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搭桥的艺术

2015-02-17 09:27张尔华南京市浦口区教研室江苏南京211800
化学教与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

张尔华(南京市浦口区教研室 江苏南京 211800)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搭桥的艺术

张尔华
(南京市浦口区教研室江苏南京211800)

摘要:文章从搭建生活与化学之桥、宏观与微观之桥、现象与本质之桥、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之桥等四个方面谈了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的搭桥艺术。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思维搭桥

中图分类号: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3-0020-03G632.41

文献标识码:B

九年级化学是初中的一门新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也是前人多年生产生活经验的结晶。如能沿着前人研究化学的印迹,从学生现有的一些生活经验、知识、方法和能力出发,肯定能轻松地学好化学。

面对一门新学科当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穿越化学这片广袤原始森林?路肯定是学生自己走,但教师要为学生搭桥铺路,立标杆、建模型、教方法、转思想。只有苦练内功,打好基础,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形成观念,才能站得直、行得稳、走得远。

一、搭建生活与化学之桥

初中化学研究的对象是身边的物质,学生时时刻刻都与这些物质接触,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但可能是零散、片面的,缺乏的是理性的思考和化学的视角。

1.改变视角

生活中的观察往往是随着自己的偏爱、自由无序的,思维加工可能也是盲目的,这就需要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学会从化学视角去重新观察身边的物质,思考、加工已有的感性认识。如学生熟悉的蜡烛燃烧,原来可能只关注燃烧产生的光与热,学习化学后那就要从燃烧前后物质种类的变化、产物检验的方法、燃烧的条件与本质、火焰形成的原因、火焰各部分的温度高低、蜡烛的成分等角度去观察与思考。

2.规范表述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表达方式,学习规范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开始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从习惯了的文字的表述向用符号、图形的表达方式过渡,体验其简约、规范之美,学习其多种科学性的表达方式,真正理解其各自含义,如H、2H、H2、2H2、H+、H+1。

3.科学概括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生活概念、观念,可能是朦胧、模糊,教师要因势利导,及时修正为我所用。如在学生生活概念中认为冰水混合体为混合物,若帮助学生分析与学科概念中的矛盾性与统一性的一面,可较容易使生活概念转为学科概念。另外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概念也很容易从字面上帮助学生概括与理解。再如学生已知道金属导电的原因是自由移动的电子,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物质导电的本质是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学生还是容易接受的。如能及时给予修正、肯定,可增强学生探究的信心,扩展原有的视野,提高知识的概括性。

4.提炼方法

许多所谓化学方法也是前人从生产生活经验中提炼应用到化学领域的,也不是化学学科所独有的,教师要善于将生活中的方法应用到化学的学习中来,简化化学的学习。

图1 

图2 

如图1是检查车胎漏气的方法,图2是家中泡菜时常见的用水密封的方法。这些都是学生已熟知的方法,如能在学习化学时与之相联系则大大简化化学的学习难度,如下图。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由图1可知无形的气体可以通过液体中呈现出来,再结合物质的热胀冷缩的原理,不难理解图3的设计原理。由图2的液封方法与图3方法,不难理解图6的方法,再变形、转化、组合到图4、图5、图7。由此可提炼的方法:①无形的气体可以借助液体、气球等转化的方法呈现其外形,因而测量气体的体积时可以用液体转化的方法,测量水的体积推知气体体积;②欲使气体的流动可以用热胀冷缩、注射器、注水等产生压强差方法;③密封管口的方法可以用弹簧夹、液封等方法。

二、搭建宏观与微观之桥

学生接触的是宏观物质世界,而化学是从分子、原子层面研究微观粒子,这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大难点。

1.从宏观走进微观

通过一些自然现象、图片等分析,认识到宏观物质是由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粒子构成的,建构微粒观。知道宏观物质的种类有3000多万种;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世界的粒子无以计数,但组成物质世界的元素仅有100多种;但每种元素可能有多种原子等等这种观念性的建构是有必要的,开始可不涉及具体的物质。有了初步的观念再细化到具体的物质由什么具体的微粒构成?微粒的种类?微粒的结构?微粒的性质等等?观念的形成比细节的掌握更为重要,因为观念是路标。

