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坤
阅读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读写能力,高中语文为此提出探究性阅读教学这一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方式。探究性阅读让教师成为引出学生兴趣的导向,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讨论为主要方式,在原有书本教材基础上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自由思考、提出疑问、多种角度发言以将课本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探究性阅读不仅能提高学生想象力和探究能力,更加强学生道德与审美情操。
人类在阅读当中进步,是因为阅读不只是观赏文字、语句,阅读更是文化与心理的碰撞历程。人们通过阅读与作者和文化交流,更是和自己心灵交汇。这是一个构建自我认知与世界认知的创造性活动。所以,在阅读时需要学生带着疑问、带着好奇,通过发散性思维了解问题、全面分析整理所获得的信息知识,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阅读构架才能真正获得知识,提升写作能力,锻炼独立思考能力。
新时代所赋予人才的定义不再是单一的分数与背书能力,拥有发散性思维,和能独立思考的人才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探究性阅读教学不仅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更能体现现代教学本质,和新时代的教学特征。探究性阅读采用教师教学为辅学生兴趣与独立思考为主的教学模式,不再是老师讲学生背的低效率教学。高中语文教育不仅只是传授课本知识,更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有大胆怀疑质疑的意识。探究性阅读正是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团结合作,求同存异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
高中收录的阅读文章多是名家名作,是有深入的主题与独有的特点,从人物的刻画、性格的描写、心理变化的细节,再到整个人物关系的设置和背景的构建都是栩栩如生、独一无二的。教师可以从中创造一些比较有特点的情景,让学生进行人物的创造,让自己深入文章中拥有代入感,这样阅读不仅不会枯燥反而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沉浸当中,自发领会、阐述观点,提出疑问,最终变成自己所领会到的知识与理解。这样实践性强的阅读让能使学生有参与感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如《雷雨》有一个经典的场景是鲁侍萍对周萍说:“你是萍,凭——什么打我儿子?”教师可以让学生参入其中,用自己的理解揣摩这句话。教师可以提出“萍”是不是因为编写错误?不是又因为什么原因鲁侍萍会这样说,是不是因为什么隐情?联系上下文予以说明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融入到这个角色中,通过人物的关系,语言的描述,背景的了解等多方面让学生能够加深对课文的了解与印象,经过反复思考,细致探究最终获得知识与学习的兴趣。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情境中主要在于教师如何设定,也将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和模式。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不同角度入手就有不同的观点。在阅读时,要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去欣赏每一个人物的特点。学生做到这一点需要通过对文章反复阅读,人物关系的理解,把握每一个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去判断人物的性格和特征,培养学生在阅读时的鉴赏能力和审阅能力。由于作者刻画的每一个人物都具备独一无二的特点,加上每一个时代赋予人物不同的含义,学生在审视这些人物加上自身实际的理解就会形成不同的看法,如:有一个学生在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时就曾提出蔺相如是一个不讲信用的人,明明约好要换壁结果又把和氏璧送回家,怎么还能要求别人讲信用。教师就肯定了他的想法,并且让同学们思考他的看法,最终得出:(1)蔺相如是为了国家而做;(2)对方同样不是有信用的人;(3)为国家利益战斗时可以讲求一些方式方法。从这个例子得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会对人物有不同的观点看法,教师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创新时,面对学生新颖的想法同样应该正视并且予以鼓励和探讨。
探究式阅读教学重要一点就在于“探究”,深入探讨、研究本质。在阅读领域上,除了老师灵活丰富的引导和学生自主独立思考和钻研,组成团体研究“专题”也是学生阅读时拓展知识面,开阔思维的重要方式。教师在学期里可以提出几个阅读“专题”,如在教《荷花淀》时安排“战争”为主题让学生以小组团体的形式进行阅读、探讨。学生阅读时可以进行讨论、分享、质疑、辩论等等形式,了解文章,钻研时事。《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等名著同样可以进行小组阅读讨论,分享彼此的见解与观点,让学生既得到自身道德品质的提升,也能理解合作的意义所在。
笔者希望更多教育界专业人士能投入到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的课题研究中,针对文中提出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的意义与方法,提出指正建议与意见,为提高我国教育工作做出重要的贡献,也为广大学生能够学习得更快乐、更有效,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人才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