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中如何利用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015-01-30 01:45申翠
考试周刊 2014年97期
关键词:导入方式好奇心英语课堂

申翠

摘 要: 好奇心是学习的原动力,比起其他一些刺激,它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热情和渴求更持久,更有力量,也更健康,并且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知识。导入方式是一节课成功的开始,本文从英语课堂中的导入方式入手,从三个方面谈论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关键词: 英语课堂 好奇心 导入方式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看来,好奇心是学习的原动力。比起家长的殷切期望和升学的巨大压力,好奇心使学生对知识的热情和渴求更持久,更有力量,也更健康。学生如果对某一学科感兴趣,就会心向往之,充满无尽的热情和渴望,并付诸行动,不断地探索、探究它,从而满足自己对有趣知识的渴求。只要学生喜欢这门学科,对它感兴趣,那么,无需任何的督促和监督,学生自会付出大量的辛劳和汗水孜孜以求地学习,甚至达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饶有兴致地学习,并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呢?“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于是,我开始思考把这两点结合起来是不是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在实际教学和学习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有的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有的是其他优秀老师的经典案例,有的例子是精心设计、刻意为之,有的是无心栽柳、偶然促成。我结合这些经验,从英语课堂中的导入方式这点入手,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方式。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及教具

现代教育技术,包括电脑、投影仪、音响等多媒体设备,以及电视、影碟机、录音机等,它们可以传输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形形色色的信息,此外,还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实物教具等,具有很强的真实性、表现力和感染力。充分利用各种视听效果,能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和渴望探索的动机,还能调动各种感官刺激,使学生在课堂上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体会、记忆和应用。

我在处理牛津教材第四模块第一单元“Advertising”时,就为学生播放了国内外几个著名品牌的广告,还有一些公益广告,通过几则短小精悍的广告,学生对广告的兴趣大增,也很快掌握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的一些不同点与相同点,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著名品牌的广告制作之精良、创意之新颖,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們意识到广告除了可传播信息外,也是一门艺术。几则公益广告也让学生印象颇深,使他们在情感道德上受到教育。例如丰田(Toyota)汽车主题为“shes a beauty”的广告,让学生在哈哈大笑的同时感受到广告的魅力;央视著名主持人撒贝宁号召为贫困地区捐款的一则公益广告又使学生感受到肩头的责任……

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形象、逼真、直观、生动的画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内容的趣味和英语语言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利用故事、对话、讨论,表演、游戏等活动引出

以前读过一个经典案例,我印象颇深。那位老师在讲解和family有关的内容时,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照。我认为这样学生会感兴趣,也会表现得非常热情和活跃。我想把这样的方式运用到教学中,以达到良好的效果。于是我做了一些尝试,现列举两个例子如下:

例如牛津教材第一模块第一单元reading的内容是“School life it the UK.”,在选择导入方式时,我采取对话和讲述自身经历的方式。首先问学生是否了解英国的校园生活,亲身经历的也好,通过各种途径如电视、电影、网络、与亲友联系等获知的也可以。然后给他们讲述我在澳洲学习期间,对那里校园生活的印象和感受。因为澳洲是英联邦国家,所以与英国的校园生活相似度很高。学生不仅非常感兴趣,而且充满羡慕之情,所以听得很认真,效果不错。

例如牛津教材第一模块第二单元reading的内容是“Home alone”(著名美国家庭喜剧Growing Pains的节选),在讲解课文之前,我前一天事先让几个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把这场剧排演出来,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在全班表演。结果表演的时候,效果比我预想的还要好,学生都很有表演天赋和改编才能,笑料不断,创意无穷,带给大家惊喜连连,全班的热情都给调动起来,学生在欣赏、享受精彩表演的同时,对这出剧的内容和台词更好奇,想学习原文中地道的表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通过故事、对话、讨论、表演、游戏等活动来引出一堂课,跟学生密切相关,学生常常可以自己参与进来,既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又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进一步的求知欲。

三、利用设计的巧妙的题目引出

曾经听过一位名师的课,对于抽象、难懂的“分词作状语时,其逻辑上的主语应与主句的主语保持一致”这个语言点,她的导入方式之巧之妙让我激动不已,很是叹服,印象极其深刻。她是这样导入的:Try to translate these three sentences into Chinese:

1.Opening a window,a bird flew in.

2.Seeing the pictures,tears came down from her eyes.

3.Being a Child,his farther took him to Beijing.

学生没有看出这里面的“圈套”,都很轻敌,觉得是很简单的句子,于是站起来就翻:

1.我打开窗户,一只小鸟飞了进来。

2.她看见照片,眼泪流了下来。

3.他小的时候,他爸爸带他去北京。

老师问:“大家都觉得这样翻,有任何异议吗。”全班同学都表示完全同意这样的翻法。于是老师说:“翻得很顺啊,但是没有一个翻对的。”这时,学生都疑惑了:怎么这么简单的句子,这么明显的翻译,难道不对么?老师接着缓缓地说:“这三个句子应该这样翻译:

1.小鸟打开窗户,飞了进来。

2.眼泪看见照片,流了下来。

3.他爸爸小的时候,带他去北京。”

听完这个翻译,学生都有些按捺不住:怎么能这样翻呢,小鸟怎么能打开窗户呢?老师怎么有这样滑稽的译法?老师到底为什么这样翻译?……确定的一点是:学生的疑惑和好奇都达到了顶点。这时有几个基础很好的学生已经想起来了,老师叫一个学生起来回答,然后仔细道来:“当分词形式作状语时,其逻辑上的主语要和主句的主语保持一致。”大家恍然大悟,以前模糊的印象现在都变得分外清晰。老师继续让学生把这三个逻辑上错误的句子改成正确的句子,既然小鸟不能打开窗户,那么打开窗户的应该是谁呢?究竟该以什么词来充当句子的主语呢?学生经过思考,把三个句子改为:

1.Opening the window,he saw a bird fly in.

2.Seeing the pictures,she couldnt help bursting into tears.

3.Being a child,he was taken to Beijing.

通过这个步骤,学生加深了印象。虽然我是几年前听的这堂课,但是至今记忆犹新,可见这个精妙的导入方式给人印象之深。

老师通过这样简简单单的三个句子和一个精心设计的小小的“圈套”,让学生轻而易举地记住一个抽象、难懂的语言点,完美地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但是教学无定法,我们只能在前人积累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并进一步积累。教学中面临的新情况层出不断,解决的新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新知识和方法策略都无穷无尽,值得我们探索的东西很多。

参考文献:

[1]阿諾德.情感与语言学习[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钱建华.非智力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989.

[4]张会勒.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内驱力途径[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

[5]章凯,张必隐.兴趣对不同理解水平的作用[J].心理科学,2001.

[6]周萌萌.英语课堂教学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强化[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994.

猜你喜欢
导入方式好奇心英语课堂
用爱浇灌英语课堂
课堂导入
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高效课堂始于有效的导入
让快乐回归英语课堂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精彩导入激活信息技术课堂研究
浅谈如何做设计
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