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曼
【摘要】目的:探讨兰索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给予兰索拉唑治疗,治疗5周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均得到改善,腹痛、腹胀、反酸有显著差异(P<005),恶心呕吐虽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观察组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为883%,对照组为767%,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兰索拉唑能有效改善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促进溃疡愈合,值得临床值得推广。
【关键词】兰索拉唑;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573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2-0035-01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损害胃和十二指肠粘膜屏障从而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病的主要原因。虽然近年来消化性溃疡的发病趋势开始下降,但全球的总发病率仍占人口的5~10%,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1]。兰索拉唑是新型的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它作用于胃壁细胞的H-K-ATP酶,使壁细胞的H不能转运到胃中去,以致胃液中胃酸量大为减少,达到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目的[2]。因此本次研究尝试采用兰索拉唑来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46±115)岁;十二指肠溃疡41例,胃溃疡19例;观察组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28~69岁,平均年龄(43±1205)岁;十二指肠溃疡36例,胃溃疡2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止血,保护胃肠道粘膜,使用抗感染药物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奥美拉唑治疗,每日早晚各吞服20mg,空腹或餐前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兰索拉唑治疗,每日清晨口服1次,一次15~30mg。两组均以5周为一疗程。
13观察指标观察患者腹痛、恶心呕吐、腹胀、反酸等临床表现有无缓解;观察胃镜下消化道粘膜修复情况,胃镜诊断标准采用洛杉矶分级法。
14疗效评价指标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消化道粘膜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显著减少,消化道粘膜明显修复;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消化道粘膜未见明显修复。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统计全部实验数据,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消化性溃疡最易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是由于消化道粘膜被胃液的自身消化而造成的组织损伤,好发于冬春两季,男性多于女性,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吸烟、饮食不规律、心理压力、精神因素等均可导致其发生。有研究表明[3],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正常情况下胃和十二指肠粘膜可以接触强侵蚀力的胃酸或各种有害物质而保持完整,当各种损害因素致使消化道粘膜防御和修复机制失衡时就会出现胃和十二指肠粘膜的损害。
兰索拉唑是一种新型的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对基础胃酸和所有刺激物所致的胃酸分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明显优于H2受体阻滞剂,而且其对幽门螺杆菌(Hp)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联合其他抗生素应用可明显提高Hp的根除率[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兰索拉唑治疗的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腹痛、腹胀、反酸症状的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粘膜修复933%的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7%(P<005);观察组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为883%,对照组为767%,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见,兰索拉唑是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理想药物,在显著改善症状的同时能有效的清除幽门螺杆菌,并促进消化道粘膜的修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运梯,林玉如,邬淑清,等.兰索拉唑、痢特灵、阿莫西林及果胶铋联合根治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31(35):49-50.
[2]施全洲,施为建.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分析[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3,14(4):85-87.
[3]龚兆元.甲硝唑、阿莫西林和兰索拉唑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10(3):191-192.
[4]潘小娟.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32例[J].中国药业,2011,20(21):88-89.
(收稿日期:2013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