2.在微观中探寻规律

微观世界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与宏观世界并非完全一致,但教师要充分利用其一致性的部分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掌握微观规律。如宏观按物质的一定属性对其进行分类,则微观粒子也可进行分类,如对原子进行分类形成元素的概念,宏观物体的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解释到原子内部结构的原子核与电子之间的关系,直至原子间的组合规律的分析等等。

3.从微观走向宏观

微观粒子的研究是为宏观物质的应用服务的,要通过微观粒子的结构推知宏观物质特性。如为什么食盐在空气中加热也不会变质而金属钠却要保存于煤油之中?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判断某物质的组成等等,都是利用微观对宏观物质的解释与应用。

三、搭建现象与本质之桥

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但还很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的缺点,因此帮助学生透过现象抓本质是教师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1.学会归纳

化学概念、规律的学习都是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或实验所获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分类、比较、综合、概括而成的。首先要教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研究的对象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与技巧,才有可能学会归纳。在学习化学时也只有掌握归纳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化学学习越来越简单,思路越来越清晰。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主动进行归纳小结,使其明白化学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包括性质归纳、原理归纳、关系归纳和方法归纳等。

2.提高知识的概括性

提高知识的概括性是指要善于用一些上位的方法、概念、思想或观念对一些看上去不相干的两个或多个事物现象进行概括提炼,揭示其事物间的内在本质,以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加以简化。如对空气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温室效应的防治方案都可以通过生物学中控制传染病传播途径的方法来加以统一:①控制污染源,②防止扩散,③加强转化。在教学中没有逻辑的知识罗列是学习的最大负担。

3.学会演绎

无论从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学习论,还是从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论的角度考虑,事实上,学生都是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作为基础获得新知。演绎法从理论到实践,是根据已知的化学概念和原理得出新的知识结论,可在短时间内掌握必要的知识,是获得新知的重要方法。如学习完盐酸、硫酸的一些化学性质,总结出酸的通性,便可通过演绎法学习其它酸的一些化学性质,提高了学习效率,加强了对规律性知识的理解。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演绎的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要求较大,教师要在学生掌握事物本质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螺旋式上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四、搭建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之桥

知识是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能力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本领。认识规律与改造世界是人类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必要前提,能力是知识发展的必然趋势。

1.苦练内功

“双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抓手,也是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可缺少的“物质”载体,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因此每节课都应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识收获。当今强调三维目标并不否定

“双基”的学习,离开化学知识学习的化学思维能力培养是空洞的。因此,一些核心的化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必要的,只有那些结构化、系统化了的知识、方法才容易转化为能力,在教学中要不断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使零乱的化学知识变得有规律可循。

2.明晰方法

在化学教学中知识的学习是显性的,而方法的学习常为隐性,易被师生忽视。明晰问题解决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如何设计实验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反应?可引导学生从此反应表现出的特征性现象来分析,其特征有:①有新物质生成②反应物消失③温度升高。由此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设计三个不同的实验方案:①设计实验证明有新物质生成②设计实验证明反应物消失③设计实验证明温度升高。这样就为这类问题的解决概括出明晰的方向和方法,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形成观念

随着课改深入已从“知识为本”的教学向“观念建构”的教学转化,化学基本观念是对化学知识的高度概括,是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习负担,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途径。初中化学形成基本观念主要有物质观、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分类观、守恒观、实验观、化学价值观等。

当然,学生在初中一年的化学学习中肯定还会遇到许多坎坷,在此也不可能一一列出,本文仅列出学习化学可能遇到的几个较大障碍。只要我们能在越过这几座桥,再认真探索,逐渐掌握方法,判明努力的目标,充分利用对待物质世界的独特而又通达的态度、观念和思想方法,肯定能穿越这片化学之林。

参考文献

[1]陈丽琴,胡志刚.归纳法与演绎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育,2013,(6)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03.007

猜你喜欢
初中化学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试论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教学瓶颈及解决策略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