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形式训练说刍议

2015-03-20 15:32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20期
关键词:洛克绅士心智

贺 晴

(渭南师范学院 期刊管理中心,陕西 渭南 714099)

【高等教育研究】

洛克形式训练说刍议

贺 晴

(渭南师范学院 期刊管理中心,陕西 渭南 714099)

形式训练说是由官能心理学演化出的一种学习理论。洛克对形式训练说的发展贡献巨大。形式训练说认为教育就是训练人的心智,使得心智能够有力量应付一切生活上的困难。这种理论认为学习的内容并不重要,而强化官能更重要。形式训练法贯穿于洛克教育的各个方面。形式训练说与白板说有一定矛盾。

洛克;形式训练;心智

约翰·洛克(1632—1704)是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和政治思想家。在哲学上,他是认识论中经验主义的奠基者;在教育学上,他是近代西方教育理论的先导,在教育心理学方面发展了形式训练说。

一、洛克的形式训练思想

形式训练说是由官能心理学演化出的一种学习理论。形式训练的大意是“心灵要受一种严格训律,使心灵有一种力量,能够对付各种问题。许多科目虽然没有实际的用处(即不能直接对付生活),但可以训练心灵,使之具有此种心力。有此种力量,即可以应付一切生活上的困难,教育即是形成或养成此普遍的能力”[1]185。形式训练说主张通过官能训练提高感官能力是具有普遍性的。它认为,通过努力在某一方面的官能训练以提高其能力,并能够自动地或依据于活动的目的而“迁移”到其他方面。这也就蕴含着心智训练具有普遍意义,训练的结果可以迁移到各个方面。

形式训练思想最早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当时昆体良在《雄辩术原理》中就曾提出相关思想。他说:“几何学这门科学的部分价值在于教育儿童,这是世界公认的:它锻炼思维、增长智慧和增强直觉的敏捷性。但是,人们认为,几何学的价值在于学习过程之中,而不像其他科学在于获取知识。”[2]151这种理论经过历史演进,后来被称为形式训练说。

洛克虽然没有直接表述过形式训练的概念,但在他的著作里,形式训练的倾向十分明显。“教育的事情……并不是要使青年人精通任何一门科学,而是当他们要专门从事这门科学的时候,要打开他们的心智,装备他们的心智,使他们有能力学会这门科学。如果人们长期以来只习惯于一种思想或者一种思想方法,他们的心智逐渐僵化而不易转到另一种思想或者思想方法。所以,认为给他们这种自由,使他们能够深入各种知识,并在各式各样的知识宝藏里锻炼他们的理解能力。”[3]41“身体是这样,心智也是这样,一切能耐都是靠练习得来的,即使那些被认为是天生禀赋的大多数优异过人之处,仔细审核起来,都是练习的结果,只有靠反复的心动才能提升到那种高峰。”[3]15“我们人的官能正像我们的身体一样,可以用相同的方式改进得对我们有用。”[3]20很显然,洛克强调对心智的训练,而将知识教育置于次等,只有不断地对心智训练,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正因为如此,教育史家们普遍认为,形式训练说的最主要代表人物是洛克。[2]151

二、形式训练与绅士教育目标

17世纪西欧学校教育的显著特征是宗教性和保守主义、古典主义。而在当时,英国公学的古典主义尤为明显。学校教育脱离时代、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的需要。“由于学问变得日益迂腐,并陷入脱离实际生活的危险之中,教育思想的重点,也逐渐从学术的成就转到绅士风度的培养上来。”[4]309

绅士教育是代表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教育观,这种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既非教士,亦非未来的学者,而是经验丰富的实干家和优秀公民。在洛克之前,伊拉斯谟、蒙田、培根等人就有绅士教育的主张。受西方绅士教育传统思想影响,洛克也主张绅士教育。他认为,教育绝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的传授,教育是求得能够参加实际生活,并加以改良,所求的是各方面的自由,绝不是仅仅要记住几句死文字。教育是生活上各种活动的指导,而不仅仅是知识。绅士不是学究,他没有必要熟悉一切科学对象,而是事业家。在洛克看来,绅士除要有健康的体魄外,还必须具备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

