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公开课的几个误区

2015-02-13 04:13:11邹彩云
英语教师 2015年2期
关键词:公开课预设高中英语

邹彩云

高中英语公开课的几个误区

邹彩云

公开课作为一种教研活动形式,是专业成长的途径,是迈向名师的门槛,为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笔者从教二十年,观摩过形形色色的公开课,大部分公开课尽管上得声情并茂,行云流水,但也必然会存在一些误区,亟待优化。

高中英语;公开课;误区

公开课作为一种教研活动形式,为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同时,公开课也是专业成长的途径,是迈向名师的门槛。执教一节公开课,教师需要耗费诸多精力,程序设计、活动设计、课件制作、时间安排、板书等都要精心打磨,力求尽善尽美。笔者从教二十年,观摩过形形色色的公开课,发现大部分公开课尽管上得声情并茂,行云流水,但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一、导入过于花哨,耗时过长

(案例一)课型为阅读课,内容为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二Module1 Our body and healthy habits.

授课教师先是播放了一首耳熟能详的英文歌曲An apple a day keeps a doctor away,接着问了学生一个问题:What is the subject of the song?之后出示了几张漂亮帅气的明星照片,并询问学生:Do you know them?Do they look good?为了形成鲜明对比,老师又展示了几张体态丰硕的明星照片,问了同样的问题,学生齐声回答,然后老师抛出讨论话题:Some people are slim while some are fat.Can you tell me why?每组请一位同学把讨论内容写在黑板上,因为学生列的原因各种各样,有三个组同学提到healthy or proper habits,老师借机导入课文内容:Today we will learn a passage to know more about healthy habits.导入环节共耗时15分钟。

导课是所有课型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目的是为新课的顺利展开做好铺垫,恰如其分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因此教师应重视导入环节。

上述案例中,老师活动设计的意图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选素材与主题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也渗透了审美教育。不足之处在于内容花哨,令人眼花缭乱,无疑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忽视教学内容;再者耗时过长,挤占了教学重点,即阅读时间。这位老师如能把内容进行精简、组合,导入就会变得简练、自然、水到渠成,也会为后面的教学活动留下充裕的时间。

在设计导入环节时,教师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导入的目的是什么?设计内容跟主题联系是否紧密?时间分配是否合理?能否做到自然流畅?只有这样,导入才能高效、简练,真正达到预期目标。

二、课堂提问缺乏艺术性

学生的思维活动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经常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借此了解学生对知识了解、巩固和运用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他们通过推理获得新知识。如何有效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这些问题更好地推动学生学习,成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关键。在许多公开课、优质课中,课堂提问缺乏艺术性,存在着一些误区:

(一)无意义的提问

有些教师提问的内容跟教学目标无关,偏离重点,造成教学过程不够严密。如:Whatarewegoingtolearn today?Do you like English?此类问题不具备启发性,毫无意义,只会浪费时间,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二)不公平的提问

在上公开课时,执教教师为了使教学过程得以流畅进行,会经常提问优等生、尖子生,成绩好的同学一节课被提问好几次,而“后进生”整节课也没有发言机会。这样做会严重伤害“后进生”的自尊心,不利于培养他们学英语的兴趣。相反,如果在公开课上能给“后进生”发言的机会,即使他们回答得不够好,也会激发起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不灵活的提问

在公开课上,教师为了让学生回答问题异口同声,一般把问题设置成一般疑问句,学生只需要回答“Yes”或“No”。一位教师在讲外研版教材必修五Module 2 A job worth doing时,这样提问学生:Do you like your teachers?Do you think teaching is a job worth doing?Will your parents be happy if you choose to be a teacher in the future?这些问题很肤浅,不利于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和发散性思维的养成。如果能换一种问法:What’s your dream job? What should you do to make your dream come true?结果就会大不一样了,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地给出各种各样的答案,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尽量新颖,能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有话可说,提高课堂提问的价值。

(四)提问方式单一化

大多数公开课上,教师采用“教师——全体学生”和“教师——个体学生”的师生问答形式,却很少采用“学生——学生”“小组——小组”和“学生——教师”的提问形式。变化多样的提问方式,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活跃教学氛围,学生不易产生疲劳感,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预设与生成关系处理不得当

一般在公开课教学中,授课教师会充分准备,预设很充分,但课堂生成是动态的,再高明的教师也不可能预设学生的所有答案,所以预设和生成存在误差很正常。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对上课教师是极大的挑战,需要相应的教学机智。

(一)预设与生成太吻合,让人感觉不真实

(案例二)课型为读写课,内容是外研版必修一的Module 2 My new teachers.主要内容是描述了三位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各自的特点。教师在课堂开始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What kind of teacher do you like best?Everyone is expected to think of an adjective to answer the question.

