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 春
浅析智能手机对大学生学习的消极影响和对策
——以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2014级学生为例
初 春
本文以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2014级学生为例,通过分析智能手机对大学生学习造成的消极影响,结合限制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实际效果,探究了大学生迷恋依赖手机的深层原因,据此提出了一些相应可行的解决方法。
智能手机的影响;药学学生心理;积极情绪;心理引导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校园的运用和推广,大学生可以使用手机消费,吃饭,打卡等,这的确给大学生日常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捷[1]。但是也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日益增多且屡禁不止。
手机对大学生学习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1.对手机聊天工具产生的依赖性,上课时,时不时会关注手机聊天工具上的信息,造成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2.课上或课后完成练习遇到困难时,不再独立思考,更多地借助手机网络上的搜索引擎来寻找答案,使学习变成了不劳而获式的抄袭;3.对手机游戏的迷恋,深陷其中不可自拔,致使学习热情降低,意志消沉;4.在考试时,手机成了一些大学生作弊的高科技工具,滋生了大学生的侥幸心理。
随着手机对大学生学习造成的负面影响不断增大,学校采取了许多措施对大学生手机的使用进行了引导和限制。
1.在教室墙上安置手机收纳袋,学生在进入课堂后主动将手机放入袋中,试图通过人机分离的方式来限制手机对课堂学习的“危害”。这种方式确实短时间内对大学生使用手机起到了限制作用,但并没有起到治本的效果,还加深了有些学生的排斥心理。
2.通过一定的惩罚措施来约束大学生课上玩手机的行为,一旦发现有大学生在课上玩手机,给当事大学生以扣学分的方式进行惩罚,以望起到合理引导的效果。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这种方式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有些学生宁可被扣分,也坚持我行我素,无形中使老师和学生间形成了对立,不但没解决手机的问题,反而会引起大学生其他方面的心理问题。
对手机的依赖在高校中较为普遍,我们不应孤立的来看这一现象,应把它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来对待处理。因为我们很快发现这种现象只是大学生消极学习心理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它和考试替考、上课睡觉、校园恋爱、迷恋网游等行为产生的原因是一致的[2]。
以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学生为例,从表面上看,这些不良习惯的产生是因为大学生对自己四年的学习生活没有明确的规划;课业繁重,不会合理利用时间,内心压抑导致把时间花在一些更容易让自己的心理和精神得到满足的事情上。从更深层次的心理原因挖掘,我们会发现,这与应试教育有关,家长和中学老师常说“考上大学就不用那么费劲学习了”,给学生很深的影响。还有部分同学,是被动地选择了不理想的学校,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积极情绪是指与个体需要的满足相联系的、伴随愉悦主观体验的情绪。Fredriceson提出的“积极情绪的拓展-建设理论”认为,积极情绪可以扩展个体瞬间思维活动序列,帮助个体建设持久的个人资源,如身体的灵活性、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这些资源和技能为个体更好地适应将来的环境做好了准备,以应对可能的不利状况和负性情绪状态。Stalikas和Fitzpatrick认为,积极情绪对心理健康起到一种“促发”的作用[3]。要解决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并不是只靠限制,惩罚等措施,而应从调整大学生的学习情绪着手。当然外因对于事物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但更关键的还在于内因的决定性影响。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处的心理状态是决定大学生行为的重要内因。药学大学生所学的知识体系基础繁杂,学习负担重,心理压力大,再加上进校后由于成绩好坏产生的分化对大学生造成了二重心理负担。这使得一些大学生过早地放弃对自己学习的正确认识。如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把更多的时间聚焦在大学生学习心理的矫正和引导上,培养大学生对学习生活的积极情绪,配合一些必要的措施,相信对大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善会有更好的效果[4]。培养大学生积极情绪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引导,要有长远意识,防患于未然。
1.知识价值引导。首先要让大学生明白所学知识的价值,学习知识的目的。以药剂学专业为例,每一门学科都会开设许多不同的课程,这些课程都是和学科有一定的联系。应该让药剂学学生明白各门课程之间的关联,避免大学生偏科。同时,也应让学生了解这些学科在整个药剂学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其次,知识价值的引导,可以以职业目标为导向。以药学学生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为基础,强调所学知识与工作之间的联系,强调“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学生只有了解了自己所学知识在未来工作中的价值和作用,才能更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为以后工作做准备。第三,知识价值引导,有助于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药学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制定长远学习规划,为系统地学好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2.正确的心理引导。应该为大学生营造家的氛围,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上关爱大学生,倾听大学生的心声,这样能给予他们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学生减少来自外界的压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对于不同基础的大学生,教师应给予“区别对待”,对于基础不好的大学生应多交流沟通,给予鼓励和认可,帮助其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找出学习效率低的症结所在,减轻其因学习成绩不理想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对于成绩优异的大学生,应发挥他们在学习方面的优势,鼓励他们起学习带头作用,帮助其他同学共同进步。
3.良好学习氛围引导。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通过“以优带差”,“一对一帮扶”等形式来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果能将大学生通过学习基础和个性差异,进行平衡搭配,一对一帮扶,不仅有助于优势大学生群体实现自我满足需求,也有利于相对劣势的大学生群体得到学习和心理方面的扶持和帮助,取得双赢局面。
4.目标引导。针对不同性格类型的学生,应该为他们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使所有大学生都有自己努力的方向。在大学生偏离自己的学习目标时,通过个别谈心来给予引导,而不应采取过于强制性、“命令式”的方式来处理。
5.兴趣引导。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校园活动内容。在活动中融入一些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内容,以吸引大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
6.榜样引导。可以通过借用国内外一些励志故事或著名公众人物的成功经历来鼓励大学生向他们学习,也可以在大学生中或学长中挑选一些在大学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同学,作为学习的榜样,鼓励大家努力向他们看齐。同时,也可以分享这些成功同学的宝贵经验,供大家参考借鉴。
7.方法引导。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经验可以借鉴,但应避免“一招鲜”的心理。当发现大学生盲目借用他人成功经验,却没有取得成功时,应及时给予指出纠正。辅导员应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寻找适合自己大学生活和学习的方法。要鼓励大学生敢于打破陈规,大胆创新。辅导员也要善于发现大学生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方法,帮助大学生走出困境。
智能手机对高校大学生学习的一种“侵袭”看似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其背后却暴露出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作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改进创新自己的教育引导方法,以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求知心理,真正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1]齐智慧,王哲哲.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3(97):157.
[2]王小运,伍安春.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的成因及其对策[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40-42.
[3]高正亮,童辉杰.积极情绪的作用:拓展-建构理论[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02):246-248.
[4]韩登亮,齐志斐.大学生手机成瘾症的心理学探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5(12):34-36.
责任编辑:魏明程
G642
:A
:167-6531(2015)22-0098-02
初春/沈阳药科大学辅导员(辽宁沈阳1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