虽然洛克在绅士教育的培养目的上同前期人文主义学者相同,但是在绅士教育的培养方式上,洛克与他的前辈们却不同。伊拉斯谟、蒙田、培根等人的绅士教育思想主要是从教育内容方面出发,他们批评当时教育脱离实际生活,主张在绅士风度培养时,主要通过注入现实主义元素,如蒙田主张让学生旅游、进行社会考察,培根等人则主张学习科学知识,来实现教育目标。洛克虽然也赞成通过学习实用的内容进行绅士教育。但主要还是通过形式训练来提高人的理解力、判断力和思考力以实现绅士教育的目的。洛克认为,教师的伟大职责在于养成学生的风度和构造学生的心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并且怀抱德行和智慧的准则;在于逐步向学生展示认识的真情;在于使学生喜欢并模仿值得称誉的优秀行为;在于让学生不断练习这些行为、从而爱好这些行为的时候,给学生以锐气、活力和勤劳。[5]74而给学生安排学习各门知识,本来也是为了训练他们的各种能力,并不是要使青年人精通任何一门科学,而是当他们要专门从事这门科学的时候,要打开他们的心智,装备他们的心智,使他们有能力学会这门科学。“我并不是想把它作为各种知识的宝藏,而是当作思考的多样和自由,作为增加心智能力和活跃思想的办法,而不是扩大心智所存知识的办法。”[3]41

从以上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洛克以前的人文主义学者主张通过增设一些实用科目,来实现绅士教育的目的,从思维方式上说似乎有外部灌输的倾向,而洛克主张形式训练,启发学生心智,锻炼学生的理解力、判断力、思考力,更加突出了学生主体的选择性、自由性。虽然进行形式训练,也必须通过一定的科目来实现,但是,很显然,洛克的出发点和人文主义学者是不同的。

三、形式训练在洛克教育理论中的体现

形式训练的教学方法,就是尽力给学生设置困难,甚至是容易引起争议的课程,然后严格要求他们完成学习任务,由此期望学生的智力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训练。[2]忍耐痛苦,通过学习或经历一些有难度、具有不同观点的内容进行心智训练,是形式训练的显著特征。这种训练方法贯穿于洛克教育内容的各个方面。

1.身体健康教育

洛克所探讨的健康问题,不是医学方面的,即不是医生对于有病的或体质衰弱的儿童怎样救治,而是“对于原本健康、至少是未曾患病的体格,在不借助医药的情况下应该怎样维护及改进”。他在健康教育方面首先强调要避免娇生惯养,“身体强健的标准在于忍受劳苦”。洛克认为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因为娇生惯养及溺爱之故而遭到损伤。所以,应当进行循序渐进的锻炼,让儿童逐步养成忍受严寒酷暑的习惯。为此在生活细节方面就要下功夫。如坚持冷水洗脚,睡硬床,多进行户外活动,不要穿过紧的衣服,食物也要简单清淡,充分享受睡眠。尽量少用药物,能不用尽量不要用。其次洛克主张培养节制精神。节制是为了健康,而不是为了禁欲。只有节制,才能克服对自己身体有伤害的各种欲望。节制形成习惯之后,就会自动保留下去。这不仅有益于人的身体还会影响人的心智。因为儿童在长大之后就会有他的自由,不可能永远受人监护,家长给他的良好原则与牢固习惯,是他今后的巨大财富。所以“节制的精神无论在健康方面,还是在事业方面都是十分必要的”。

