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田田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被加拿大《环球邮报》评为2011年影响教学重大技术变革的翻转课堂近几年来成为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热门话题,翻转课堂是对教学模式的重大改革,由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全新的翻转课堂模式转变,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课堂上教师主演的角色转换成了课堂的导演,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看多听,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从倾听中不断给予学生反馈。因此,了解翻转课堂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了解翻转课堂对教师倾听的特殊要求,指出教师在倾听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以及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倾听,成为需要我们迫切回答的问题。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林地公园高中,2011年可汗学院的创始人萨尔曼·可汗(Salman·Khan)把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介绍给全世界,引起了全球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对翻转学习的本质首次进行阐述的是韦斯利·贝克(Wesley J·Bak⁃er),他指出,“翻转课堂中,教师不再是讲台上的权威(Sage on the Stage),而是学生身边的指导者(Guide on the Side)”。[1]这一简短的表述将翻转课堂最核心的特征展现在世人面前,并且得到广大教育研究者的认同。在2011年度英特尔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年会上,其全球教育总监Brain Conzalez对翻转课堂的概念做出了介绍:“翻转课堂是指教育者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同学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2]萨尔曼·可汗(Salman·Khan)也认为,学生晚上在家观看可汗学院的数学教学视频,第二天回到教室做作业,遇到问题时在课堂上向老师或者同学请教,这种与传统的白天教师在课堂上讲课、晚上学生回家做作业的方式正好相反的教学模式就是“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对传统的课堂教学实现了多方面的翻转。首先,翻转课堂翻转了师生角色。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一直是讲台上的“权威”,是课堂教学的“主演”,课堂教学活动根据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进行,学生没有太多的自主权。课堂被“翻转”之后,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教师由讲台上的“权威”“主演”变成了学生学习时身边的“指导”,成为课堂教学的“导演”,而学生也开始意识到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成了学习过程的中心,他们学习的步调不再是教师指导下的统一步调,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定步调。其次,翻转课堂翻转了教学流程。我们所熟悉的课堂上教师讲授、课下学生通过作业进行知识巩固的教学流程被翻转。翻转课堂认识到,学生最需要老师的时候,是在他们作业中遇到难题需要帮助的时候。因此,翻转课堂的这一翻转,让教师切实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课前学生提前学习本应是教师课上讲授的内容,课堂上充分利用时间对知识进行内化吸收达到掌握的目的。最后,翻转课堂翻转了教学手段。传统课堂上知识的传授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授进行的,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这种单项的传授方式降低了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翻转课堂的特色之一就是出现了代替教师进行知识传授的工具,那就是教学微视频。这种教学视频具有时间短、内容针对性强的特点。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进行知识的学习,节省了课上讲授的时间,为高效地利用课堂时间给学生“答疑”“解惑”提供了时间保证。
翻转课堂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两个阶段是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的,因此,翻转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也是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的:知识传授阶段需要教师做好在线倾听;在知识内化阶段,教师要面对面地倾听学生,做好在场倾听。翻转课堂两个阶段的学习方式的特点对教师的在线和在场倾听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课前知识传授阶段,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学生要完成观看教学视频和课前练习的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交流平台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沟通,讨论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而此时,教师并不能给予学生面对面的指导,因此教师要做好在线倾听的记录,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整理,能够给予及时反馈的小问题可以在交流平台上直接告诉学生,问题比较大、在交流平台解释不清楚的要在课堂上给予反馈。课前在线教学倾听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首先教师需要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掌握程度有一定的了解,其次要对学生的提问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做好备课工作,最后还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能够在交流平台上通过倾听学生的文字语言掌握学生的总体学习情况。
与教师的在线倾听相比,教师面对学生的在场倾听更为重要,因为在场倾听教师可以直观地看到学生的一举一动,还可以对学生不明白的问题进行追问,利用“产婆术”式的答疑方式逐步解决学生的问题。但在场倾听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首先,教师要具有很好的应变能力。课堂教学不再像传统教学那样按照教师的教学设计按部就班地进行,课堂上的“突发”状况随时可能出现,有时学生的提问会令教师意想不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应对课堂“千变万化”的能力。其次,教师要能够公平倾听每个学生。翻转课堂上学生有了可以言说的自由,但这种自由是相对的,教师要考虑到倾听公平,在短暂的课堂活动中,时间是有限的,而学生的问题可能是一个接一个,如何最大程度给予每个学生公平的言说机会,教师做到公平倾听每个学生,这是翻转课堂对教师在场倾听的又一个要求。最后,翻转课堂对教师的倾听技能和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从众多的倾听内容中筛选出有用的且急需解决的问题是考察一个教师有没有倾听技能的重要指标。为了达到这项指标教师就必须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深的专业知识,翻转课堂对教师这方面的挑战还是极大的。
