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师德建设探论

2015-02-28 06:29
现代教育科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师德建设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师德建设探论

张田利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师德不仅是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精神支撑。新时代背景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师德建设,体现了中小学教师价值观的与时俱进性。在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阐明其与中小学师德建设的内在关联,并就此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师德建设过程的外部阻力与内部困境,最后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师德建设路径作出了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小学;师德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价值观念,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教育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其理应承载起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使命,而中小学教师又是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重要实施者。然而,目前的中小学师德建设面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缺失与践行不力等种种困境,导致部分教师偏离师德建设轨迹,产生背离教师师德的行为。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师德建设的内在必然

“在哲学范畴中价值是指客体的存在、属性和合乎规律的变化与主体尺度相一致、相符合或者相接近的性质和程度。”①从客体与主体关系的角度看,价值即是指客体的固有属性与主体自身需要的一种特定关系。人们的活动无不与价值问题相依相随,这就使得人在历史活动的进程中,必定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来指导认识与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反映社会主义基本的、长期稳定的社会关系及价值追求的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指导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观念。”②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新的概括,提出三个倡导,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转型,思想观念错综复杂、日益多元化的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对于凝聚社会的精神力量,引领人们的价值观方向具有划时代意义。

新时期下,中小学师德建设也必须与时俱进,含涉最新社会向度的发展要求。中小学教师除了“授业”之外,其更为重要的使命是将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进行传授,使中小学生明辨纷繁复杂的价值观,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与行动,以此促进全社会的进步。在此意义上,教师所承受的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各方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所被赋予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也愈加增强。而在价值观多元的社会大环境下,一些教育者由于受到各种异质价值观的左右,在价值观念、荣辱准则和道德标准等方面陷入了徘徊与迷茫,出现了价值观不明朗、道德感弱化、荣辱观分化等现象。因此,在提升教师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强化师德教育成为当务之急。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师德建设的全过程,使中小学教师积极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精神,进而将其转变为教师的自觉态度和价值追求,对指明师德建设方向、奠定师德建设基石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师德建设的阻力与困境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师德建设的外部阻力

1.师德建设认识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偏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不同的层面上呈有不同的现实表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提出的一种核心价值观念,在融入师德建设的全过程中由于受地方差异的影响,在微观层面上就难以做到真正的同步贯彻与深入。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怎样才能真正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进而形成中小学教师的认同与共识?怎样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部分中小学校对这类问题并没有形成合理的共识与有效的贯彻。如果缺失了地方层面上具有延续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就很有可能产生国家层面上的核心价值观在地方上的“断层”,从而难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地方学校师德建设中去。部分学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仅仅停留在抽象的认识层面,一部分中小学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涵与价值追求更是不甚了解。这就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难以真正成为具有引领性的价值理念来促进师德建设。

2.师德建设执行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失效。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片面地认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口号性标语呈现在醒目的横幅上、给教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训、要求教师提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心得等,就是进行了新时代下的师德观念建设。而对于怎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切有效地深入到师德建设的各个环节,包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引领下如何强化中小学校的师德自律?如何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引领下的道德追求?如何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公正客观的师德评价等问题并未做到具体明晰。只有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而没有相应的学校保障落实体系,架空的、断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难以真正融入到师德建设中。因此,只有在师德建设的不同环节上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师德建设的完整闭合环路,才能保证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与时俱进和深度落实。

3.师德建设过程中:“多元价值观”的冲击。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冲击,这种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在教师队伍中也有明显表现。“以往教师所赖以进行价值获取的‘灌输’路径因为其被动性、强制性以及传播时空的局限性、传播内容的有限性,对当今教师价值获得所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有限。”③传统教师教育因为其具有的主导性和单一性等特征很容易在教师队伍中形成广泛的价值认同。但如今,价值观获取途径的多元化丰富了教师的价值结构,核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的相互碰撞与摩擦越来越凸显,价值观念的异质多样使得教师的价值观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致使一些教师产生价值观方面的困惑,出现价值观选择的矛盾,以至于定位不准,偏离教师应该具有的正确价值观轨迹,阻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师德建设的进程。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师德建设的内部困境

1.教师个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的缺失。“当前,一些教师人为地将教书和育人的职责割裂开来,片面强调做好‘经师’而忽略了‘人师’,致使育人意识淡薄。”④部分中小学校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学习持厌烦的态度,只注重自身专业知识的讲授,不了解新时代背景下的核心价值观,不追求思想理念上的与时俱进性。与此同时,部分学校的考核评价机制也往往更多偏重于对教师教学实效与科研能力的考察,而忽视了对教师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的考察,以至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培育与深化没有形成深刻的认识。这使得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师德建设中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存在理解误区,认为师德修养是无关紧要的一部分。这种“自上而下”忽视核心价值观现象的存在使得中小学教师只关注讲授专业知识而忽视了核心价值观念的学习与传授。然而,“教师的使命,就本质而言,是植根于教师主体自觉意识的对学生,对教育事业,对社会的责任担当,集中表现为一种积极的态度和出色的实践。”⑤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缺失不仅是教师核心价值观缺失的表现,更是对中小学生时代性价值观念教育的消解。

