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特征探究
——以古代文学课程为例的研究

2015-03-01 09:30程晓菡
现代语文 2015年26期
关键词:罗敷焦仲卿刘兰芝

◎程晓菡

当代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特征探究
——以古代文学课程为例的研究

◎程晓菡

发散性思维是人们的重要智力模式之一,这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形式。当代大学生是思维最活跃的群体之一,他们精力旺盛、视野开阔、不拘常理、敢于挑战传统,其思维方法与创造能力体现出明显的发散性思维特征。以古代文学课程为例,前辈先贤和当代学者们已经对古代文学各个时代几乎所有作家、作品、时代背景与人文环境进行过大量研究,有大量研究成果可供参考学习,但在授课过程中,学生仍旧不满足于固有解释与答案,总能提出一些新鲜的观点和理论,思路敏捷,思维活跃,答案不拘一格。

一、求异的思维模式

对于古代文学史上的很多现象,传统学术界已经形成基本定论。但是在授课、讨论、作业批改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往往能提出一些新奇的观点。他们积极思考,敢于创新,能从某一个知识点出发,提出与传统学术评价不一样的观点,表现出强烈的求异思维特点。

例如对中国古典文学名篇《孔雀东南飞》的解读问题,传统学术界评价观点是比较统一的,尤其是在主人翁刘兰芝人物形象分析方面,学术界基本都对刘兰芝持肯定态度,都认为这是一位美丽、善良、勤劳、坚贞不屈的女性。当然,从文学文本解读的角度来看,文章确实是在极力赞美刘兰芝,歌颂刘兰芝。即使在当前的理论界,我们搜索整理中国知网所有的相关文章3500多篇,可以发现,这些文章仍旧是在讨论刘兰芝的美好、善良、无奈与决绝的反抗,在赞美刘兰芝为捍卫爱情而忠贞不屈的美好情操。

但是,在一次课堂作业之后,一名女同学却提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观点:刘兰芝是一个自私的女人。这位女生用了大约3000字写了一篇激愤的文章,她在文章中抓住刘兰芝与焦仲卿相邀自杀这个关键点生发开来,责问刘兰芝为何不能放过可怜的焦仲卿,为何不能让焦仲卿按照母亲的愿望活下去,为何非要逼迫焦仲卿自杀殉情?她认为,既然刘兰芝和焦仲卿已经被迫分离,那么,真正爱一个人为什么不能放手呢?为了焦仲卿能够活下去,为了焦仲卿的前途、子嗣等问题,刘兰芝应该放手,她应该带着对焦仲卿的爱,再次嫁人。焦仲卿对自己死心之后,接受母亲的安排,再娶罗敷女,说不定就可以生儿育女,长命百岁地活下去。这一观点极为大胆、新奇,完全颠覆了传统理论界对刘兰芝形象的定位。而且,这一观点提出之后,得到了相当一批学生的认同,他们都有相似感觉,认为刘兰芝的爱情“太残忍”。

又如在讲述元明清戏曲史时,有的同学认为如今戏曲的衰落令人扼腕叹息,但是也有同学提出相反意见。他们从文学发展的规律阐述开来,引用生物界适者生存的理念,认为戏曲走向衰落是历史的必然,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高潮和衰落的过程。这些同学甚至反对拯救戏曲,认为要顺其自然,让戏曲在自己的规律中走自己的路,能走下去也好,走不下去就自然消亡。这种观点看起来消极但却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敢于求异、大胆创新的学生时有出现,他们勇于反抗传统、能够独立思考、喜欢标新立异,与以往教学过程中老老实实记笔记、按照固有答案思考问题的传统学生相比表现出迥异的个性。因此,在课堂教学、课堂讨论和作业等环节,古代文学专业教师常常会被学生求新、求异的思维模式打开视野。

二、发散的思维特征

发散思维是一种“求异”的思维方法,要求人们能够以某一个知识点或者出发点为核心,打破传统,拓展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引申开来,提出不同的问题与看法。这点在课堂讨论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传统的古代文学课堂讨论,往往是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按照教科书或者教师的思路简单回答问题。但近几年我们在组织课堂讨论时却发现,学生们往往能针对一个话题引申出诸多问题。

例如在讲授汉代诗歌名篇《陌上桑》之后,笔者曾经组织学生讨论,这个故事的结局应该是什么?众所周知,在《陌上桑》中,当好色的太守看到美丽的罗敷后,很动心,但被罗敷严辞斥责,有意思的是,整首诗于罗敷斥责太守之后,戛然而止。笔者要求学生大胆想象,这个故事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呢?这次课堂讨论立即引起了学生浓烈的兴趣,大家在简单讨论之后,开始提出自己的观点,不同观点的同学甚至还自动互相驳斥。

有同学从小说的角度出发,认为虽然整首诗看起来节奏活泼明快,但是,汉代末年太守权势极大,罗敷肯定被强行抢走,故事必然是个悲剧结尾;有同学则反驳,认为人们太小看了人性的美好,面对义正词严的斥责,太守的羞耻之心发作,会受教而去;也有同学认为,小说不等同于现实,既然是小说,浪漫一点也无妨,也许两人一见钟情了呢?也有同学继续反驳,认为文学虽高于生活但必须源自生活,罗敷的态度决定了她与太守不可能一见钟情。当时的课堂讨论气氛极为热烈,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要求学生下课之后认真思考,认真查阅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用自己最喜欢的文体续写《陌上桑》。