2.德育

洛克把德育看作是第一位的,他认为没有德行,人在今生来世都得不到幸福。洛克德育的内容繁多,总体而言可概括为性格、品德以及礼仪教育三个方面。

洛克在德育方面首先特别重视自我克制的原则。一切德行与价值的重要原则及基础在于:一个人要能克制自己的欲望,要能不顾自己的倾向而纯粹顺从理性所认为最好的指导,虽则欲望是在指向另外一个方向。[5]19当欲望和理性认识不一致的时候,我们需要克制自身的欲望。但是儿童一开始并不能自我克制,而这种理智并不是自己的,这就需要大人或教育者进行教育。大凡小时候自己的意志不惯于服从他人的理智的人,一旦长大成人,到了自己能够运用理智的时候,他也很少会去服从自己的理智的。从而自我克制也是由于反复教育而来的。其次,洛克在德育方面也主张练习与培养习惯方法。洛克认为,儿童幼小时候的行为受自爱的支配多,受理智与反省的支配少。所以儿童经常容易离开是非的正当标准而行事。所以对儿童进行教育不可能让他们记住过多的规则,他们总是随学随忘的。因此对于一些符合于儿童的能力、天资和体格以及符合于儿童自然成长的行为,通过不断强化练习而形成习惯心理所起的作用似乎更加恒定和便利。“习惯有很大的魔力,凡我们所惯做的事情,都觉得顺利并且高兴,因此,它就有很强的吸引力。”

3.智育

智育的主要任务就是教授各种知识。洛克强调培养理解力、思考力和判断力对于扩大我们的知识的重要意义。他反对不经思考而教条式地接受书本上的知识或不加判断地接受别人的意见。洛克指出:“阅读只提供心智以知识的材料,只有思考才能把我们所阅读的材料成为我们自己的知识。”[3]42而且,思考还要有正确的推理途径。一个人如果只会照他读过的书来思考和谈话,这样是不会获得任何知识的,只有经过正确的推理途径,才能在阅读和学习中得到真正的知识;而且也不应当根据人们的意见来判断事物,而应当根据事物来判断意见。一些人通过引用他人的文章,并且依靠权威建立自己的议论,他们只有二手知识或者说不清楚的知识,真正说来,这根本不是知识。[3]51

洛克认为,“获得知识的确实而唯一的办法是在我们的心智之中形成事物清晰、稳定的意念,这些确定的观念都有其名称。”那么如何在心智中获得关于 “事物清晰、稳定的意念”并且扩大心智的理解力、思考力和判断力呢?具体的方法有:

第一,练习。洛克认为,心智和身体一样,一切能耐都是靠练习得来的,即使是那些被认为是天生禀赋的过人之处,仔细审核起来,都是练习的结果,只有靠反复行动才能达到那种高度。人们的理解力和其他官能的缺陷和弱点,都是由于他们自己的心智缺乏正确的使用,他们要么只是遵循别人的意见而缺乏独立的思考,要么用热情代替理智,要么知识面狭窄,见解片面,自然得不出正确的结论。要使人们善于思考和推理,只能是勤奋的应用和练习。具体而言,就是要和各种人都打交道,认真探究每门科学里的最佳著作,阅读几种有影响的作家的作品,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使其心智得到加强。

第二,认真学习数学。洛克对数学极其重视。他认为,“没有比数学更能培养推理能力的了。”洛克主张,凡是有时间和机会的人都应该学习数学。学习数学并不是要把他们培养成为数学家,而是要他们成为能够运用理性的人。学习数学是因为学到了推理的方法——数学的学习必然使得心智能够推理。学了数学的人遇到的机会,就能把这种推理方法迁移到知识的其他部分中去。

第三,调节自己的情绪,多做严肃的思虑,保持心智自由。洛克认为,为了增进知识,为了生活的安适和事务的料理,没有比一个人能处置自己的思想更为重要的了。但是人们往往由于思维的惯性或各种心理情绪的影响,难以把控自己的心智。要么陷入前一个思考不能自拔,要么使自己当下的思考总是受到干扰。如果一个人的思想能够自由控制自己的心智,不受偶然的、不在计划之中的研究所扰,继续向前,试做更为重大的沉思,最后他就有可能具有充分的能力控制他的心智,完全成为他自己思想的主人,因而能从一个课题迁移到另一个课题,这种心智自由在事务上和研究上都极为有用。为此就必须调节自己的情绪,抑制当下的热情。另外,在心智从事于无聊的思索时,要立刻控制这种状态,引进新颖而更加严肃的思虑,直至摆脱这种状态。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形式训练说主张学习过程中给学生增加难度,以达到锻炼心智的目的,但洛克在进行心智训练中,并不是一味增加难度,还贯穿了因材施教以及量力而行的原则。首先,洛克认为,人的天生禀赋是有所不同的,有些人强悍,有些人懦弱,有些人自信,有些人很谦虚,有些人温驯,有些人顽强,有些人敏感,有些人迟钝。人的心理构造与气质彼此不同。所以,两个儿童很少能够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导的。其次,洛克还特别强调在练习中的量力而行的原则。他说:“虽然心智的所有官能由于练习而得到改进,可是这些官能不能超过它们的力量而过分使用。”[3]56心智从事超过他力量的任务,正像举起过重的东西而伤害身体,常常挫伤心智的效力,从而对于今后任何要花费气力的事都感到力不从心或者厌恶。“与其跌断腿成为跛子,不如在崎岖的道路缓步慢行。”

