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方法时代”研究生外语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研究

2015-07-01 23:46杨文健杨维东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20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外语研究生

杨文健,杨维东

(西安邮电大学 外国语学院,西安 710121)

【外语教学与语言文化研究】

“后方法时代”研究生外语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研究

杨文健,杨维东

(西安邮电大学 外国语学院,西安 710121)

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外语教学在21世纪初逐步迈入“后方法时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研究生外语教师必须适应时代潮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进而促进研究生外语教学改革。通过梳理近年来关于外语教师角色定位的研究文献,指出在“后方法”外语教学框架下,研究生外语教师应是 “反思型”的自主教师。通过对西安邮电大学师生进行教师角色问卷调查,诠释了研究生外语教师所需承担的多种角色,阐述了正确扮演这些角色对研究生外语教学改革成败与否的重要意义。

“后方法时代”;教师角色;自主学习

21世纪初,外语教学告别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以追求教学方法改革为目标的“方法时代”,迈入了 “后方法时代”。外语教学领域中“后方法”(post-method pedagogy)泛指兴起于20世纪中后期的西方外语教学研究中出现的从根本上超越传统“教学法”概念的一种全新的外语教学思想,其理论主张散见于Prabhu、Stern、 Allwright、Richards、Pennycook、Nunan、Brown、Freeman、Kumaravadivelu和Bell等学者的论著中。“后方法”是一种动态和开放的教学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之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壶”与“杯”的关系。与传统的外语教学法思想相比,它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对学习者、教学者与教学者的教育者的重新定位。[1]“后方法”外语教学理念全方位关注学习者与教育者在特定环境下的互动关系, 重视培养学习者的自主性,鼓励教师在新的时代转换角色,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双重目的。

一、“后方法时代”的外语教学

在新时代的外语教学中,教学方法层出不穷,虽各有特色,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问题。 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法是能够“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外语教学所存在的“慢、差、费”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过。鉴于此,包括库玛拉法代维鲁(Kumaravadivelu)在内的一些学者通过调查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即进入21世纪,在经济日益全球化和科技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强调教学方法的传统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教学的需求,外语教学已迈入“后方法时代”[2]。因此说,“后方法时代”的外语教学改革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烙印,并涵盖了诸多的内容。其主要特点如下: 第一,在“后方法时代”,外语教学被视为是一个能动的、进化的过程,外语课堂更是一个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场合。 第二,在这个时代,虽然构成课堂的元素增加了,但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元素依然是学生与教师。第三,“后方法时代”的外语教学观虽强调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但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以适应全球化时代的社会需求。简言之,是要培养适应时代潮流的新一代语言学习者。 第四,在“后方法时代”,教学改革不再局限于对某些教学方法的革新,而是更加重视和强调教学理论、策略与方法等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Brown指出,应着手建立一种新的教学体系,这种教学体系不需要和某种具体的特定的教学方法挂钩,而应该由一些宏观的教学原则构成,并且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之下,为学生量身打造课堂教学活动。换言之,教学方法应服从并让位于教学的原则。这无形中就赋予了语言教育者更多的权力和职责。库玛拉法代维鲁(Kumaravadivelu)则相应地提出了著名的“后方法时代”十大原则。在这十大原则中,他着重强调应给学习者创造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以及应培养学习者语言意识,鼓励直觉探索与创新等。总之,在“后方法时代”,由于教学理念的全面革新,教师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教师只有准确定位自己的新角色,才能担负教学改革之重任,这事关教学改革之成败。

二、“后方法时代”研究生外语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准确定位

在中国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中,教师的教学目标往往被定义为“传道,授业,解惑”。教师通过不断地充实自己以获取新知识,并源源不断地用自己的知识哺育着一代又一代新人,教师如果达到上述教学目标也就完成了教学的目的。这个时期,教师被冠以“知识的传播者”的角色。

20世纪中叶开始,人本主义理论逐渐影响到人们对教师角色的定位,其代表人物罗杰斯(Carl Rogers)提出了“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他批判了教师在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反对片面强调教师的权威性,认为教师应当与学生多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同时,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提出了以个人为发展中心的“内在学习”理念。他强调学习者可以自我教育,达到自我实现,而教师的作用不是单纯地给学生灌输知识,更多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帮助学习者发展他们的最大学习潜力,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

