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幸福教育探究

2015-03-17 09:43琪,魏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人生目标幸福观心理品质

王 琪,魏 然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郑州 450046)

大学生幸福教育探究

王琪,魏然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郑州450046)

幸福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生活追求的主旋律。即将走入社会、踏入工作岗位的大学生也充满着对美好生活、幸福人生的期盼与渴望。本文在厘清幸福的概念、幸福与教育关系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幸福教育的基本内涵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简单阐述。

大学生;幸福观;幸福教育;探究

幸福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生活追求的主旋律。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精神生活的质量、幸福与否,既关系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又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对大学生进行幸福教育不仅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因此,开展幸福教育,成就大学生的幸福人生,是意义深远、刻不容缓的事情。

一、幸福与教育

1.幸福的定义。

幸福是什么?千百年来,人类从来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变迁,幸福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不同时代、文化背景、生活境遇的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千差万别。从伦理学的角度定义:幸福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因为感受或者意识到原定的目标和理想实现或接近,内心所产生的一种满足状态。从心理学的角度定义:幸福是人的需要和欲望得到满足后所产生的愉悦体验。从教育学的角度定义:幸福是个体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幸福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层次,是人类永恒追求的目标和最高境界,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内在动力。

2.幸福与教育。

幸福教育有两层含义并相互关联。一是幸福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教育来实现,幸福观念、幸福感以及捕捉幸福的能力要通过教育来进行;二是教育要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要培养学生构建幸福生活的能力。要理解幸福教育基本内涵,就有必要探讨幸福与教育的关系。

幸福作为一种能力,需要教育。教育是帮助人们获得幸福、荡涤灵魂的伟大工程,正是因为接受教育,人们才能有知识的获得,才能有完善人格的塑造,才能有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才能有精神世界的富有,才能够感知幸福、追求幸福、创造幸福,最终获得幸福。教育伴随着学生成长,学生在教育中获得正确的幸福观,获得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幸福的能力;教育也是学生创造幸福、体验幸福的实践过程。教育承担着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重任,人类幸福生活的创造离不开教育。因而,学生要获得幸福需要教育。

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幸福。苏联伟大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1]教育必须要关心学生的存在、关注学生生活的意义、关怀学生生命价值。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评判一个人,人们早已不再以个人知识储备的多寡而以综合素质的高低来衡量。然而,现实的教育仍然是素质教育掩盖下的应试教育。从学校教育来看,分数高于一切,分数高低成为评价学生成绩优劣的标准;从家庭教育来看,成绩的好坏成为学生感受家庭幸福与否的唯一方式;从社会教育来看,金钱成为衡量学生价值的标尺。教育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升学、就业等,而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当然,学生的幸福也在这种教育模式中渐渐地迷失了。

教育不应只把目标定在学生知识的获得上面,如果目标只是放在学生的知识获得和升学率上,就失去教育本真的意义,易让学生形成扭曲的幸福观,妨碍学生幸福生活的获得。马卡连柯曾指出:“我们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培养能够最有效地参加国家建设的那种具有创造性的公民,我们还要把我们所教育的人变成幸福的人。”[2]教育从目标上要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这不仅能够激励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热忱,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对生活意义、生命价值的理解,从而找准生活的航标在生命的长河中扬帆远航。教育从价值上要体现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实现自我价值、感受幸福并积极建构幸福生活能力的人。就教育本身而言,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只有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提高获得幸福能力,教育才是有意义的。

二、大学生幸福教育的内涵

幸福是需要和愿望得以实现后的一种主观体验,也是追求理想愿望实现的一种状态,极具诱惑。追求幸福是人生的期盼,获得幸福是人生的目的。所谓幸福教育,就是以人的幸福情感为目的的教育,它要培养能够创造幸福、享用幸福的人。[3]基于此,高等教育肩负的神圣职责和使命不仅包括传授知识,为社会培养人才并服务社会,而且包括对大学生构建幸福生活所需的观念、品质和能力进行培养。

1.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幸福观是幸福教育的起点。幸福观是人们对“什么是幸福”的观念、看法、标准。它产生于一定的文化中,却以一种主观的形态起作用,它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在对待幸福问题上的表现。[4]幸福观作为评价幸福的一种观念形态,具有稳定、系统的价值体系特点,与人的世界观、人生观联系密切,并对人能否有幸福感、获得真正的幸福有导向作用。拥有科学的幸福观是人类获得幸福的源泉。一个人如果有正确的幸福观做指引,即使处境不利,也能坚持不懈地追求幸福,并在平淡无奇或者困难重重的生活中生存并发现快乐。相反,如果一个人没有正确的幸福观,即使生活一帆风顺,也很难从中找寻到快乐、幸福。

