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大学英语大班口语教学新模式探究

2015-07-12 12:58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22期
关键词:学期口语驱动

韩 冰

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大学英语大班口语教学新模式探究

韩 冰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大班口语教学存在诸多难以逾越的困难,文秋芳教授根据我国英语教学的现状在Swain输出驱动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为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做出了新的尝试。本文基于此理论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从构建评价体系、学习模式和教学材料等方面探究了大学英语大班口语教学的新模式。

大班口语教学;输出驱动假设;教学模式

2007年7月教育部制定并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下简称《课程要求》)作为各高等学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课程要求》的颁布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了迅速而直接的影响。文秋芳针对外语教学中“长期存在一种重输入轻输出的不对称现象”,在详细分析高校学生英语水平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这一假设的提出为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拓展了新的思维空间,对教学工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大学英语大班口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一直以来都是大学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直到今天依然是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英语学习中最大的障碍。这一问题的出现与我国当下高校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密不可分。

1.口语教学占课时比重少,输入时间少。教育部《课程要求》中提出,大学英语课程要融入学校的学分制体系,尽量保证在本科总学分中占10%(16学分左右)。大部分高校采取学分制,并且分派在两个学年当中。但是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各高校多采用综合教程,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注重读写译,口语训练的时间微乎其微。以山东省高校为例,笔者选取省内35所本专科院校作为调查对象,其中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的英语必修课皆为英语综合教程。有30所学校并未开设专门的口语必修课,有5所高校拥有学生自主学习平台涉及口语讲解及练习。学校的考察和评估体系中,笔试试卷为首选模式,仅有15所院校将口语考试作为综合测试的一部分,成绩仅占1/5至1/10不等。

2.课堂教学班学生基数庞大,输入难度大。 根据笔者调查,在上述35所山东省高校中,公共英语课均未开设专门的口语课程,口语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需要借助于日常的综合英语教学课堂。但由于高校扩招,师资力量相对缺乏等因素,有32所高校在课堂教学中都以50-80人以上作为一个基准班,有的大班学生数甚至达到150人。在如此庞大的班级里完成正常的课本内容教学都异常艰难,口语教学自然会被任课老师不同程度地忽略甚至是取消。即便是在大的教学班中开展了口语活动,但面对众多的学生,十几二十分钟的口语练习时间,平均在每个学生身上只有一二分钟,甚至只有几句话的时间,根本谈不上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学生口语水平不一,输入差异大。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高校学生在入学之时已具备不同水平的口语表达能力。一部分学生语音语调纯正,表达流畅,他们通常会成为课堂口语活动的主力军。而绝大部分的学生因为语音语调的偏差,或者词汇量的限制,不敢甚至是羞于参加课堂的口语活动。由于存在着畏惧以及自卑的心理,即便是强制性的要求进行口语表达,他们大多也是寥寥数语应付而已。因此,他们大都陷入了一个“不愿说,不敢说,口语表达不流畅,口语不流畅,不敢说,不愿说”的怪圈。而少部分表现力好的学生把持着课堂口语活动的大部分时间,也让很多同学失去了表现的机会和兴趣。久而久之,即便是表现力好的学生也会因为口语活动没有任何挑战和新意而感到乏味,进入“会说也不愿说”的模式。

4.口语教学内容宽泛缺乏针对性,输入跨度大。据笔者调查统计,目前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练习多借助于综合课程,但综合课程以读写译作为教学重点,语音,语调和口语表达方式方面的知识较少。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专业多样,兴趣点广泛,对口语表达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单一的“一种话题,一项任务”的口语练习模式对很多学生来说缺乏实用性,针对性。

综上所述,在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中,口语能力的培养处于劣势,问题多,难度大。而与之冲突的是在就业市场方面,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口语要求日益提高,外资公司企业的增多也同样提升了对于英语口语的要求。因此,高校大班的口语教学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亟须为老师和同学们寻找到扎实的理论基础,开拓广阔的思维模式,实用的口语教学方式。

二、“输出驱动假设”的理论剖析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由先进的教学理论激发并付诸实施的。1985年,美国学者Stephen D Krashen 提出了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 认为要使语言习得得以发生,有必要让学习者理解略高于现有水平的语言结构。与之呼应, 加拿大学者Merrill Swain提出了输出假设The Output Hypothesis,认为运用第二语言的活动会加强学习者对语言问题的明确注意,这种注意会进一步刺激他们的认知机制,能使他们巩固已学知识,发现未理解掌握的内容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然后学习者会运用多种策略探索来提高其对语言的运用能力。Swain输出假设的提出给第二语言的习得模式带来了深刻的冲击和影响,并且使更多的学者和教师关注输出对于语言习得的作用。

结合我国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文秋芳教授曾在2007年5月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强调了语言学习中的“输出”理念,及其对语言“输入”的驱动作用,引起了外语教学界的广泛热烈的关注。文教授结合学生需求,社会需求,学科发展需求及当下英语课程教学学时压缩四个方面,对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及教学评价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文教授“输出驱动假设”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要求的表述,恰当地反映了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根据输出的需要,进一步强调了恰当的教学环节对于语言习得的重要性。这无疑为目前的我国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环境中的口语教学问题开辟了一个新的思维突破口,英语口语为一种重要的输出能力,必然符合“输出驱动假设”的理论模型。因此,在研究理论导向的基础上,开发出新的符合实际要求的教学模式成了当前大学英语大班口语教学中的首要难题。

三、以输出为驱动,构建大学英语大班口语教学新模式

在“输出驱动假设”理论的指引下,结合大学英语大班口语教学的现状,笔者以大学英语自然教学班为研究对象, 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尝试实现大学英语大班口语教学的新模式。

