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5-02-12 07:41洪敏强
考试周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洪敏强

摘 要: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父母幸福的源泉,给孩子一个美好未来是每位父母的期望,也是老师们的责任。特别是高中的教育工作者,在高中快节奏的学习中,为学生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尤为重要,但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为讲解式,学生“被动”接受和掌握知识,缺乏学习兴趣。特别对于高中数学这门独具抽象性和复杂性的学科,学生往往找不到适合的学习方法,对数学公式、概念、规律等死记硬背,而不是理解记忆。学生觉得难记、难背、难懂,教师也觉得难教,要解决这一难题首先要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数学教师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变“被动”为主动,才能改变现状。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问题意识 培养策略

引言

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比如:学习一个新的数学公式,我们首先应该思考:“这个数学公式是怎么推理得来的?”“这个数学公式代表的含义是什么?”然后,我们要结合以往学习过的知识,探讨、研究和推理,最后得出结论,所以说:会学习,会思考,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针对现在高中生时间紧、任务重的快节奏学习生活,我们更应该注重学习和思考的相辅相成,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1.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贯以来,我国学生的学习方法都是“被动”地接受和掌握,学生大多缺乏学习兴趣。再加上高中学习压力增大,不少学生都处于“厌学”状态,而高中数学更是让多数学生都为之头疼的科目,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自然学习效率不高。新课程改革,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学生自然“乐在其中”。

2.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遇到新问题不会主动思考和解决,只想依赖老师,跟着老师的思路解题,长此以往,造成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思考,然后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遇到问题学会自己主动思考和解决,而不再依赖老师的解答。

3.让学生更全面地发展。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复合型人才”成为新世纪的急需人才。传统的教育方法所培养的“高分低能型”人才因为缺乏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逐渐被淘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更好地迎合社会所需。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

1.无疑可问。

高中课程大多“时间紧,任务重”,高中数学作为典型的难学科目更是让不少学生头疼。时间的紧张,科目的繁多,大量的练习题都让学生焦头烂额,再加上在我国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早已习惯老师讲解例题、难题,只要理解、掌握就行,缺少发现问题的意识,造成“无疑可问”的状况。

2.不敢问和不知道怎样问。

一些学生对于老师存在畏惧心理,对于发现的新问题,不知道怎样向老师提出,更怕老师认为问题过于简单而否定自己,不敢与老师沟通和探讨。久而久之,问题便“烂在”脑袋里,发现问题的意识逐渐被磨灭。

3.没有机会问。

我国传统教学模式再加上高中时间的紧张、学习科目的增多,课堂上多为老师讲解知识,课下学生被大量的练习题包围,找不到机会和老师交流和沟通。

三、学生问题意识现状的解决策略

1.让老师成为问题意识的引导者。

目前一些老师忽略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学生不会发现问题或者会发现问题但不能解决。学生只是一味地学习而不去思考,不但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率低下,甚至在生活中遇到问题也不会解决,造成不健全的人格。对此,我们应该加以重视,寻求更好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主动地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全面地发展。

2.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乐于参与。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转变对立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适当地给予肯定,逐步培养学生养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勇于和同学老师探讨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针对于高中数学的复杂性,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自己寻找解题思路,找到适合自己的解题模式,提高学习效率。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高中数学以其复杂性和抽象性成为学生的头疼科目,学生往往“谈数色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首先要改变教学方法,采取适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上课前教师可以先讲相关的故事和事例,使学生对于接下来将要学习的新课程产生兴趣,学生主动学习,注意力集中,教学起来自然事半功倍,这样老师和学生都轻松了不少,所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4.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材往往在新课的开头就设置一个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可是大多数老师往往直接忽略掉,而“开门见山”地开始新的教学。这样一来,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二来失去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意识培养的机会。学生通过开头的教学情境发现新的问题,而且是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不了的问题,那么学生就会开始思考,接着寻找解题的思路,然后解决问题。学生自己主动参与解题,老师加以引导,对知识记得更加牢固,而且遇到相同或者相似的题目时会主动地思考,形成适合自己的解题模式,让数学变得不再“可怕”。

5.引导学生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爱问、敢问、会问。

对于学生发现的新问题,我们要给予鼓励,即使是没有价值的小问题,我们也不要给予批判和否定,这样学生就不会害怕自己发现的问题不是好问题,而不敢向老师提出了。如果学生发现的问题都是没有价值或者重复、类同的问题,不仅会浪费我们的教学时间,而且会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造成隐患,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提出与新课程相关的、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新课程教学的重难点处”发现新问题,恰当地向学生提出,如:“新知识和以前学过的哪些老知识有联系?”“这个新的公式是如何推理出来的?”“我们还有没有更简便的解题方法解答这个问题?”等等。学生逐步掌握新课程问题的侧重点在哪里,自然会发现有价值的新问题,而且自己主动参与让自己乐在其中,学会提出问题,并且得到老师的表扬,还提高学习效率,自然就会爱问、敢问、会问。

6.贴合生活实际,增强问题意识。

我们要以问题为纽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激发学生从质疑开始发现新的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全面地培养学生,让教学融入于生活,让学生深入生活实际,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多方位地理解和解答问题。这样学生越来越有问题意识,随着学习的深入,问题意识的增强,学生的各“奇思妙想”就会层出不穷,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结语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核心,为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并且课堂和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更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珍.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教学实践,2010(9):1-1.

[2]陈宝真.谈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教育教学,2011(10):45-46.

[3]莫陆高.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探究与实践[J].教学方法,2012(45):1-2.

[4]王超.关于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学术研究,2012(7):82-83.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教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与反思
解析情景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中应用算法教学的研究
高中数学任务型教学模式下分层教学的应用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