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生数学语言能力培养初探

2015-03-17 03:48福州市聋哑学校郄卫萍
海峡科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聋校手语聋生

福州市聋哑学校 郄卫萍

1 研究背景

我国全日制聋校的培养目的施行要点之一,是要注重聋生的听觉语言,形成和发展他们的语言文字能力。聋校数学课不仅要发展聋生的一般性语言,更要提高其数学语言能力。数学语言是用以抒发数学实质的由文字、图表和符号形成的语言,它既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载体。数学语言作为数学思维和数学知识的载体,其发展直接影响着数学思维水准的提升。数学语言能力是学习数学本领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聋生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的首要条件。然而,尽管广大聋教育工作者和聋生为此付出了许多努力,但收效甚微,大多聋生使用语言的能力始终得不到根本提高。

2 聋生学习数学语言能力的问题

聋生害怕学习数学,是因为数学能力和数学语言能力不高,由于听力存在障碍,聋生接受信息渠道有限,对他们而言,语言学习是一个难题。而数学语言又具有高度抽象的特征,比自然语言更难以了解操作; 另一方面,在数学课堂中一般更注重培养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的教师,忽视了数学语言的重要性,不重视数学语言。虽然,有一些教师注意到了数学语言的重要性, 但也只是停留在帮助聋生理解语义的层面。聋校数学教师对数学语言教学的忽略,聋生数学语言训练的不足,导致聋生不能准确地理解掌握数学语言,进而阻碍了聋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在聋校的数学课堂上,普遍存在着如下这些问题:

2.1 师生沟通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

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尴尬的情况:辅导某个学习程度较弱的聋生时,笔者费尽心思、声情并茂地向该生表达,可他总是两眼发愣地盯着笔者,不理解笔者的意思。实在没办法,笔者叫来一个程度较好的聋生帮笔者转述,谁知他竟然就看懂了。在以后的数学课堂上,笔者经常运用这样的方法,以强帮弱, 效果颇好。 我慢慢懂得了我和聋生沟通的问题所在,聋生之间沟通用的是自然手语,笔者所用的手语与他们的自然手语存在很大的差别。正因为这种差别,老师和聋生在数学教学中才会存在沟通障碍,阻碍了聋生学习数学语言。

2.2 手语表达数学语言的局限性

不管是最根本的数的运算、正反比例的判断,还是简单的分数认识、复杂的函数意义的理解,数学语言无不贯串着抽象性,但手语是一个非常生动具体的语言,二者之间存在一些冲突。 这种冲突,导致手语不能准确地表示数学语言,精确的数学语言严重弱化,甚至导致信息丢失,甚至遗失。 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只能自我创造数学语言的手势语,可是手势语尚未得到普遍认可,在使用过程中, 影响了数学语言表述的准确性。

2.3 不良的阅读习惯

大量的阅读是提高聋生书面语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大部分聋生对看书不感兴趣,尤其是数学书。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他们只是粗略看了一下题目,甚至不理解题目的要求,经常答非所问。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数学语言高度抽象,不易理解;另一方面是聋生汉语书面语信息量有限,理解能力不足,不能帮助他们正确理解数学教材中的文字。

3 培养聋生数学语言能力的方法

如果说数学学习是一座塔,那么数学语言就是这座塔的“地基”,只有掌握了数学语言,数学学习才有可能进步。因此,数学教师一定要重视聋生的语言训练,让聋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进而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注重语言的培养训练,使聋生能从平凡的语言中捕获讯息,将普通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精确表达。重视聋生语言表达,才能发现聋生的思维方式,才有利于教师及时纠正聋生思维过程的错误,促使聋生的思维更加精确、合理。