在翻转课堂上,学生课堂上的言说是课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课堂展示环节,主要是以学生的言说为主,正是由于翻转课堂这样的教学环节的设置,教师的倾听才变得更为重要,然而即使是学生的言说占很大一部分时间,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中只是倾听而放弃了言说,与此相反,教师此时的倾听恰恰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言说。教师只有在听完学生课堂展示的言说之后,才能摸清学生对于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才能在进行言说的时候做到有的放矢,直接切中知识难点的“要害”,这样既能解决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能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的理念是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的引进在我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翻转课堂的学习方式与新课改的某些理念不谋而合。在翻转课堂上,教师的责任“似乎”轻了很多,教师不再像在传统课堂上那样45分钟都在给学生讲授知识,对学生进行“灌输”,然而翻转课堂实际上是给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教师由传统课堂上的“主演”到现在的“导演”甚至到“幕后工作者”,教师的任务并没有减轻。教师课堂上的讲授减少了,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言说,教师在倾听。而这种倾听并不意味着教师把教学的任务推卸给了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倾听最终还是要为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在课堂上教师并不是“听一听”就完成了任务,教师的“听”最终还要转换成教师的言说,然后再传授给学生。
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有真诚倾听的愿望,然而却不知道倾听什么、怎么倾听,缺乏相应的技能技巧,于是导致“一锅端”,即把学生的声音全都纳入自己的“听力场”,结果不知道如何辨别和取舍有效的信息,导致倾听的泛化现象。[3]由于翻转课堂的性质决定了学生言说多,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言说进行筛选,不能“一锅端”。学生言说的精华部分教师要注意倾听和接纳,而对于不合理之处教师也要做出及时反馈,以免给其他的同学造成误解。教师的倾听并不等于接纳学生的一切言论,对学生的言说不加评论地全部接纳,一是教师根本没有在认真倾听,二是教师的倾听只是为了应付了事,并没有真正领会倾听的真谛。而我们现在所倡导的教师倾听是教师要对于学生的言说给予反馈,取其精华部分更好地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
翻转课堂对于大多数的教师来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外来的事物可不可以在我国发展良好,关键看我们有没有提供一个适合它生长的土壤,是否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来接纳它。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的引进对于教师的挑战不言而喻,教师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风格甚至最基本的教师备课方式都会随之改变,所以教师能否在心理上接受这一新鲜事物是开展其他教学环节的重要基础。尤其是教师倾听,课堂被“翻转”之后,不仅需要教师课堂上的在场倾听,还需要教师课下的在线倾听,教师只有重新认识“倾听”才会真正做好“倾听”。
一个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教师应该具有理解、接纳和尊重学生的品质,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应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耐心地倾听学生应该内化为优秀教师的一种品质,这种品质并不是教师表面工夫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一点一点地修养而成。翻转课堂对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中的倾听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而教师要想实现教学目标就必须在信息化环境中学会倾听。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以及定期参加职业培训获得相关技能,这些都是有效提高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中倾听能力的方法。
相比传统课堂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最大的变化是知识传授可在课下通过信息技术的帮助来完成,而课堂成为师生对话、达成理解的场所。对话,不仅是教育交往的方式,而且也是教育情境。[4]在对话中,教师和学生都为教育活动所吸引,他们共同参与、合作、投入和创造相互交往活动。因此对话不仅仅是指二者之间的狭隘的语言的谈话……这种对话更多的是指相互接纳和共同分享,指双方的交互性和精神的互相承领。[5]而能够实现师生双方相互接纳和共同分享的有效途径便是倾听,在“对话”中这种倾听有了更进一步的内涵,倾听不仅仅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倾听,而且扩展到学生对教师的倾听。翻转课堂主要有在线与在场两种倾听类型,每一种有效的倾听都离不开师生之间的对话,因此师生走向对话,走向互相接纳和尊重,是翻转课堂实现教学倾听的内在要求。
教师倾听从根本上说是生命的呼唤和聆听,因此,教师倾听中离不开“共情”与“真情”。教师倾听中的“共情”是教师进入学生内心世界的有效方式,它使教师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对学生境况和内心世界进行主动体察、平等分享、迅速应答,理解与分担学生精神世界中的各种负荷。“真情”相伴缘于教师倾听中生命的呼唤,它是双方情感和精神交流的保证。教师不装腔作势、不虚情假意,表里如一,真实可信地流露出亲切、和蔼、热情、善良和自信等情感才能引起学生的生命共鸣。[6]翻转课堂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而且正是由于这众多的机会学生的表现才会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这就更需要教师不能只接纳符合自己意愿的言说而对出乎意料的言说置之不理,这是不符合教师倾听要面向每一位学生的要求的。教师倾听就应该尽力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站在学生的角度尽力理解学生的言说。▲
[1]秦炜炜.翻转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范式[J].电化教育研究,2013(8):84-90.
[2]杨伟杰.翻转课堂:转变与挑战[J].教学与管理,2013(30):93-95.
[3]陈彩萍,李如密.课堂教学倾听的常见误区及归因分析[J].江苏教育研究,2012(1):16-19.
[4]卢强.翻转课堂的冷思考:实证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3(8):91-97.
[5]金生鈜.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130.
[6]宋立华.教学倾听艺术的审美阐释及其创生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2):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