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会波
摘 要 文章从“技能论”与“体质论”、“终身体育”与“素质教育”、“健康第一”以及“以人为本”四个阶段入手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教育观的发展历程及其对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并据此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中出现的新的动态变化趋势,以期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发展和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能够有所助益。
关键词 体育教育观 高校 发展研究 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1.023
体育教育观是关于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理论思维产物,是指导体育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思想基础。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观的发展与改革进行研究,有助于明确我国高校体育教育观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特点和所遇到问题,并借此来更清楚、更深刻的认识到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优势和不足,以更好的指导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不断改革和发展。鉴于此,本文就针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观的发展与改革问题进行了研究。
1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观的发展历程及影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体育教育观的发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以下就从这四个阶段入手进行简要的分析。
1.1 “技能论”与“体质论”及其对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影响
“技能论”实际上指的就是体育运动技术的教学,这种体育教学的方式通常又被称为传习式的体育教学方式。“技能论”的体育教育观认为学校体育教学应该教授给学生的是体育技能,让学生通过体育技能的学习来提高体能,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方式主要是模仿式的,并不需要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运动的原理。而此时期的“体质论”的体育教育观则认为,开展体育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质水平,具体提高学生体质水平的手段则可以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方式和方法,传授技能的方法只是其中最为常见和最有成效的一种。
可见,“技能论”的体育教育观,与“体质论”的教育观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区别与冲突的,两者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和不同的理解角度。此阶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占据主要地位的就是这两种体育教育观念。受这两种体育教育观念的影响,高校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更加重视学生体育运动水平和竞技技术的培养,所开展的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也多是以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竞技水平、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水平为目标的。
1.2 “终身体育”与“素质教育”及其对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影响
“终身体育”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体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新观念。其强调的是要培养学生终身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认为体育活动不应该是人在发展某个阶段的活动,而是要伴随人的一生的生活内容。
“素质教育”是随着1993年我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印发,而明确的一种体育教育理念。“素质教育”的体育教育理念,认为体育教育应该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宗旨,改革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改变原有的应试教育模式,转而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素质教育相较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而言,更具全面性和主体性、更重视发展性和整体性等特点。
伴随着“终身体育”和“素质教育”体育教育观念的出现和确立,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也出现了一系列的转变,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任课教师开始意识到了传统的追求学生竞技水平和过分重视运动技能传授的局限性,摒弃了单一型的学校体育教育模式,开始有意识的重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习惯的培养,并努力实现高校体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的主动、生动和充分发展的问题,从而有效的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素质全面提高的问题,让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更上了一个台阶。
1.3 “健康第一”及其对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影响
“健康第一”的理念是在1999年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决定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理念从学生身体、情绪、智力、精神以及社会适应几个方面对健康的范围做了界定,要求学校体育工作应该以此为基本的出发点,切实加强体育教育工作,推进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理念,使得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内涵更加丰富、更加多元,不再仅仅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提升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单一目的,而且还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等内容纳入了高校体育教学之中,使得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功能和价值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
1.4 “以人为本”及其对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影响
“以人为本”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05年教育部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意见》中,是专门针对高校体育工作提出的,其认为:目前我国高校的体育工作仍然是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要从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高校体育工作的意义,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以人为本”的体育教育观强调人的作用的发挥、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人的主体性的发挥。“以人为本”的体育教育理念的确立,促进了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由生物体育观向人文体育观的转变,促进了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人文精神”与“体育科学精神”的有机融合,有助于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人格培养的实现。
2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动态发展趋势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观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历经几个时期的变革之后,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如今随着“以人为本”的体育教育观的贯彻落实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把握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动态趋势,有助于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改进,因此,以下就对高校体育教学中出现的新变化、新趋势进行简要的分析:
首先,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目标更加多元化、科学化。随着我国体育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不断发展,以及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活动的不断推进,目前在开展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出现了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对学生进行体质教育、快乐教育、终身体育教育和阳光体育教育等多种观点和理念。而这些观点和理念都有着其合理性、可行性和积极性的方面,但是同时有其不足之处,因此,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高校体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取舍和改进。由于这些理念和观点都是针对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而言的,因此,关于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研究也认为,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不应该是单一的,而应该是多种科学的目标的融合和综合。由此可见,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目标的多元化、科学化发展趋势。
其次,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课程的设置更加一体化、整体化。由我国高校体育教育观的发展和变革历程可以看出,随着体育教育观的发展和变革,高校体育教学开始越来越重视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相结合,开始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的问题。而与此相对应的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课程的设置也开始逐渐出现了课内外课程设置一体化、整体化的趋势。
最后,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随着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教学设置的一体化和各种各样新的体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也对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而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要满足高校体育教学方面所出现的诸多新的变化的要求,就必须要让教育教学的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和科学,因此,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管理工作也出现了更为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李仕丰.试论中国体育教育的发展方向[J].体育文化导刊,2008(8).
[2] 王艳云,李春生.论现代体育教育观[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3).