四、结语

正如洛克在认识论上有其内在矛盾,洛克的形式训练说也有其问题。形式训练说的前提就是人要具备理解力、判断力、思考力的潜能。形势训练的目的就是把人所具有的潜能、观念“内引”出来。这种说法似乎和“白板说”有些冲突。洛克的“白板说”理论认为人在没有经验、感觉之前的心理状态就像白纸一样,上面没有任何字迹,没有任何观念,人心中的观念,都是后天得来的。强调知识、观念的外部经验所得。另外,洛克的形式训练说强调心智或身体获得提高,是通过艰苦的训练来达到的,经受痛苦是形式训练的必要条件,洛克说:“他必须做他不喜欢的事,如判断不必要的事或者他自己不能做的事。”[3]30但是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却又强调学习应该是愉快的,他认为,不应该把学习当成一项任务强加在儿童身上,应为儿童具有学习的倾向时他们便能够迅速和有效地学习。[5]108这也似乎与形式训练的主旨不符。

洛克形式训练说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洛克混淆了哲学和心理学。洛克企图用理性来解答心智活动的问题,而这类问题只有通过充分而耐心的调查研究才能解决。他对心智活动的探究也多少背离了他注重观察和实验的主张。[6]另一方面,正如有人指出,洛克的相关论述放在一起比较的话,可能有些矛盾,但这“正是反映了他对人性的深刻观察、对儿童教养问题的真知灼见,也说明了他不是一个教条主义者”[7]。由于探究有所突破而打开新局面,同时也留下缺口。

虽然洛克形式训练说有种种问题,但该理论强调启发学生心智,锻炼学生的理解力、判断力、思考力,突出了学生主体的自由选择性。特别是在当今信息时代,各种信息纷繁复杂,眼花缭乱,重新品味洛克的形式训练说,还是很有教益的。

[1] 瞿世英.西洋教育思想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2] [美]约翰·S·布鲁巴克.教育问题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4.

[3] [英]约翰·洛克.理解能力指导散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 吴式颖,任钟印.外国教育思想通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5] [英]约翰·洛克.教育漫话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6] 吴棠.约翰·洛克与《理解能力指导散论》[M]// [英]约翰·洛克.理解能力指导散论.吴棠,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7] 杨汉麟.译者前言[M]// [英]约翰·洛克.教育漫话.杨汉麟,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曹 静】

On John Locke’s Formal Discipline

HE Qing

(Editorial Management Center,Weinan Normal University, Weinan 714099, China)

Formal discipline is a kind of learning theory which evolves from faculty psychology. Locke has contributed a lot to the development of formal discipline. Formal discipline believes that education is training the mind in order to have cope with all difficulties in life. This theory believes strengthening the faculties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content of the study. Formal discipline runs through all aspects of the education of Locke’s educational theory. Formal discipline has some contradictions with theory of tabula rasa.

Locke; formal discipline; mind

G40-09

A

1009-5128(2015)20-0028-04

2015-06-21

贺晴(1972—),男,陕西户县人,渭南师范学院期刊管理中心编辑,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及教育思想史研究。

猜你喜欢
洛克绅士心智
《发现大脑:谁开启了我们的心智之旅》书评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破耳兔
破耳兔
破耳兔
破耳兔
甘露珠宝 匠心智造,创新引领未来
绅士那些年
爱是开启幼儿心智之门的金钥匙
像绅士一样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