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性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2015-01-30 01:45张丽珍
考试周刊 2014年97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

张丽珍

摘 要: 数学新课标提倡课堂的有效互动与生成。生成性课堂几乎包含三个环节,即“营造动态—实施跟进—促进生成”。以“营造动态”为基础,即以营造教学情境或引发学生思维碰撞为教学抓手;以“实施跟进”为驱动,即教师经过情势判断,适时对学生突出的思维倾向和问题进行跟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生成”为目标,即促进教学资源、学生学习行为、思维结果的生成。

关键词: 营造动态 实施跟进 促进生成 有效教学

教师通过“情境创设——交往互动”提升动态品质,让动态灵动鲜活;在“实施跟进”环节,教师既对好的富有生长点的动态跟从推进,又对差的不具生长点甚至非数学的动态进行“价值引导”和“适时调控”,尽可能做到智慧的跟进;在“促进生成”环节,可能实现教学目标,也可能只实现部分目标甚至劳而无效,这就需要第二轮营造动态……下面以“认识分数(分一分)”为例,谈谈我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一、创设情境,营造动态

实验教师多数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或生活情境“营造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师生、生生互动。同时,应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最近发展区”营造动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促使学生的新旧知识点有机衔接。这一环节可以分两步实现。

(一)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时必须找寻新旧知识衔接的最佳切入点,使情境成为“最近发展区”的载体。如,在教学“认识分数(分一分)”时,可以这样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为什么呢?

生:喜欢!因为过生日有蛋糕、有生日礼物、有好多客人,好开心哦……

师: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吧?一天,孙悟空为猪八戒和沙和尚过生日,特地为他俩准备了生日礼物。(课件:4盒糖果,2串香蕉)你们能帮孙悟空把这些礼物分一分吗?

生:很快就利用旧知平均分得到:他们各分2盒糖果、1串香蕉。

师:这样分公平吗?为什么?

生:公平,因为是“平均分”,每一份都一样多。

师:还有一件礼物(课件:1个生日蛋糕),这又将怎么分?每人分得几个?怎样表示他们各分得多少?

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顺利衔接了新旧知识。

(二)交往互动。新课标提倡交往互动,教师应创造互动机会。如,教学“认识分数(分一分)”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感受学习新知的必要性,培养发现和探索新知的能力,教师先提供学生能运用“平均分”自主解决的礼物,接着创设“1个蛋糕不够分”的认知冲突,然后为学生每人准备1张圆形纸片代替一个蛋糕,要求学生动手分一分,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分得的结果,并在组内交流后汇报。这样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交往互动,引导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新知的学习上,教师只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创新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

二、调控引导,实时跟进

该环节为新课教学的核心环节。教师首先要判断上一环节的动态品质,对有生长点的动态实施跟进,反之,则进行“价值引导”和“适时调控”,这是该环节教师的重点任务。

一方面,教师要价值引导。交往互动时,学生的意见常常相左,此时教师要进行必要的价值引导。如在讨论汇报“一半”的表示方式时,学生创造的表示方式多样。教师要及时呈现学生不同的表示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哪种方式简洁。使学生聚焦核心问题,在对比辨析中达成共识——用“1/2”表示比较简洁。如果大部分学生解决了预设问题,就说明教师的价值引导到位。

另一方面,教师要适时调控。学生交往互动时,会出现一些偏离课前预设或目标的现象,教师应适时调控。如,在理解1/2的意义时,教师先让学生结合刚才分蛋糕的過程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汇报时教师适当追问调控,使学生理解1/2的由来;接着让学生“涂一涂”表示长方形、六边形、脸谱、花瓶等图形的一半,引导学生体会1/2不仅可以表示半个蛋糕,还可以表示半个长方形、半个脸谱等任何物体的一半,很自然地感受分数的形成过程,体验“平均分”,进一步理解1/2的意义,突破学习难点。这样,“实施跟进”的环节可以告一段落了。

三、运用拓展,促进生成

跟进是为了促进生成。“促进生成”既要关注结果目标,引导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四基”;又要关注过程目标,适时捕捉学生的思维亮点,促进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发展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教学中要把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有机结合。一方面,通过应用,实现结果目标,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如,学生理解了1/2可以表示任何物体的一半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完成对“1/2”这个分数的“模型建构”,但这一“模型建构”的完成并不意味目标的真正实现,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经历“巩固(运用)——发展(创新)”的过程,可以让他们辨析1/2、找生活中的1/2,用1/2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拓展延伸,提升过程目标,即引导学生借助知识技能的迁移,实现新知识技能的生长,发展思维、萌发思想、实现创新。如,认识1/2后,教师及时鼓励学生根据1/2的产生过程,发挥想象,用正方形纸创造其他分数。学生借助刚才认识1/2的经验,经过独立思考与动手探究,创造出不同分数,并在组内交流分享。这样,促进学生在自主活动中生成新的知识与技能,发展思维、实现创新。

总之,“营造动态—实施跟进—促进生成”是生成性课堂的三环节,教师应以营造教学情境或引发思维碰撞为开端;以盘活课堂资源,创生有利学生思维的“动态”为立足点;以“跟进”为主要策略,激活学生思维;以促进课堂“生成”为目标,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
薄弱初中学校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研究
学情分析: 有效教学的核心和关键
浅述初中英语的有效教学策略
试议初中语文的有效教学
有效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的几个小妙招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走进农村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