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创新

2015-02-18 05:51:48朱建
文教资料 2015年29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创新思想政治课

朱建

摘    要: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量。本文从现代信息技术的角度出发,思考将信息技术与思政课相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效能,探索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的创新途径,建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课课堂。

关键词: 高职信息技术  思想政治课    教学模式创新

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已普遍实施“大班制”教学,单调的灌注教学模式使理论讲授日趋乏味,因此创新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显得越来越迫切。进入21世纪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显著变化,而且为现代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力量。

一、信息技术革新给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带来的机遇

近年来,不少教育工作者将信息技术较多地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或者是工具来改进和强化现有课程教学模式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较多地运用一些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是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了,其实这远远不够。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的绝不仅仅是用于完善现有的模式和方法,而是要全面推动信息技术时代的教学模式革新,它将对整个教学模式,包括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乃至教学组织体系等都会产生深远的颠覆性影响。我们要从更高的课程整合的角度创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

1.信息技术改变了现代大学生的认知方式,改变了课堂教学思想。

对于课程教学,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把教材上的知识通过教师的讲授迁移到学生的大脑里,着重于记忆和理解。但信息时代我们生存的环境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自然环境,而是一个被信息技术改造的环境,是一个虚拟和现实交合融合的空间。人机结合已成为现代人认知世界的基本思维方式,当前的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电脑,他们的认知方式已是人机合一的方式,对教材内容的记忆已不像以前那么重要,因为它可以随时通过手机、电脑等进入网络信息资源库进行检索。当前很多高校的课程考试方式改为开卷考试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这种新的认知方式的认可。所以,思想政治课课堂的教学重点不应再像以前那样放在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灌输上,而应放在对教材内容难点的剖析和现实问题的运用上,放在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上。爱因斯坦:“想象力远比知识和技能来得更重要”的论断,也许是对当前信息技术时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另一种诠释。

2.信息技术改变了现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课程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的发展拓展了大学生学习的时空,以前我们的课程教学只能在课堂上、教室里、图书馆里等,现在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因为他们可以通过随身所带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进入网络中的数字资源库进行学习。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我们可以通过建设课程网络数字资源库,供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当前的数字图书馆、在线课堂、MOOC、微课资源库等就是为了满足这种变化应运而生的。

3.信息技术改变了现代大学生的信息接收方式,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展现形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造就了媒体大爆炸时代的来临,现在学生对信息的接收已不满足单纯的文字和空洞的说教,他们呼唤“富媒体”形式的教学内容。因此,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必须进行信息展现形式的革新,要以多媒体形式予以展现,将抽象的理论以更加具体形象的形式予以展现,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当前的多媒体课件、视频微课等就是思政课教学内容的一些新颖的展现形式。

4.信息技术改变了现代大学生的沟通方式,改变了教学组织形式。

信息技术带来的多种沟通渠道,尤其是网络和移动终端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学生的互动与交流方式,他们更多地运用网络(QQ、MSN、微博等)、移动电话、微信等进行互动交流。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可以更加灵活的方式进行组织,更多地运用各种互动方式灵活进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研讨和问题答疑、作业提交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这样可以较好地解决“大班制”教学带来的互动交流困难的烦恼。

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从课程整合的角度将信息技术和思想政治课程有机整合,构建一种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等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新型教学模式。这有别于传统的只将信息技术被动地作为课程教学的辅助工具,是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二、信息技术革新给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带来的挑战

1.信息技术造就的虚拟空间的复杂性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了挑战。

以往思想政治课教学除了传授教材知识外,重要的就是帮助学生认知现实社会,提高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创造了网络虚拟空间,现实社会中的很多状况在虚拟空间里都有体现,但又有很大不同,虚拟空间里的很多问题比现实社会中的更加复杂,如网络交往、虚拟物品的交易、网络思潮的泛滥与快捷传播、网络信息的真假难辨等,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很大挑战,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帮助学生认知这些问题,并提升他们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不能安于现状,要及时占领网络高地,对网络空间中出现的新现象与新问题进行研究,多做正能量宣传和引导,提供迅捷的互动交流渠道,及时为学生解疑释惑,只有这样才能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实处。

2.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教学方式的变革给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出了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多媒体课件、MOOC、在线课堂、翻转课堂等形式,对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带来了一些教师沦为课件播放员的现象,上课时只是将事先做好的多媒体课件或者视频播放一下了事,课堂教学成为某种意义上的视频欣赏时间,教师单单发挥维持课堂秩序的作用和扮演放映员的角色。这使一些人对课堂是否还需要教师提出质疑。

(2)在线课堂和MOOC等网络在线教育的发展带来一种设想,是不是可以在全国进行筛选,优选出几位优秀教师,将他们的教学内容做成视频,然后通过网络资源库让全国所有高校任意选用,那么各个高校都不用聘请教师了,上课时直接播放这些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就可以了。这使人不免担心,信息技术的发展会不会让教师逐渐走向没落乃至消失?

