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中国手语,努力提高应用水平

2016-12-14 03:49赵晓驰
现代特殊教育 2016年21期
关键词:聋人聋校手语

●赵晓驰

科学认识中国手语,努力提高应用水平

●赵晓驰

对中国手语的一些不当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手语的学习和应用,需要加以辨析。“中国手语”是与“美国手语”“法国手语”等相对举的一个概念,尽管受到汉语影响,但并不妨碍中国手语作为一种独立语言的性质与地位。积极开展针对聋人的手语科普工作,有利于聋人了解、接纳、推广和研究自己的语言。聋校听人教师提高手语水平的关键在于需要认识到学习手语相当于学习一门外语,聋人永远是我们最好的手语老师。

中国手语;认识辨析;手语运用

一、科学认识“中国手语”

常听不少聋校校长和教师讲,“手语分为中国手语和地方手语”或“手语分为中国手语和自然手语”,许多特教专业甚至手语专业的大学生在毕业论文里也使用这样的表述。这种表述不严谨、不科学,应予澄清。

目前,对“中国手语”的认识,至少有以下几种。第一,泛指中国聋人使用的手语,包括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聋人和港澳台地区聋人使用的手语,包括中国聋人手语的各种变体。我国藏族手语和港澳台地区手语与大陆汉语地区手语(即下述第二种狭义理解上的“中国手语”)的关系比较复杂,需要专题讨论。这些地区的手语是同一种手语的不同方言变体还是不同的手语语种,这不仅是语言问题,也涉及政治和历史等问题,应多方面综合考虑。比如,杨军辉等人认为香港手语、藏族手语都是不同的手语语种[1]。西藏地区聋人使用的藏族手语,受主流语言的影响极小,保持了较强的形象性与原生态面貌,与汉语地区手语互懂性差,我们也赞同藏族手语是不同的手语语种[2]。而香港手语与大陆汉语地区的手语具有较大的同源关系,互懂性很强,或可再加讨论。台湾手语受日本手语影响较大,或许也应看做另一手语语种。所以,基于地域范围理解的“中国手语”,则有可能包含一些不同的手语语种,这是广义的“中国手语”。第二,指中国大陆除藏族手语以外、主要通行于汉语地区及其他少数民族语言地区的手语。吴玲提出“汉语手语”一词,认为“‘汉语手语’是指汉民族聋人使用的手语”[3],这个表述尽管不太准确(因为“汉语手语”其使用者身份不一定仅限于汉民族聋人),但所指一样。这个意义上的“中国手语”大致是与“汉语”相当的一个概念,就好比大家理解的中国话一般指的是汉语一样,这是狭义的“中国手语”。第三,指《中国手语》这本手语词汇工具书。第四,指“手势汉语”,即按照汉语语序、语法打出来的、根据《中国手语》的词汇标准对译成的手语。这是我国曾经推广的通用手语,也是聋校教师普遍使用的教学手语,还是大多数电视手语新闻采用的手语。

名不正则言不顺,为避免混淆,我们建议最好以上述第一个意义来理解“中国手语”,即“中国手语”是与美国手语、英国手语、印度手语等相对举的一个概念。照此理解,则“中国手语”与“地方手语”就不应该是同一个逻辑上的东西,与“自然手语”也不是同一个逻辑层面上的东西。“地方手语”应该与“通用手语”或者说“标准手语”相对举,大致相当于汉语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国家通用手语研究课题组已将最新成果更名为《国家通用手语词汇》(试用本),这对澄清认识有积极作用。再说“自然手语”,这个概念应与“手势汉语”相对举。通常情况下,如不加特别说明,“手语”就应该指“自然手语”。杨军辉对“手语”一词的定义较为允当:“人们在聋人环境中使用手的手形、移动、位置、手掌朝向,配合面部表情和身体姿态(有时也配合口型),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来表达特定意思的交际工具。”这个定义指出了手语的五要素、手语使用的典型环境、手语的主要功能,还指出了手语具有不同于汉语的语法,所以是比较全面准确的。“手势汉语”是按照汉语的语序和语法打出来的、仅将汉语词汇一一对译成相应手势动作的手语。这个概念,以“手势”修饰、限定“汉语”,可见手势汉语本质上应该看作汉语,只不过是用手势动作表达出来的汉语。

