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袁英
摘 要: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身上存在8项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认识自然的智能。“多元智能”为小班化教育实验中逐步深入开展,形成特色课程提供了理论基础,使小班化教育特色课程更具选择性、调试性、持续性,为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成为现实。
关键词:多元智能;小班化;特色课程
一、多元智能视角下小班化教育拓展型课程内涵
朱永新在《我的教育理想中》提出:“我心中的理想学校应该有一个面向所有学生的课程体系。学生有差异,课程就应该有选择。而让所有的学生学习规定的课程,这在相当程度上剥夺了学生的选择权,剥夺了学生各方面的兴趣与发展机会。”从狭义上讲,作为把握时代命脉、具有前瞻性、方向性并极具现代化气息的小班化教育,除了硬件具有现代化外,更核心的内容是:学校为学生设置挖掘适合每个学生的具有“选择性”的课程体系,创造更多学习体验的机会,使他们能找到自身的优势智能,并带动其他智能的发展。
二、多元智能视角下小班化拓展型课程的建立
1.拓展型课程设置原则
(1)拓展型课程的实践性与智力的情景性相统一原则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在特殊的情景下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具体的情景。我们的拓展型课程突破了原有的“说教”体系,将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统一在一定的智能情景当中。
(2)拓展型课程的多样化与智能的差异性原则
每个人的智能是有差异的,设置多样化课程内容,强调学生学习与生活及社会发展的联系,加强智能系统的开放性、智能形成过程的开放性、知识来源的开放性。
(3)拓展型课程的综合化与智能的多元化原则
所谓特色课程的综合,就是指打破原有独立的学科或知识体系,建立并支持整体性的,整合的跨学科的课程。智能的多元化为课程综合化提供了有利支撑,将以往孤立学科整合起来,深化学科课程,拓展课程范围,补充趣味性,探索性和实践内容,使学生各方面智能潜力都得到开发。
(4)拓展型课程的个性化与智能的最近发展区原则
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为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我们首先基于学生个体已有的智能,把握好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和生长点,把这些因素纳入到拓展型课程中。
2.拓展型课程组织结构
我校小班化教育实验课程设置以国家设置三级制课程为基础,同时借鉴国内多年实践小班化教育实践经验,根据自身特点整体设置了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三级课程体系。
拓展型课程由限定拓展课程和自主拓展课程两部分组成。限定拓展课程主要由综合实践学习领域的学校文化活动与班团队活动、自我服务与公益劳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各类活动,以及国家规定的各类专题教育组成,是全体学生限定选择修习的课程。自主拓展课程主要由基础型课程延伸的学科课程内容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其他学习活动组成,是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
3.小班拓展课程选择与大班额教育之区别
首先从课程内容的选择来看,小班化教育课程选择具有开放性,而大班额教育课程选择具有局限性特点。
其次从课程文化的形成上看,一个学校的课程文化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校本课程是否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差异性特点和多样化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权力,从而有利于学生个性得到更充分和更主动的发展,进而形成有别于大班以社团活动(或兴趣活动)作为学生选修课程发展学生单一特长的形式。
最后从课程参与度来看,小班化教育拓展型课程以课程化方式进行管理,选择具有渐进性,而大班额教育校本课程基本以社团为活动形式,具有活动表面化倾向。
近三年的小班化教育实验,我校立足“多元智能”,对小班化自主拓展课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下面从拓展课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方面谈一谈具体做法。
三、拓展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1.组织
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为了体现小班教育“全纳性”原则,充分关注个体,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的平台,我们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基础性课程)的同时,利用地方和校本课程时间,开设了“未来探索、纸艺DIY、低碳巧巧手”等探究性课程(特色课程)和三峡民俗、趣说字词句等10多门拓展性课程(选修)。每个学期开学初,学校根据教师自身特长,拟定设计若干课程让学生去自由选择;同时,也根据学生的成长需要,从多元智能开发的角度,进行问卷调查家长、学生、教师,经过调查筛选出多种课程,经教师根据自身智能特点写出课程申报计划,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审核可行性,课程处将核准内容设置成多元智能拓展型课程群。这样,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智能强项、个性发展需求跨班选修学习。
2.实施
设计拓展课程的同时,我校做到了课程内容多元化、课程实施开放性的特点。从内容上既有学科性的活动课程,也有以发展智能为活动形式的活动课程。如下表:
在实施过程中,首先做到教师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即充分挖掘教师资源,结合教师自身智能强项进行选择开设课程,如蔡老师是我校为数不多研究生学历一线教师,她利用汉语言专业优势开设《趣说字词句》课程,用自身优势引导喜爱探究传统文化的学生。
其次,外聘专业人员执教特色课程。如“鼓号声声”“红舞鞋”及“纸艺DTY”课程,这些课程专业性强,我们外聘了专业教师执教,吸纳他们融入学校校园生活,例如“纸艺DIY”课程,执教老师结合多元智能理论,利用语言智能让学生从词汇感受鲜活的意境,这种教学方式刺激了学生想象力,让一幅幅作品成为一个个小故事。
最后,根据学校拓展课程的发展情况,课程会出现增设或暂时取缔课程的情况。例如202班梁某的妈妈,在参与了我校2013年春季拓展型课程成果展示活动后,提出主持人或主播是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角色,如果在拓展课程群中增加小主持人课程或主播课程,将为那些喜欢主持或主播的孩子提供选择的机会。学校课程委员会根据调查学生需求,经过评估,决定增设这门课程。
3.评价
在拓展型课程评价中,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体现了综合性、开放性和多元化特点,即从多角度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进行多样性评价。一是过程性观察记录。即任课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及时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做到语言激励,行动指导。二是作品评价。每周拓展型课程实施结束时,要求学生尽可能地完成一件作品,执教教师对其作品给予评价,并做好记录。三是总结性评价,学期结束,学校根据教师评、家长评、学生自评,三方评定的综合评价单进行定性评价,并作为课程调适的重要依据之一。
4.成效
成效之一:拓展型课程已融入师生及家长的学习生活,成为师生尝新、创新的窗口。在多元智能指导下,家长及社会力量已经成为拓展型课程开发的参与者、引导者、评价者。例如结合西方圣诞节,我们以学校拓展型课程Big big world及《小小外交官》课程设计的共同元素“圣诞节的认识”一课为学生体验内容,请来外国友人扮演圣诞老人,让学生深刻感受中西方礼仪之不同。
成效之二:综合性的拓展课程,有效地给每一个孩子搭建了享受成功的快乐舞台。学校每学年固定举行一次拓展型课程成果展示活动,除保留传统的布置展台、展架呈现成果以外,各个课程班还通过情景设置,利用多种形式渗透多元智能元素,在舞台上展演。例如纸艺DIY课程展示成果时,25名课程班学生将近70件作品运用时装秀、舞蹈表演一一展示出来,这种形式让孩子们的童真在舞台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成效之三:通过拓展型课程的学习,有效促进基础型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自觉地综合利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解决问题。例如在古诗教学中,学生很容易利用多元智能从不同角度去体验古诗的意境,语言逻辑能力强的学生可以用现代白话文去描述诗中意境;而音乐智能强的学生可以利用与之相适应的音乐形式去感受古诗意境;而空间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利用绘画的形式画出古诗意境,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在“多元智能”指导下,我们探索拓展型课程已经步入良性轨道,在探究过程中,我校将树立正确的多元智能观,重视和吸收已有经验,努力从中挖掘规律性的东西,不断优化课程,提升办学特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誗编辑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