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志海
摘 要: 将情境教学法运用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让学生在特定的场景与例子中展开主动而快乐的探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更能使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合作。本文就思想品德课如何创设情境及思想品德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法产生的作用进行论述。
关键词: 情境教学法 思想品德课 运用
教师的生命在课堂,教学的本质是课堂教学。只有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们的民族和国家才有希望。新课改已经进行了多年,广大教师积极探索,勇于创新,适应新形势,探索新路子,把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根本目标,让学生成人、成才、成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笔者在多年的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发现,情境教学是一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所谓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符合人类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而且适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将丰富的情境引入课堂,使教学成为学生愉悦接受知识和心理体验的过程。在此,笔者就思想品德课中如何创设情境和情境教学产生的作用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思想品德课堂情境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初中课堂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课堂上,师生互动交流贫乏。一个合适的情境的创设,就是给学生一个实践的舞台,让学生在近似于真实的环境中增长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能够体验的本领。在教学中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师生互动,实现知识的传递。一个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当前,一些学生学习厌倦,由此引发教育教学效果不好,甚至下降。而与之相对的是众多名师的课,却是有声有色,学生听课的积极性高,教育教学效果显著。这些课的成功体现在教师善于创设,并不断优化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上。正是这些情境让学生入迷入痴,学而不厌,让学生身临其境,流连忘返,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可见,教师若要增强教育教学效果,就必须努力创设,不断优化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怎样创设情境
1.在实际生活中展现情境。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榜样的感染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又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亲身体验和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因此,需要选取感染性强、思想教育性强的事实、素材创设教学情境,把深刻的理论思想和道德教育融入情境之中,让学生主动学习,亲身体验。为此,我们可以而且应当联系学生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创设情境,使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学科知识,理解和把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学会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例如,在讲《学会拒绝不良诱惑》一课时,教师可这样创设情境:教师拿出自己的手机,把刚刚收到的一个短信的内容告诉学生,他的手机号码中了一万块钱的手机号码幸运奖,并让他去某地领奖。然后创设问题:“假如是你,你会去领奖吗?你怎样认识这种诱惑?”这样的教学情境紧密联系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生活,提出学生关注的话题,能激发学生对问题的质疑和探究兴趣。在教学《我爱我家》中的“感受父母之爱的特点”时,笔者把它作为一道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里通过采访自己的父母把“父母之爱的特点”的感受写在纸上。结果同学们都写得非常好,特别是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家庭的孩子。这样既节约了课堂上的时间,又给了学生切切实实的品德教育,巩固了所学知识。也就是说,根据教材中的内容把学生引入社会、大自然的具体场景中,让学生观察、体验具体的情境,这样,枯燥无味的品德课教学反而具有活力。当然,教学情境的设置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
2.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情境。当教材中的个别问题比较简单时,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情境,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作用。如讲解九年级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可引入生活中日常买零食的消费进行举例。如我校现有学生255多人,按每天消费3元计算,每月在校22天,一年在校9个月,一年合计消费就达15万元。这样高的消费金额既使学生感到惊讶,又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乐意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因为这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轻松得出结论: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通过学生计算,老师描述,学生容易理解、掌握,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笔者强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3.运用多媒体教学,利用音乐渲染情境。在教授《我爱我家》时,笔者运用多媒体播放了《母亲》这一首歌渲染情境,同学们通过听音乐唤起了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也增强了对家的热爱之情。《母亲》这一首歌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一个高大的母亲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意境中。运用音乐渲染情境的关键是选取的乐曲与教材在基调上、意境上及情境的发展上与课程内容对应、协调。
4.通过表演创设情境、体会情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必须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自由活动的空间,搭建学生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思考探究,这样学生才会有真实感受,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提高。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从本质上,儿童个个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实际上,青少年不仅具有潜在的表演天赋,而且有爱表演的个性特征。表演能够有效地调动并发挥青少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小品表演”、“小组讨论”、“快乐比拼”、“师生换位”、“故事演讲”、“辩论赛场”等形式,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氛围,让同学们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理解,在理解中延伸,在延伸中践行。如在教学“孝敬父母”时,最后一个环节设计了一个活动:“爱的献礼——假如明天是你父母的生日,你将给爸爸或妈妈送上一份什么生日礼物?”学生满怀激情地制作了一件件各具特色的“小礼物”;有的学生唱一首歌;有的朗诵一首自己创作的诗;有的画一幅“爱的天平”,展现父母的爱永远是最深沉的;有的学生满含深情地说出对父母最想说的话和对父母深深的祝福,等等。这样的情境教学,实现了知情合一,有效地激发与培养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再如在教授“逆反心理的危害”这一内容时,笔者让一名学生扮演家长、一名学生扮演孩子表演家长管教孩子的实景。通过表演,学生体会到逆反心理会对父母和自己造成伤害。
三、情境教学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
情境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有两方面作用:陶冶人的情操和启迪人的智慧。
1.情境教学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情境教学的陶冶功能就像一个过滤器,使人的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它剔除情感中的消极因素,保留积极成分。这种净化后的情感体验具有有效的调节性、动力性、感染性、强化性、定向性、适应性、信号性等方面的辅助认知功能。
2.情境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适应能力。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情境教学中的特定情境,提供了调动人的原有认知结构的某些线索,经过思维的内部整合作用,人就会有所感悟并产生新的认知结构。同时,情境所提供的线索具有唤醒或启迪智慧作用,比如正处于某种问题情境中的人,会因为某句提醒或碰到某些事物而受到启发,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
总之,情境的运用,给课堂带来了生气,带来了欢乐,以“形”为手段,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智慧的源泉,促使学生合理地使用大脑,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探究的乐趣、审美的乐趣、认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自我需求的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审美兴趣、认识兴趣,乃至向往丰富精神世界的兴趣,也在其间培养起来。这样的教学为学生将来成长为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接班人打下了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意志的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闫桂琴.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吕庆东.政治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M].思想政治课教学,2005(12).
[3]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