幸福是美好大学时代的学生所向往的。何谓幸福?人们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对它的争论。不同社会阶层、文化背景的人对它的解读不同,甚至是不同的人在面对相同的境遇和事件时把它解读为不同的东西:生命垂危时,认为活着就是幸福;穷困潦倒时,认为拥有财富就是幸福;心情沮丧时,认为拥有朋友就是幸福。

一般人通常把幸福等同于明显的、可见的东西,如快乐、财富或声誉。即便是部分为人父母的家长和为人师表的教育工作者,也常常把物质条件的丰裕或者为大学生成才创造的良好条件等同于幸福。然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并没有因此而明显提高。这是因为幸福感源于个人的内心感受和体验,虽然外界的物质条件会对幸福感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绝对不是产生幸福感的源泉。外界条件的改善和提高对人们追求幸福、获得幸福仅仅是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因为有很多人虽然物质极其富有,但是不能感受到物质带来的真正幸福。只有当个体所从事的活动,所创造的价值,所获得的体验与其内在的精神需要相契合、内在的生命潜能得到不断激发、自我潜能不断实现时、个体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和幸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切与个人身心健康成长、潜能得以挖掘并得以实现时的积极感受相符合才是幸福。可见,幸福既不是短暂的快感,也不是物质欲望的享受。

近年来,大学生中滋生出一些与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目标和理念不相协调的幸福观,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并有不断蔓延之势。有一份薪水不薄且体面的工作,有香车代步,有美女厮守,有豪宅居住,生活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是部分学生追求的幸福。他们崇尚“贵族化”“高大上”的生活,吃要高端,用要高档,花天酒地,声色犬马,今朝有酒今朝醉。这些畸形的幸福观像毒品一样侵蚀着大学生的灵魂,给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了消极影响,破坏着大学生感受幸福的能力。不可否认,物质丰厚是人获得幸福的充分条件,但是仅仅停留于物质上享受是残缺的幸福,而非幸福的本质。因为精神无所寄托,人们会觉得空虚、无聊和烦闷。享乐不是幸福的全部,一时感官之快,不当的物欲等都与幸福无关。

因此,指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幸福观对于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也是进行大学生幸福教育的首要工作。

2.帮助大学生构建幸福生活的积极心理品质。

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人们获得幸福、感受幸福的重要素质基础,就像罗素所说:“种种不幸的根源,部分在于社会制度,部分在于个人心理。”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改变外界的客观条件,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心态,以积极乐观、宽容的心态看待周遭,缩短我们与幸福之间的距离。

心理学上给心理品质的定义是指人们在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它包括智力品质、情感品质、性格品质和道德品质。积极心理品质是指个体在先天潜能和环境交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正向心理特质,这些心理特质影响和决定着个体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的积极取向,继而为个体拥有幸福有成的人生奠定基础。[5]

幸福是人的身心健康和谐,人格充盈完满的状态。[6]积极的心理品质减少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为获得幸福生活奠定了基础。大量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为就业的压力、繁重的课业负担、竞争的日益激烈等一系列的负性生活事件的存在,各种消极情绪也接踵而至,比如郁闷、焦虑、压抑、愤怒等,这严重地威胁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可以有效减轻负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大学生感受到因积极心理品质而带来的各种幸福体验。如,积极乐观、豁达宽容、诚恳与善良不仅可以缓解人际冲突,而且有助于建构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大学生在收获社会支持和人际理解中感受幸福;积极进取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崇高的理想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力量,而且有助于成就动机的激发,使大学生在实现自我中体验幸福;广泛的兴趣爱好、较高的审美情趣可以消除身心的疲惫,使大学生在荡涤心灵中感受幸福;良好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把控能力,可以合理地宣泄消极情绪,减轻精神负担。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的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积极心理学强调心理学必须要研究人本身内在的积极力量。研究认为,人本身固有的积极力量对心理疾病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积极心理品质是个体本身具有的内在的积极力量,培养和构建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能有效缓解大学生压力、减少身心健康问题,是大学生幸福感水平和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幸福教育内容的组成部分。可以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增进积极心理体验等多个角度切入进行。