(3)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乃至网络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挑战,无论是做课件,还是做MOOC视频、建设课程网络资源库等,都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否则将难以应对信息技术革新提出的挑战。

3.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巨量信息源给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所传输的信息量远远大于传统课堂教学中传输的信息量。多媒体课件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将大量视、音、图形、文字等信息展示在学生面前。怎样从多种信息中捕捉到教学内容的重点和关键,并注意观察和思考,而不仅仅作为课件的观摩者而存在将是对学生最大的挑战。

三、信息技术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的实践思考

1.更新教学理念,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信息技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应拓宽教学视野,不应再将教学局限于课堂,而应拓展课程教学的时空。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构建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将教学向虚拟空间进行延伸,组建MOOC、微课、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实现全程式教学,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和问题交流。而将课堂教学主要用来进行教材知识体系的梳理、教学难点的剖析和创新思维方式的塑造。

2.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加强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虽然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对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出了严峻挑战,但我们认为,教师的作用依然不可或缺,教师在教学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依据学情创新课程教学设计,重在传道,传做人之道、学习之道和创新之道。贵在引导,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将教师工作更多地引导到教育教学研究中。

同时,积极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信息技术学习和培训,促进教师队伍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的提升,以利于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机结合。

3.不能只注重个性化教学,而忽视合作性的课堂集中教学。

“慕课”、“微课程”等新兴信息化教学模式,更多的是解决个性化学习、自学的问题,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其中得到较好体现,但我们不能忽视课堂集中教学的作用。虽然一些教学软件具备与学生互动的功能,但这种高度结构化和固定化的信息技术教学软件难以代替课堂教学中的多重交互环境,师生之间直面互动交流的效果也不是远程互动能取代的。部分学校过于重视“慕课”及在线课堂的开发与运用,忽视课堂集中教学,使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沦为课件、资源的放映员和制作员,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得不到应有体现,这是有违教学规律的,并不利于教学效果的强化。

4.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模式。

由于“大班制教学”、经费、安全等条件的限制,现在组织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课校外实践,如参观历史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变得越来越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充分借助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学生社会实践模式,让学生不出门也能了解相关实践基地的大致情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如将与思想政治课内容相关的优秀影视资源进行收集与整理,针对部分历史博物馆和爱国主义基地拍摄一些专题片、纪录片等,形成影视实践教学资源库;自行设计或拍摄一些微电影作为实践教学资源,让学生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自主通过网络观看学习,并开展讨论交流,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运用先进的虚拟仿真技术,针对思想政治课的相关内容创设情境,如再现历史事件、虚拟社区、虚拟人生等,或者设计制作一些主题游戏,让学生在其中扮演角色,在游戏中获得相对真实的心理感受,从而更好地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

5.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创新思想政治课考核方式。

在延伸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在课外是否利用及如何利用网络等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学习实施有效监控,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如安排了学生在课后利用课程网络资源库进行部分内容自学,但一些缺乏自主性的学生不学怎么办?所以我们要积极监管,借助计算机教学管理系统,实施教学过程的监控和管理。

为了提升教学过程监管的有效性,应创新思想政治课的考核方式,提升平时成绩的所占比例。思想政治课的考核不仅要注重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更要注重对认知过程的评价,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和参与性,创新对认知过程中的评价方法,建立一种以发展性评价为核心的科学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如档案袋评价就是备受青睐的发展性评价方法。档案袋的数据来源主要是课堂教学和课后基于网络的拓展教学环节中产生的一些过程性数据,包括学生浏览课程内容和课程资源的情况、探究交流中的发言内容和次数、小组合作学习中贡献的资料、组员的评价、提问和解答的次数、作业和阶段性考试的成绩,等等。这些数据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依据。另外,通过建设网络教学评价平台,进行在线测试和开展网络调查与互评也是信息技术下常用的考核与评价手段。

通过目标的管理和信息技术手段的监控功能评价教学的全过程,时刻注意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知识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师的教学活动。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人类的活动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新世纪的教育同样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之一。因此,应科学运用信息技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重视人、信息、教育实践活动及人与信息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应用为核心,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学生生活等领域内的关键性领域深度无缝融合,既注重发挥信息技术的特长和优势,又注意弥补其不足和缺欠,促进流程与模式的优化,创新信息时代的教学模式,将成为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适应未来信息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丁西省.运用信息技术有效推动高校教学改革[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

[2]王国栋.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创新有效性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11).

[3]赵志强.论信息技术对教学模式的影响[J].教育探索,2006(6).

课题:2015年南通职业大学高等教育教改课题“基于信息技术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2015-YB-21)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创新思想政治课
高校就业指导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东方教育(2016年7期)2017-01-17 20:43:06
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改革探索与创新
东方教育(2016年18期)2017-01-16 11:28:4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101期)2017-01-07 21:46:33
初探Flash动画制作课程的多样化教学模式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00:31:56
PBL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创新与探讨
思想政治课中加强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路径探究
人间(2016年24期)2016-11-23 18:09:19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13:16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2:17:04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5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