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国的价值意蕴及其当代实践

2015-02-07 08:25:52贾经铭
法制博览 2015年19期
关键词:法治中国价值意蕴

法治中国的价值意蕴及其当代实践

贾经铭

武汉大学,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党的纲领性文件的形式,第一次明确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在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中,既要坚持法治精神的一般要求,更要体现中国特色的具体要求。

关键词:法治中国;价值意蕴;当代实践

中图分类号:D920.0

作者简介:贾经铭(1994-),女,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2级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回顾一个世纪的法治之路,中国社会的法治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行,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亟待完善。总体来说,百年来,法治发展在我国是有制度移植,少社会依据;有机械模仿,无整体共进;有先锋引导,少民众基础;有羡鱼织网,无迎头赶上。然“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法治之路在一代代中国人民的开垦下,逐渐变得宽阔和清晰,法治中国的目标正逐步变为现实。

一、法治中国的基本价值意蕴

法治是什么?法治是一个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丰厚价值的概念:第一,作为目的价值的法治;第二,作为制度规范的法治;第三,作为社会事实的法治。而最完满的法治即为以上三者的有机统一与结合。相比之下,法治中国这一概念具有更为具体的内涵,所以,在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中,既要坚持法治精神的一般要求,更要体现中国特色的具体要求。

有法律并不是法治,法治的内在意蕴不应简单等同于法律制度、法律秩序,它自身是,也应是社会价值的载体,体现、承载着特定的社会价值观念体系及其目标目的,代表着社会的文明精神。在我国古代传说里,“廌”是一种蕴含法律精神的神兽,它可以辨别是非、善恶与真假,并作出合理公正的判断。同时,西方国家也有这种形式的传说,譬如说众所周知的正义女神,她双手分别所持的天平和宝剑,也体现了对公平公正的向往和对邪恶势力的仇恨。因此,法治的终极目的在于保障每一个人的合法权益,实现人的自由和尊严,它是一种价值性的传递,在价值得以发挥的过程中,法治才拥有了民众基础和社会认可。

对于中国来说,法律应当传递和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其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法治中国的建设,需要对我国已有的法治思想和法治现实进行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借鉴并整合西方先进的法治理念及模式,从而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中国社会高度共识的法治。中国特色的法治实践不仅要体现保障人权、权力制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程序正当、法律至上等法治发展的普遍规律,也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与实践,坚持坚强和经验丰富的中国共产党的核心政治领导,坚持兼顾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以大局为重、全面统筹的方针战略。

二、法治中国的当代实践

从人治到法治、从法制到法治、从依法治国到法治国家、从依法行政到法治政府、从法治国家到法治中国,中国的法治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深入,一步一步向现代法治阶梯递进。从当下的意义来看,法治中国理念引领中国法治建设实践具有更强的政治紧迫性和宏观整合功能,而从长远意义来看,则必须将法治中国理念转化为规范主义法学的理论主张和实践要求。

法治中国建设是一个复杂且艰巨的过程,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而这三点需要多个主体的协同与推进,与之对应的分别是广大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多方的紧密配合与不懈努力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来源,也是努力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变为现实的重要手段。

社会主义民主原则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原则,法治中国建设应当致力于实现民主的法制化和法制的民主化。民主制度的发展会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出现新的问题,法律应当为民主制度的建设保驾护航,因为,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实践中创造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新成果只有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才能为民主制度后续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社会主义的立法、司法、监督过程中,都体现了民主的具体内涵,正因如此,法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大大提升,法律的民主基础也更为广阔。

法治中国的建设与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因此它的开展应当涉及到各个具体领域以内。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的建设布局,法治中国建设也应当渗透到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生态文明的每一个角落。在此过程里,法治要充分发挥引导性、规范性、保障性、建设性等功能,让国家、社会、个人的生活能够在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框架内有效运行。

法治中国建设要想取得预期结果,就必须在社会上形成一种相应的文化气氛,深刻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法律本身具有的权威并非是法定程序和规则所赋予它的,更不依赖于它的外在强制力所实现的,它之所以形成和确立,是因为它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与价值。因此,党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建设工作,广泛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理念,塑造公民的法治信仰和精神,让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人心,让社会主义法治实践落实于行。

[参考文献]

[1]卓泽渊.法的价值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2]王小龙.论建设法治中国的三个主体[J].宁夏党校学报,2014.

猜你喜欢
法治中国价值意蕴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意蕴
文教资料(2016年33期)2017-04-19 16:01:03
社交媒体时代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的价值意蕴
经济师(2017年2期)2017-04-10 05:57:36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模式建构
当前我国民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价值意蕴析论
理论导刊(2017年2期)2017-02-25 18:45:55
影响警察职业保障体系建设的因素探析
民族习惯法的当代价值略论
东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 11:58:34
法治中国视野下检察机关
桂海论丛(2016年4期)2016-12-09 13:32:19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05:05
依法治国进程中农村成人法制教育体系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59:15
读懂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