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开方
摘 要:“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样的艺术效果令人回味。古人常说:好的结尾犹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好的结尾人们称作豹尾,即简练生动,又恰到好处。
关键词:圆合;质疑;留白;遐想
在学生作文中,如何以典型的结尾为范例,让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意味深长的结尾特点,进行规律的探讨和强化,提高学生作文结尾的能力呢?有以下一些方法可寻。
一、用圆合,构呼应
文章结尾,讲究首尾圆合呼应,从结构上来看,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给人一种前后连贯,浑然一体的感觉。从情感和表达上来看,照应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主旨的深化,情感的升华。
在朱自清的《背影》中,这样结尾:“唉!我不知道何时再能与他相见。”与开篇“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相呼应,起到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
二、用回味,升感情
课文《社戏》的结尾:“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文章结尾那令人难忘的看戏经历和偷豆、吃豆的乐趣,让人回味,给人留下无限的怀念。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也充分得以流露。
在《阿长与〈山海经〉》中,结尾这样写道: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句话与前文风格迥然不同,为什么在全文充满谐趣的语言中突然有这样一个结尾呢?
其实这句话在文中有它存在的意义,文中一些看似鄙薄与不满的语句,看似荒唐的回忆,也就是文章中的抑笔,在这最后一句都有了完美的落脚点。那些不过是鲁迅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眼光与心绪写出的童语,并不代表鲁迅对阿长真实的态度与情感,真实的态度与情感最终是由文中最后一句话表现出来的,那种深厚的情感与由衷的怀念一语道尽。作者欲扬先抑的写法,在文章结束时,感情得到进一步的完美升华,和文章开头融为一体,使文章达到很高水平,让读者洋溢在一种回味的氛围中,给人以强烈的
感染。
三、用质疑,启思考
课文《紫藤萝瀑布》的结尾这样写道: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以“不觉加快了脚步”结尾,言未尽,意深长。课文《荷叶母亲》的结尾: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以问句引发对母亲的深深思索和回味。课文《羚羊木雕》的结尾: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可是这能全怪我吗?这段文字用问句引发对羚羊木雕事件由谁承担责任的思考。
下面两段是学生作文的结尾:
段一:踏上家乡的土地,小河边是宽阔的水泥路,零零星星的工厂。那条曾经朝夕相处的小河,全然没有了我记忆中的身影,先前清澈的河水变成了灰黑色,上面还有零星漂浮的死鱼。这就是寄予我美好童年的小河吗?小河如此,大江大河又会是一种怎样的状况呢?
段二:故乡的小河啊!是你给了我美好的童年,是你教会我要学会感恩,是你让我学会了要永远保持一颗善良的心……我将怎样回报你的深情厚谊呢?
这两段文字作者结尾都采用了“质疑启思考”的方式。段一用“这就是寄予我美好童年的小河吗?”“小河如此,大江大河又会是一种怎样的状况呢?”两次追问,引发了我对环境保护的思考。第二段文字中“我将怎样回报你的深情厚谊呢?”这一问句,引发读者对如何回报家乡恩情的思考。
由此可见,在作文的结尾,如果我们恰当地使用问句,既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又能引发读者的思考,显得意味深长。
四、用情景,写尾声
下面是两段学生作文:
段一:小河水静静地流向远方,我注视着母亲依稀可见的背影,那有些凌乱的发梢,瘦小的身形在秋风中越来越模糊,最后消失在一片残阳的余晖中。
段二:今晚的月光似乎特别的圆、特别的亮,它把银色的光洒向流淌的河水、广阔的原野,也洒向手牵手的你和我。
这两段文字作为结尾都采用了展现情景的方式。第一段文字展现了在秋风和残阳余晖中母亲“凌乱的发梢,瘦小的背影”,表达了对母亲的依恋和一丝隐隐的担忧,读来令人回味。第二段文字展现了月光中“我”和你手牵手的情景,表达了亲密的情感,给人以余味无穷的感觉。
由此可见,在作文的结尾,将与情节有关的、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情景展现出来,能带给读者无尽的回味。
五、用留白,引遐想
以下有两段学生作文结尾:(1)村长骑着摩托车,在两面都是绿油油的庄稼地的河堤上游进发。身后,传来了“突突突”的声响,村长扭头一看,只见在远处约二十辆摩托车,排成了长长的摩托车队,正在向他驶来……(2)我心头不禁一动,脸上有了一种热热的、湿湿的感觉,我抱紧了书包,向妈妈走去……
第(1)段中他身后跟来的摩托车队是哪些人?他们为什么要跟来?查出河水变黑的原因后他们又将怎么办?这一切,作者都没有写出,留给人无限的遐想,结尾因而显得意味深长。第(2)段文字的结尾写“我”抱紧了书包,向妈妈走去,“我”去干什么?是帮妈妈洗衣服吗?是去劝说妈妈看病吗?是表达对妈妈的爱吗?作者都没有写,只是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想象。余味无穷,意味深长。
可见,在作文的结尾,如果不把情节写满,留下一些空白,让读者自己去遐想,文章的韵味就会更加无穷。
作文的结尾是文章思想内容的归结和深化,这就要求结尾紧扣主题思想,或点明事件的意义,或抒发作者的情感,或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联想。作文结尾方式多种多样,“文无定法”,不同的开头和结尾也不是孤立的,有时几种方式常会综合到一起,不是机械的,要根据文章的需要以及自己的特长来确定文章的结尾。
参考文献:
姜苗.个性化作文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
编辑 谢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