还需补充一点,对同一个概念不同的人常有不同的界定。过去我国缺少真正语言学意义上的手语研究,发表的一些研究观点或结论以今天的角度来看未免过时甚至错误,如认为手语“颠三倒四,没有语法”“手语语序混乱”,这样的观点显然不对。不能认为印成铅字的东西就是权威。如果只拿汉语作为衡量标准,那么也可以说英语、法语“颠三倒四,成分残缺”,显然不能这样。再如,聋人按照“我衣服买”这样的顺序表达汉语“我买衣服”这个意思,如果知道韩语、日语等语言的基本语序也是主宾谓而不是汉语的主谓宾时,就不会觉得中国手语语法“颠三倒四”了。总之,如果跳出汉语思维,把视野扩大到世界上其他更多的语言,就会发现手语与世界上很多有声语言一样具有不少相通的表达特点,而非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特别和奇怪。

二、准确理解中国手语与汉语的关系

很多人对中国手语(下面径称“手语”)与汉语的关系认识不清,或以为“相辅相成”,或认为“手语依附于汉语”“手语是对汉语的翻译”。

厘清中国手语与汉语的关系,首先得了解语言的接触与影响问题。两种不同的语言互相接触时,处于强势地位的语言常常对处于弱势地位的语言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比如,汉语的“咖啡”“沙发”等词来自英语;再如,我国周边一些国家的语言以前没有声调,现在受汉语影响有了声调。同理,手语在与汉语的接触中,也受汉语很大的影响,词汇的影响最为明显,如有的词汇借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汉字的手势。再如,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有的聋人会“画蛇添足”,在原有手势上加用指语和字形手势,硬凑成两个手势,如在“南京”手势后又加上指语“J”。语法方面受汉语的影响也很大,如受过良好汉语教育的聋人大学生,其手语语序越来越接近汉语。另外,手语受汉语影响的程度也不相同。在最地道的自然手语与最标准的手势汉语之间,常存在既有自然手语特点、又有汉语特点的手语,这就是手语汉语的“混合语”。这个混合语往往是一个“连续统”,学习过汉语的聋人以及懂自然手语的听人,其使用的手语往往处于这个连续统中的某一个点,其间没有截然分明的界限。这也是语言接触的常见结果。

简言之,中国手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受到汉语影响,这种影响是语言接触的正常结果,并不妨碍中国手语作为一种独立语言的性质与地位。就好比英语词汇百分之八十都来自法语,但英语和法语各是一种独立的语言。

三、积极开展针对聋人的手语科普工作

给聋人大学生上《大学语文》的第一节课,我都会问学生:“你们是聋人,每天都离不开手语。那么,你们认为手语是不是一门语言?”约百分之九十的聋生都摇头,只有百分之十的会点头。再继续追问为什么说手语是或者不是一门语言时,学生几乎都回答不出来,只说是“猜的”。当问及使用手语的感受时,不少学生说,手语让自己自卑和丢脸。这种现象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很多聋生家长和聋校教师没有积极地向聋生介绍和宣传手语,有的家庭甚至限制或禁止聋童使用手语。对此,我会给学生宣讲手语语言知识,介绍手语为何是一门语言、手语与世界上其他语言一样具有平等的语言学地位、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手语并研究手语、美国高校学生选修外语的人数中选修美国手语的高居第四位。继而再讲自然手语与手势汉语的区别,以及这两种手语形式对聋人日常交流和汉语学习的不同作用,最后再讲手语对聋人汉语学习的正负迁移作用。每届学生听完都恍然大悟,之后,就会明显发现学生对手语的认识和使用手语的态度有极大改变,课堂上也能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区别使用手势汉语和自然手语。这一情况在我们对南京各区聋协主席的手语培训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经过培训的聋协主席都认为对手语的专业认识能让自己更大方、更自信地使用手语、推广手语。所以,我们认为很有必要让聋人认识自己的语言、接纳自己的语言,还要鼓励聋人积极推广和研究自己的语言。

