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莉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注重有效的教学设计是进行好课堂教学的先决条件。本文对新课标指导下的历史课从学科内容体系、学生学习过程、方法、价值观目标、培养目标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教学设计;依据;方法策略;原则
毛泽东同志曾提出:“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这是战时的军事原则,这个原则同样也适用于我们各项教学工作。国家教育部频布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对于学生提出了探究学习的要求,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我们对学生提出探究学习要求,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同样要求历史教师应象指战员认真准备一个个战役一样认真准备好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师撰写的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需为学生学习服务,要求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教师必需要准备好指导学生探究学习的教学设计。我经过近几年的历史教学的研究和探索,认为在历史课教学设计时,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
一、依据主题式内容体系,注重撰写好专题教学设计
与原教学大纲相比较,《历史课程标准》的内容体系有很大区别,《历史课程示准》构建了学习主题式的课程体系,把课程内容分为中国古、近、现代史和世界古、近、现代六个学习板块,每个学习板块又分若干学习主题,这些标准的制定,兼顾历史发展的时序性与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力求改变“繁、难、偏、旧”的现象。归结到每节课堂的教学设计的问题上,要求教师并不是像以前那样仅仅是学生应接受那些重、难点和基础知识,而是首先要明确学习主题,学生不仅明白要学习什么,而且明白学会什么。以《历史课程标准》中国古代史第一章《中华文明起源》第一节为例,《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题,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在进行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时,教师就应注意,让学生找出中国早期人类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内含,而不是让学生只知元谋人是元谋人,北京人是北京人的两个孤伶伶的概念。
教师在撰写教学设计时,通过对知识结构,线索分析,供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客观的认识,既可作为学生学习前的探究学习的指南,又可作为学生学完后对所学知识重新回顾、联系和系统化的参照。一般先由教师拟定一个知识体系框架和具体内容标准,应当留出部分由学生尝试概括,根据学生能力水平提高程度,逐步增加概括的份量,有利于教学评价,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依据新课程标准的价值观目标,侧重学生形成端正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设计
新课程标准之前的历史课在思想教育目标强调政治教育层面比较浓,而新的课程标准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倾向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强调学生如何适应未来时代的价值要求,这就要求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力避过于注重如何传承优秀历史传统,而忽略现实意义。例如:在列举中国历史上货币变化过程,由原始的物物交换到贝壳、金、银、铜作为货币,到秦统一货币,西汉末王莽推行“大铢”,北宋出现“交子”(纸代券),清代出现“银票”,民国的银元、纸币,到现代的“信用卡”,让学生探索中国金融经济发展史,正确认识现在的“一卡在手,走遍天下”和网上“在线支付”的现代社会现象和探讨当今经济发展趋势。再如,收集过去的一些购物标证,如布票、粮票、油票、副食本等,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这些课前的史为今用的教学设计工作,无疑将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学为今用,学习知识为现实服务切实体现在每一节课堂中。
三、依据新课程标准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的设计
学习是为了运用,能力的培养和运用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运用能力首先体现为对各种历史知识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因而可以按照教学内容要求,结合学习相关信息,如历史教学考查评价最新成果、新观点,对该节课所涉及的历史知识进行分析,使学生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等形式叙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能力训练的提高,一般采用教师对历史现象提炼出的问题,或由学生自行提出的问题,学生讨论自己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或通过其他途径取得的历史问题等,也可以根据各种不同情况设计其他训练形式。训练内容以与课程相关内容为中心,适当综合各相关的内容,要尽可能多设计一些跨学科综合能力训练内容。运用能力训练应有一定层次的难度,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材料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并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四、依据新课程标准评价体系,注重树立合理的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观念,促使学生探索与反馈的教学设计
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着力注重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具体的评价手段,引导学生走向探究性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例如:对历史物证的调查和记录,只要学生做了,作为教师,要予以肯定。通过课堂内外的正确引导,及时肯定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全面公正对学生进行评价,有助于教与学互动进行。新课程标准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也体现了这一点。
当然,在教学设计的最后要预留一定的空间,作为学生自学探索的反馈。由于学生层次不同,思维方式有较大差异,自学探索过程中可能发展许多新问题,提出不同的思考,教师在课前收集反馈信息,准备好指导,最好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即时提出,供大家讨论。
完成了整个教学设计工作,进入课堂教学这一环节,要注意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教师的主导地位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教与学契合互动。
最后,应该指出,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教学设计的撰写,涉及一些诸多方面的问题。每位教师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一样,无论在内容、教法,形式上都不会千篇一律。在撰写教学设计方面,应提倡百花齐放,不拘一格。教师只有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一起学习、探索,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才能形成具有可行性的教学设计,才能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参考文献:
[1] 于友西 《中学历史教学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12(2001重印),46-9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历史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