2.教师个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执行力的缺失。理论的认知是观念层面的东西,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形成必须依赖于教师个人的实际行动,并且在实践行动中获得认同、强化、巩固和升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师德建设全过程。即使部分教育部门进行了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但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的不合拍现象在中小学校依旧存在。一系列性侵学生、虐待幼童的热点事件频频见于报端,而其折射出的教师道德沦丧虽是个别教师的行为,但其对整个教师队伍形象与教育声誉所带来的影响却是极其恶劣的。部分中小学教师利用手中的教育资源和特权进行不公正的分配,例如,三好学生、班干部的选定以及班级座位的安排等根据家长送礼的多少进行划分,此现象使得学生家长敢怒不敢言,更加助长了部分教师的不良作风,造成社会对教师行业的蔑视与不尊重,扰乱了师德建设的健康向上发展。另外,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部分中小学教师暗地进行有偿家教,一些教师故意把问题留到“小班”上讲解,而对于课堂知识的讲授心不在焉。甚至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评定实施人为变动、故意加“水分”,以此使家长和学生欣喜于所谓家教补习之后的“成果”。如此这般只重视经济利益而完全将师德抛在脑后的做法,不禁使大众对教师教书育人的信心大打折扣。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师德建设的路径探析

鉴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小学师德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联系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师德建设的内外部阻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完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建立有效的师德培养机制

中小学校在引进教师时,应提高教师准入门栏,严格划定教师资格准入标准。除了考察其学历、教学能力等基本素质以外,还必须严格把握其政治素养和思想表现。通过参照其学习阶段的档案情况以及在读期间的行为表现等对引进的教师进行综合素质评定,并将其思想表现和政治素养至于重要的位置。消除惟学历是从的单一化选择标准,提升教师队伍来源的质量。开展有效的师德培养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基础和前提,动态化、全方位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需要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中小学师德建设培养机制。师德建设的学习培养机制,必须要分阶段、分年龄做好规划。建立入职前、职中、职后的教师师德配套培训机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理念融入不同的教育阶段当中。

(二)落实领导、监督与评价机制

师德建设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不仅仅依靠教师的自我理论修养和师德培训教育等“软行动”,更需通过必要的制度化“硬措施”来保障实现。“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应研究制定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和违反师德行为处理办法,划定中小学教师基本工作要求和品德、政治、法律底线,深入开展教书育人楷模推先等活动,发挥教师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⑥为此,一方面要完善“中小学领导工作机制”。落实、强化中小学校师德建设工作的校长负责制,明确相关的责任人主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师德建设”工作作为学校师德建设的重要环节展开,提高教师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念的持久性和延伸性。其次,要建立“教师自我监督与学校领导小组监督”有机结合的监督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融入到中小学师德建设过程中?中小学教师是否积极认同与传递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问题在教师不断的自我责问与反省的同时,更需要师德建设领导小组的监督与反馈,应积极完善校内师德建设的全方位监督机制。

(三)强化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传统文化和社会心理对教师有着无比高的期待与要求,把教师职业称赞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然而,新时期下的师德建设不应只一味强调教师的付出与奉献而忽视教师本身的需求。虽然多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尊师重教”,但仍有很大一部分教师感到待遇没有保障,生活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满足。据调查显示,“美国中小学教师的工资一般高出普通公司职员工资额的25% ~35%;日本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比同期毕业的其他行业职员平均工资高出16%左右,教师的工资待遇高于国家公务员的水平;法国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比一般职员的平均工资高35%。我国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处于国内19大行业的中下等水平,教师的经济地位相对比较低。”⑦从中可以看出,在我国中小学教师较低的经济地位基础上,要求教师“牺牲自身利益、一心奉献学生”等此类崇高的教师行为是不切实际的,大多数的教师也表示对其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确,进行师德建设,并不是以牺牲教师的个人利益为前提的,理应依法保障教师的权益,提高教师的薪酬待遇、建立教师身心保障机制,努力解决其生存和生活中的忧患问题,使教师在和谐有保障的工作氛围中开展教书育人的活动,进而更加珍视、热爱自身的职业。“在师德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作为专业劳动者的主体价值,规范教师行为,保障教师有尊严的生活,让教师充分体验职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确立在促进学生发展中成就自身人生价值的坚定信念和事业追求。”⑧

注释:

①李德顺.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53.

②王泽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本质规定性及路径选择[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05):42-45.

③吕寿伟.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 2014(08):81-85.

④蔡亮.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高校师德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6):74-76.

⑤袁振国.当代教育学(修订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⑥袁贵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发言摘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N].光明日报.2014-01-06(02).

⑦单志艳等.中小学教师学历和工资水平仍需提升[J].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与决策),2014(04)1-7.

⑧田爱丽.专业劳动视角下师德建设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2):19-24.

民主的管理方式,为青年教师创造更多参与管理的机会。

作者简介:张田利(1992-),女,山东潍坊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哲学。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5)03-0111-03

猜你喜欢
师德建设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