四、努力提高聋校听人教师的手语水平

许多聋校教师工作二三十年,还看不懂聋生尤其是成年聋人的手语。为何?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因为他们没把手语当作一门真正的语言去学习,没有意识到学习手语相当于学习一门外语。试想,人们是怀着怎样一颗虔诚、用功的心去学习英语的,又投入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如果能把学英语的劲头用到学手语上,何愁学不好手语?更何况聋校教师学手语有比学英语好得多的语言环境。就汉语而言,我们是聋生的老师;就手语而言,聋生永远是我们的老师!

很多健听人认为看不懂聋人手语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各地聋人手语手势不一致,二是聋人手语打法经常在变,三是聋人手语打得太快,看不过来。针对这三个“原因”,我们做以下解释:第一,需要知道方言是语言的自然存在,聋人在日常交流中使用地方手语无可厚非。龚群虎也指出,在现实生活中完全按照《中国手语》打手语的聋人并不存在[4]。据我们的观察和研究,随着聋人交往的日益频繁,聋人手语有趋向一致的可能。比如全国各地“没有”一词的手势多达一二十种,而越来越多的聋人喜欢用“零”的手势来表达“没有”。所以,听人多花点功夫了解一个词三五种较为通行的打法并不难。第二,聋人手语在不断变化,这是极为正常的事情。语言总是变动不居的,如新词新义的产生(如“房奴、萌”),旧的概念变为新的说法(如“足”变为“脚”),等等。语言总在求新求异,手语也不例外。以前聋人打“高铁”按汉语打“高”再打“火车”,现在聋人打“狼”的手势,因为这个手势与高铁火车头的样子很像。不同的是,在一定时期内,汉语名称和概念之间的关系比较稳固,不会一种东西今天叫这个明天又叫那个。而手语是视觉性语言,很多手势是模仿物体外形特征,同一种事物,样子改变了,手语名称往往也随之改变。例如,过去的手机是按键的,所以手势是左手伸出拇指,其余四指弯曲,右手食指在左手手心处点几下;而现在的手机多是滑屏的,所以手势换成右手食指在左手手心处滑动。也就是说,手语名称常随事物外形特征的改变而改变。第三,认为聋人手语打得太快看不过来,根源还是听人对手语不够熟练。试想听人听汉语,语速几乎不太影响其理解效果。

无论聋校教师、聋人工作者还是业余爱好者,都有很多途径提高自己的手语能力。近年出版了一些手语教材,如吴玲的《中国聋人手语500例》,郑璇主编的《手语基础教程》,史玉凤、韩梅的《手语基础》,沈玉林的《中国手语实用会话》,杨军辉、吴安安的《中国手语入门》,中国聋人协会和辽宁省聋人协会的《手语你我他》,以及一些音像制品。多看、多练、多与聋人交流就一定能提高手语能力。另外,手语语言学的本体研究正蓬勃开展,但手语教学研究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聋人教师与听人教师的手语教学不同,专业课和公选课的手语教学不同,初级、中级和高级各层次的手语教学也不同,这些都值得研究。手语教材、手语教师、手语教法、手语考评也都应纳入研究范围。

[1]吴铃.汉语手语语法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5,(8).

[2]杨军辉,吴安安.中国手语入门[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4.

[3]赵晓驰.藏族手语初探二三题——兼谈我国少数民族手语工作[J].西藏研究,2014,(4).

[4]龚群虎.聋教育中手语和汉语问题的语言学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9,(3).

(作者单位: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210038)

我喜欢吃面

G760

猜你喜欢
聋人聋校手语
中日聋人大学生体育参与比较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
聋人文化身份认同的类型及影响因素刍议
自然手语在聋人大学生手语中的使用调查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
无声的世界里,怎样唱一首歌?
探析聋人就业问题及对策
美国聋人文化略观
立足聋校语文课堂,探寻高效教学之路
奇怪的手语图
发挥交互电子白板优势 打造聋校语文高效课堂
电子白板让聋校英语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