S1:Outgoing.

S2:Patient.

S3:enthusiastic.

S4:Humorous.

...

短短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学生就说出了wise,understanding,outgoing,confident,considerate,hard-working,delighted,energetic,open-minded,sincere等十多个形容词。回答一个接一个,很是流畅,令听课教师觉得很惊讶,感觉像在表演。因为该班学生水平一般,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能如此连续地说出那么多好的形容词,这种生成让人感觉似乎有些出乎意料。

(二)预设与生成出现偏差,教师缺乏应有的睿智

(案例三)授课教师讲外研版教材必修二Module 2 No drugs课型为阅读课,本节课一开始,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了大麻、冰毒、可卡因等一系列毒品,作为导课:

T:What are these?

Ss:Poisonous...(有些学生想说Poisonous things)

T:No,they are drugs.Who produce them?

Ss:People.(笑)

T:Not really,but I think they are made by criminals.

很显然,预设与生成出现了偏差,其一,学生没有回答drugs,而是代之以poisonous things,老师给予否定,直接给出答案。其二,学生认为毒品是People制造的,不否认这个回答学生有开玩笑的意思,但老师又急于求成,赶快给出了答案。这充分说明,对于预设中出现的意外,教师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存在启而不发的现象,缺乏相应的教学机智。

公开课上,教师预设中的生成能力都很强,预设很充分,但无论怎么充分都会有“意外”或“偶然”的情况产生,这才是真实的课堂。这种即时性课堂生成不是教师备课时都能预测到的,而是需要在瞬息万变的课堂中从容不迫,善于抓住“意外”或“偶然”,加以有效利用和引导,不至于手足无措,例如:

T:What are these?

Ss:Poisonous...(有些学生想说Poisonous things)

T:Poisonous things.Well,never mind.But they have a special name in English,only one word.Who can tell me the special name?

Ss:drugs?

T:That’s quite right.Who produce them?

Ss:People.(笑)

T:People?That is to say,you and I are also included?

Ss:Of course not.

T:So“people”is not an appropriate word here. As we all know,only a small part of evil people produce drugs.Their action is illegal.So what should we call them?

Ss:Criminals.

对于这些意外,教师只要及时捕捉学生的思维线索,适当加以引导,学生就可以拾级而上,给出教师预设中的答案,一切水到渠成,自然流畅。

四、评价过于机械,不能激发学生热情

在高中英语课堂上,教师回应学生最多的是good,great,excellent,perfect等单一的表扬,对于高中生来说显得空洞无力,让学生感觉教师的表扬只是形式而已。如果教师能在肯定学生正确答案的同时对他们的具体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就能激发学生更大的参与热情。

听过高三的一节阅读策略研讨课,课上,老师讲解了很多解题策略和如何排除干扰项等,之后提供了2013年山东省高考英语试卷中的一篇文章,让学生限时完成。其中有一个题目比较难,老师找一个同学说答案,这个同学选B,但大部分同学说选C。这位老师没有空洞地评价“very good”,而是这样说的“You have done a good job,but most students think C is right.Why did you choose B?”这样的评价不仅表扬了该学生选对了答案,还鼓励他说出思考过程。这样成功地进行了教师学生角色的转换,而且能发挥那个学生的积极能动性。

去青岛听了一节公开课,至今记忆犹新。老师在最后讨论环节,抛出了这样一个话题:If you see an old woman fall to the ground,should you give her a hand?

S1:I will try to help the elder or weak people without hesitation because everyone needs help,and when we help others,we’re in fact helping ourselves.

T:I totally agree with you because I think our society needs positive energy.But what if the woman is cheating you for money?

S1:Whatever happens,we will definitely help others who need help because we need to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to do everything we should.Only in this way can our society develop in a positive direction...

T:I’m proud of you.I will also help anyone who needs help whatever happens.

这时,全班掌声雷动……

教师通过这种灵活的评价方式,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散思维的能力,成功地引导课堂活动从简单走向丰富,从肤浅走向深刻,从而使英语课堂魅力四射。

总之,一节好的英语公开课一定要具备真实性和实效性,应避免失真、作秀。一节公开课要想起到示范作用,就需要执教教师锐意创新,避免形式主义。教师应当通过每一节公开课进行反思和总结,用以指导以后的教学工作,这才是公开课的终极目的。这样一来,优质、高效的公开课将不仅仅是教师追求的目标,也必将成为一种教学常态。

作者信息:266023,山东省莱西市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公开课预设高中英语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的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0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02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
亚太教育(2015年18期)2015-02-28 20:55:0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网打尽”还是“循序渐进”——由公开课《水调歌头》说起
语文知识(2014年8期)2014-02-28 2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