3.提高大学生的幸福能力。

幸福能力是指人们感受幸福、追求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7]大学生具有幸福能力是大学生获得幸福感、获得幸福的重要条件,对大学生幸福能力进行培养也是大学生幸福教育的重要内容。新时期的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幸福能力,不仅要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为获得幸福生活构建知识基础;而且要正确合理地设置人生目标,为追求幸福生活添加动力;更要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以提高自己创造幸福的能力。

首先,要认识到学习的历史使命,为获得幸福生活构建知识基础。古希腊的哲人们认为,知识会使人变得有智慧,而智慧是人的一种幸福所在。苏格拉底也认为,那些有智慧的人正是凭借着知识而成为有智慧的人,进而获得一种内在的幸福。

作为在校的大学生,要深刻地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大学生要想发现幸福、获得幸福必须要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而要拥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就要通过学习这一具有创造性的活动来完成。大学期间,是大学生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大学生要抓住这一大好时机,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努力拼搏,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才能为自己美好的前程、幸福生活奠定基础。知识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是与人们的情感、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知识可以指导人们明辨是非、区分善恶和美丑。现实生活中,理性明智往往能够使人深谋远虑、高瞻远瞩,最终取得成功,收获幸福。

其次,要设置人生目标,为追求幸福生活添加动力。幸福不是奢侈品,需要人的主动追求才能够拥有。作为大学生要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追求幸福。这就要求大学生要设置正确的人生目标。因为目标是一个人未来生活的蓝图,是指引人前进的航灯。就像列夫·托尔斯泰所言,目标是指路明灯,没有目标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失去前进的力量。人们在追求人生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会体验到满足和幸福。如果一个人生活没有目标、人生没有力量,如同行尸走肉,那么满足感和幸福就无从谈起。

同时,要注意大学生人生目标的设置必须是有意义的、符合实际的。有意义的人生目标决定着人获得幸福也是有意义的。因为人的价值和意义是与社会的价值、道德联系在一起的。而不符合实际的人生目标对大学生来说,也没有幸福可言。因为目标定得过高,脱离实际,就会难以实现,会产生挫败感;目标定得过低,没有挑战性,太容易实现也不会体验到满足和幸福。

最后,大学生要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创造幸福的能力。人的一生是不断创造价值、实现价值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人们会体验到充实、满足、快乐和幸福。人的各种能力的发挥、价值和目标的实现均离不开实践。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大学生一方面可以有幸福的实际体验,另一方面也要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和途径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一个人只有真正地投身于社会实践,才能体验到什么是真正的满足和幸福。目前来看,大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非常少,部分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学习专业知识,还有部分学生把大量的时间用在打网游、聊天和逛街上。

因此,要提高大学生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高校就要举办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产生对生活的真正幸福体验。要注重实践的内容和同学的参与程度。在实践的内容上,可以通过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能让大学生在参与的各种活动和比赛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分享的快乐。学校要尽可能地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机会。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学生可以减少因学校和社会的脱节所产生的困惑;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可以较早地了解社会,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可以在创造社会价值中体验满足和幸福。因而,帮助大学生提高他们的幸福能力对于大学生幸福生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语

总之,只有拥有正确的幸福观、构建幸福生活的积极心理品质和较高的幸福能力,幸福大厦的根基才能更加牢固,大学生们才会有更大的动力和信心去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这不仅是当代大学生获得幸福的必备素质,也是大学生幸福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1]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5.

[2]吴式颖,等.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16.

[3][4]刘次林.幸福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王新波.中国中小学积极心理品质数据库建设新进展[J].中国特殊教育,2010,(4):90-94.

[6]易凌云.论关涉人生幸福的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5):1-5.

[7]曹辉,朱春英.论大学生幸福教育的基本内涵[J].教育探索,2008,(1):109.

Exploration on College Students’Happiness Education

Wang Qi,Wei Ran
(Henan Radio&TV University,Zhengzhou,450046)

Happiness has been always the theme that human pursue.For the college students who is about to join the society and start to work,they also have the expectation and desires for the beautiful and happy lives.Based on clarifying the concept of happines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appiness and education,this paper briefly elaborate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happiness education from three aspects.

college students;happiness;happiness education;exploration

G41

A

1671-2862(2015)02-0073-04

2015-01-23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心理素质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4-MGH-05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王琪,硕士研究生,河南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人生目标幸福观心理品质
青年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评《当代中国青年幸福观及其培育研究》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浅谈高职院校“奋斗幸福观”教育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心理学视角下的人生目标*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现状、问题及对策
领导干部正确幸福观的着力点
特里的100个疯狂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