因为有良好的课堂讨论的基础,学生们兴趣很高,两周后交上来的作业,从表现形式上看,有白话小说、白话散文、文言小说、文言散文、古体诗、格律诗、现代诗等;从内容上看,有浪漫爱情版、残酷现实版、美女与野兽版、君子励志版、人民群众战争版、女神奋斗版,甚至还有穿越时空版、耽美版、武侠版、虐恋情深版、玄幻版等。这个故事被学生想象出了无数迥异的结局,这其中的很多结局是之前从未被考虑过也想象不到的。

女神奋斗版就是典型的现代思维模式对古代故事的重构。在学生看来,罗敷美丽、聪慧,但在强权面前却仍是不自由的,回家后的罗敷,痛定思痛,开始聚拢自己的人望,锻炼自己的能力,最终奋斗成为一个吕雉、窦太后或者是武则天一样凌驾于权力之上的人物。

君子励志版从太守的角度出发。在被罗敷斥责之后,太守认识到了自己人格的缺陷,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于是退而向学,不仅成为一代大儒名士,更是成为守牧一方的英明太守,成为百姓称颂之人。

人民战争版则认为,在太守准备强抢民女时,耕地锄地的农夫、挑担的挑夫、来往的行人看不过太守行为,一拥而上,将太守一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中,最终不仅解救了罗敷,还打跑了太守,保护了自己的美丽家园。

而耽美版(所谓耽美,是指描写男性与男性爱情故事的文学作品,这是近几年随着网络文学兴起所兴起的一种独特的类型小说)就难以为大众所接受了。耽美版认为,经过罗敷的夸耀之后,太守开始仰慕罗敷的丈夫,并转而开始追求罗敷的丈夫。这个结局在我们古代文学教研室内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不少同事嗤之以鼻,认为这样的续写简直就是在玷污经典。

一个故事,无数个结局。从一点出发,四散开来,思维呈现放射状特征,正是这个年代广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三、浓烈的人文情怀

传统的古代文学评价,更多的是关注作家本人情感,关注作品本身的价值与意义。但是,生活在一个关注人本思想的时代,生活在一个平等、仁爱的社会氛围中,当代大学生更愿意从“人”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去反思已成定论的文学史现象,去评价文学名家名著。

例如对陶渊明的解读,就有学生提出,陶渊明是个“不负责任的”、“自私”的家伙。何以如此说呢?这位学生认为,陶渊明只顾自己高兴,只顾及到了自己的气节,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但是,妻儿无辜,作为一个男人,一家之主,作为丈夫和父亲,就应该成为家庭的支柱,成为家庭的希望。妻儿困顿如此,陶渊明怎么能高兴得起来呢?这名女生还很感性地说:“谁嫁给陶渊明谁倒霉”。无独有偶,个别同学也表达了对曹雪芹的批判之意。这些同学认为,从家庭的角度出发,家族没落之后,曹雪芹即便是看破世情,也还是应该出来工作,哪怕委屈自己,也要承担起为人父、为人夫的责任来。以曹雪芹的才华,居然把日子过到了“举家食粥”、儿子还因病饿夭折的地步,这样的男人,实在没资格为人父亲。

这些学生在不同的时间针对不同的作家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其相同之处在于,他们能够站在“人”的立场上去看待问题,把文学史上的名家如陶渊明、曹雪芹等人,还原为生活中的一个普通人,还原他们的日常生活,从其家庭成员的角度,从妻子的立场、儿子的立场来看待这个赫赫有名的人物是否在关爱着自己的家庭与家庭成员,并由此得出了一些不一样的结论。这样的人本关怀其实是站在一个极普通但又极高的立场上来关照文学史的。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敢于创新,勇于求异,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思考精神。但是由于理论水平不足,无论是课堂讨论还是课堂作业,学生确实能够提出一些新观点、新想法,但大都缺乏深度挖掘能力。他们不知道该怎么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知道该如何挖掘自己的观点,往往三言两语便表述完毕。即使能够写出3千字左右的小论文来阐述自己观点,但也大多停留在感性表达的层面上。措辞丰富,情感激烈,文风流畅,但语言不严谨,逻辑思路不够清晰,缺乏理性探讨。在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观点时,学生习惯用强烈的反问句、诘问句、感叹句来评论文学现象:“为什么不能”、“凭什么不能”、“怎么不能”、“XX惹了谁”、“谁在陷害XX”、“能不能放过XX”、“像XX这种人面兽心的人物,就应该把他打倒在地并踏上一万只脚”等,思路与措辞都停留在比较浅的、感性的层面。甚至,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意见相左时,学生措辞激烈,辩论、驳难时,网络用语时常出现,整个教室洋溢着一种网络论坛“掐架”的风气。

古代文学教学过程中,无论是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还是引导学生小心求证,最终目的,都是要让学生通过反复辩难、反复论证,提炼出自己思想中的可贵创新点,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以及建构解决问题的思路。因此,无论有多少缺点,这种勇于求异、敢于创新的精神都是当代大学生最难能可贵的品质之一,任课教师一定要保护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方式,鼓励他们积极创新,引导学生在求异、创新的基础上提炼自己的观点,通过反复驳难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并最终形成科学、理性但又充满创新精神的思考方式。

(程晓菡 河南省许昌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461000)

猜你喜欢
罗敷焦仲卿刘兰芝
略谈罗敷之美——《陌上桑》罗敷形象浅析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死因探究
陌上桑
陌上桑
桑劫
徐恒瑜连环画《焦仲卿妻》选页
焦仲卿误读现象应该纠正
谁在说谎
翻飞在性格的掌中
焦仲卿:一个被误读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