20世纪70年代开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被引入到了教师角色定位的研究中。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认为,一个人的知识体系的建构是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完成的,而不是由某些特定的人被动教授的。换言之,在知识体系建构的过程中,学习者是自身知识构建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者达到自己学习目标的一种外在“工具”而已。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关于教师角色的定位从某种意义上彻底推翻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角色。

那么,究竟如何定位教师角色就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之一。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精、尖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外语教育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深化外语教学改革,转变研究生英语教学理念,“培养懂得国际知识、了解国际惯例、熟悉外国文化、掌握WTO规则的复合型高端创新人才是当前研究生外语教学面临的主要任务,也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3]。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为“教育专家们”向教师传授理论和教学方法,教师被动接收后,又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教师输出、学生输入。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作为语言的认知主体自始至终处在被动接受的状态,长此以往,学习者应有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逐步被磨灭,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这样的外语教学既无法保证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又无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创新能力,更不利于培养具备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国际型创新人才。

在“后方法时代”,研究生外语教学改革应对学生、教师进行再定义、再定位,使之在教学环境中产生互动关系,力求将新的教学实践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将新的教学理论引入实践,进而完善。不断地推陈出新,最终总结出一套特色的适合研究生外语教学的方法及理论。“方法时代”将教师事实上定义为“知识的容器”与“教学方法的实施者”。这种定位实际上置教师于被动的地位,忽略了教师除了是理论的实施者之外,还是理论的创新者的角色。接受了这种定位,教师就不能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出最大能动性和自主性等。在新时代的研究生外语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问题至关重要。成晓光认为,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反思者,他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师信念,反思自己所担当的角色和相应职责,反思自己的教学环节和过程。[4]徐锦芬、徐丽认为,教师应该为学生创建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觉性,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语言的学习者自发地建构知识。[5]朱小蔓发现,“反思型”教师是教师角色内涵不断升华而产生的最新的教师培养范式。[6]因此,在“后方法时代”,外语教师应通过课堂观察、问卷与访谈、个案研究等反思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提高教学水平,总结自己的教学特色,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后方法时代”的外语学习者应该是自主的。通过自我调整,他能挖掘出自身最大的学习能力;他具有协作能力,能通过讨论协商来处理问题;他应时刻充满主动性并善于积极把握机会。新的时代对外语教学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外语教师不应只是教学理论的实践者,同时还应该是教学活动的调查者、反思者和新的教学理论的提出者。教师须随时关注课堂的各个要素,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除此之外,外语教师还要持续吸收和实验各种教学理论,总结经验教训,最终构建出一系列符合教学实际的概念和原则,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教学理论,培养出理想的外语学习者。

三、“后方法时代”研究生外语教学改革中教师角色调查问卷

为了研究“后方法时代”研究生外语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问题,笔者在西安邮电大学研究生学院部分师生中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凡是参与问卷调查的师生应从提供的10种教师角色中选中本人认可的角色。共向教师发放问卷50 份,回收50 份,有效问卷47份;向学生发放150 份问卷,回收145份,有效问卷142 份。有关教师角色的调查数据见表1。

表1 有关教师角色定位的调查数据

根据表1数据可以看出, 认为自己是知识的提供者的教师比例只有63.8%,认为自己是教学主宰者的教师甚至不足一半。这表明在“后方法时代”,研究生外语教师对于自己的角色定位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在“方法时代”,教师是知识的象征与来源。在“后方法时代”,互联网的大规模应用,现代教学手段的层出不穷,使得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与方法日益多样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外语教师早已充分体会到时代带来的压力和机遇,正在重新给自己定位。90.1%的学生依然认为教师依然是知识的提供者,但只有65.4%的学生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主宰。这表明已经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不再把教师当作是教学活动的权威了。当然,认为教师是知识提供者的学生比例要远远高于认为教师是知识提供者的教师比例,这可能意味着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对教师有依赖性,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师应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

