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2017-01-07 21:46魏红霞
考试周刊 2016年101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翻转课堂

魏红霞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模式创新,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体现了整体性教学理念创新,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其整体性主要表现为:教与学的有机统一;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的有机统一;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观念引导的有机统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整体性实现,既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质量的提高,又有利于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创新

“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教学模式最初诞生于美国,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老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偶然使用录制的教学视频在没有进行课堂讲解之前先在家授课。这些教学视频录制的过程根据授课内容已经设计了课堂作业与课后思考题。课后作业的设计遵循主观性为主、客观性为辅的原则。同学们在家看视频的过程中完成课堂作业,然后在课堂上根据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或看视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老师解答疑难。这种教学模式将传统的课堂上听老师讲解、课后回家做作业的教学模式倒置过来,因而被概括为the flipped classroom(翻转课堂或颠倒的教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自采用以来,受到全球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相继被一些学校采用。近年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传到我国,引起我国中小学及大学教师的重视,并先后在不同学校被部分老师采用,产生了一定影响。自我国高校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来,人们对它评价不一,有学者认为专业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理想。如信阳师范学院的“非线性编辑”课,卢强认为翻转课堂没有明显提升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习得水平[1]。也有学者认为翻转课堂有助于大学教育,如复旦大学蒋玉龙认为翻转课堂就是一场教学模式新革命,翻转课堂给大学教学改革带来生机和希望。他在多所高校做关于慕课、翻转课堂学术报告时指出,他所教授的微电子专业课《半导体物理》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之后,既把教师从机械呆板的课堂教学解放出来,又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学效果良好。他带的班级与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平行班级相比,该课程的结业考试成绩处于前列。学者们对公共课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评价也是观点不一。如北京师范大学的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马秀麟等认为,拔尖人才实验班的学生更适应翻转课堂,抵触情绪少,而普通班级有较多的学生不适应,更喜欢传统教学模式[2]。台州学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晁乐红认为,翻转课堂教学可以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利于开展商谈式教学,利于激发大学生学习主动性,利于向素质教育回归,并且因资源丰富、成本低廉而易于实施[3]。笔者比较赞同此观点,除此之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还体现在整体性教学理念的实现,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翻转课堂实现了教与学的有机统一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真正实现了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与学脱节现象。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课堂上向学生传递丰富的知识信息,学生被动地听,机械地记录课堂笔记;课后教师根据所学内容布置作业,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检测和消化教师讲授的知识点,这已成为司空见惯的教学模式。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来说很难保证教与学的有机统一,这是由主客观原因所致。从主观上看,一些学生认为思政课不重要,太虚,不能立刻给他们带来实际影响。因此,学生从主观上排斥。从客观上看,传统教学模式受课堂教学时间短与学生人数多这一矛盾的制约,缺乏让所有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的机制保障。因此教师上课喊破嗓子,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打瞌睡、看其他书籍等现象比比皆是,严重影响教学效果,降低教学质量。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不高、实效性差的境况,“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以来,各高校都进行了‘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改革,目的就是解决‘教与‘学的矛盾,提升教学实效性。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在寻找变革与突破”[4]。学者们也围绕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改革进行深入而全面的研究,研究成果颇丰,但是众多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取得显著效果的并不多。如何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与“学”的有机统一问题,仍然困扰着思政课教师。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采用为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带来了希望,它有助于解决“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因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地位互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全员参与教学过程,由被动变主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由课堂上的支配地位的主角,变成服务引导型角色。教师的具体任务主要是课前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课堂上答疑解惑、与学生交流互动,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反复观看教师事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完成课堂作业及课后思考题。学生不受课堂教学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解决了课堂教学时限问题,节约了教师课堂讲解的时间。从而为师生互动、生生交流提供充裕的时间,以此保证学生更充分地吸收和消化所学内容。由此可以看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的支配地位,凸显了“学”的主体性,实现了“学”的灵活性与“教”的引导性统一。从此意义来说,“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新理念与新模式顺应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内在需要,解决了“教”与“学”的脱节问题,从而能够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确保教学质量,提高教学实效性。