1.建立口语评价体系,强调口语输出的差异性及循序渐进的过程。笔者选取大学英语教学的自然班(96人)为研究对象,学生为数学科学院统招本科生,大学英语学时为每周4学时,试验涉及4个学期,即从大一新生入校,到二年级第二学期。整个过程中,大学英语都为公共必修课程。

学生在入学之初口语表达能力差异较大,任课教师应当特别关注口语输出的差异性,首先通过测试了解学生的口语能力,分时段,分学期为学生设定不同的目标和评价体系:

学期评价方式评价目标评价周期输出驱动成因第一学期入学测试:自我介绍,简单对话,命题表述确定学生入学时口语表达能力,并做好详细记录,为分组学习做好准备开学前两周初级测试:单词领读,课文跟读,课文录音为学生纠正发音,增强语音,语调敏感度,提高语言输出的正确性第三周至期末考试根据就业市场现状,强调口语输出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口语练习的意识,同时强调口语测试占综合考试(10%至20%)比重第二学期初级测试:课文跟读,自我录音,课堂汇报,名篇跟读纠正学生发音,鼓励学生模仿好的语音、语调,提高语言输出的正确性第二学期第三学期中级测试:课堂讨论,课堂报告,英语情景话题鼓励学生自我表现,深入理解话题的基础上能够完整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语言输出的流畅性第三学期根据自我评估,发现口语表达中的弱点,通过正确有效的输入,提高口语输出的正确性和流畅性第四学期高级测试:口语面试,看图说话,英语话剧表演,电影配音等要求学生在已具备的口语表现力基础上,进一步精工细作,能够流畅地处理不同场景中的英语会话,提高语言输出的实用性第四学期根据口语日常交际的需求,输入实用的交际语言和技巧,提升口语输出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2.以合作学习、小组学习为基础,形成口语互助的模式,强调口语输出中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合作学习、小组学习一直是大班英语教学的常用教学方式。但根据笔者调查,目前在很多高校的英语课堂中,分组学习,合作完成任务的理念贯彻得并不理想。分组混乱,合作任务含糊,小组内部的成员不能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或者只存在着小组形式,具体操作仍然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笔者将96人的自然教学班分为19组即5到6人一组,分组之前根据入学测试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口语表达状况,并且要求小组活动切实做到每一位成员都参与其中,设立明确的小组输出活动评价机制,小组活动分组遵循以下原则:

大班口语教学小组活动细则小组人数及分组原则5-6人,每个小组应基本遵循以下原则:分配一名口语较好的学生,两名口语中等水平学生,两名口语稍差的学生,可以打破宿舍、性别等限制,尽量混合排组。小组成员角色及任务口语较好者为leader,可以代替老师组织小组内部活动,并且帮助口语稍差的同学调整发音及语音语调;口语中等水平的同学需要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并且做好活动记录;口语稍差的同学应尽力融合到小组活动中,提升自身的口语表现力。小组活动输出形式根据每次小组任务的不同,输出形式可以以个人为单位、以两人为单位或者以整个小组为输出单位,可采用个人报道,两人会话或者小组话剧的形式,借助视频,音频,微电影等多媒体表现手段。小组口语输出评价标准小组成员分配一旦划定,每次口语输出的任务都决定整个小组的得分。单人输出时由现场抽签决定,所以要求小组内部每一位学生都要认真准备,并且给自己的小组成员充分的指导和鼓励。每次任务完成可以选取部分小组,其他未进行课堂展示的小组需要提交作业。每次完成口语输出任务,小组可以获得一定的积分,一个学期结束后,小组积分高的前几组可以获得免口语考试或者加分的奖励。

3.运用已知教学材料,增加适合口语输出活动的有效输入,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根据笔者调查,大学英语大班教学课时有限,任课教师不愿意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另外选取其他的教材,“就地取材,在综合教程中挖掘实用的口语输出题目”成为课堂口语教学材料选择的合理方式。笔者以外研社《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4》一个单元为例,提出以下有效教学信息输入及实用性输出的口语练习题目:

单元题目单元主题教师有效输入信息学生实用性口语输出题目Unit1Ninetofive讲述大四毕业生如何面临毕业选择,比如找工作,做兼职等问题。教师在可以穿插英语面试自我介绍,回答问题,寻找英语类兼职,撰写简历等信息。 为自己制作一份英文的电子简历(单人作业)也可以要求学生制作video短片用英文介绍自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面试,为学生提供面试单位信息,招聘要求等。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制定面试内容。也可以两个小组交叉进行,一个小组担任面试官,另一个小组同学为应聘人员。

大学英语大班口语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输出驱动假设”为口语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尝试。笔者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探寻有效的教学模式,形成教学循环:“输入有效学习材料”→“布置输出型口语任务”→“个人为单位准备”→“小组为单位合作实践”→“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输出口语活动”→“通过输出检查口语输入的正确性及有效性”。通过有效、持续的教学循环实现口语输出能力的培养,为大学生口语表达的改进和提升提供一个新的模式和道路。

本论文为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以输出为驱动的大学英语口语能力培养实践研究”(编号13CWJJ3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Swain.M.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125-144.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S].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3]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J].外语界,2013(6):14-22.

[4]卢仁顺. “输出假设”研究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4):34-37.

[5]冯展极.试论大班额英语课堂教学管理技巧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7):20-24.

责任编辑:魏明程

G46

:A

:167-6531(2015)22-0047-04

韩冰/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山东济南250014)。

猜你喜欢
学期口语驱动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酒中的口语诗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口语对对碰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