2015年是史圣司马迁诞辰2160周年。本刊连载《史记观止》,以资纪念。本期刊载其“私情国故”篇。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繁衍、生息、发展、融合、统一的进程中,创造出了丰富灿烂的中华文化,积聚了浩如烟海的众多古籍,许多古典名著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当了解的文化精品。《史记》是一部百科全书,尤其是《史记》所写的人物传记,为社会各色人物定位,描绘人生百态,提供做人榜样,更是人人必读的一部国学根柢书。渭南师范学院作为司马迁故里的高等学府,有义务、有责任推广和普及《史记》这部文史名著,使之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广大人民群众阅读和欣赏的文化艺术品。渭南师范学院特聘教授、著名史记研究专家、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张大可教授,与儒道国家学说和国家安全经济学者、渭南师范学院丁德科教授合著《史记通解》,2015年夏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一部注译评相结合的新型《史记》整理著作。陕西省社科普及基地渭南师范学院中国司马迁与史记研究院、中国史记研究会于10月24日联合举办国际学术大会,隆重纪念司马迁诞辰2160周年。为此,本刊2015年特连载“《史记观止》”,以纪念司马迁这位史圣,也为《史记》的普及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作者节选《史记》精彩段落,再加工形成系列《史记观止》普及读物。可以说这是作者和本刊一个创造性的尝试。创造性的价值在于精选《史记》,分类结辑,展示社会和人生。每篇由标题、题解、原文、注释、译文几个部分组成,篇幅短小、行文流畅、雅俗共赏,便于读者零碎时间鉴赏,使其更加深入人心。全年24期,每期连载,计划刊载120篇左右。从帝王开始,直到普通民众,全方位掠影上古社会三千年历史各色人物,立体再现社会人生百态,可谓《史记》观止!诚请读者评说指正。

猜你喜欢
季札鲍叔鲍叔牙
2020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选评
真诚交往,知人善荐
心底无私天地宽
与人相处,不累最舒服
管鲍之交
季札挂剑
管鲍之交
季札挂剑
鲍叔牙与管仲
季札赠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