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2015-03-19 11:29李普芬
河南医学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心理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李普芬

(原阳县人民医院儿科 河南新乡 453500)

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李普芬

(原阳县人民医院儿科河南新乡4535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原阳县人民医院儿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门诊及住院收治的865例需进行静脉输液的学龄前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451例)和对照组(414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及依从性。结果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49. 03%,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2. 93%;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对照组患儿236例依从性好(57. 00%) ;观察组患儿352例依从性好(78. 05%)。观察组患儿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患儿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学龄前儿童;学龄前儿童;应用效果

临床中常用的药物治疗方式之一是静脉输液,作用效果显著且快速,对于学龄前儿童也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对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学龄前儿童心理发育尚未成熟,耐受力较低,反应性较强[1],对自身情感控制也较弱,恐惧有创性护理操作,不能配合输液治疗,增加诊疗过程中的难度,若操作不当,静脉穿刺输液成功率将明显下降。本文通过对414例患儿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原阳县人民医院儿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门诊及住院收治的865例需进行静脉输液的学龄前儿童,年龄3~6岁,穿刺部位均为手背静脉。随机分为观察组(451例)和对照组(414例)。观察组男235例,女216例;平均年龄为(4. 62±1. 04)岁。对照组男213例,女201例;平均年龄为(4. 58±1. 01)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所有穿刺过程均指定具有多年经验且穿刺技术较熟练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营造舒适环境保证输液室光线明亮,通风良好,为患儿创造一个舒适轻松的环境。

1.2.2消除不良情绪患儿对穿刺输液会出现紧张、恐惧等抵触情绪,不易配合。输液前应热情接待患儿及其家长,称呼患儿名字应亲切,可抚摸其头部或者手部,逐渐消除其不良情绪,拉近距离。

1.2.3解释输液目的用适宜儿童心理的语言向患儿解释输液的目的,耐心做通思想工作,消除恐惧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1.2.4鼓励和表扬对患儿的积极配合给予鼓励和表扬,提高依从性。穿刺动作轻柔,可以在穿刺的同时和患儿交流,分散其注意力,并不断给予鼓励,对患儿的配合行为积极认可,让患儿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和自我肯定,使其配合完成穿刺。

1.2.5加强巡视患儿活泼好动,输液中常会出现针头脱出、液体外流等情况,应加强巡视力度,并嘱患儿保持安静,提醒家长注意穿刺部位固定是否良好。如发现问题,及时对症处理。

1.2.6重视家长心理护理儿童患病,其父母易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描述病情易严重化,并对治疗及护理要求较高。家长心理状况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及护理过程。应重视对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注意语言得体、态度诚恳、动作熟练,同时做好解释工作,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告知患儿家长,使家长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儿静脉穿刺一次成功例数以及依从性情况。依从性判定依据:患儿未出现哭闹或者抗拒,能主动配合,或者有哭声,但在穿刺过程中肢体无大幅动作即视为依从性好;患儿出现哭闹,穿刺过程中肢体动作幅度较大,需要他人协助才能完成穿刺。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 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一次穿刺成功率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203例,一次穿刺成功率为49. 03%;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374例,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2. 93%。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1. 646,P<0. 05)。

2.2依从性对照组患儿236例依从性好,占57. 00% ;观察组患儿352例依从性好,占78. 05%。观察组患儿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43. 913,P<0. 05)。

3 讨论

学龄前儿童心理发育还未成熟,具有一定的心理特点,可通过利用自己的感官或经历去尝试探索研究周围的环境等事物,并设想能够像成人一样参加活动等,具有一定的评价和思维能力,如果成人批评不当,会产生疑问或不信任感,甚至引起反感。有研究提示,对学龄前儿童采取心理护理干预不仅能明显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还能提高患儿的依从性,配合治疗,另外也可以使静脉输液患儿的疼痛感降低,并减轻患儿的焦虑、恐惧、抑郁等反应[2]。还有研究同样显示,给予静脉输液患儿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肯定,能够使患儿在治疗时保持最佳心理状态,从而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且患儿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这提示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若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患儿的焦虑、抑郁、恐惧、冲动等反应,提高了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和一次静脉穿刺的成功率。这与学龄前儿童心理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有关。让患儿感受到善意和爱,消除其敌对情绪,增加其安全感,从而配合治疗,增加依从性[4]。一次静脉穿刺成功能降低患儿疼痛感,增加其再次输液治疗的配合程度,缓解其恐惧、紧张等情绪[5]。综上所述,对学龄前儿童采取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患儿的心理状态,促使其配合静脉输液治疗,提高依从性和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吴爱靖,孙国燕.住院儿童恐惧反应的心理护理[J].齐鲁医学杂志,2004,19(6) : 547.

[2]Jadad A R,Moore R A,Carroll D,et al.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report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is blinding necessary?[J].Control Clin Trials,1996,17(1) : 1-12.

[3]赫玲梅.护理干预对学龄前患儿静脉输液依从性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5) : 405-406.

[4]周萍.护理干预对儿童静脉输液心理反应的影响的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9) : 300.

[5]郑文静,欧梅娇,许梅.护理干预对学龄前患儿接受静脉输液的影响[J].上海护理,2005,5(3) : 10-11.

(收稿日期:2014-08-20)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5.02.106

【中图分类号】R 473.72

猜你喜欢
学龄前儿童心理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学龄前儿童家具设计与应用研究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研究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学龄前儿童肥胖的综合干预研究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学龄前儿童第一恒磨牙应用窝沟封闭剂预防窝沟龋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