3.1 培养聋生用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思考过程

一般情况下,在聋校数学教学中,教师更重视书面语言的表达,而口头语言的表达往往被忽视,缺乏训练。 所以对聋生而言,能清楚表述一个问题,有利于增强运用知识能力,提高数学思维水平。如在学习“学校养了15只白兔,8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这道应用题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1)弄清题意,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白兔有几只? 黑兔有几只?哪种兔子多? 然后操作放置辅助教学,给学生的印象——第一行放置 15白只兔子,第二行摆 8黑兔; (2)语言表述。 引导聋生说出白兔多,黑兔少,白兔可以分成两部分,即第一部分8只,数量和黑兔一样多,第二部分是白兔比黑兔多出来的7只;(3)概括关系。引导聋生边操作边用语言表述,概括出数量关系。 然后再让聋生通过语言表述说说,“15-8 = 7”中的“15”和“8”各代表了什么?教师让聋生回答后给予肯定,并让孩子互相说说。 经过师生间的多项活动,让聋生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能够有层次地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理解了应用题各数量之间的关系,培养了聋生说理的能力, 促进了聋生思维和语言的发展。

3.2 加强聋生数学语言训练,提高应用题解题能力

训练提高解答应用题能力的培养,根据老师的提示,聋生通过现有的知识,一步一步地推新,更新,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如:聋校教材第六册中有这么一道题:“百货商店原来有 246条毛巾,又运进350条,卖出478条,还剩多少条? ”在讲解这道应用题之前,教师先出示一道相关的简单应用题,提示聋生,让聋生明白,要求还剩下多少条毛巾,先要求出商店里一共有多少条毛巾, 这是本道应用题的第一步,同时也是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启发聋生的思维,让聋生用数学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从而引导聋生顺利列出算式并解答。

让聋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题思路,提高数学语言能力,有利于聋生分析数量关系,提高聋生寻求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缩短他们的具体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时间,他们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发展,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3.3 锻炼聋生从口语、书面语向数学语言转化

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必须附有交流过程,如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课堂上的彼此交流对数学学习是举足重的,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运用指语、手势语和书面语帮助聋生树立正确的概念,拓展和加深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在数学课堂交流经验,让聋生在自然语言和数学方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推导了别人的想法, 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表示数学思想,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数学语言。

为此教师除了将教材中的叙述性语言、数学术语、指语、手势语准备好,以便在教学中传授给学生,认真指导聋生读好书(包括应用题),逐步培养聋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聋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发展聋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一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饲养组养了12只小鸡,3只小鸭。 小鸡的只数是小鸭的几倍?”通过分析题意,引导聋生找出问题并说出来:小鸡是12只,小鸭是3只。 问题就变成“12是3的几倍?”笔者开始让聋生模仿练习,然后逐渐让聋生用自己的语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和应用题的分析能力。

3.4 训练聋生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

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让聋生自己先认真观察,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例如,在聋校第十五册教材中,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教师先让聋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比较观察圆柱和圆锥的底面和高, 从中引导聋生说出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的特点,然后进一步动手操作,让聋生在圆锥体积容器里倒满红水,再倒入圆柱容器里。 引导聋生观察圆柱里的水面后,教师提问:现在圆柱里的水大约占圆柱高的几分之几? 接着,让聋生照样子用圆锥容器盛红水往圆柱容器里倒,圆柱容器里的水正好倒满。 这时,教师适时给聋生表扬,鼓励聋生说说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最后,让聋生说出“圆锥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的论断。

总之,思维是语言的实质,而语言是思维的外表。如果说数学是一棵参天大树,数学语言是数学树的经络。 聋生在学习和发展自身数学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在提升自身的数学认知,搭建一座与数学间情感桥梁。随着聋校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数学情愫的纽带连接、沟通就在教材、聋生和教师之间。

[1] 周志英. 提高聋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实施策略[J]. 现代特殊教育, 2011(10):18-20.

[2] 王琦. 培养和发展聋生的数学语言能力[J]. 现代特殊教育, 2009(2):21-23.

[3] 杨东风. 关于聋生数学语言能力培养的思索[J].内蒙古教育, 2012(2):62-63.

[4] 张宁生.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 北京: 华夏出版社,1995.

[5]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聋童教育学[M]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猜你喜欢
聋校手语聋生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自然手语在聋人大学生手语中的使用调查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科学认识中国手语,努力提高应用水平
聋校语言教学中的
在数学课堂中对聋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立足聋校语文课堂,探寻高效教学之路
奇怪的手语图
电子白板让聋校英语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