认为教师应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的教师和学生的比例大致相同。这表明课堂虽早已不是教师本人的“一言堂”,但教师依然应依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大纲,设计教学活动与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在此问题上,教师与学生的观点可以基本达成一致。交流是语言的主要功能,那么外语教师在课堂中就应参与到与学生的交流中来,并在互动的过程中观察学生的表现,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指导。74.4%的教师和87.3%的学生认可教师是学生活动的参与者;80.8%的教师和85.9%的学生认可教师是学生活动的帮助者。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对这两个角色的认可度是超过教师的,这表明与教师相比,学生更希望教师能参与课堂活动,拉近与教师的距离,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这也要求教师在参与学生活动这方面拥有更多的主动性。在“后方法时代”,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的活动应在教师的监督之下进行,因此,89.3%的教师认可教师应当是学生活动的监督者,但学生认可这一角色的比例相对较低,只有73.9%。这表明在进行学生活动时,教师或许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多一点的自由空间,让学生进行语言练习时,心态更为放松。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是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缺少这个环节,学生便无法知晓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正确,学习是否有成果。至于评估方法,学生可以相互评价或自评,但从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看出,学生对于教师的信任度更高,可能还是更想听到教师的专业评价。所以93.9%的学生认可教师作为学习效果评价者的角色,略高于教师的比例82.9%。在“后方法时代”,教学反思变得尤为重要。假如教师只是一味地教学,而从不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合理,那他就不可能跟上教学发展的趋势以及满足学生的需求,终将被时代淘汰。令人欣慰的是,大部分教师已经认识到了这个形势,91.4%的教师认为教师应该是教学活动的反思者。学生对于这一角色的认可度略低,但也达到了81.6%。在“后方法时代”,早已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语言教学理论。作为语言传授者的外语教师应结合自身特点,构建为本人也为学生量身打造的教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并不断地打磨与完善。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学生较少考虑这个问题,对于该角色的认可度只有66.9%。但可喜的是,82.9%的教师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

四、结语

在“后方法时代”的外语教学改革中,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显得尤为关键。反思教学活动安排和教学过程是否合理、教学氛围是否融洽活跃、学生课堂教学反应是否主动、教学效果是否明显等都属于教师应反思的内容;同时,要对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敏感,并最终想方设法解决这些问题也属于反思的范围。教师作为“反思型”教学的设计者和主导者、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氛围的营造者、课堂活动的参与者、教学效果的评价者等多元化角色在“后方法时代”的研究生外语教学中应该得到提倡和肯定[7]。这样,在一个多元化的“反思者”角色的基础上,教师善于总结出自己的经验并升华为自身的教学理论,用以指导课堂教学实践,最终成为自身教学理论的“构建者”,游刃有余地指导自己的课堂实践活动,将成为“后方法时代”外语教学中的一大亮点。

[1] 陈力.外语教学法的 “后方法时代”[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9,(3):3-8.

[2] 郑玉琪. “后方法时代” 的外语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4,(1):59-64.

[3] 杨维东,赵娟.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型、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以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课堂教学为例[J].外语教学,2011,(5):56-60.

[4] 成晓光.“后方法时代” 的外语教学法研究[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4):63-68.

[5] 徐锦芬,徐丽.自主学习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角色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4,(3):77-79.

[6] 朱小蔓.走综合发展之路,培养自主成长型教师[J].课程·教材·教法,2002,(1):59-63.

[7] 梅其其格. “后方法时代” 外语教学理念发展简述 [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122-124.

【责任编辑 贺 晴】

A Study of Teacher’s Role in the Reform of GraduateEnglish Teaching in Post-method Pedagogy

YANG Wen-jian, YANG Wei-do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Xi’an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Xi’an 710121, China)

According to recent researches, home and aboar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has entered the age of post-method pedagogy in the 21st centu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ost-method pedagogy, graduate English teachers are supposed to adapt themselves to the trend to guarantee the success of graduate English education reform. Through analyzing relevant literature, it is concluded that graduate English teachers should be reflective teachers.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answered by students and teachers in Xi’an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it indicates that graduate English teachers need play various roles which are decisive in determining success or failure of Graduate English.

post-method pedagogy; teacher’s role; self-learning

G451

A

1009-5128(2015)20-0069-04

2015-06-10

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陕西高校外语教师终身学习机制构建研究(SGH13159);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陕西(理工类)高校教师终身教育机制构建研究(14JK1646);西安邮电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后方法时代”研究生外语教学改革中教师角色定位研究(112—1726);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外语教育中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2014J22)

杨文健(1979—),男,山西太原人,西安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杨维东(1961—),男,陕西西安人,西安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外语教学与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外语研究生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多一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