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兴林,唐永勤
(嘉善县妇幼保健所,浙江嘉善314100)
短时重复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效果观察
费兴林,唐永勤
(嘉善县妇幼保健所,浙江嘉善314100)
目的观察71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手法复位的效果。方法通过变位试验(Dix-Hallpike试验及Roll试验)判定受累半规管,垂直半规管受累者采用改良Epley手法复位,水平半规管受累者采用Barbecue翻滚法手法复位,并于治疗后半小时再行变位试验,如试验阳性再次行手法复位,直至变位试验阴性或三次手法复位后变位试验仍阳性,随访3个月。结果手法复位当天痊愈67例,观察随访3个月痊愈68例,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短时重复手法复位治疗BPPV,效果确切、安全、方便,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改良Epley复位法;Barbecue翻滚复位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最常见的周围性眩晕,指在某一特定头位时诱发的短暂阵发性眩晕,是椭圆囊耳石膜上的碳酸盐颗粒脱落并进入半规管所致,发病率占周围性眩晕的17%~18%[1]。该病虽大多呈自限性,但部分患者发作时症状较重,容易跌倒或出现恐惧心理。本院采用当天短时重复手法复位治疗71例BPPV患者,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7月~2013年12月依据“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2]确诊的BPPV患者71例,其中男24例,女47例,男女之比1:1.96;年龄21~82岁,平均(51.2± 7.8)岁;病程1天~5个月。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及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包括Dix-Hallpike试验、Roll试验、头颅CT、纯音测听法和声导抗检查。入选标准:(1)有因头位改变诱发的短暂眩晕发作史;(2)潜伏期3~5秒,持续时间<60秒,呈疲劳性;(3)Dix-Hallpike试验阳性和/或Roll试验阳性。排除标准:(1)管石复位禁忌证;(2)接受过其它物理和/或药物治疗;(3)有其它前庭病变者或中枢病变者。Dix-Hallpike试验是垂直半规管BPPV的诊断试验[3],后半规管BPPV表现垂直上视和旋转向地性眼震,前半规管BPPV表现垂直下视和旋转离地性眼震,Roll试验是水平半规管BPPV的诊断试验[3],表现水平位置性眼震。
1.2治疗方法 变位试验及手法复位前,耐心向患者说明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眩晕、恶心、甚至呕吐,希望患者能充分理解,配合治疗,消除恐惧心理。垂直半规管BPPV采用改良Epley复位法,具体方法如下:(1)患者端坐于检查床上,头向患侧转45°;(2)双手托住患者头部迅速使其仰卧,并使头超出床沿下垂30°;(3)将患者头部向健侧转90°;(4)将患者头部连同身体一起向健侧翻转90°使其侧卧,维持头部偏离仰卧位135°;(5)保持原头位,扶患者坐起。以上(2)~(4)步均维持至眼震消失后30秒。水平半规管BPPV采用Barbecue翻滚复位法,具体方法如下:(1)患者由坐位变成仰卧位;(2)头向患侧转90°;(3)向健侧转90°成仰卧位;(4)再向健侧转90°成侧卧位;(5)继续向健侧转90°成俯卧位并保持头向胸部屈30°;(6)继续向健侧转90°成侧卧位,随后坐起。以上(3)~(6)步均维持至眼震消失后30秒。手法复位后患者休息半小时,再次行变位试验,如阳性则再次行手法复位,直至变位试验阴性或3次手法复位后变位试验仍阳性。如双侧半规管受累,则进行双侧复位治疗,如同侧两个半规管受累,先对主要受累半规管行复位治疗,再对次要受累半规管行复位治疗。
1.3疗效判断 治疗当天患者变位试验阴性,自由变化体位及头位无眩晕发作(不包括轻度头昏和不平衡感),眩晕或位置性眼震完全消失,判为痊愈。随访3个月,如患者出现眩晕发作,及时复诊,未复诊者电话随访。
2.1疗效 71例BPPV患者手法复位当天痊愈67例,随访3个月后痊愈68例。详见表1。
表1 71例BPPV患者手法复位治愈情况(n,%)
2.2不良反应 71例BPPV患者在变位试验和手法复位过程中,大多反应轻微,3例出现较严重的恶心、呕吐,经过休息延迟治疗,均在当天完成治疗;在3个月的随访中,35例次出现数天的头昏、不平衡感,最长持续13天。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于1921年由Barang提出,Dix和Hallpike于1952年描述了其特征及体位试验手法,Epley[4]认为内淋巴中存在细小漂浮沉积物,改变头位时,这些细小漂浮沉积物受重力的影响牵动内淋巴,刺激壶腹嵴的毛细胞,从而引起眩晕和眼震,并进一步提出管石复位法,得到了临床认可。
根据受累半规管的不同,BPPV可分为4种类型:后半规管、水平半规管、前半规管以及混合型(2个或2个以上半规管同时受累)。本组71例BPPV患者中以单侧后半规管最常见(58/71),其次是单侧水平半规管(10/71),单侧单侧前半规管(1/ 71)及混合型(2/71)均少见。这是因为后半规管解剖位置最低,其次是水平半规管,脱落的耳结石易于掉落到这两段半规管中。
通过Dix-Hallpike试验和Roll试验,判定受累半规管及侧别,垂直半规管BPPV采用改良Epley复位法治疗,水平半规管BPPV采用Barbecue翻滚复位法治疗。本组71例BPPV患者治疗当天和3个月后随访,痊愈67例和68例。汤建芬等[5]报道135例BPPV患者经手法复位治疗后1周和3个月总治愈率分别为88.1%和96.3%,周永等[6]报道232例BPPV患者经手法复位治疗首诊治愈率83.2%,1周治愈率为93.5%,足以证明手法复位治疗BPPV临床效果显著。短时重复手法复位治疗BPPV,方便且效果较好,大多不良反应轻微,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1] Parnes LS,Agrawal SK,Atlas.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CMAJ,2003,169:681
[2]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和疗效评估.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3):163
[3] Fife TD.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Semin Neurol,2009,29(5):500
[4] Epley JM.Particle repositioning for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Otolaryngol Clin North Am,1996,29:323
[5] 汤建芬,耿曼英,魏秀芬,等.变位试验联合手法复位诊治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135例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4):61
[6] 周永,李胜利,郭啸鸣,等.管石复位法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短期和长期效果.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30(9):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