二、翻转课堂实现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的有机统一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但实现了教与学的统一,而且实现了考核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统一,有助于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当前在教学改革大环境推动下,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已经对考核方式做出改革,由原来的闭卷考试改为开卷考试;由重结果考核转向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考核方式改革的初衷是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性质,跳出死记硬背的误区,注重能力考核和观念引导。问题是这样的考核方式改革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很多弊端,一是开卷考试方式导致学生降低思政课的重视程度。考核方式由原来的闭卷考变为开卷考之后,给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这门课不重要,不需要认真学就行。另外,学生认为开卷考试不就是抄书吗?上课随便听听即可,甚至有些学生随意旷课。二是未能真正实现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当前一些高校为了实现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把平时成绩提升到占总成绩的40%的比例,一些学校甚至达到50%的比例,目的是注重学生平时学习状况,而不是只注重期末考试的结果。这样的考核方式改革要求教师必须设计出较为合理的平时成绩计算因子,否则无法真正测评出学生学习过程的真实状况,且直接影响过程考核的实际效果。部分教师的平时成绩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往往包括考勤、平时作业、实践活动和课堂表现等方面因素。我们针对这几个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即便是学生都顺利完成了所有指标,也并不意味着真正地参与了学习过程。因为有的学生虽然每次考勤都来,但是课堂上并没有认真听讲;老师布置平时作业不能太多,多了学生反感,再就是学生数量多,老师没有太多时间批改,这样导致仅靠几次平时作业并不能反映出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状况。由于受安全因素和学生人数的影响,很多学校很少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即便是开展,也仅限于在校园内。课堂表现更是难以操作,大班上课,人数多,老师上课时很难熟知每个学生的表现情况。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当前的考核方式改革很难实现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的有机统一。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确保考核与教学过程的统一,真正实现全员卷入教学过程。因为翻转课堂颠倒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先上课,后消化”次序,采用的是先让学生课下观看教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思考老师留下的思考题,然后带着疑惑或已经熟知的教学内容来到课堂上,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和讨论,进而消化或深化所学内容。这样就促使学生必须先自学,然后才能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堂的表现状况判断他的平时学习情况,给出较为客观的平时成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给师生互动留下了较大的时间和空间,为师生交流对话提供了条件,这样就为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学生一个相对较为客观的综合评价提供了可能,从而改变以往那种依靠一张试卷来确定成绩的考核方式”[5]。由此可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保证了全员参与教学全过程,把考核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实现了考核与教学过程的内在统一。

三、翻转课堂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观念引导的有机统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着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观念引导三大功能,其中知识传授是基础,能力培养是关键,观念引导是核心。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中,三者之间紧密相关,相互渗透,缺一不可,有机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只有做到三者的有机统一,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传统教学模式由于过于重视理论掌握而忽视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忽视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回应,结果思想教育课变成了知识传授课。课堂上讲授理论,考试专注于考察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记忆,而且有标准答案,而联系实际让学生自己思考发挥的题目则较少”[6]。实际上,知识传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处于基础地位,它为能力培养和观念引导提供理论支撑。尽管如此,知识传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当只占三分之一份额,而不应成为教学的全部。“宗教、哲学、三观等不是知识的简单积累,而是对道的理解与把握,说穿了,是境界的升华。求道不同于求知,重点在于个体的体悟和集体的精神碰撞,往往是在瞬间发生的。翻转课堂的课前自学正好适合个体的体悟,翻转课堂的课上商谈正好利于思想火花的激发”[7]。

相对于知识传授而言,能力培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键。这里的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批判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辩论能力及交流沟通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是在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实现的。传统教学模式偏重于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学生主要是在课堂上记录教师讲的内容,课后背诵和巩固教师课堂上讲过的知识点。因此,记忆能力的培养压倒其他能力的培养。翻转课堂要求学生课前学习教师录制好的视频及其他教学资源,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锻炼。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带着自己的疑问和不同观点融入课堂中,与老师和其他同学展开商讨、交流沟通,甚至辩论,演讲、情景模拟等课堂活动。“在活动的熏陶和感染下思想火花激烈碰撞,从心灵层面激发学生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活力,潜移默化地提升个人素养,受到思想政治教育。这样,不仅使学生能更深刻的掌握思想政治基础知识,而且更深刻地领会思想政治精髓,促进其思想政治品德的成长和个性成熟,并且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所需的做人做事能力”[8]。

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从根本上服务于观念引导。“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本身的特点是集科学性、知识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身,而其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9]。因此,观念引导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观念引导需要教师拥有宽广的视野、丰富的学识和较强的现实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深入分析世界历史发展总趋势,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实际困惑。教师在为学生答疑解惑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他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拥有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而刻苦学习。然而,信念引导不能单靠纯粹讲道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服之以事”,只有心服口服,才能思想认同。这就需要师生之间交流沟通,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互动中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及学生的思想困惑,及时为他们答疑解惑。传统教学模式只是教师单方面灌输,师生互动环节欠缺,教师根本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状况。教师课堂上自说自演,唱独角戏,无法与学生产生思想共鸣,心灵共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保证师生之间进行充分的课堂交流,有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所讲内容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观念引导,从而克服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无的放矢”,空话、套话现象的发生。

简言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为性,而且把学生全员“卷入”课堂中,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蕴含着整体性教学理念创新,实现了教、考、学的有机统一,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观念引导的有机统一。这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卢强.翻转课堂的冷思考:实证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3(8).

[2]马秀麟,赵国庆,邬彤.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1).

[3][7]晁乐红.翻转课堂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益处[J].台州学院学报,2016(1).

[4][9]张阿兰.“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用中的问题与误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3).

[5][6]王勇军.“翻转课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困境突破[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3).

[8]邵伟.“翻转课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试行浅议[J].东方教育,2014(10).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翻转课堂
高校就业指导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改革探索与创新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的实施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