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瑛
【摘要】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都是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从国家到地方均未对如何构建中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提出明确要求,实践中也尚未解决好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问题。本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试从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师资建设等方面解决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问题。
【关键词】职业能力 中高职教育 衔接
近些年来,五年一贯制,“3+2”、高职四年制等办学方式层出不穷,但中高职教育衔接从课程设置,师资培养等内涵发展上突显不足,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中一个重要问题。重视中高职在职业能力上的衔接,将职业能力的培养落实到人才培养目标、师资建设、课程建设等各个方面中,最终才能解决好中高职教育的衔接问题。
一、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现状分析
1.中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明确。中职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实用型初级技术人才,通常为那些技术水平不高的基础型岗位提供技能人才。目前,在中职教育多数学生年龄小,接受知识的能力弱,只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一些订单培养的班级,只针对某一企业某一岗位的生产技能训练,忽视了专业基础知识的的传授,理论知识的学习。所以,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培养的中职学生相对高职学生技能的迁移能力较差,不利于学生适应将来升入高职的学习,更不利于今后职业中的长远发展。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则是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性人才。因此,中高职必须明确各阶段的培养目标,实现这两个层次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
2.中高职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首先,中职教育的专业课程比重较大。中职学生多数是初中毕业生,知识和能力相比高职学生来说比较薄弱,而中职教育在课程设计上往往是针对岗位的专业技能课程,这样势必导致学生不能准确把握其职业岗位特点,不能与学生自身的能力所匹配。同样,在高职院校中,多数学校由于从中职和师范学校转型而来,依旧沿用中专时的课程,课程的对象变为有一定知识基础和能力的高中毕业生,显然课程设置也是不合理的。其次,各个地区和学校的专业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导致课程目标和课程标准也不尽相同。目前在职业教育当中只是对课程设置做出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但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导致中职课程和高职课程内容上的重复安排,由此就出现了中高职课程体系不统一,不能有效地进行衔接。
3.中职师资没有与高职师资相互脱节。首先,中职学校的教师大多只关注中专这一阶段的了解,只负责教授专业技能,忽视高职阶段技能要求,缺乏对专业的深入学习和进一步的科学研究。而高职教师在授课前多数也没有对中职学生的基础和能力进行调研,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中职师资与高职师资各自为政,导致形成互不相关的两个教学阶段。其次,中职学校的教师实践能力较强,理论水平和科研水平相对较弱,而目前高职学校的教师尤其招聘的年轻教师多是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理论水平较高,但实践能力和授课经验相对比较薄弱。
二、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策略
1.实现中高职培养目标的有效衔接。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在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高级专门人才。而高职的培养目标与中职既有统一性,又有层次上的区别。高职培养目标层次更高,是重点培养应用型、管理型的高级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理论性更强,对专业要求更新,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通过中高职培养目标的衔接,不仅增加中职学生继续升学深造的机会,更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另外,中高职学校大力开展毕业证和资格证的双证制度,这种双证制有利于职业能力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观念的形成。
2.实现中高职课程目标的有效衔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仅是专业技能的传授,同时也是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因此,根据中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特点,中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应适当减少专业课的比重,加强基础知识的教授,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中职教育的课程内涵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应更加宽泛。只有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提高才能在更好地进行高职课程学习,做到中高职的有效衔接。其次,中职教育的课程中应该保持较大比重的文化基础课,这不仅是兼顾一部分中职毕业生的后续学习与深造的需要,而且是提高中职毕业生的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
3.实现中高职师资队伍的有效衔接。要实现中高职师资队伍的有效衔接,重点是要在中高职教育中打造“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双师型的教师不仅要求具有教师资格,更要求具有职业资格。不仅要大力引进优秀的硕士研究生,校外专家学者来校任教,更要邀请具有特殊专业能力的“能工巧匠”兼职授课,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才是中高职师资队伍有效衔接的保证。
中高职教育中的职业能力不仅指专业能力,还应包括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才能促使中高职教育全面、合理、顺利的接轨。在实践中,应该不断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减少衔接中的教学消耗,提高教学效益,确保职业教育能够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邢晖.有效探索中高职衔接“入口”和“路径”[N].中国教育报,2010-12-01.
[2]李明月,徐冬爱.试论实现中职教育向高职教育的跨越[J].职教论坛,2014-7.
*本文是河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1014年度课题《中高职教育衔接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JY13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